管理学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一单元管理学概论一、管理的界定管理学概论1-1 管理的含义及职能1-2 效果、效率与效益1-3 如何正确理解管理1-4 管理与经营1-5 管理与领导1-6 管理技能与管理者角色1-7 管理范式的变化1-1 管理的含义及职能管理学概论泰罗:“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强调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法约尔: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强调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关键词:良好环境、效率、目标)德鲁克: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强调的是实践而不是知识:智慧胜于知识!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绩效至上!)管理的含义管理学概论唐纳利: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美国商学院教科书常见的定义) (管理活动的本质就是追求效率1+1>2)芮明杰: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多种职能、创造性)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资源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有效益和高效率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管理学概论计划是确定组织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
(界定目标、筹划资源、工作安排等);计划指导着一个组织系统循序渐进地去实现组织的目标;行动的指南组织是指将组织内各种资源按照配比及程序要求有序地进行安置;(另一含义是指一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组成一个团体或实体)。
组织资源有序化领导是指挥、协调、激励下属(追随者)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控制是指根据既定目标不断跟踪和修正所采取的行为,使之朝着既定目标方向运作并实现预想成果或业绩1-2 效果、效率与效益管理学概论管理的本质是追求效率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关键词:成果或成绩)效率:是指单位时间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第一篇管理学概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征一、管理的概念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自古就有。
当人们开始组成集体去达到共同目标,就必须有管理,以协调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活动。
缺乏管理,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更谈不上发展。
但什么是“管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着不同的理解。
从汉语词义来看,管理一词是“管辖”、“处理”的意思。
但这种字面解释是不可能严格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的。
关于管理的概念,至今仍未得到公认和统一。
多年来,西方许多管理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管理的概念作出了不同解释,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确切知道要别人干些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与泰罗同一时期的经营管理理论创始人,法国的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管理学家西蒙(Herbert .Simon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当代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等在其所着的《管理学》第9版中把管理定义为:“管理就是设计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随着管理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各方面专家运用各种现代科学知识来研究管理理论,人们对管理概念的认识就更加多种多样。
例如,有人从系统论角度出发,认为管理就是对整个系统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有目的、有意义的控制行为。
有人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认为管理就是信息不断输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
对于管理概念的种种不同认识,我们还可以列举出很多,这些不同认识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管理的含义,或者是揭示了管理某一方面的属性。
这对管理理论的发展是有益的。
我们知道,形成一种管理活动,首先要有管理的主体,即谁来进行管理;其次要有管理的客体,即管理的对象;再次要有管理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管理。
这样才具备了形成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当然要进行管理活动,还要运用一定的管理职能和方法,即解决如何管理的问题;还必须了解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进行。
管理学概论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是研究组织和个人如何有效地运用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它涉及到组织的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管理学的历史发展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早期的管理学主要关注组织的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的管理。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管理学逐渐扩展到组织的所有领域,涉及到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方面。
20世纪50年代以后,管理学发展迅速并开始演化出多个学派,如科学管理学、行为管理学、系统管理学等。
这些学派各有侧重,但都试图解决组织管理的核心问题。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规划和决策组织规划是指确定组织的目标,并制定达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计划。
决策是指在面临多个选择时进行选择的过程。
管理学通过研究决策理论和方法,提供了规划和决策的理论基础和实用工具。
2. 组织设计和组织结构组织设计是指确定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力,并建立起适合组织目标的组织结构。
管理学研究如何设计有效的组织结构,以便实现协调和合作,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3. 领导和沟通领导是指对组织成员进行激励、指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沟通是指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的过程。
管理学研究领导和沟通的原理和方法,帮助组织管理者提高领导能力和沟通效果。
4. 绩效评估和控制绩效评估是指对组织和个人的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控制是指通过规定目标和监控结果,确保组织按照预期的方向前进的过程。
管理学研究绩效评估和控制的方法,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管理学的应用领域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个组织和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管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企业可以规划业务战略、制定组织架构、培养人才以及改进运营效率,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2.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指对公共部门和公共资源的管理。
管理学概论1.管理管理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对象是相关资源,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2.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亨利·甘特、福特、吉尔布雷斯夫妇等。
3.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和切斯特·巴纳德等。
4.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1949年“行为科学”正式产生,产生了一大批影响力很大的科学家及其理论,主要有马斯洛及其需要理论、麦克雷戈的XY理论、麦克兰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费鲁姆的期望理论等。
5.决策管理学所讲的决策,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和在处理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时,从各种备选方案中作出选择的活动。
决策是指向未来的,而未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的领域。
一切决策过程都大致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第一,确定决策目标;第二,设计备选方案;第三,评价和选择方案;第四,对付诸实施的方案进行评价。
6.计划计划是确定组织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
计划内容都包含“5 W 1 H”: 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y(为什么做,原因)、Who(谁去做,人员)、Where(何地做,地点)、When(何时做,时间)、How(怎样做,方式、手段)。
计划具有预见性、针对性、可行性、约束性的特点。
7.组织组织是指服从计划,并反映着组织计划完成目标的方式。
在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静态方面看,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
管理学概论 (260000539)一、单选题目标与计划就是否能得到落实,关键在于(实施)在案例《关于管理理论的争论》中,海伦、乔负责产品销售,汗克、萨利负责生产,海伦与乔更多的就是从销售与顾客的角度讨论问题,而汗克更多地就是从对工人激励的角度,这种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就是由于(管理者角色)不同造成的。
最容易处理的管理环境(简单—静态环境)案例《关于管理理论的争论》中的海伦对付不同的顾客经常都在改变销售方式与风格,这体现了哪一种管理理论的观点(权变理论)管理的核心就是(配置组织资源)在案例《关于管理理论的争论》中,汗克认为:“人们只就是为钱工作,钱就就是最好的激励”,这种观点体现了哪种人性观点(经济人)对各层次的管理人员都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管理技能就是(人际技能)案例《升任总裁以后的担忧》中的郭宁,在担任装配部经理几年后便将许多工作交给助手去做,自己可以腾出更多时间用于规划等方面的工作,这说明了下列哪项管理艺术的重要性。
(授权)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类型就是(政治组织)案例《升任总裁以后的担忧》中的郭宁在当任助理监督时,哪项管理技能对她最为重要?(技术技能)(管理者素质)就是作为一般的管理者在组织系统内从事各种活动时的立场、行为与作用等一系列特性的归纳。
案例《升任总裁以后的担忧》中,郭宁要成功地胜任总裁,下列哪些选项的素质对她更重要?(战略能力)在组织各项资源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就是(人力资源)在案例《升任总裁以后的担忧》中,从最初的助理监督到后来的装配部经理以及负责某一领域的副总裁,郭宁的这种职务变动属于(职务晋升)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中的层次位置被称为( 管理阶层)在案例《新任车间主任的困惑》中陈伟虹被提升为主任后头几天,机修车间陷入混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她还没有实现操作者(维修钳工)与管理者(车间主任)之间的角色转换)管理者统驭能力的基础就是(决策能力)您认为对于车间主任来说,下列哪一项要求最重要(发挥管理者的职责)人们在组织活动中由于兴趣、情感等因素而自发产生的团体被称之为(非正式组织)在案例《新任车间主任的困惑》中,陈伟虹的当务之急就是(先认真思考以下车间主任的工作要求,明确新岗位的责任与权力)组织内部成员形成的球迷协会,其性质属于(非正式组织)涉及生产力方面的管理性质被称为管理的(自然属性)关于公司总经理与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区别,下列哪种说法更为贴切A)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人际技能B)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自由行为权C)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掌握公司经营问题的信息D)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掌握概念技能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管理性质被称为管理的A)社会属性B)科学性C)自然属性D)两重性计划工作的核心就是A)决策B)实施C)目标D)计划编制理性-经济人假设相当于A)X理论B)Y理论C)Z理论D)超Y理论复杂人的假设对应了哪种管理理论A)科学管理理论B)权变管理理论C)系统管理理论D)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麦格雷戈的Y理论对应了A)理性-经济人B)社会人C)复杂人D)自我实现人社会人的假设就是( )的主要观点A)人际关系学派B)科学管理理论C)权变管理学派D)系统管理学派30(1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 )重要性。
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31(1分)某公司新近从基层选拔了一批管理人员担任中层管理职务,上岗前,公司对她们进行培训,这种培训的重点应当放在( ) A)总结她们在基层工作的经验教训。
B)熟悉公司有关中层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
C)促进她们重新认识管理职能的重点所在。
D)帮助她们完成管理角色的转变。
32(1分)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 )A)需要与她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她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33(1分)在做出就是否收购其她企业的决策中,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尤其需要管理人员具有的技能就是()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专业技能34(1分)人们常说“管理就是一门艺术”,强调的就是( )A)管理的实践性B)管理的复杂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变动性35(1分)某大企业人才济济、设备精良,长期以来以管理正规有序而自翔。
但近来企业业绩不佳,尤其就是员工士气低落,管理与技术人员的流失率逐年升高。
从管理职能分析,该企业最有可能就是( )工作存在问题。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36(0分)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繁忙的管理者不就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这种瞧法应如何评价:( )A)不对。
管理者责任比下属大,应比员工忙。
B)不对。
管理者既要管理下属,又要处理事务工作,当然比较忙。
C)对。
管理者工作的重点应就是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不就是自己埋头工作。
D)对。
管理顾名思义就就是管辖、梳理别人的工作,而不就是自己做。
37(1分)对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 )就是最为重要的。
A)人际技能B)概念技能C)技术技能D)管理技能38(1分)管理者在进行重大决策,如决定对重大项目进行投资,开发新产品等时扮演的就是什么角色( )。
A)企业家B)混乱驾驭者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39(1分)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扮演的就是什么角色( )A)企业家B)发言人C)领导者D)挂名首脑40(1分)企业管理者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态度应该就是( )A)设法消除B)严加管制C)善加引导D)积极鼓励二、多选题41(1分)组织内部的物理环境要素包括( )A)工作地点的空气B)光线与照明C)声音(噪音与杂音)D)色彩规章制度42(1分)管理目标具体来说包括( )A)服务B)效率C)效益D)发展E)配置资源组织43(1分)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者决策制定方面角色的就是( )A)企业家B)驾驭混乱者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E)发言人44(1分)在理解管理主体的涵义时,我们应把握管理主体的哪些特点( ) A)阶层性B)部门性C)全员性D)协调性E)权威性45(1分)管理技能就是对管理能力的概括与总结,具体来说包括(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概念技能D)决策技能E)分析技能46(1分)下列选项属于典型的无形资源的有( )A)信息资源B)关系资源C)权力资源D)物质资源E)金融资源47(0分)组织资源的特性( )A)有限性B)无限性C)可控性D)不可控性E)客观性48(1分)在管理者角色中,明茨伯格把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概括为( )A)监听者B)传播者C)发言人D)联络者E)谈判者49(1分)一些资源具有复合性的特点,即这些资源既具有实体性又具有无形性,如下列选项中的( )人力资源B)形象资源C)物质资源D)金融资源E)关系资源50(1分)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的基本要素包括( )A)共同目标B)协作愿望C)信息沟通D)人际关系E)规章制度51(0分)在管理者角色中,明茨伯格把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概括为( ) A)挂名首脑B)领导者C)联络者D)监听者E)谈判者52(1分)管理的两重性表现为( )A)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B)科学性与艺术性C)理论性与实用性D)稳定性与创新性科学性与人文性53(0分)下列属于公共组织的就是( )A)政府B)学校C)研究机构D)社区服务机构E)消费者协会54(1分)下列不属于公共组织的就是( )A)消费者协会B)生产企业C)商业企业D)金融机构E)物流企业55(1分)美国行为科学专家沙因,对人性假设进行了归类,提出了( )人性假设。
A)理性-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E)社会经济人56(1分)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并把管理者的角色分为哪些类型A)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B)组织配备方面的角色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D)协调组织方面的角色E)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57(2分)一般外部环境主要包括A)政治法律环境B)科学技术环境C)经济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E)自然地理环境58(0分)案例《升任总裁以后的担忧》中,郭宁担任装配部经理时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能只关心当天的装配工作状况,也没有多少时间去从事技术工作。
您认为她的主要的职责就是A)组织分解与落实好公司的目标任务B)在本部门与专业范围内调配好资源C)培育有利于公司发展的组织文化D)建立健全公司的制度与政策E)做好液压装配的技术监督59(1分)在案例《新任车间主任的困惑》中,陈伟虹干劲大、手艺高、肯负责、人缘好,车间主任李明视她为骨干。
这表明,陈伟虹具备了一定的( )A)人际技能B)技术技能C)概念技能D)诊断技能E)分析技能60(2分)效率主要侧重于对管理活动效果进行质的方面的评价。
A) 正确B) 错误61(2分)管理主体就就是管理者A) 正确B) 错误62(2分)管理目标就就是组织目标。
A) 正确B) 错误63(2分)管理活动只就是管理者的工作。
A) 正确B) 错误64(2分)效益强调对管理活动效果的量的评价。
A) 正确B) 错误65(2分)管理者理想的知识结构应该就是“T”型的。
A) 正确B) 错误66(2分)对于企业组织来说,金融资源就是它的核心资源。
A) 正确B) 错误67(2分)无形资源具有有形的价值。
A) 正确B) 错误68(2分)在信息时代,组织的信息资源就是无限的。
A) 正确B) 错误69(2分)管理学就是研究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一门学科。
A) 正确B) 错误70(2分)管理学就是一门软科学。
A) 正确71(2分)管理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方法与答案。
A) 正确B) 错误72(4分)与高层管理者相比,中层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就是执行能力。
A) 正确B) 错误73(4分)管理工作与作业工作可以就是并存的。
A) 正确B) 错误74(4分)一般来说,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员易于接受X理论管理方式;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则欢迎Y理论管理方式。
A) 正确B) 错误75(4分)企业中设置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等部门就就是按职能划分部门的。
A) 正确B) 错误76(3分)管理的科学性就是指管理者要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才能求得问题的解决。
A) 正确B) 错误77(3分)外部环境从总体上来说,就是可以控制的。
A)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