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受热面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20
锅炉受热面设备与施工方法锅炉受热面是锅炉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设备和施工方法直接影响锅炉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锅炉受热面的设备和施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受热面的设备1.1 管束:管束是受热面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由管子、管板和镶嵌件构成。
管子是烟气和水蒸气的传导介质,管板起着固定和密封管子的作用,而镶嵌件则用于加强管束的结构强度。
管束的选材应根据受热介质的性质和工作条件来确定,常见的管材有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
管束的加工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加工和制造。
1.2 鼓包器:鼓包器是一种受热面辅助设备,用于增加受热面的传热面积和改善流体的流动状态。
鼓包器通常由卷板和拉管构成,卷板用于增加表面积,拉管用于改善流体的流动性能。
鼓包器的选用应根据锅炉的工作条件和流体的性质来确定,常见的鼓包器有许多种类,如螺旋鼓包器、卷板式鼓包器等。
1.3 管束支撑材料:管束支撑材料用于支撑和固定管束,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常见的支撑材料有钢制支承、导热砖等。
支撑材料的选用应根据管束的结构和重量来确定,应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要考虑与管束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匹配。
二、受热面的施工方法2.1 焊接:焊接是受热面的常见施工方法之一,通过焊接可以将管子和管板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管束。
焊接的过程需要注意焊接材料的选用和焊接工艺的控制,焊接缺陷会严重影响管束的结构和性能。
2.2 弯管:弯管是将直管弯曲成一定角度或半径,以适应锅炉受热面的布局和结构。
弯管的制造需要使用专用的弯管机械设备,制造工艺复杂,需要考虑管子的厚度和弯曲半径等因素。
2.3 拉管:拉管是将直管拉伸成一定长度和直径,以适应锅炉受热面的布局和结构。
拉管的制造需要使用专用的拉管机械设备,制造工艺较复杂,需要考虑管子的厚度和拉伸长度等因素。
2.4 膨胀:膨胀是将管束的管子和管板通过加热膨胀的方法进行连接,以确保管束的密封和稳定性。
锅炉受热面材料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锅炉是一种能将水转化为蒸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
作为锅炉的关键部件之一,受热面材料(也称为换热面)充当着将能量传递给工作介质的核心角色。
不同的受热面材料拥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并且在锅炉性能和效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受热面材料进行解释说明和概述。
首先,我们将定义受热面及其分类,并介绍不同受热面材料的特性与选择因素。
然后,我们会详细探讨钢板受热面、合金钢管受热面以及填料管束受热面的解释说明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场景。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受热面材料的技术要点与改进方向,包括材料强度与耐蚀性优化技术、密封性能提升技术以及耐高温材料发展方向和创新技术点。
最后,我们将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展望受热面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深入探讨和全面介绍受热面材料在锅炉中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知识。
通过对不同受热面材料特性、应用场景以及技术要点的解释说明,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受热面材料在锅炉中的作用,并且为未来的受热面材料改进与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2. 受热面材料的定义与分类2.1 受热面的定义受热面是指锅炉内与燃料接触并受到高温和高压的部分,用于进行能量转移和传导。
它是锅炉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直接影响着锅炉的性能和效率。
2.2 受热面材料的分类根据受热面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2.2.1 钢板受热面:钢板是常见的受热面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导热性能。
常用于锅炉的壁板、头盖板等位置。
根据使用条件不同,钢板也可细分为低合金钢板、高合金钢板等。
2.2.2 合金钢管受热面:合金钢管由含有多种合金元素的特殊钢制成,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在高温工况下,合金钢管广泛应用于锅炉中作为受热面来传达或吸收能量。
2.2.3 填料管束受热面:填料管束由多根小直径的管子组装而成,以增大受热面积,并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锅炉各受热面的结构及布置形式一、省煤器省煤器在锅炉中的主要作用是:①吸收低温烟气的热负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节省燃料。
②由于给水在进入蒸发受热而之前先在省煤器内加热,这样就减少了水在蒸发受热面内的吸热量,因此可用省煤器替代部分造价较高的蒸发受热面。
也就是以管径较小、管壁较薄、传热温差较大、价格较低的省煤器来代替部分造价较高的蒸发受热面。
③提高了进入汽包的给水温度,减少于给水与汽包壁之间的温差,从而使汽包热应力降低。
基于这些原因,省煤器已成为现代锅炉必不可少的部件。
按照省煤器出口工质的状态省煤器可分为沸腾式和非沸腾式两种。
如出口水温低于饱和温度,叫做非沸腾式省煤器,如果水被加热到饱和温度并产生部分蒸汽,就叫做沸腾式省煤器。
省煤器按所用材质又可分为铸铁式和钢管式,铸铁式耐磨损和耐腐蚀但不能承受高压。
钢管省煤器应用于大型锅炉,它是由许多并列(平行)的管径为28~42mm 的蛇形管组成。
蛇形管可以顺列也可错列。
为使省煤器受热面结构紧凑,一般总是力求减小管间节距。
管子多数为错列布置。
错列布置省煤器的结构如图6—3所示。
蛇形管的两端分别与进口联箱和出口联箱相连,联箱一般布置在烟道外。
省煤器的管子固定在支架上,支架支承在横梁上而横粱则与锅炉钢架相连接。
省煤器管子一般为光管,为了强化烟气侧热交换和使省煤器结构更紧凑可采用鳍片管、肋片管和膜式受热面,它们的结构如图6—4所示。
焊接鳍片管省煤器所占据的空间比光管式大约少20%~25%,轧制鳍片管省煤器可使外形尺寸减少40%一50%。
鳍片管和膜式省煤器还能减轻磨损。
这主要是因为它比光管省煤器占有空间小,因此在烟道截面不变的情况下,可采用较大的横向节距。
从而使烟气流通截面增大,烟气流速下降磨损减轻。
肋片式省煤器主要特点是热交换面积明显增大,这对缩小省煤器的体积、减少材料消耗很有意义。
主要缺点是积灰比较严重。
省煤器蛇形管通常均取水平放置,以利于停炉时排水。
而且尽可能保持管内的水自下而上流动以利于强制流动的水动力特性和便于排除水被加热后所释放的空气,避免引起管内空气停滞产生内壁局部的氧腐蚀。
锅炉受热面发热率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锅炉受热面发热率是评估锅炉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锅炉受热面吸收能量并将其转化为蒸汽或热水的能力。
高效的锅炉需要具备较高的发热率,以确保充分利用供给的燃料和能源资源。
本文将对锅炉受热面发热率进行解释说明,并概述其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述:引言、锅炉受热面发热率解释说明、锅炉受热面发热率概述和结论部分。
引言部分对文章进行总体概述,介绍了本文主题、目的及文章结构安排。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锅炉受热面发热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并从实际应用角度概述了不同类型锅炉的发热率特点。
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综合分析,评价了该指标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为相关研究提供指导意见。
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确保符合你的要求。
2. 锅炉受热面发热率解释说明:2.1 受热面定义与分类:锅炉的受热面是指传递热能给水和蒸汽的部分,它们接触到高温废气并从中吸收热量。
根据位置和功能,锅炉的受热面可以分为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等几大类。
- 水冷壁是位于锅筒内设有水管,用于吸收爆槽内或爆管处洩漏的高温废气,同时保护锅筒免受直接火焰辐射的伤害。
- 过热器主要用于加热从锅筒来的饱和蒸汽,将其升温至设定温度以上以满足使用要求。
- 再热器是在过热后继续增加蒸汽温度的装置,通过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 省煤器则是通过将废弃的高温废气散发给进入锅筒的新进风来预先加热供给给水系统并提高整体能效。
2.2 发热率计算方法:发热率是锅炉受热面的重要性能参数,表示单位面积受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向水和蒸汽释放的热量。
其常用的计算方法是通过测量锅炉输入和输出的热量、流体质量以及温度来进行估算。
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是利用传热方程来推导发热率。
该方程基于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并根据受热面材料特性、工况参数等因素进行修正。
锅炉受热面热偏差分析1. 引言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用于产生蒸汽或热水。
锅炉的受热面是锅炉中直接与燃烧物接触的部分,其热偏差是指受热面各部分受热水温度的差异。
热偏差对锅炉的性能和运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锅炉受热面的热偏差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2. 锅炉受热面的分类和作用根据受热面所处位置和用途的不同,锅炉的受热面可分为主受热面和次受热面。
主受热面主要用于吸收燃烧物释放的热量,向受热介质传递能量。
次受热面主要用于增加烟气与受热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3. 锅炉受热面热偏差的原因3.1. 流体流动不均匀性在锅炉内部,受热介质的流动状态会影响受热面的温度分布。
如果流体流动不均匀,部分受热面可能会接收更多的热量,导致热偏差的产生。
3.2. 燃烧不完全燃烧不完全会导致烟气中存在未燃尽的燃料或反应产物,这些物质附着在受热面上会形成隔热层,使得受热面的温度分布不均匀,进而引起热偏差。
3.3. 受热介质的变化受热介质的变化也是导致热偏差的原因之一。
例如,在锅炉运行过程中,受热介质的流量、温度、性质等发生变化,都会对受热面的温度分布产生影响。
4. 热偏差的影响热偏差会对锅炉的性能和运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4.1. 降低传热效率热偏差会导致受热面的温度分布不均匀,部分受热面温度过高,另一部分受热面温度过低,从而降低受热面的传热效率。
4.2. 增加烟气侧温度在存在热偏差的情况下,部分受热面温度过高,会导致烟气侧的温度升高,使得锅炉烟气的排放温度升高,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
4.3. 加剧受热面的磨损和腐蚀热偏差可能导致受热面温度不均匀,部分受热面温度过高,可能会引发受热面的磨损和腐蚀,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
5. 热偏差分析方法为了准确分析锅炉受热面的热偏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5.1. 温度测量与记录通过在受热面不同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并记录受热面的温度。
这样可以获取受热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并判断是否存在热偏差。
锅炉受热面结构范文1.墙壁受热面:墙壁受热面是锅炉最基本的受热面结构之一,分为水冷壁和磁化壁两种。
水冷壁通常由管子组成,管子内充满水,通过管道循环,在燃烧室周围形成一层水膜,起到吸收热量的作用。
磁化壁则是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壁面,使其达到高温,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
2.顶棚受热面:顶棚受热面一般位于锅炉的顶部,用于吸收燃烧室高温烟气中的热量。
顶棚受热面通常由屏护管、螺旋状管和烟气逆流管等组成。
屏护管一般位于顶棚的下部,用于抵御高温烟气的侵蚀,保护螺旋状管和烟气逆流管;螺旋状管主要用于增加受热面积,提高热传导效率;烟气逆流管则充分利用烟气的余热,提高燃烧效率。
3.屏式受热面:屏式受热面也是一种常见的受热面结构,通常位于燃烧室的前墙和后墙之间。
屏式受热面由一系列垂直的屏管组成,这些屏管一般和墙面成一定的角度,用于阻挡燃烧室中的高温烟气,将其强制分布到屏管的两侧。
这样可以延长烟气与受热面的接触时间,提高吸热效果。
4.低温省煤器:低温省煤器位于锅炉烟气的后部,主要用于回收烟气中的余热,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低温省煤器通常由一系列平行的管道组成,烟气在通过管道时会与低温省煤器表面的管道壁发生热量交换,将部分热量传递给水,使其升温。
低温省煤器能够降低烟气排放温度,提高燃烧效率,同时还能减少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5.高温省煤器:高温省煤器位于锅炉烟气的前部,主要用于回收烟气中的余热,提高热效率。
高温省煤器通常由一系列平行的管道组成,燃料燃烧后的高温烟气会在高温省煤器中与管道壁面发生热量交换,传递给水,使其升温。
高温省煤器能够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料的消耗,降低锅炉排放的烟气温度。
总之,锅炉受热面结构的选择对锅炉的性能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锅炉需要根据自身的燃烧特点和工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受热面结构,以达到最佳的热交换效果和安全运行。
锅炉受热面壁温分布
锅炉受热面壁温分布是指锅炉受热面各部分的壁温分布情况。
它与锅炉的燃烧、传热、热负荷、结构等因素有关,同时也受到运行操作条件的影响。
一般来说,锅炉受热面壁温分布从高温到低温依次分布,高温区域位于水冷壁部分,低温区域位于炉膛四周的包墙式受热面。
包墙式受热面管子外侧布置有轻型膨胀保温层,它可以减少热损失,限制烟气和炉膛外壁温差的增大。
在锅炉中,壁温的区域是水冷壁,的是锅筒。
在炉膛上部,烟气出口附近的烟温较高,壁温也相应较高。
而在远离烟气出口的地方,受热面管子外表的平均温度较低。
总的来说,锅炉受热面壁温分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密切关注壁温分布的情况,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发电部学习专题(锅炉受热面简介)锅炉受热面介绍1.1概述1)锅炉是为整个发电厂提供热能量的热力设备,它的作用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变为热能,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并送入汽轮机膨胀做功。
我公司锅炉采用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HG-1955/25.4-YM燃煤锅炉,采用煤粉悬浮燃烧方式。
2)锅炉大体可以分为锅和炉。
所谓的锅是指锅炉的汽水系统,由省煤器、水冷壁,顶棚过热器、包墙过热器(前、后、左、右包墙、中间隔墙)、低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以及低温、高温再热器组成。
它的任务是使水吸热蒸发,最后变成具有一定过热度的过热蒸汽,锅炉受热面的换热形式主要是辐射及对流两种换热形式。
锅炉的受热面按传热方式又分为对流受热面和幅射受热面及半幅射受热面(指以何种传热方式为主)。
对流受热面包括省煤器、包墙过热器、低温过热器、高温过热器、低温再热器、高温再热器;幅射受热面为水冷壁;半幅射受热面为屏式过热器。
炉则是指锅炉的燃烧系统,由炉膛、燃烧器、烟道及空气预热器组成。
1.2汽水流程1)给水及过热蒸汽流程:高加出口―――省煤器―――水冷壁―――折焰角及水平烟道侧墙―――启动分离器―――顶棚过热器―――竖井烟道前、竖井烟道顶棚及后包墙过热器―――竖井烟道左、右包墙过热器―――中间隔墙过热器―――低温过热器―――一级减温器交叉、混合―――屏式过热器―――交叉混合、二级减温器―――高温过热器―――汽轮机高压缸2)再热蒸汽流程:汽轮机高压缸排汽―――事故减温器―――低温再热器―――高温再热器―――汽轮机低压缸1.3各受热面介绍1.3.1水冷壁1)水冷壁是辐射蒸发受热面,水冷壁形成一个燃烧室吸收炉膛火焰的辐射热量,这样可以简化炉墙结构,并将省煤器来的给水加热成蒸汽(或汽水混合物)。
2)炉膛水冷壁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布置着螺旋管水冷壁(螺旋管圈为436根),由于其热负荷较高,采用螺旋管结构后可减少相邻管子间的温度差。
炉膛上部布置着垂直管水冷壁(垂直管壁为1312根管子),这样布置可以增加水冷壁的刚性。
3)在螺旋管圈和垂直水冷壁之间设有转换集箱。
转换集箱共分为四个,每个集箱之间通过三根直径较小的管道相连,这样可以充分减少热偏差。
4)水冷壁后墙出口联箱,通过该集箱拉稀成管径较粗的凝渣管,以在水平烟道入口形成烟气通道,并进一步冷却烟气,防止高温再热器结渣。
5)螺旋和垂直水冷壁材质均采用SA-213 T12,共同组成4050m2的受热面。
水冷壁出口共四个集箱(前后墙和左右侧墙各一个),然后通过管道连接至下降管,达到折焰角入口汇集集箱。
蒸汽在折焰角汇集集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入折焰角,一部分进入水平烟道侧包墙,最后共同汇入启动分离器。
6)我公司的水冷壁采用膜式水冷壁,各管子之间采用刚性连接,不允许有相对位移。
采用膜式水冷壁的优缺点:能用全部面积来吸收炉膛辐射热;简化炉墙结构及减轻炉墙重量;减少炉膛漏风;提高炉墙的刚性;当管子与鳍片的温度之差可能造成管子的损坏。
7)折焰角属于水冷壁的一部分,由管道在炉膛后墙弯曲形成一个楔形伸入炉膛。
其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a.在烟气进入水平烟道前形成一定的扰动,提高烟气对炉膛上前角的充满度,减小该处的涡流区,防止死角的形成,使前墙和侧墙的受热面吸热加强。
b.改善了烟气对屏式过热器的冲刷特性,增加了烟气流程,加强了烟气的混合。
使烟气流延烟道高度均匀分布。
c.增加烟气流程,使水平烟道有足够的长度,利于受热面的布置。
d.由于折焰角使水平烟道形成一个喷嘴状,可增加烟气流速,加强对流受热面的传热效果。
1.3.2过热器1)过热器包括顶棚过热器;前、后包墙过热器;左、右包墙过热器;中间隔墙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
2)过热器的作用是将水冷壁来的饱和的蒸汽加热至过热蒸汽,并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提高其做功能力和保证一定的过热度。
3)以下分别介绍各受热面:a.顶棚过热器蒸汽自启动分离器出来后就进入顶棚过热器,顶棚过热器布满炉膛和烟道的顶部,形成锅炉顶部的炉墙。
在进入竖井烟道处设有一个中间集箱,将顶棚过热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竖井烟道的顶棚,一部分形成竖井的前包墙。
顶棚过热器也是在管子中间焊有钢片,如水冷壁形成膜式壁。
它吸收炉膛火焰的辐射热及烟气流中的一小部分的辐射热,也吸收烟气中的部分对流热。
b.包墙过热器包墙过热器包括前、后、左、右包墙,它们共同形成锅炉的竖井烟道。
前包墙自顶棚中间集箱引入,后包墙由顶棚过热器从竖井烟道后部向下弯曲形成。
蒸汽在前后包墙中向下至省煤器上部进入竖井烟道环形集箱,再进入左右包墙上行至竖井烟道顶部。
包墙过热器均为膜式壁。
前包墙在与水平烟道相交处拉稀成管排,即每两列并为一列,以形成烟气通道。
采用膜式包墙过的优点减轻炉墙的重量,简化炉墙的结构。
但是它存在传热效果差的缺点。
c.中间隔墙过热器蒸汽自左右包墙过热器出来后进入中间隔墙过热器入口集箱,中间隔墙自集箱出口处先将管子前后排列,以形成烟气通道,然后在经过一定的高度后改为膜式壁布置。
中间隔墙将竖井烟道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布置有低温再热器,后半部分布置有低温过热器。
这样布置的目的是使低温再热器和低温过热器有独立的烟气通道,在烟道出口布置烟气挡板,利于再热汽温度的调节(前半部分是指靠近炉膛的部分,后半部分是指远离炉膛的部分)。
d.低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由190片管屏组成,采用SA-213 T12钢材。
低温过热器下部为三层由蛇形管组成的管屏,全部管屏挂在省煤器悬吊管上。
低温过热器上部汇集成少数管子垂直引出至出口集箱。
它是逆流布置对流传热。
见图1低温过热器布置在竖井烟道的后半部分。
蒸汽自中间隔墙出口直接进入低温过热器,其连接见图2。
省煤器悬吊管省煤器悬吊管低温过热器出口集箱立式低温过热器水平低温过热器中间隔墙出口集箱图1 低温过热器布置图(红色为悬吊固定装置)图2中间隔墙与低温过热器的连接e.屏式过热器(见图3)屏式过热器的作用是:a.对炉膛出口烟气起阻尼和分割导流的作用。
b.降低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减少尾部受热面的结渣。
c.可以有效吸收炉膛辐射热,改善高过管屏的温度工况。
屏式过热器布置在炉膛顶部,由于其处于炉膛出口处的高温烟气中,所以其兼具幅射和对流的换热方式,汽温特性比较平缓。
屏式过热器由30片管屏组成,采用奥氏体钢和马氏体钢两种钢材。
由于管屏中外侧管子的吸热量较内侧管子的吸热量多,且越外侧管蒸汽流量越小,所以靠近外侧的管子采用较好的钢材。
(所谓较好的钢材是指工作温度高的钢材)为了调节过热器的出口汽温,屏式过热器的入口和出口分别布置了一级减温器,称为一级和二级减温器。
利用这两级减温器实现过热汽温的控制,两级减温器都分为左、右两侧,可以分别控制,以减小汽温的偏差。
为减小热偏差,低温过热器至屏式过热器入口进行了一次左右交叉混合,使蒸汽的热偏差减至最小。
为了防止管屏中的单个管晃动或偏离管屏,每片管屏均有几根管子伸出弯曲做为夹持管,以使管屏在运行中保持平整。
(如图3)f.高温过热器高温过热器紧接着屏式过热器布置,位于折焰角上方,水平烟道入口处。
因高温过热器处于烟温及工质温度较高,高温过热器采用顺流布置,高温过热器为过热器受热面的最后一级,出口至汽轮机高压缸。
高温过热器和屏式过热器一样,也是由30片管屏组成,采用奥氏体钢和马氏体钢两种钢材。
但是其处于屏式过热器的烟气出口处,其烟气温度较低,而烟气流速较高,所以其幅射换热所占比例较小,对流换热所占比例较大,可以称其为对流过热器。
图3屏式过热器与高过管屏由于高温过热器内的蒸汽温度较高(出口达543℃左右),而外部的烟气温度也非常高(入口1118℃左右),所以其工作环境非常恶劣,管壁温度很高,容易出现管壁金属的蠕变、疲劳现象。
为减少热偏差,屏式过热器出口至高温过热器的入口之间也进行了一次蒸汽交叉。
所有管屏也采用了夹持管结构。
(如图3)为了防止过热器超压,在高温过热器出口布置有弹簧式安全阀和PCV阀(可操作式安全阀)。
弹簧安全阀共布置有六台(每侧三台),PCV 阀共两台(每侧一台)。
根据安全阀总排汽量必须大于锅炉最大蒸发量的设计原则,我公司过热器弹簧安全阀和PCV阀总排汽量为2020.196T/h,大于锅炉的最大蒸发量(锅炉最大连续蒸汽量1955T/h)。
1.3.3再热器再热器的作用是将在高压缸做过功的蒸汽再次加热以提高其温度,提高蒸汽做功能力、降低低压缸排汽湿度、提高机组效率。
由于再热蒸汽压力低,体积大,密度小。
因而再热蒸汽对管壁冷却效果差。
在处于相同烟气热偏差时,较过热器而言热偏差会更大些。
我公司的再热器布置在烟气温度相对较低的烟道中。
我公司再热蒸汽温度的烟气侧调节采用烟气挡板,这样可以在机组启动及停止当中有效的保护再热器,蒸汽侧调节我公司使用的是在低再入口的事故减温水。
1)低温再热器(见图4)低温再热器布置在竖井烟道前半部分(即靠近炉膛侧),汽轮机高压缸排汽通过其入口集箱进入再热器再次加热。
低温再热器和低温过热器一样有三组水平受热面,一组垂直受热面。
共18783m2受热面积。
在省煤器后的水平烟道中布置有烟气挡板,通过调节烟气挡板的开度可以方便的调节低温再热器部分的烟气流量,以调节再热蒸汽汽温度。
悬吊装置图4低温再热器布置图2)高温再热器高温再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中(即水冷壁后墙和竖井烟道前墙之间的烟道部分,其底部为折焰角的延伸部分),高温再热器的入口不布置集箱,由低温再热器直接通过管子引入。
高温再热器属于对流受热面,即对流换热占大多数。
由于内部是再热蒸汽,压力低,换热系数低,但是温度较高(出口569℃),所以为了达到最佳换热效果同时保护受热面,高温再热器采用了顺逆流的布置方式。
所谓顺流布置是指受热面中的工质的大流向和烟气的流向是相同的(即工质的进口在烟气温度高的部位,出口在烟气温度低的部位),这样布置的优点是受热面比较安全,因为烟气温度最高的部位工质温度最低,缺点是因平均温差较小故换热效果较差。
逆流是指受热面中的工质的大流向和烟气的流向是相反的(即工质的进口在烟气温度低的部位,出口在烟气温度高的部位),这样布置的优缺点与顺流布置的优缺点刚好相反,即换热效果好,但是受热面由于烟气和工质的最高温均在同一部位,故受热面容易损坏。
顺逆流的布置方式兼顾了两者的优点,先采用逆流,再采用顺流安全性和换热效果同时得到提高。
高温再热器出口采用小集箱,每两片管屏共用一个小集箱,最后汇入再热器至汽轮机中压缸连接管(见图5)。
高再由于管数较少,故未采用夹持管,设有专门的夹持装置(见图6)。
高温再热器出口也布置有8台弹簧式安全阀(每侧4台),总排汽量1627.512T/h,大于锅炉再热蒸汽流量(最大再热蒸汽流量1590T/h)。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高压缸排汽超压。
图5高再出口小集箱图6高再底部管屏烟气蒸汽图7高温再热器管屏图(先逆流后顺流)1.3.4省煤器省煤器是布置在竖井烟道底部的受热面,它的作用为以下几点:a.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减少燃料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