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4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 1: 两栖动物1.代表动物——青蛙( 1)体色:背部的皮肤呈黄绿色,间有黑色花纹,腹面呈白色,这使青蛙不论在陆上或水中生活,都不易被天敌发现。
(2)体形: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四肢三部分(以以下列图),躯干部广阔,前肢较短,主要起支持躯干部的作用,后肢富强,适于陆上跳跃,后肢的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头部呈三角形,能够减小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
头部有眼、鼓膜等感觉器官。
蛙眼对于活动着的物体感觉特别敏锐,两眼后方的鼓膜能将声波传导到耳,产生听觉。
青蛙的感觉器官比较发达,这是对陆地复杂生活环境的适应。
(3)呼吸:青蛙的肺比较简单,肺泡数量不是好多,因此气体互换能力不强,单靠肺进行气体互换还不能够知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青蛙的皮肤裸露,经常保持润湿状态,皮肤里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互换,因此青蛙的皮肤也有呼吸作用,也就是说,青蛙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协助呼吸。
2.其他两栖动物蟾蜍、大鲵、蝾螈等也是常有的两栖动物。
( 1)蟾蜍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拙,反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腺体位于眼睛后方,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中药蟾酥的原料。
蟾蜍白天大多隐蔽在惨淡的地方,如石下、土洞内或草丛中。
夜晚,在池塘、沟沿、河岸、田边、路边或房子周围活动,特别雨后常会集于干燥的地方捕食各样害虫。
冬季进行冬眠。
(2)大鲵大鲵又叫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主要生活在我国南方山区水质清澈、水温较低的溪流间。
大鲵是我国的特产动物,是受国家保护的可贵动物,一生有尾,尾较长而侧扁。
听闻它的叫声像婴儿呜咽,因此又名“娃娃鱼”。
( 3)蝾螈蝾螈一生有尾,生活在冷清的静水池沼里,有时也爬到陆地上来。
成体约10~ 15厘米,是优秀的赏析动物。
蝾螈主要靠皮肤吸取水分,因此需要润湿的生活环境。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协助呼吸。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2)提高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两栖动物的图片和视频等,活体青蛙,青蛙的生活史等资料,蜥蜴、壁虎等爬行动物的图片和生活片段视频,活体壁虎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教材第25页的“想一想,议一议”的情境: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二)互动授课1.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教材第25页的图片,观察青蛙的形态特征,并阅读教材第26页的内容。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学生:青蛙的身体一般呈绿色,在稻田、池塘、溪流边的陆地等绿色环境中,青蛙不易被天敌发现,又便于捕食,有利于青蛙的生存。
青蛙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
(2)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时,你有什么感觉?学生:把青蛙握在手中,会感到湿滑。
因为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
(3)青蛙的眼睛、鼓膜、鼻孔分别具有什么作用?学生:青蛙的眼睛是视觉器官,鼓膜能感知声波;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4)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学生: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5)青蛙的呼吸器官是什么?学生: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能辅助呼吸。
2. 提问:每一种生物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青蛙与其水陆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有哪些?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青蛙的鼓膜可感知声波;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又能划水。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学习目标:
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及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引入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知道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观察实验活动中培养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重点: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尤其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野生动物,珍惜其他生命也就是珍惜人类自己的生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1.两栖动物
1、想一想,议一议p25页
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蝌蚪在水里生活,用呼吸,发育成青蛙以后和都消失了,生出了和,可以在陆地上生活,青蛙属于动物。
青蛙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观察与思考
(1)观察青蛙成体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青蛙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没有和和。
(2)不同环境中的青蛙身体的颜色相同吗?为什么?
(3)当你手握青蛙时有什么感觉?体表、覆盖物、有少量
(4)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前肢短小,可以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既能也能划水。
(5)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头部前端有一对,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口中有,没有牙齿。
有一对眼睛,眼睛后方有一对,可以感知声波。
(6)青蛙的呼吸是怎..
蛙的肺结构简单,功能不发达,呼吸时需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中的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
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
2. 爬行动物
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研究态度;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对各种动物的观察,培养学生用眼睛看到的事实说话,说真话的品质。
学生在分析、观察、认知“爬行动物”之后,了解人与自然尤其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野生动物,珍惜其他生命也就是珍惜人类自己的生命。
知识教学要求:
1、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步骤的培养。
引导学生
用科学的眼光看自然、看世界。
2、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观察之后,通过小组交流,总结出“爬行动物”的共
同特征。
3、在了解“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之后,能够自己辨别自然界中哪些属于”
爬行动物“,哪些不是,为什么?
通过《爬行动物》的教学,了解人与自然界动物的关系,人的生存与其他生命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
能力培养要求:
1、学生在了解“爬行动物“的过程中,运用到的最多的器官就是眼睛,所
以本节课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安排学生分组观察,培养学生的小组分工合做能力。
通过设计学生填写科学文件夹这个环节,训练学生养成科学的观察事物认知事物的能力。
教材重点: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观察发现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可以简单的分辨哪些是爬行动物,哪些不是,为什么。
教材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学会科学的观查方法。
创新点:
以往本节课的教学,出于安全考虑,更多的运用模型、标本或图象资料让学生观察,在这里我们让学生用真正的动物去感知。
一、引入新课
由恐龙的种类,恐龙的灭绝,引入恐龙的近亲:蛇——龟——蜥蜴
二、过程
1、讲述
恐龙虽然灭绝了,但它还有许多近亲生活在地球上,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
今天我们就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的方法来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身体外形。
谁还记得在观察动物时,应怎样观察?
2.观察
请大家按照科学文件夹上的观察步骤进行研究,要边观察边记录。
对于有些问题我们今天看不到的,就要借助资料来解决。
教师要利用这段时间指导学生的观察。
3、汇报
按照小组进行汇报,小组中的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
这三种动物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引伸
1、动物与人有哪些关系?
2、人类是怎样对待动物的?
3、如果动物灭绝了,留给人类的是什么?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蛇蜥蜴龟身体表面鳞鳞甲壳
体长
繁殖方法卵生卵生卵生
生活环境水陆陆水陆运动方式爬行爬爬行作业:新课堂第9-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