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
物》知识点归纳
1.青蛙的形态: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皮肤裸露。
2.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能感知声波。
3.青蛙的头部前端,有鼻孔,是呼吸的通道。
4.青蛙的前肢短小,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跳跃和游泳。
5.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6.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7.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农田害虫的天敌,应当加以保护。
8.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就称为变态发育。
9.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动物的“活化石”的美誉。
10.蜥蜴的形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颈可以使头灵活地转动。
11.蜥蜴的四肢短小,贴地爬行。
12.蜥蜴用肺呼吸。
13.蜥蜴的生殖: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有坚韧的卵壳保护,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14.常见的爬行动物有:蜥蜴、龟、鳖、蛇、鳄等
15.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外壳。
16.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防治林木害虫等。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考点梳理教学目标1、理解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2、理解蜥蜴与陆上生活相适应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殖发育的特点。
重难点1.两栖动物2.爬行动物3、鱼类、两栖动物以及爬行动物的异同拓展提高两栖类的不完善性:1、呼吸问题肺呼吸不足以承担陆上生活所需气体,代谢需要皮肤或鳃辅助2、保水问题根本未能解决陆上生活防止体内水蒸发的问题(皮肤抗透性与皮肤呼吸对立3、繁殖问题繁殖及发育过程还须在水中完成基础题一、填空题1.两栖动物雌雄_________,_________受精,卵生.受精必须在_________完成.2.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方式相同,都是_________;受精方式不同:两栖动物的受精方式是_________,鸟类的受精方式是_________.3.青蛙的幼体叫_________,用_________呼吸.4.青蛙的呼吸器官是肺和_________.5.爬行类由于具有较为发达的_________,生殖不需要_________而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同步练习二、选择题1.两栖动物是()A.幼体和成体都能生活在水中或陆上的生物B.既能生活水中,又能生活在陆上的动物C.幼体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上,用肺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D.幼体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兼用皮肤辅助呼吸2.两栖动物大鲵的受精作用在()A.空中进行B.水中进行C.陆地进行D.沙漠进行3.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陆地上的动物都是两栖动物B.变态发育,幼体呈蝌蚪形,成体有四肢C.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D.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4.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A.雌雄同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B.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C.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D.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5)A.水中和陆地进行B.水中进行C.陆地进行D.母体中进行6.青蛙皮肤裸露而湿润的意义是()A.保护体内水分不散失B.减少游泳时的阻力C.适应水中的生活,运动灵活D.有利于体表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7.有一动物体表覆盖有鳞片,体内受精,受精卵有卵壳保护.据此我们可初步判断它属于()A.鱼类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8.下列关于壁虎的叙述错误的是()A.背暗灰色、有黑色带状斑纹B.指、趾具有粘附能力C.全身密被细鳞D.有剧毒9.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A.爬行B.吸收营养C.辅助呼吸D.减少体内水分蒸发10.下列动物的呼吸器官不是鳃的是()A.乌龟B.河蚌C.鲨鱼D.鲫鱼11.下列哪项不是蜥蜴具有的特征()A.卵生B.肺呼吸C.体表被毛D.具角质鳞片拔高题三、识图作答青蛙被誉为“田园卫士”,如图是它的发育简史,据图回答:(1)生活在水草丛生池塘边的③体色是,这是的结果.(2)刚孵化出来的②呼吸器官是.(3)③的食物主要是农业害虫,因此,我们应该.(4)池塘里蝌蚪密度过大时,蝌蚪能从肠里排出有毒物质,这种物质会使幼小蝌蚪死亡.这种行为对青蛙种族的延续是(填“有利”或“无利”)的.(5)现在的数量越来越少的原因主要是和.四、探究与实验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资料1:2003年6月的一天,在北京石景山京门路沿线永定河上游,数以万计的小林蛙涌上河岸,形成了一道奇特景象,数不清的笔头大小的林蛙集中在永定河引水渠上游河岸边,形成了两岸一公里多长、一米左右的林蛙带.数不清的林蛙叠了一层又一层,还形成了一堆半尺高的小山.因为数量太多,大量小林蛙已经在堆积积压中死亡.资料2:成都附近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资料3:其时正是北京蛙类上岸的季节.(1)以下两种解释你认为那一种有道理?A因环境污染严重,其他适合上岸的地方已被破坏,只能竟相在一处上岸.B是对异常天文现象的反应(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有什么要求?.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1、异体;体外;水中2. 卵生;体外受精;体内受精.3、蝌蚪;鳃.4、皮肤5、肺;水.二、1D 2B 3A 4C 5B 6D 7B 8D 9D 10A 11C三、1、(1)草绿色;自然选择;(2)外鳃;(3)保护青蛙;(4)有利;(5)人类捕杀;水质污染四、:(1)A有道理(2)他们生殖和发育所需要的水陆环境都没有遭到人为污染和破坏。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 1: 两栖动物1.代表动物——青蛙( 1)体色:背部的皮肤呈黄绿色,间有黑色花纹,腹面呈白色,这使青蛙不论在陆上或水中生活,都不易被天敌发现。
(2)体形: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四肢三部分(以以下列图),躯干部广阔,前肢较短,主要起支持躯干部的作用,后肢富强,适于陆上跳跃,后肢的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头部呈三角形,能够减小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
头部有眼、鼓膜等感觉器官。
蛙眼对于活动着的物体感觉特别敏锐,两眼后方的鼓膜能将声波传导到耳,产生听觉。
青蛙的感觉器官比较发达,这是对陆地复杂生活环境的适应。
(3)呼吸:青蛙的肺比较简单,肺泡数量不是好多,因此气体互换能力不强,单靠肺进行气体互换还不能够知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青蛙的皮肤裸露,经常保持润湿状态,皮肤里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互换,因此青蛙的皮肤也有呼吸作用,也就是说,青蛙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协助呼吸。
2.其他两栖动物蟾蜍、大鲵、蝾螈等也是常有的两栖动物。
( 1)蟾蜍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拙,反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腺体位于眼睛后方,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中药蟾酥的原料。
蟾蜍白天大多隐蔽在惨淡的地方,如石下、土洞内或草丛中。
夜晚,在池塘、沟沿、河岸、田边、路边或房子周围活动,特别雨后常会集于干燥的地方捕食各样害虫。
冬季进行冬眠。
(2)大鲵大鲵又叫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主要生活在我国南方山区水质清澈、水温较低的溪流间。
大鲵是我国的特产动物,是受国家保护的可贵动物,一生有尾,尾较长而侧扁。
听闻它的叫声像婴儿呜咽,因此又名“娃娃鱼”。
( 3)蝾螈蝾螈一生有尾,生活在冷清的静水池沼里,有时也爬到陆地上来。
成体约10~ 15厘米,是优秀的赏析动物。
蝾螈主要靠皮肤吸取水分,因此需要润湿的生活环境。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协助呼吸。
生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生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是两类不同的脊椎动物,它们都是冷血动物,但它们在解剖、生态、行为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一、生物两栖动物生物两栖动物是指在生命周期中既有水生阶段又有陆生阶段的动物,它们的皮肤通常是光滑而湿润的,能够通过皮肤呼吸。
这一类动物的生命周期大多数是经历过卵、蝌蚪、幼体和成体四个阶段,其中蝌蚪阶段是在水中生活的,幼体和成体则是在陆地上生活的。
1. 解剖结构生物两栖动物的头部和躯干连接紧密,有四肢,每个肢体末端有五个手指或趾。
它们的肺和鼻腔是通过口腔相连的,这样可以在水中呼吸。
另外,它们的心脏是三室式的,有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
2. 生态特点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态范围非常广,它们可以在湖泊、河流、沼泽等水体中生活,也可以在森林、草地、沙漠等陆地环境中生活。
不同的生物两栖动物有着不同的生态习性,例如蟾蜍和青蛙在营养方面主要以昆虫为食,而蝾螈和蜥蜴则是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3. 行为特点生物两栖动物的行为特点也因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例如,青蛙在繁殖季节会有高强度的鸣叫行为,以吸引异性;而蝾螈则不会发出鸣叫声,一般会在水中或者阴暗的地方活动。
二、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一类冷血脊椎动物,它们的皮肤通常是干燥的,有角质的鳞片覆盖。
这一类动物的生命周期通常是经历卵、幼体和成体三个阶段,幼体和成体都是在陆地上生活。
1. 解剖结构爬行动物的头部和躯干连接相对较松,有四肢,每个肢体末端有趾爪。
它们的肺和鼻腔是分开的,这样在陆地上呼吸更加有效。
另外,它们的心脏是四室式的,有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
2. 生态特点爬行动物的生态范围也很广,它们可以在森林、草地、沙漠等陆地环境中生活,也可以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中生活。
不同的爬行动物有着不同的生态习性,例如蛇和蜥蜴在营养方面主要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而乌龟和鳄鱼则是以植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
3. 行为特点爬行动物的行为特点也因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例如,蛇在狩猎时通常会悄无声息地潜伏,等待猎物的到来,然后一举咬住;而乌龟则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动物,通常会在阳光下晒太阳或者在水中游泳。
XX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知识点整理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
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数字博览馆是集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介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科学知识的科学普及网络虚拟博物馆。
项目通过媒体语言将严谨、复杂、系统的科学知识、科学观察过程和科学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以讲故事、实际观察和诱导启发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广大的青少年和中小学生。
馆内包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动物影院、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保护等五个一级导航栏目,在动物家族、功能形态与生理生态等页面采用动物实际生态环境作为背景,表现出浓厚的科技色彩,使公众仿佛身临其境,给人一种逼真的视觉效果;在馆藏标本展示、物种欣赏和相关页面中,采取对图片无级放大、缩小的方式观察标本,使本来死的动物似乎有活的感觉,使人们能够详细地观察物种特征,更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
在讲述科学知识的同时,附上相关的图片,不仅有小图,还有大图相伴,使公众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揭示两栖动物无尾类生活史的页面中,以无指盘臭蛙的生活史为模式,伴以相关视频和对图片,采用无级放大与缩小的方式展示了两栖动物无尾目生活史的各阶段的生活状态,并与
两栖动物有尾类生活史相对比,使公众更深刻的理解“两栖动物”和两栖动物不同类群之间“变态”的异同,体会到大自然的奥妙与精细。
博览馆中许多图片和视频片段极其珍贵,均为实际场景摄制,生动地展示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特性和知识,并首次公开发表,为社会公众、生物学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种生物学素材。
同时享受了自然的美。
博览馆还介绍了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保护两栖爬行动物方面的知识,以告诫人们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和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八年级上册生物一二章知识点归纳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两栖动物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牛蛙、蟾蜍、大梨、蝾螈等。
2、代表动物;青蛙3、青蛙是由蝌蚪发育而来,蝌蚪无论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
4、青蛙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
5、青蛙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是一种保护色。
6、青蛙柔软而湿润,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
7、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强大,纸间有噗,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同时也可在水中游泳。
8、呼吸:肺,皮肤辅助呼吸9、体温:变温10、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二、爬行动物1、常见的爬行动物有:蜥蜴、龟、蛇、鳖、鳄等。
2、代表动物:蜥蜴3、生活环境:山坡、田野草地和灌木丛中4、体表:身体表面干燥,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既有保护作用,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
5、呼吸:肺6、体温:变温7、繁殖:产卵8、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拜托了对水环境的依赖,终生生活在陆地上。
9、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第六节鸟类一、并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行,比如鸵鸟,企鹅就不会飞行。
二、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1、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家鸽的前肢变成翼,翼上生长有大型的正羽,翼是飞行器官,3、颈较长:转动灵活,伸缩自如,可弥补前肢的不足。
4、长骨中空,内有空气,可以减轻体重。
5、肌肉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6、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能及时排出粪便,减轻体重。
7、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
7、体温:恒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第七节哺乳动物1、常见的哺乳动物有:鲸、猪、牛、羊、马、兔、狼等。
2、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
3、体温:恒定(体温恒定的动物有鸟类和哺乳类)4、生殖方式:胎生,哺乳5、胎生、哺乳的好处: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6、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
八年级上册爬行动物知识点
爬行动物是地球生物种类之一,其特征为身体被覆盖着硬质鳞
片或角质,并且通过肺呼吸。
常见的爬行动物包括蛇、蜥蜴、龟、鳄鱼等。
在八年级上册生物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爬行动物的相
关知识点。
一、爬行动物的分类
1.蛇类:身体长而细,没有四肢,部分品种具有毒性。
2.蜥蜴类:身体相对较短,具有四肢且能够行走。
3.龟类:身体被覆盖着硬质甲壳,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
4.鳄鱼类:身体长而宽大,有四肢和扁平的尾巴,生活在水中
和陆地上。
二、爬行动物的特征
1.身体被覆盖着硬质鳞片或角质。
2.通过肺呼吸。
3.产卵,卵会化为幼虫,生长成为成体。
三、爬行动物的生活习性
1.舌头敏锐,能够通过舌头嗅探食物、气味等。
2.体温不稳定,需要通过外部环境来调节体温。
3.部分品种具有毒性,用于捕食和自卫。
四、爬行动物的重要意义
1.生态意义:在食物链中处于重要的位置,调节生态平衡。
2.经济意义:部分品种的皮革和肉类具有商业价值,能够为人类提供一定的经济收益。
3.科研意义:爬行动物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对人类的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爬行动物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种类之一,其生态和经济价值不可低估。
通过了解爬行动物的分类、特征和生活习性,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这一物种。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2)提高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两栖动物的图片和视频等,活体青蛙,青蛙的生活史等资料,蜥蜴、壁虎等爬行动物的图片和生活片段视频,活体壁虎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教材第25页的“想一想,议一议”的情境: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二)互动授课1.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教材第25页的图片,观察青蛙的形态特征,并阅读教材第26页的内容。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学生:青蛙的身体一般呈绿色,在稻田、池塘、溪流边的陆地等绿色环境中,青蛙不易被天敌发现,又便于捕食,有利于青蛙的生存。
青蛙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
(2)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时,你有什么感觉?学生:把青蛙握在手中,会感到湿滑。
因为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
(3)青蛙的眼睛、鼓膜、鼻孔分别具有什么作用?学生:青蛙的眼睛是视觉器官,鼓膜能感知声波;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4)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学生: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5)青蛙的呼吸器官是什么?学生: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能辅助呼吸。
2. 提问:每一种生物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青蛙与其水陆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有哪些?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青蛙的鼓膜可感知声波;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又能划水。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归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是生物学中的两个重要分类,它们在进化和适应生态环境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节中有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两栖动物的特点及其代表1. 两栖动物是指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上陆地活动的动物。
它们的体表通常光滑湿润,覆盖着黏液和腺体分泌物,以保持水分和湿度。
2. 两栖动物的呼吸方式多样,可以通过皮肤进行皮肤呼吸,也可以通过肺和口腔进行肺呼吸。
3. 两栖动物有强大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爬行、跳跃和游泳。
它们的四肢前后相对较短,在陆地上行走的方式更类似于爬行。
4. 两栖动物以昆虫、蠕虫、小型脊椎动物等为食,采用捕食和食腐两种方式获取食物。
5. 两栖动物的代表性物种有青蛙、蝾螈和蟾蜍等。
二、爬行动物的特点及其分类1. 爬行动物是指以四肢爬行方式移动的动物,它们的身体被角质鳞片覆盖,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环境伤害。
2. 爬行动物的呼吸方式主要是通过肺进行肺呼吸,有些少数类群还可以通过皮肤进行皮肤呼吸。
3. 爬行动物的四肢较长而坚固,一般为直立式的,可以更加有效地爬行和奔跑。
4. 爬行动物的食性多样,有些类群以植物为食,如陆龟;有些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其他动物为食,如蛇和蜥蜴。
5. 爬行动物根据习性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可以分为鳄形类、蜥蜴类、蛇形类和龟鳖类等几个类群。
三、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比较1.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能在陆地和水中生活,但两者在生理结构和适应能力上存在差异。
2. 两栖动物的皮肤光滑湿润,外界温度对它们的影响较大,需要保持皮肤湿度;而爬行动物的体表有角质鳞片覆盖,能够更好地防止水分流失和外界环境的刺激。
3. 两栖动物的四肢短小,适合爬行和跳跃,但在陆地上行动相对较慢;而爬行动物的四肢长且坚固,能够更快地奔跑和爬行。
4. 两栖动物的呼吸方式多样,可通过皮肤和肺进行呼吸;爬行动物主要通过肺进行呼吸。
5. 两栖动物以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有捕食和食腐两种方式;爬行动物的食性更加广泛,有些以植物为食,有些以动物为食。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
物》知识点整理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整理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
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数字博览馆是集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介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科学知识的科学普及网络虚拟博物馆。
项目通过媒体语言将严谨、复杂、系统的科学知识、科学观察过程和科学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以讲故事、实际观察和诱导启发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广大的青少年和中小学生。
馆内包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动物影院、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保护等五个一级导航栏目,在动物家族、功能形态与生理生态等页面采用动物实际生态环境作为背景,表现出浓厚的科技色彩,使公众仿佛身临其境,给人一种逼真的视觉效果;在馆藏标本展示、物种欣赏和相关页面中,采取对图片无级放大、缩小的方式观察标本,使本来死的动物似乎有活的感觉,使人们能够详细地观察物种特征,更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
在讲述科学知识的同时,附上相关的图片,不仅有小图,还有大图相伴,使公众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揭示两栖动物无尾类生活史的页面中,以无指盘臭蛙的生活史为模式,伴以相关视频和对图片,采用无级放大与缩小的方
式展示了两栖动物无尾目生活史的各阶段的生活状态,并与两栖动物有尾类生活史相对比,使公众更深刻的理解“两栖动物”和两栖动物不同类群之间“变态”的异同,体会到大自然的奥妙与精细。
博览馆中许多图片和视频片段极其珍贵,均为实际场景摄制,生动地展示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特性和知识,并首次公开发表,为社会公众、生物学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种生物学素材。
同时享受了自然的美。
博览馆还介绍了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保护两栖爬行动物方面的知识,以告诫人们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和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