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克、千克的认识》克千克吨的认识PPT教学课件2
- 格式:ppt
- 大小:6.17 MB
- 文档页数:30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1.了解质量单位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1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认识工具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1.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2.介绍天平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称盐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
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三、课堂活动1.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独立作业,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课小结(略)五、课后延伸克、千克、吨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2、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表示物体的质量。
3、结合实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能独立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
一、激趣引入同学们谁能举例身边的东西能用克千克吨表示的?举咱身边的哦2、学生问题:1)为什么有东西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2)1克有多重? 3)克、千克、吨是什么?1、师生小结: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都用到了什么?(质量单位)2、揭题:质量单位的认识(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数学信息,多观察,多发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回忆整理1、师问:关于质量单位,你知道哪些?2、学生答: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质量是1克的物品有:一粒花生米、七粒黄豆、一枚2分硬币……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有:1壶水、2袋盐、4袋奶、6根黄瓜、16个鸡蛋……质量是1吨的物品有:100袋大米、2头牛、9头猪、40个同学的体重……质量用吨做单位的东西有:电梯的载重量、汽车的载重量、飞机的载重量、鲸鱼的体重……{让他们互相讨论身边东西的质量该用那个单位表示然后最后总结给老师}(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准确的表达物品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允许学生间相互交流、辨析、释疑,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1、综合运用:一箱货物600千克,一艘船的载重量是4吨,问:这艘船能一次将7箱货物运完吗?(练习中,重在让学生掌握好的解题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四、拓展练习1、:看一看、算一算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2、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个()的重量是1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