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工程设计基本原则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25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基本原理,理解水处理、大气治理和固废处理的基本技术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环境质量评价。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环境工程相关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其探究环境科学领域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对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有基本的认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原理概述:介绍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章“环境工程概述”2. 水处理技术:讲解水的污染来源、水处理技术原理及方法,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二章“水处理技术”1-4节3. 大气治理技术:介绍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治理技术,如脱硫、脱硝、除尘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三章“大气治理技术”1-3节4.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讲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方法及资源化利用,如填埋、焚烧、堆肥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四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1-3节5. 环境质量评价:介绍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使学生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技能。
环境工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工程设计基础英文名称:Environment EngineeringDesign Basis课程编号:x4031171学时数:32其中实践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一、课程简介《环境工程设计基础》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包括环境工程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则、设计程序、技术规范、环境工程工艺设计、环保设备设计基础、环境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环境工程施工图设计、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是一门以设计为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项目设计的目的、内容以及程序等,学会如何进行工艺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提高学生工程设计的实践能力;掌握环境保护设计中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为更好地从事环境工程设计工作提供指导;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处置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将其用于实际的工程项目设计中;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绪论(2)1.教学内容:概述;环境工程设计的范围和内容;环境工程设计的特点。
2.基本要求:了解环境工程设计的特点;了解环境保护法律和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掌握环境工程设计的工作范围、主要内容及基本程序;3.重点:环境工程设计的工作范围、主要内容及基本程序(二)环境工程设计基本原则(2)1.教学内容:环境工程设计原则;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环境工程设计的分类、步骤和分段;环境工程项目场址选择原则。
2.基本要求:了解环境工程设计的依据、编制可研的目的;熟悉环境工程设计的分类、步骤和分段;掌握环境工程项目厂址选择原则、总量控制原则的内容和方法;(三)环境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4)1.教学内容:概述;前期工作应备资料;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设计任务书。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doc25页)完美版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环境工程学的目的和背景,并提出环境工程学面临的重要性和挑战。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关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学科,涉及到对于空气、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和治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工程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工程学领域的重要性和挑战,并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将围绕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展开,涵盖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环境工程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在本课程设计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环境工程学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问题愈发复杂,需要我们采取创新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
因此,本课程设计将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可持续的环境解决方案,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环境工程学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希望通过这一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出更多专业、全面的环境工程学人才,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如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
本文档详细列出了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具体内容,包括环境状况调查、方案设计、实践操作等。
环境状况调查:该部分内容会介绍如何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包括采样方法、分析过程等。
数据分析和评价:这一部分涵盖了数据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包括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环境评价等。
方案设计:介绍了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中的方案设计部分,包括方案制定、技术选择等。
实践操作:详细说明了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中的实践操作内容,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仪器使用等。
结果展示和报告:介绍了如何展示研究结果和撰写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以上是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通过本文档,您可以更好地理解该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和具体内容。
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及标准制定指引第1章环境工程设计基础 (4)1.1 设计原则与目标 (4)1.1.1 设计原则 (4)1.1.2 设计目标 (4)1.2 设计依据与规范 (4)1.2.1 设计依据 (4)1.2.2 设计规范 (5)1.3 环境影响评价 (5)1.3.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5)1.3.2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5)1.3.3 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应用 (5)第2章环境工程施工准备 (6)2.1 施工组织与管理 (6)2.1.1 施工组织结构建立 (6)2.1.2 施工计划编制 (6)2.1.3 质量管理体系 (6)2.1.4 安全管理体系 (6)2.2 施工资源配置 (6)2.2.1 人力资源配置 (6)2.2.2 材料资源配置 (6)2.2.3 设备资源配置 (6)2.2.4 技术资源配置 (6)2.3 施工前场地准备 (6)2.3.1 场地勘察与评估 (6)2.3.2 施工现场布置 (6)2.3.3 环境保护措施 (6)2.3.4 施工临时设施建设 (6)第3章水污染防治工程 (7)3.1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7)3.1.1 总体设计要求 (7)3.1.2 处理工艺选择 (7)3.1.3 设计参数 (7)3.1.4 设施布局与设备选型 (7)3.2 工业废水处理工程 (7)3.2.1 总体设计要求 (7)3.2.2 处理工艺选择 (7)3.2.3 设计参数 (7)3.2.4 设施布局与设备选型 (8)3.3 雨污分流及综合利用 (8)3.3.1 雨污分流制度 (8)3.3.2 雨污分流设施设计 (8)3.3.4 污水资源化利用 (8)第4章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8)4.1 烟气脱硫脱硝工程 (8)4.1.1 范围与适用对象 (9)4.1.2 技术要求 (9)4.1.3 施工与验收 (9)4.2 工业粉尘治理工程 (9)4.2.1 范围与适用对象 (9)4.2.2 技术要求 (9)4.2.3 施工与验收 (9)4.3 有害气体净化工程 (10)4.3.1 范围与适用对象 (10)4.3.2 技术要求 (10)4.3.3 施工与验收 (10)第5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 (10)5.1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10)5.1.1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10)5.1.2 生活垃圾转运与运输 (10)5.1.3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11)5.2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工程 (11)5.2.1 工业固体废物分类与预处理 (11)5.2.2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11)5.3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 (11)5.3.1 危险废物分类与预处理 (11)5.3.2 危险废物处理技术 (11)5.3.3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11)第6章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 (12)6.1 噪声控制工程 (12)6.1.1 噪声源识别与评估 (12)6.1.2 噪声控制措施 (12)6.1.3 噪声控制工程设计 (12)6.2 振动控制工程 (12)6.2.1 振动源识别与评估 (12)6.2.2 振动控制措施 (12)6.2.3 振动控制工程设计 (13)6.3 声环境监测与评价 (13)6.3.1 监测方案制定 (13)6.3.2 声环境评价 (13)6.3.3 声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 (13)第7章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14)7.1 水土保持工程 (14)7.1.1 概述 (14)7.1.2 设计原则 (14)7.1.4 标准制定 (14)7.2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14)7.2.1 概述 (14)7.2.2 设计原则 (14)7.2.3 施工规范 (15)7.2.4 标准制定 (15)7.3 生态固沙工程 (15)7.3.1 概述 (15)7.3.2 设计原则 (15)7.3.3 施工规范 (15)7.3.4 标准制定 (15)第8章环境监测与检测 (16)8.1 监测方法与标准 (16)8.1.1 监测方法 (16)8.1.2 监测标准 (16)8.2 自动监测系统 (16)8.2.1 自动监测系统组成 (16)8.2.2 自动监测系统设计要求 (17)8.3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 (17)8.3.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7)8.3.2 数据存储与传输 (17)8.3.3 数据应用与公开 (17)第9章环境工程设施运行与维护 (17)9.1 运行管理规范 (17)9.1.1 管理体系 (17)9.1.2 运行监控 (17)9.1.3 运行维护人员 (17)9.1.4 运行记录与报告 (18)9.2 维护保养措施 (18)9.2.1 日常保养 (18)9.2.2 定期检修 (18)9.2.3 预防性维护 (18)9.2.4 应急维修 (18)9.3 环境工程设施更新与改造 (18)9.3.1 更新改造原则 (18)9.3.2 更新改造方案 (18)9.3.3 施工管理 (18)9.3.4 改造后验收 (18)9.3.5 持续优化 (19)第10章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验收 (19)10.1 质量验收标准与程序 (19)10.1.1 质量验收标准 (19)10.1.2 质量验收程序 (19)10.2.1 验收组织 (19)10.2.2 验收实施 (19)10.3 环境工程后评价与反馈改进 (20)10.3.1 环境工程后评价 (20)10.3.2 反馈改进 (20)第1章环境工程设计基础1.1 设计原则与目标1.1.1 设计原则环境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环境、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2)遵循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3)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证生态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4)强化科技创新,运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技术,提高环境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5)注重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实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