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的输注要求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8
化疗药物配置的规范流程目的:化疗药物能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但在肿瘤细胞呃正常细胞之间无选择性,这不仅使化疗患者出现毒副反应,而且也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操作者带来一定的危害。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口腔食物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而是操作者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导致致畸、致癌、骨髓抑制和脏器损害德国潜在危害,因此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制定严格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制度,装备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流程规范化疗安全操作流程,减少专业人员在化疗操作机处理过程中的接触剂量,保护环境及操作者,在保证化疗药物安全输注的同时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
准备工作:1、物品准备:⑴操作人员防护用品:无粉乳胶手套及聚氯乙烯手套各1副,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1件,一次性口罩、帽子(有条件者备N95口罩)、防护镜等;⑵治疗盘:常规消毒用物1套,无菌纱布、棉球;⑶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防渗透防护垫、防渗透专用污物袋;⑷根据医嘱备化疗药物、输液袋等。
2、人员准备:洗手,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更鞋,换工作服,外套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配药时带双层手套,即:聚氯乙烯手套外戴1副无粉乳胶手套。
操作流程:1、配药前洗手,穿防渗透护服,佩戴口罩,帽子,带聚氯乙烯手套,其外套一副乳胶手套。
2、配药前启动紫外线灯进行生物安全柜内操作空气消毒40分钟,并在操作前用75%究竟擦拭柜内面及台面,保持洁净的备药环境,柜内操作台面铺一次性防渗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
3、取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针并检查4、再次查对医嘱及治疗卡5、割据安剖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粉降至瓶底,打开安剖时应垫一纱布,以防划破手套。
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污染。
并且要求在抽取药液后, 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 不可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加药时将化疗药加入瓶装液体后应抽尽瓶内空气, 避免瓶内压力过大导致更换液体时药液外溢。
6、抽取药液时可选用一次性注射器,并注意抽取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 /4为宜。
静脉使用化疗药的具体流程1. 数据准备•确定化疗药物名称和剂量•查阅病人的医疗记录和相关化验结果•准备所需要的化疗药物、输液器具和其他辅助设备2. 线路选择和准备•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进行药物输注•清洁选定的静脉通道,确保无感染风险•预先连接输液器具到静脉通道,准备输注药物的通道3. 药物准备和混合•根据医生指示和药物说明书准备所需的化疗药物•清洁双手,佩戴手套和口罩,以避免交叉感染•根据药物说明书或医生指示,将化疗药物加入适当的溶剂中,并混合均匀4. 药物输注•确保药物袋和输液器具标签上的信息与医嘱一致•将药物袋连接到输液器具,并设置合适的速度和输注时间•开始药物输注,并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和输液情况•在输注过程中保持通畅的静脉通道,并检查输液器具是否漏气或漏液5. 药物输注结束和处理•完成药物输注后,关闭输液器具,并将药物袋和输液器具从静脉通道中拆除•清洁静脉通道,以防止感染并确保通畅•对用过的输液器具进行正确的处置,以避免交叉感染•根据医生指示记录药物输注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病人观察和随访6. 病人护理和监测•确保病人在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的舒适和安全•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输注后的反应•在观察期间密切关注病人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病人在输注过程中的心理支持和疼痛缓解7. 医疗废物处置•对用过的输液器具和其他医疗废物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处置•遵循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注意防止医疗废物的交叉感染,保护环境和他人的安全以上是静脉使用化疗药的具体流程,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和相关的卫生标准操作,以确保化疗药物的输注安全和病人的舒适。
通过正确的操作和病人护理,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治疗效果。
文中所述步骤仅供参考,具体操作仍需遵循医生和医院的要求。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安全管理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潜在的危险性,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安全管理。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安全管理需要从药物本身的选择开始。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化疗药物,并考虑到药物的副作用和潜在的风险。
医生还需要充分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剂量、给药方式等信息,以确保给予患者正确的化疗治疗。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安全管理涉及到药物的配制和贮存。
药物的配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配制,确保药物的浓度和稳定性。
药物的贮存应符合药物的要求,避免暴露在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下,防止药物的氧化、降解和污染。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安全管理需要注重注射器和输液管的选择和使用。
合适的注射器和输液管对于药物的输注是非常重要的。
应选择无菌、符合标准的注射器和输液管,避免使用过期或存在缺陷的产品。
注射器和输液管的使用应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进行,避免交叉感染和药物污染。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安全管理还需要注意患者的监护和安全。
在药物输注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脉搏等)应被及时监测。
对于有潜在风险的患者,如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应加强监测和护理,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和输注速度。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安全管理需要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
医务人员应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治疗计划。
医护人员应相互配合,确保输注过程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加强对化疗药物的安全风险的宣教和指导。
化疗药物配置的规范流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化疗药物配置规范与流程目的:化疗药物能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但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无选择性,这不仅使化疗患者出现毒副反应,而且也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操作者带来一定的危害。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口腔食物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
操作者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亦可导致致畸、致癌、骨髓抑制和脏器损害的潜在危害,因此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制定严格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制度,装备安全有效的防护设备是非常必要的。
本流程规范化疗安全操作流程,减少专业人员在化疗操作处理过程中的接触剂量,保护环境及操作者,在保证化疗药物安全输注的同时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
一、准备工作:1、物品准备:⑴操作人员防护用品:无粉乳胶手套及聚氯乙烯手套各1副,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1件,一次性口罩、帽子(有条件者备N95口罩)、防护镜等。
⑵治疗盘:常规消毒用物1套,无菌纱布、棉球。
⑶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防渗透防护垫、防渗透专用污物袋。
⑷根据医嘱备化疗药物、输液袋等。
2、人员准备:洗手,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更鞋,换工作服,外套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配药时带双层手套,即:聚氯乙烯手套外戴1双无粉乳胶手套。
二、操作流程:1、配药前洗手,穿防渗透服,佩戴口罩,帽子,带聚氯乙烯手套,其外套一双乳胶手套。
2、配药前启动生物安全柜内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40分钟,并在操作前用75%酒精擦拭柜内面及台面,保持洁净的备药环境,柜内操作台面铺一次性防渗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
3、取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针并检查。
4、再次查对医嘱及治疗卡。
5、割锯安剖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粉降至瓶底,打开安瓿时应垫一纱布,以防划破手套。
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污染。
28 种常用化疗药的溶媒和输注时间临床工作中,药物输注速度对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循环系统等均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
因化疗药物与肿瘤患者体质的特殊性,更有必要严格掌握输注速度,增加药物疗效的同时,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为方便临床合理控制化疗药物输注速度,归纳总结如下,以期对临床有些许帮助。
化疗药物的静脉给药,根据速度快慢可分为静脉推注、快速输注、缓慢输注、先慢后快等。
化疗药物输注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1. 药物作用特点,包括半衰期、分布特点、作用机制等各不相同;2. 药物稳定性因素,多数化疗药物对光、热等环境敏感,稳定性差,输注时间过长可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3. 药物刺激性因素,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注时间过长对血管及周围组织伤害性大,可能导致严重静脉炎或药物外渗;4. 不良反应与输注时间相关性,输注速度的快慢,可影响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常见化疗药物的输注时间要求如下。
紫杉醇紫杉醇输注通常要求滴注时间大于 3 小时,紫杉醇制剂含高剂量的乙醇成分,短时间内输注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合并使用抗组胺药可增强这种效应。
骨髓抑制是紫杉醇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可能导致感染发生。
据报道,紫杉醇所致骨髓抑制与剂量和给药时间相关,其中给药时间影响更突出,持续 24 小时输注发生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频率高于3 小时输注。
粘膜炎的发生,也是时间依赖性的,在 24 小时输注的发生率高于 3 小时输注的发生率。
奥沙利铂据报道,奥沙利铂的急性外周神经毒性与冷刺激及输注时间相关。
如果患者出现急性外周神经毒性症状,在以后的治疗中延长输注时间可以减少症状的发生率。
如果以 2 小时内滴注完奥沙利铂的速度给药时,病人出现急性喉痉挛,下次滴注时,应将滴注时间延长至 6 小时。
奥沙利铂经 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在室温中只能保存 4~6 小时,因此输注时间不宜超过 6 小时。
化疗药物的输液原则及注意事项五组-达州市中心医院-杨晓玲输液原则1、务必遵循静脉输液原则。
2、条件允许应设立专门的化疗配药间,应配有空气净化装置、超洁净治疗台等。
3、正确选择适宜的溶媒、溶解方法、配制时间,采取最佳的输注速度、输注时间、输注顺序、输注装置,适宜的方案。
4、护士必须熟知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根据药物的性质及治疗要求合理选择静脉,最好选择深静脉输注。
5、加强责任心,勤巡视,防止药物外渗。
一旦外渗,立即处理。
注意事项1、加强沟通宣教,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恐惧、不安心理。
2、指导病人正确选择输液工具,首次化疗的病人作好置管宣教,未置管病人按外周静脉化疗原则进行化疗,尽量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3、充分评估患者血管,最好选择深静脉置管,未进行置管者,应采用留置针,有计划地选择手背血管。
原则上从远端到近端,从小血管到大血管,根据化疗药物的特点及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深静脉置管,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或型号适宜的穿刺针。
根据大多数人是右利手的情况,应首选左上肢穿刺,以减少上肢活动频率。
尽量避免下肢和损伤肢体静脉穿刺。
具体穿刺部位,应尽量避开肌腱、神经和关节部位。
腋窝淋巴结广泛清扫,上腔静脉综合症,上肢骨折等情况,应避免选用该患肢,而应选用另侧。
还应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静脉穿刺点下方重新穿刺,以免化疗药物从前一穿刺点外渗。
4、正确配制药液,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注意配伍禁忌。
需稀释的药物要完全溶解后再抽吸净,确保用药剂量准确。
对液态或油态药液抽吸后再反复用稀释液冲洗药瓶后再抽吸干净。
微量药物应最好用50 ml注射器稀释后再抽吸,以减少微量的损失。
同时做到现配现用,最长时间不得超过10 min。
5、改进穿刺技巧,将输液器调节器位置调高,止血带结扎在穿刺点上方10~15 cm处,松紧以一指为宜。
采用15°~30°角度进针,穿刺成功后以输液贴代替胶布固定。
先用生理盐水,再次确认静脉通畅后注入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配置规范与流程目的:化疗药物能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但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无选择性,这不仅使化疗患者出现毒副反应,而且也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操作者带来一定的危害。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口腔食物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
操作者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亦可导致致畸、致癌、骨髓抑制和脏器损害的潜在危害,因此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制定严格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制度,装备安全有效的防护设备是非常必要的。
本流程规范化疗安全操作流程,减少专业人员在化疗操作处理过程中的接触剂量,保护环境及操作者,在保证化疗药物安全输注的同时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
一、准备工作:1、物品准备:⑴操作人员防护用品:无粉乳胶手套及聚氯乙烯手套各1副,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1件,一次性口罩、帽子(有条件者备N95口罩)、防护镜等。
⑵治疗盘:常规消毒用物1套,无菌纱布、棉球。
⑶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防渗透防护垫、防渗透专用污物袋。
⑷根据医嘱备化疗药物、输液袋等。
2、人员准备:洗手,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更鞋,换工作服,外套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配药时带双层手套,即:聚氯乙烯手套外戴1双无粉乳胶手套。
二、操作流程:1、配药前洗手,穿防渗透服,佩戴口罩,帽子,带聚氯乙烯手套,其外套一双乳胶手套。
2、配药前启动生物安全柜内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40分钟,并在操作前用75%酒精擦拭柜内面及台面,保持洁净的备药环境,柜内操作台面铺一次性防渗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
3、取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针并检查。
4、再次查对医嘱及治疗卡。
5、割锯安剖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粉降至瓶底,打开安瓿时应垫一纱布,以防划破手套。
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污染。
并且要求在抽取药液后, 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 不可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加药时将化疗药加入瓶装液体后应抽尽瓶内空气, 避免瓶内压力过大导致更换液体时药液外溢。
6、抽取药液时可选用一次性注射器,并注意抽取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 /4为宜。
常用化疗药物配伍禁忌1 、力朴素(紫杉醇脂质体)必须配置在玻璃瓶装的5%葡萄糖里。
2 、紫杉醇必须配置在玻璃瓶氯化钠里。
3 、抗肿瘤药物不得与胰岛素、木糖醇、果糖配伍。
4 、吡柔比星只能与葡萄糖伍。
5 、培美曲塞二钠只能与氯化钠配伍。
6、卡铂、奥沙利铂、洛铂只能与葡萄糖配伍。
7、多柔比星只能与氯化钠配伍。
8 、吉西他滨只能与氯化钠配伍。
9、多柔比星脂质体只能与葡萄糖配伍。
10、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只能与氯化钠(袋装)配伍。
11、环磷酰胺只能与氯化钠配伍。
化疗药物的配置及使用注意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建议每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进行溶解。
稳定性:室温下8小时。
常用剂量:100-300mg/日。
需在30分钟内输注完毕。
不要求使用玻璃瓶。
使用前不用脱敏。
紫杉醇:玻璃瓶盐,分大小瓶。
(脱敏: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西咪替丁)。
静滴3小时,稳定性:室温24小时。
紫杉醇(力扑素):玻璃瓶糖,分大小瓶。
(脱敏: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西咪替丁)。
稳定性:室温24小时多西他赛:用普通袋装盐水配置,分大小瓶。
常用剂量:20-140mg/日。
(口服地塞米松预防水钠潴留)。
稳定性:2-8℃稳定性为8小时,室温条件下配置后4小时使用。
注射用环磷酰胺: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
常用剂量:0.6-1.2g/日。
药物溶解后,只能维持2-3小时内稳定。
配置时选择6-8ml溶媒最易溶解。
注射用阿糖胞苷:溶媒: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
常用剂量:0.5-1.0g/日。
稳定性:。
用含防腐剂的稀释液配置后,溶液可在规定室温下贮藏48小时。
酒石酸长春瑞滨(盖诺):溶媒:0.9%氯化钠125ml,15-20分钟静脉输注。
常用剂量:40-50mg/日。
稳定性:在密封的输液袋内于室温下可保存24小时。
发泡性药物,注意防外渗。
联合化疗给药次序1. TP 方案:先紫杉醇,后顺铂Ⅰ期临床试验表明,当紫杉醇在顺铂之后给予时,与紫杉醇在顺铂之前给予相比较,骨髓抑制更为严重。
18病室化疗药物输注流程• 患者有无过敏史* 患者有无进行抗过敏的预处理备好抢救用物:氧气,心电监护仪,抢救药物必须有家属陪同,并做好用药宣教,出现过敏反应第一时间关输液开关,呼叫医护人员输注化疗药前15 min密观生命体征变化,调整滴速为10--15滴/min,若无过敏反应,再用药时护理将滴速调至40--60滴/ min。
1. 输注过程中应加强巡视,重视患者主诉。
2.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并更换液体和输液器,同时通知医师,迅速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减轻其心理负担,取得其合作与支持化疗药输注完毕,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再输注其他药物。
用药后护理(1)用药前评估患者有无过敏史,并做好记录。
(2)遵医嘱进行预处理。
用药前12 h和前6 h分别口服地塞米松10 mg,用药前30 min 肌内注射西咪替丁、苯海拉明、地塞米松抗过敏。
(3)备好抢救用物,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及氧气吸入装置,给予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护,用药前5 min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并记录。
(4)用药时必须有家属陪同,并做好用药宣教,保证用药安全,合理安排紫杉醇用药时间,选择在医护人员相对较多的时间段使用(上午或下午),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能迅速组织抢救。
1. 2. 2. 2药物配制(1)将紫杉醇溶解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储存在玻璃瓶内。
(2)输液装置均采用“非聚氯乙烯材料”的精密输液器。
1. 2. 2. 3用药时护理(1)输注紫杉醇前15 min专人守护,调整滴速为10〜15滴/min,若无过敏反应,再将滴速调至40〜60滴/ min,使全部药物在3 h内输完。
(2 )输注过程中应加强巡视,重视患者主诉。
(3)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并更换液体和输液器,同时通知医师,迅速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减轻其心理负担,取得其合作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