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评价教案:老翁捕虎的性格特点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老翁捕虎》导学案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老翁捕虎》摘要:北师版七年级语下册《老翁捕虎》导学案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反思《老翁捕虎》教学目标、了纪昀及《微堂笔记》有关常识,)、“乃遣吏持币往”和“乃厚赠遣”分别说明了什么,(用原回答)(、老翁察涵不满半跪启曰……B、老翁哂曰“我尔尚畏耶北师版七年级语下册《老翁捕虎》导学案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反思《老翁捕虎》教学目标、了纪昀及《微堂笔记》有关常识;掌握重要言实词、虚词、熟课整体把握结构;学习语言简朴流畅富有表现力特;把握人物形象特3、体会所表达思想感情领会切技巧皆从“习“道理教学重及难体会所表达思想感情领会切技巧皆从“习“道理课安排两课教学准备黑板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程课、导入新课二、走近作者纪(7805)清代学者、学晓岚春帆乾隆年进士官到礼部尚、协办学士谥达能诗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晚年著《微草堂笔记》全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报应且议论说教多但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学问和见有《纪达公遗集》三、题目说题“老翁捕虎”概括了主要故事情节这是著名、寓深刻故事唐打虎人无论老幼都身怀绝技擅长打虎而其绝技又是数十年苦练结四、关笔记说起魏晋南北朝期它采用言幅短记叙社会上流传奇异故事、人物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故事叙述、人物性格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就作者主观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事情写而缺少艺术虚构它们还不是国说成熟形态这期言说主要形式有志怪与志人说前者如干宝《神记》者如刘义庆《世说新语》艺术上取得了较高成就五、整体感知()课借助工具生词(二)课朗、教师;、学生;3、学生齐;、分组六、疏通、学生对照释组讨论疏通划出不理句子词、学生质疑教师答疑;3、指名学生翻译;、教师强调翻译七、作业熟课掌握词理课容二课、复习引入重词二、感知课、复述课所记叙故事、根据说情节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层三、研赏析、作者写“至则老翁须发皓然咯咯作嗽;童子十六七耳”用是什么?(了增加悬念即跌宕有致笔法也下老翁打虎节作铺垫)、“乃遣吏持币往”和“乃厚赠遣”分别说明了什么?(前者说明知县对唐氏打猎寄厚望者说明知县对老少杀死老虎由衷敬佩和感谢)3、哪些地方表现出老翁对己伏虎领信?(用原回答)(、老翁察涵不满半跪启曰……B、老翁哂曰“我尔尚畏耶?”)、对捕虎程写得简短而详尽我们应如何理?(简短而较详细地写捕虎程目是突出唐老翁信、从容和超群捕虎绝技与上“失望姑命具食”形成对比)5、作者什么不惜笔墨引用《庄子》话及史嗣彪、励恪事?(揭示捕虎者身怀绝技原因说明熟能生巧、练能生巧道理)6、什么写“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以及捕虎老翁和童子?(下唐翁捕虎埋下伏笔)四、课堂结通记叙“唐打猎”祖孙俩不费太力气就制只凶猛老虎反映了劳动人民正直、淳朴和智慧说明切技艺皆从“习”得道理五、写法探究说说写作上有何特色、用故事说明道理、语言简朴流畅富有表现力3、熔叙事、说理炉、简洁描写与叙事使故事给人以跌宕感六、拓展延伸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人能力有高低绝不能凭外表判断;、熟能生巧;3、天才出勤奋)板设计纪涵苦虎患(开端)请“唐打猎”(发展)练臂十年老翁捕虎老翁消除众人疑虑不费太力气打死老虎(高潮)老翁谈捕杀老虎技艺由及作者感慨(结局)练目十年虎,课件,北师,年级语,教学。
《老翁捕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老翁捕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学生能够领悟课文寓意,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以及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分析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翁捕虎》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分析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分析作品主题思想。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分析方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二课时:继续学习《老翁捕虎》,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老翁捕虎的故事情节,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2. 第三课时:学习与《老翁捕虎》相关的文化知识,了解古代捕虎的历史背景,学习相关成语和典故。
3. 第四课时:进行《老翁捕虎》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老翁捕虎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老翁捕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字词及文章主旨教学重点及难点:1、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学习指导资料及多媒体课件学法提示:以自主阅读为主,兼以讨论、交流、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大家都看过吧?纪晓岚诙谐幽默的言辞以及他博学多识的睿智,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老翁捕虎》,欣赏一下他的文风。
二、作者简介:纪均(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
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
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
有《纪文达公遗集》。
三、关于笔记小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在故事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
在这一时期,文言小说的主要形式有志怪与志人小说。
前者如干宝的《搜神记》,后者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四、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旌德县邑人徽州皓然咯咯嗽哂彪此畜屹立颔下尾闾毛帚下缒信夫嗣秉烛谬巧厉文恪公2、教师范读课文3、学生再读课文4、学生快速朗读课文5、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五、疏通文意:1、学生对照注释,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1)、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2)、乃遣吏持币往。
(3)、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4)、大失望,姑命具食。
(5)、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
《老翁捕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老翁捕虎》;(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课文讲述的老翁捕虎的故事,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坚韧不拔的品质;(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老翁捕虎》;(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老翁捕虎的过程和技巧;(2)领悟故事的主题和寓意;(3)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老翁捕虎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虎的故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老翁捕虎的技巧和智慧;(3)让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和寓意,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课堂练习:(1)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练习;(2)让学生模拟表演老翁捕虎的情景,提高表演能力。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3. 表演展示:评价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老翁捕虎》教学设计(二)、朗读疏通,整体感知(三)、品读课文,问题探究1.预习检测:正确、有节奏。
你的预习达到了哪一个台阶。
2.疏通文意,引导学生谈疏通文意时所采用的方法。
3.检测合作学习结果,引导学生正确翻译重点词句。
对翻译不准确的注意引导学生去纠正。
4.“考考你”小测试:(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a.乃遣吏持币往b.老翁顾童子曰c.奋臂屹立d.其目以毛帚扫之(2).正确翻译下列句子a.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b.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c.均习而已矣,非别有谬巧也。
5.请大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1.看了这个故事,面对这样的结局,请给它一个评价(或你感到——)。
2.老翁捕虎的过程重点在哪些句子?哪些动词生动的表现了他当时的情态?3.就这样,一眨眼的功夫一位须发皓然,咯咯作嗽的老翁把一只伤猎户数人的猛虎捕杀了。
我们看似很轻松,实际1.指几名学生朗读,同学间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交流,得出多种方法,并按照自己所谈的方法分小组合作完成疏通课文。
3.同学间互问句子的意思。
4.学生思考并举手作答。
5.学生谈故事的主要内容。
1.学生思考谈论。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上谈论并品析。
3.学生谈论并在班内发言。
《老翁捕虎》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文言文的阅读不是特别轻松。
但是,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已初步具备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常识和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阅读《老翁捕虎》这样浅易的文言文。
《老翁捕虎》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文意,品读探究,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同学们在教师引导下,基本能通过朗读、交流、探究等方式自主完成任务,但也有个别地方我怕时间不够用,引导不足,导致整个课堂效果欠佳。
《老翁捕虎》教材分析《老翁捕虎》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学生自主阅读文章。
作者纪昀,选自他的笔记体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
老翁捕虎教学目标:1.疏通语句,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赏析故事,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赏析故事,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语句,理解文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点拨、讲解。
学法提示:以自主阅读为主,兼以讨论、交流、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虎乃百兽之王,古时候,为了各自的生存,人类与老虎有过不少的争斗,也就有很多的打虎英雄传为美谈,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武松,他身材魁梧,武艺高强,打死老虎,为民除害,青史留名,而一位须发皆白、身体衰弱的老翁也是打虎英雄,可就是千古奇谈了。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捕虎达人。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1.疏通语句,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赏析故事,感悟生活哲理。
三、作者简介:(课件展示资料)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
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
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其他工具书解决下列字词的读音。
旌德县邑人徽州皓然咯咯嗽哂嗣彪此畜屹立颔下尾闾毛帚下缒信夫秉烛谬巧励文恪公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标注出几个长句子的停顿。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五、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学生运用学过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遇到难点求助前后左右的同学,或者举手问老师。
2.翻译以下几个句子,解决难点。
(1)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2)乃遣吏持币往。
(3)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4)大失望,姑命具食。
(5)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
(6)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7)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翁捕虎》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翁捕虎》教学设计一、文本解读《老翁捕虎》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学生自主阅读文章。
作者纪昀,选自他的笔记体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
文章通过记叙"唐打猎"祖孙俩不费太大力气就制服一只凶猛老虎的经过,说明一切技艺皆从"习"中得来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文言文的阅读不是特别轻松。
但是,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已初步具备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常识和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阅读《老翁捕虎》这样浅易的文言文。
三、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正确翻译2.体会文章主旨,学以致用四、教学方法教师引领与学生独学、对学和群学相结合的形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以完成教学目标五、教学流程(一)课前交流与导入老师向学生问好,走下讲台,深入学生预设:同学们好,看到大家热情洋溢的笑脸和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我知道,大家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孩子。
(俯下身子,询问2—3名学生)大家想成功吗?想成才吗?想梦想成真吗?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我们才能实现梦想呢?也许学了今天这节课,你会找到答案!出示课题出示目标(学生齐读)(二)独学及成果展示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不熟悉的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旌德县jīng 邑人yì徽州 huī皓然hào 咯咯k ǎ嗽sòu 哂 shěn此畜chù屹立yì颔下hàn 尾闾lǚ毛帚 zhǒu下缒zhuì信夫fú嗣彪 sì biāo秉烛bǐng谬巧miù 励文恪公kè2.再读课文,标出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解决(请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上画上问号)(三)对学及成果展示1.解决"独学"阶段未能解决的问题2.互相口头翻译课文,指出搭档翻译时的错误3.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讲讲这个故事(四)群学及成果展示1. 找出你认为最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并说出理由2.文末引用史嗣彪与励文恪公的事例有什么作用?3.如果你还有疑问请你提出来(五)拓展提升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天才出自勤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艺高人胆大)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应该怎么做?附《老翁捕虎》课堂实录(一)课前交流与导入师:同学们好!看着大家热情洋溢的笑脸和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我知道,大家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孩子。
老翁捕虎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字词及文章主旨教学重点及难点:1、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学习指导资料及多媒体课件学法提示:以自主阅读为主,兼以讨论、交流、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大家都看过吧?纪晓岚诙谐幽默的言辞以及他博学多识的睿智,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老翁捕虎》,欣赏一下他的文风。
二、作者简介:纪均(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
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
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
有《纪文达公遗集》。
三、关于笔记小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在故事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
在这一时期,文言小说的主要形式有志怪与志人小说。
前者如干宝的《搜神记》,后者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四、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旌德县邑人徽州皓然咯咯嗽哂彪此畜屹立颔下尾闾毛帚下缒信夫嗣秉烛谬巧厉文恪公2、教师范读课文3、学生再读课文4、学生快速朗读课文5、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五、疏通文意:1、学生对照注释,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1)、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2)、乃遣吏持币往。
(3)、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4)、大失望,姑命具食。
(5)、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
(6)、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2023年《老翁捕虎》教案2023年《老翁捕虎》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把握人物形象特点,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2、简介作者作品纪均(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
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
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
有《纪文达公遗集》。
笔记小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在故事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
在这一时期,文言小说的主要形式有志怪与志人小说。
前者如干宝的《搜神记》,后者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二、初读,读通__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指明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指出不准的字音,共同订正。
3、你读的'准吗?(检测字音)三、再读,读懂文意1、学生对照注释,小组讨论疏通,划出不理解的句子的字词。
2、学生质疑,教师答疑;3、指名学生翻译;4、自我检测。
三、研读,赏析主题1、文中请到的打虎人有什么样的特征?作者特意安排这两个人的用意是什么?(为了增加悬念,即跌宕有致笔法,同时也为下文老翁打虎一节作铺垫。
)2、__中哪些地方表现出老翁对自己伏虎本领的自信?(用原文回答)(A、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B、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4、__对捕虎过程写得简短而详尽,我们应如何理解?(文中简短而较为详细地写捕虎过程,目的是在于突出唐老翁的自信、从容和超群的捕虎绝技,与上文中的“大失望,姑命具食”形成对比。
《老翁捕虎》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篇佳作,其描写了一个老翁的故事,这个老翁有着卓越的智慧和勇气,在捕捉虎儿的过程中,屡屡化险为夷,是一篇高超的文学作品。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把这个优秀的作品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可以理解并欣赏这个故事的内涵和价值?下面是我的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的和目标1、了解《老翁捕虎》中的情节、人物和道德2、理解文学作品如何给人们带来启示和影响3、学会进行文学鉴赏和文学思考二、教学内容(课时:2个)第一课:了解《老翁捕虎》的情节和人物1、教师通过讲述故事的背景、情节、人物和主题等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教师逐一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注重人物性格和行为,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分享来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每个人物的精神面貌和行为。
3、教师引导学生揣摩故事所传达的道德理念,探究其对人们的启示以及价值。
第二课:进行文学鉴赏和文学思考1、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老翁捕虎》的艺术特色。
2、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的基本因素,如小说的结构、语言、描写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达,让学生表现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演示、互动、提问、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和潜力。
2、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如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以视听多角度的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品味经典文学通过读经典名著,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同时,大量阅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文学考试。
四、教学评价1、考试成绩评价考试成绩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小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老翁捕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另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价方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老翁捕虎的故事,理解老翁的勇敢和智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老翁捕虎的惊险场景。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2)学会尊敬老人,珍惜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细节描写,感受老翁的勇敢和智慧。
2. 教学难点:(1)理解老翁捕虎的过程,体会其中的惊险与紧张。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老翁捕虎”这一话题的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老翁的勇敢和智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老翁捕虎的场景。
(2)学生通过课文找出老翁捕虎的过程,讨论其中的惊险与紧张。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老翁的形象。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老翁的勇敢和智慧。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老翁捕虎的故事,体会其中的勇敢和智慧。
2. 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困难,试着用老翁的精神去面对和解决。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及他们在生活中运用老翁精神的实际情况。
《老翁捕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老翁捕虎》,了解中国古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够流畅阅读并理解《老翁捕虎》的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翁捕虎》的故事情节,理解成语“老当益壮”的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老翁捕虎》的故事情节。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探讨成语“老当益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成语文化的认识。
引导学生从《老翁捕虎》的故事中,学习到坚持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老翁捕虎》是一篇古代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位老翁捕虎的英勇事迹。
故事中,老翁虽然年纪已大,但仍然勇敢地面对老虎,最终成功捕获。
这个故事成为了成语“老当益壮”的来源,寓意着年纪越大,胆识和能力越强。
2.2 教学重难点:理解成语“老当益壮”的含义。
能够流畅阅读并理解《老翁捕虎》的故事情节。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老翁捕虎的场景。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年纪大的人是否还能做些什么惊险的事情?3.2 朗读与理解:学生分角色朗读《老翁捕虎》的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3 讨论与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老翁捕虎的勇敢和坚持。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成语“老当益壮”的含义。
学生能够流畅阅读并理解《老翁捕虎》的故事情节。
4.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朗读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学生提交一篇关于成语“老当益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评估其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一个关于成语“老当益壮”的情景剧。
风俗文化教案:老翁捕虎背后的文化意义一、引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翁捕虎是一个颇为著名的故事。
相传在汉朝,有一位年迈的猎人,他用尽了一生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成功地捕获了一只凶猛的虎子。
这个故事不仅是一则动人的传说,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象征。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深入探究老翁捕虎背后潜藏的文化意义,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文本分析老翁捕虎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一个老猎人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凶猛的野兽。
故事情节发生在汉朝,老猎人孤身前往山林中寻找猎物,并最终捕获了一只凶猛的虎子。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为何能够经久不衰,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呢?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故事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老翁捕虎所弘扬的是勇气和智慧。
老猎人孤身一人进山,极度危险。
但他并没有被这种危险吓倒,反而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面对困境。
这正是中华文明中所蕴含的团结和进取精神,即面对困难不低头,而是勇敢地迎上去。
老翁捕虎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古代中国,人与自然是密切相连的。
人们要尊重自然,学会从自然中去获取生活所需,而不是去破坏自然。
老翁捕虎的故事中,虽然老猎人深入山林,但他并没有破坏自然环境,而是以一种尊重和和谐的态度与自然共处。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生态文明理念。
在当今人类疯狂破坏自然环境的现实中,这一理念显得越来越重要。
老翁捕虎还强调了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教思想。
在故事中,老猎人虽然年老体弱,但他却具备非常深厚的狩猎技巧。
他不仅会捕捉猎物,还会从中提取有用的部分,制成各种生活用品。
这种传授技艺的精神,正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的表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傅对徒弟的教导,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三、教学建议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老翁捕虎的故事,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以下是本教案的教学建议:1.教师可通过PPT或其他方式,向学生展示老翁捕虎的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
故事讲述的方式应该生动有趣,让学生更能够深入体会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
《老翁捕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老翁捕虎》的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能够分析老翁捕虎的过程,了解老翁勇敢、机智、坚韧的品质。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朗读和复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老年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助关爱的集体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老翁捕虎的过程和技巧。
3. 课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寓意。
2. 学生对老翁勇敢、机智、坚韧品质的把握。
3. 学生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老翁捕虎》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翁捕虎》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猜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老翁捕虎的过程和技巧。
4. 情景模拟、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学生展示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熟读重要段落。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翁捕虎》教材应用教案《老翁捕虎》是一篇古代短篇小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意义和哲学思考。
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这篇小说,并将其深入分析,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是我们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这篇小说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设计出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方案,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品德的双重提升。
第一步:背景知识介绍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这篇小说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这篇小说描述的是一个老翁捕捉老虎的故事,翁虎静相处,翁带老虎回家。
这里蕴含着对自然和人性的思考,我们可以让学生探究古代人对自然和人性的看法,并让学生明白当时的社会情况和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第二步:生字词汇讲解在小说中,有一些比较生僻的词汇,例如“卢山”、“草场”等等,我们需要对这些词汇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其背后的意义和故事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涵。
第三步:文本阅读和解析文本阅读和解析是教学的重点,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领悟“翁虎相处”的哲学意义,从而在获得知识和认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
在阅读教材时,我们需要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例如,我们可以问学生:在故事中,老翁和老虎之间的相处方式有什么启示?老翁最终将老虎留在家中,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式?这篇小说中最深刻的哲学思想是什么?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悟其中的哲学思想和启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的道德规范和精神力量。
第四步:课堂互动与实践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和结论,将这些结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实践。
例如,我们可以将老翁与老虎的相处方式作为案例,让学生模拟老翁的角色,在课堂中与同学们进行相处。
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思想,认识到与他人相处的智慧和技巧,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围绕该故事展开讨论,深入思考其背后蕴含的道德意义和哲学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
《老翁捕虎》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本文语言简朴流畅,富有表现力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3)、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2、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3、教学设想:(1)、找准突破口。
文章的旨趣在于如何通过一个故事层层设置悬念得出主题的,而悬念最主要的是在故事的主人公身上,所以本节课可从人物的形象入手,将悬念一一剥开,就可以领悟到本文道理的方法的妙处。
(2)、反复品读,领略文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言简意赅的打虎场景描写,领略用词之高妙,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品悟能力。
(3)、播放老虎吼叫音频,创造身临其境的紧张氛围,使学生感同身受。
(二)、教学过程二、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 首先请我们同学先看一则谜语。
哪个同学愿意读一读?性情暴烈躁,常披黄皮袄山中称大王,我说是只猫师:猜猜它是什么?生:老虎。
师:谜语中的老虎具有什么性格?生:暴躁,急躁。
师:这样的脾气好不好?生:不好。
师:俗话说,兔子急了咬人,老虎急了怎么样?生:吃人。
师:这说明老虎除了性格暴躁外,还具有什么?生:残暴,残忍,凶残。
师:老虎是这样的凶残,但有的人却把它当做一只猫,这是问什么呢?请看《老翁捕虎》(二)、介绍作者师:知道纪晓岚吗?生:知道。
师:谁来说一说?生:机智幽默,铁齿铜牙。
生:好吸烟,人称纪大烟袋。
师:这是我们同学在影视剧中见到的纪晓岚,下面我们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一下真实的纪晓岚。
哪个同学愿意读一下?(生读)纪均,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
能诗文,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师:纪晓岚主持编写的《四库全书》卷轶浩繁,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长城。
了不起啊。
(三)、感知课文,处理字词师:好!大家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流畅。
老翁捕虎教学目标:1.疏通语句,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赏析故事,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赏析故事,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语句,理解文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点拨、讲解。
学法提示:以自主阅读为主,兼以讨论、交流、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虎乃百兽之王,古时候,为了各自的生存,人类与老虎有过不少的争斗,也就有很多的打虎英雄传为美谈,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武松,他身材魁梧,武艺高强,打死老虎,为民除害,青史留名,而一位须发皆白、身体衰弱的老翁也是打虎英雄,可就是千古奇谈了。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捕虎达人。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1.疏通语句,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赏析故事,感悟生活哲理。
三、作者简介:(课件展示资料)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
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
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其他工具书解决下列字词的读音。
旌德县邑人徽州皓然咯咯嗽哂嗣彪此畜屹立颔下尾闾毛帚下缒信夫秉烛谬巧励文恪公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标注出几个长句子的停顿。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五、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学生运用学过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遇到难点求助前后左右的同学,或者举手问老师。
2.翻译以下几个句子,解决难点。
(1)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2)乃遣吏持币往。
(3)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4)大失望,姑命具食。
(5)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
(6)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7)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唐翁猎虎教案板书反思第一章: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唐翁猎虎的故事背景及文化内涵。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其道德教育意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唐翁猎虎的故事梗概及其文化价值。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故事所传达的道德教育理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利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的探讨。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第二章:故事背景与文化内涵2.1 唐翁猎虎故事梗概介绍唐翁猎虎的故事情节。
讲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2.2 故事的文化内涵分析故事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探讨故事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第三章:人物性格特点分析3.1 唐翁的形象特点从故事中提炼唐翁的性格特点。
讨论唐翁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
3.2 猎虎的形象特点分析猎虎的角色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从猎虎的形象中认识善恶美丑。
第四章:道德教育意义探讨4.1 故事中的道德观念挖掘故事中所体现的道德教育元素。
讨论故事在道德教育方面的价值。
4.2 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分析故事对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意义。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道德教育养分。
第五章:教学实施与板书设计5.1 教学实施步骤详细规划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明确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5.2 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结构,突出教学重点。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全面把握唐翁猎虎故事的教学内容,通过深入分析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道德教育意义,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板书设计参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评价与反思6.1 教学评价标准制定阅读理解、道德观念理解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标准。
设计学生参与度、小组讨论活跃度和课堂氛围的评价指标。
6.2 教学评价方法使用问卷调查、学生反馈和课堂观察等方式进行评价。
结合学生作业、写作和口头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021老翁捕虎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老翁捕虎》是清代大文豪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的一件故事。
顷刻之间,一头罕见的猛虎就死在一位年迈的老翁手里,使人对唐打猎的绝技不能不倍加赞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翁捕虎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老翁捕虎》教案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
2、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明确大意。
3、阅读资料助读部分,筛选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4、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将不懂的词语圈出来共同解决。
重难点重点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难点比较阅读。
一、课前预习案(小组评价)、资料助读1、纪均(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
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
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
有《纪文达公遗集》。
2、关于笔记小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在故事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
《老翁捕虎》译文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旌德县出现了老虎。
不到几个月,傍晚出城的老百姓被老虎吃了十几个。
过往的客商有几拨因为贪图赶路,黎明时分也被老虎伤了许多人。
当时,纪晓岚的一个同族哥哥任知县,曾几次招集本地的猎户搜寻老虎,结果,猎户也被吃了几人。
一时间,全城的人惶惶不安,平时吃的菜、盐、油、米等生活必需品都开始缺货了。
无奈之际,当地一个人建议:“咱们去请徽州的唐打猎吧!除非他来了,不能消弭这场祸患!” 纪晓岚的同族哥哥就问:“唐打猎是什么人?有这本事么?” 那人说:“肯定行!”说着讲了一个故事。
人物评价教案:老翁捕虎的性格特点剖析
《老翁捕虎》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寓言故之一。
故事中的老翁虽然年迈,但他却有勇有谋,能够化险为夷,最终成功地捕获了一只凶猛的老虎。
那么,老翁捕虎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下面就从多个方面对他进行评价和剖析。
一、机智灵敏
虽然老翁年迈,但他却非常机智灵敏。
在故事中,他受到了老虎的威胁,但他并没有惊慌失措。
相反,他利用老虎贪吃的弱点,设下了一个陷阱,最终成功捕获了老虎。
这种机智灵敏的表现,说明老翁思维敏捷,沉着冷静,能够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无私无怨
老翁捕虎的故事中,老翁并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捕虎,而是为了保护邻里的人们。
甚至当捕虎的过程中,他自己受伤了,也没有怨恨和抱怨,而是默默承受。
这种无私无怨的品质,体现了老翁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规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坚毅不屈
老翁捕虎的故事中,老翁一直坚持不放弃,直到最终成功地捕获了老虎。
他在陷入困境时没有逃避、退缩,而是积极采取行动,不放弃自己的目标。
这种坚毅不屈的品质,表现了老翁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坚强的心理素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智慧超群
老翁捕虎的故事中,老翁用自己的智慧化险为夷,化解了邻里的危难。
他利用了老虎的弱点,巧妙地设计了比陷阱,从而成功地捕获了老虎。
这种智慧超群的表现,说明老翁不仅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而且有灵活机动的头脑和创造力。
五、关爱他人
老翁捕虎的故事中,老翁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邻里的关爱。
他不仅为了他们的安危而行动,而且在捕虎的过程中,他还想到了邻里们的安全问题,利用老虎的力量清剿周边的野兽,保障了邻里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种关爱他人的精神,表现了老翁人文情怀和温润如玉的品格。
结语:
老翁捕虎是一位具有高尚品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人物。
他的机智灵敏、无私无怨、坚毅不屈、智慧超群,以及关爱他人的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通过评价和剖析老翁的性格特点,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精神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的蕴含在其中的丰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