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捕虎》思考讨论
- 格式:ppt
- 大小:152.50 KB
- 文档页数:1
《老翁捕虎》说课稿《老翁捕虎》说课稿一,说教材《老翁捕虎》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本单元以文言文学习为主,学生主要学习"之""而""其"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对通假字的了解和认识.知识目标以"学习,理解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和作用"为主,能力目标以"学会准确朗读,翻译文言文"为主,情感目标以"培养学生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为主.《老翁捕虎》这一课位于该单元"比较.探究"一目,是学生在学习完所有讲读课文后的自主学习课文.二,说教法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学情,鉴于教材内容和课程类型,我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作者及作品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字词及文章主旨."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1.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教学方法定为"引导,点拨,点评".学习方法定为"以自主阅读为主,兼以讨论,交流,总结".授课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教学过程先以"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为话题,引入学生对作者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资料,为学生熟记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内容作有力的铺垫."课文研读"是本节课的重点,分为"读""译""比""试""思""练""写"七个部分.其中"读"分为学生一读,二读,三读,其要求分别是"仔细阅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了解课文大意";"高声,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拗口之处";"四人一组,一人高声,有感情的朗读,其他人聆听,指出其错误".通过三次阅读,希望是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一个相对深入的了解.为下一环节的进行打好基础."译"即"翻译",就是要求学生,在参考课本注释的基础上,翻译文中的重点字词,为全文的翻译扫清障碍,同时也加大了学生对关键字词的理解. "比"即"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讨论寻求最佳答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也能加深知识的记忆."试"即"尝试",在仔细阅读,重点翻译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口头翻译课文,意在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思"即"思考",根据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理解课文内容."练"即"练习",根据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写"即"写作",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仿写,以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 三,说学法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文言文的阅读不是特别轻松.但是,经过上一学期的训练,他们已经具备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常识和能力.因此,这节课我建议,引导学生使用"以自主阅读为主,兼以讨论,交流,总结"的学习方法,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又符合自主阅读课文的要求,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人物评价教案:老翁捕虎的性格特点剖析《老翁捕虎》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寓言故之一。
故事中的老翁虽然年迈,但他却有勇有谋,能够化险为夷,最终成功地捕获了一只凶猛的老虎。
那么,老翁捕虎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下面就从多个方面对他进行评价和剖析。
一、机智灵敏虽然老翁年迈,但他却非常机智灵敏。
在故事中,他受到了老虎的威胁,但他并没有惊慌失措。
相反,他利用老虎贪吃的弱点,设下了一个陷阱,最终成功捕获了老虎。
这种机智灵敏的表现,说明老翁思维敏捷,沉着冷静,能够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无私无怨老翁捕虎的故事中,老翁并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捕虎,而是为了保护邻里的人们。
甚至当捕虎的过程中,他自己受伤了,也没有怨恨和抱怨,而是默默承受。
这种无私无怨的品质,体现了老翁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规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坚毅不屈老翁捕虎的故事中,老翁一直坚持不放弃,直到最终成功地捕获了老虎。
他在陷入困境时没有逃避、退缩,而是积极采取行动,不放弃自己的目标。
这种坚毅不屈的品质,表现了老翁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坚强的心理素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智慧超群老翁捕虎的故事中,老翁用自己的智慧化险为夷,化解了邻里的危难。
他利用了老虎的弱点,巧妙地设计了比陷阱,从而成功地捕获了老虎。
这种智慧超群的表现,说明老翁不仅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而且有灵活机动的头脑和创造力。
五、关爱他人老翁捕虎的故事中,老翁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邻里的关爱。
他不仅为了他们的安危而行动,而且在捕虎的过程中,他还想到了邻里们的安全问题,利用老虎的力量清剿周边的野兽,保障了邻里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种关爱他人的精神,表现了老翁人文情怀和温润如玉的品格。
结语:老翁捕虎是一位具有高尚品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人物。
他的机智灵敏、无私无怨、坚毅不屈、智慧超群,以及关爱他人的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通过评价和剖析老翁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精神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的蕴含在其中的丰富意义。
【前言】民间传说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传承和记录方式,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民俗特色。
而老翁捕虎的故事,则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
老翁捕虎的真实故事其实有很多版本,但是不管是哪个版本,它都是蕴含着人类生存智慧和深刻哲理的。
【正文】我小时候听过一则老翁捕虎的故事:有一个老翁住在山林中,他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仍然拥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一天,他在林中遇到了一只凶猛的老虎,老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老翁所在的村庄附近一直以来都是不少人因虎受害的地方,所以老翁深知这种情况的危险性。
但在老者的眼里,他看到的并不是恐惧,而是一个机会,一个展现自己智慧和勇气的机会。
老翁思考了一下,发现自己身边没有可以作为武器的东西,于是他心想,只有以智取胜才有可能战胜这只老虎。
于是,他决定把老虎引到一个山洞里面。
老翁逃跑的同时,看到一只蜜蜂巢在旁边,他立即拿出一块巨石将巢砸烂,蜜蜂乱飞。
老翁慌忙逃跑,双脚在地上不停地弹跳,引得老虎在他后面紧紧追赶。
老翁跑到了山洞口,突然转向躲开,老虎却没有反应过来,撞入了山洞。
那时的山洞比较狭窄,老虎无法转身或挂起尾巴。
老翁的志愿被完成了,对于一只似乎如洪水般汹涌的老虎最终的命运,老翁并没有给出解释。
这个故事听起来可能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它也有很深刻的内涵。
老翁的智慧和勇气是他战胜老虎的关键因素,而不是仅仅靠武器或者力量。
这也是对于人与自然相处之道的一种探讨。
在这个故事里,人与自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和决裂关系,而是因为智慧而构成一种完整的相互关系。
故事中的老翁展现了人类生存智慧和勇气的品质和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需要重视的。
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应该多一些相信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多一些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念。
【结语】老翁捕虎的真实故事可能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但是它蕴含的思想和哲理却依然重要而珍贵。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习老翁的勇气和智慧,用真正的人性和信念面对各种现实的困难和挑战。
《老翁捕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老翁捕虎》;(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课文讲述的老翁捕虎的故事,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坚韧不拔的品质;(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老翁捕虎》;(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老翁捕虎的过程和技巧;(2)领悟故事的主题和寓意;(3)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老翁捕虎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虎的故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老翁捕虎的技巧和智慧;(3)让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和寓意,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课堂练习:(1)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练习;(2)让学生模拟表演老翁捕虎的情景,提高表演能力。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3. 表演展示:评价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老翁捕虎》教学设计(二)、朗读疏通,整体感知(三)、品读课文,问题探究1.预习检测:正确、有节奏。
你的预习达到了哪一个台阶。
2.疏通文意,引导学生谈疏通文意时所采用的方法。
3.检测合作学习结果,引导学生正确翻译重点词句。
对翻译不准确的注意引导学生去纠正。
4.“考考你”小测试:(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a.乃遣吏持币往b.老翁顾童子曰c.奋臂屹立d.其目以毛帚扫之(2).正确翻译下列句子a.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b.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c.均习而已矣,非别有谬巧也。
5.请大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1.看了这个故事,面对这样的结局,请给它一个评价(或你感到——)。
2.老翁捕虎的过程重点在哪些句子?哪些动词生动的表现了他当时的情态?3.就这样,一眨眼的功夫一位须发皓然,咯咯作嗽的老翁把一只伤猎户数人的猛虎捕杀了。
我们看似很轻松,实际1.指几名学生朗读,同学间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交流,得出多种方法,并按照自己所谈的方法分小组合作完成疏通课文。
3.同学间互问句子的意思。
4.学生思考并举手作答。
5.学生谈故事的主要内容。
1.学生思考谈论。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上谈论并品析。
3.学生谈论并在班内发言。
《老翁捕虎》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文言文的阅读不是特别轻松。
但是,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已初步具备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常识和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阅读《老翁捕虎》这样浅易的文言文。
《老翁捕虎》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文意,品读探究,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同学们在教师引导下,基本能通过朗读、交流、探究等方式自主完成任务,但也有个别地方我怕时间不够用,引导不足,导致整个课堂效果欠佳。
《老翁捕虎》教材分析《老翁捕虎》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学生自主阅读文章。
作者纪昀,选自他的笔记体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
反思一:老翁捕虎教学反思x月xx日,有幸参加了在三中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
作为执教者之一的我,颇有收获,可谓经验与教训并存。
现将我个人的些微粗浅的认识及反思写在下面,以期得到各位专家朋友的指点。
一、把握学情,确立授课重心教师上课前首先应该确立本节课的授课重心。
教学目标可以有多个,但重心只能有一个。
所谓授课重心,即一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中的重点。
这是教师在裸读文本时就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确立了授课重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有了方向,因为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这个重心来设计。
否则,教学过程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或有大卸八块之感。
我所教授的《老翁捕虎》,授课重心确定为把握文章主旨,即让学生明白一切技艺皆从习(坚持锻炼)中得来的道理。
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往这个方向引领。
无论是导课时的课前交流还是结课时的拓展提升;无论是独学阶段的初读正音,对学阶段的翻译概括,还是群学阶段的质疑交流。
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的理解文章主旨而设计的。
当然,一节课的授课重心可以从多个方面确定。
比如《老翁捕虎》这节课,疏通文意、思想内容、结构形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积累文言字词等都可以确立为授课重心。
而我把授课重心确定为把握文章主旨,但遗憾的是授课时分析太过于肤浅。
二、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层层深入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设计了独学、对学和群学相结合的形式。
独学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是为了弥补独学时的不足,而群学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问题设计上,独学时对学的基础,而两者又是学生群学的基础。
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没有独学、对学阶段的字、词、句、段、篇的疏通和理解,就没有群学阶段对文章主旨的感悟,更谈不上最后的拓展与提升。
也许新颖的环节设计是我这节课的最大亮点。
三、适时鼓励评价,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课堂上,我最担心的是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无人举手,无人主动发言,课堂气氛沉闷。
此类情况,常常令我束手,以至于影响了我的授课情绪。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古诗老翁捕虎翻译赏析文言文《老翁捕虎》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休宁戴东原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其妇后生一子,祝之曰:“尔不能杀虎,非我子也。
后世子孙,如不能杀虎,亦皆非我子孙也。
”故唐氏世世能捕虎。
)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意思是:技艺熟练能使技艺超群的人们佩服,能工巧匠也不敢在技艺熟练的人门前经过。
庄子中并没有这两句话,可能是作者误记)信夫。
尝见史舍人嗣彪,暗中捉笔书条幅,与秉烛无异。
又闻静海励文恪公,剪方寸纸一百片,书一字其上,片片向日叠映,无一笔丝毫出入。
均习而已矣,非别有谬巧也。
【注释】①中涵:即纪中涵,当地的县令。
②知:主持。
③哂:微笑,讥笑。
④尾闾:尾巴根部。
⑤缒:把人或物由上往下放。
⑥须:胡须。
⑦瞬:眼睛转动。
⑧谬:欺诈。
【翻译】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旌德县出现了老虎。
不到几个月,傍晚出城的老百姓被老虎吃了十几个。
过往的客商有几拨因为贪图赶路,黎明时分也被老虎伤了许多人。
当时,纪晓岚的一个同族哥哥任知县,曾几次招集本地的猎户搜寻老虎,结果,猎户也被吃了几人。
一时间,全城的人惶惶不安,平时吃的菜、盐、油、米等生活必需品都开始缺货了。
七年级老翁捕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言文《老翁捕虎》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2、学习老翁捕虎的精神,培养勇敢和智慧的品质。
3、体会文言文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老翁捕虎的过程和方法,分析老翁的形象特点。
2、难点(1)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老翁捕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中一些较为复杂的文言句子的含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纪昀(1724 年 8 月 3 日 1805 年 3 月 14 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清朝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
清代文学家、官员。
纪昀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
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写作背景《老翁捕虎》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该书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
四、课文解读1、原文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2、重点字词(1)知:主持,管理。
(2)暴:凶恶,残暴。
(3)聘:聘请。
(4)艺:技艺。
(5)姑:暂且。
(6)哂:嘲笑,讥笑。
(7)尚:还。
(8)仆:倒下。
(9)遣:打发。
3、句子翻译(1)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老翁捕虎的故事,理解老翁的勇敢和智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老翁捕虎的惊险场景。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2)学会尊敬老人,珍惜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细节描写,感受老翁的勇敢和智慧。
2. 教学难点:(1)理解老翁捕虎的过程,体会其中的惊险与紧张。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老翁捕虎”这一话题的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老翁的勇敢和智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老翁捕虎的场景。
(2)学生通过课文找出老翁捕虎的过程,讨论其中的惊险与紧张。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老翁的形象。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老翁的勇敢和智慧。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老翁捕虎的故事,体会其中的勇敢和智慧。
2. 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困难,试着用老翁的精神去面对和解决。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及他们在生活中运用老翁精神的实际情况。
古诗老翁捕虎翻译赏析文言文《老翁捕虎》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休宁戴东原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其妇后生一子,祝之曰:“尔不能杀虎,非我子也。
后世子孙,如不能杀虎,亦皆非我子孙也。
”故唐氏世世能捕虎。
)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意思是:技艺熟练能使技艺超群的人们佩服,能工巧匠也不敢在技艺熟练的人门前经过。
庄子中并没有这两句话,可能是作者误记)信夫。
尝见史舍人嗣彪,暗中捉笔书条幅,与秉烛无异。
又闻静海励文恪公,剪方寸纸一百片,书一字其上,片片向日叠映,无一笔丝毫出入。
均习而已矣,非别有谬巧也。
【注释】①中涵:即纪中涵,当地的县令。
②知:主持。
③哂:微笑,讥笑。
④尾闾:尾巴根部。
⑤缒:把人或物由上往下放。
⑥须:胡须。
⑦瞬:眼睛转动。
⑧谬:欺诈。
【翻译】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旌德县出现了老虎。
不到几个月,傍晚出城的老百姓被老虎吃了十几个。
过往的客商有几拨因为贪图赶路,黎明时分也被老虎伤了许多人。
当时,纪晓岚的一个同族哥哥任知县,曾几次招集本地的猎户搜寻老虎,结果,猎户也被吃了几人。
一时间,全城的人惶惶不安,平时吃的菜、盐、油、米等生活必需品都开始缺货了。
《老翁捕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老翁捕虎》的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能够分析老翁捕虎的过程,了解老翁勇敢、机智、坚韧的品质。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朗读和复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老年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助关爱的集体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老翁捕虎的过程和技巧。
3. 课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寓意。
2. 学生对老翁勇敢、机智、坚韧品质的把握。
3. 学生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老翁捕虎》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翁捕虎》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猜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老翁捕虎的过程和技巧。
4. 情景模拟、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学生展示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熟读重要段落。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翁捕虎教学目标:1.疏通语句,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赏析故事,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赏析故事,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语句,理解文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点拨、讲解。
学法提示:以自主阅读为主,兼以讨论、交流、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虎乃百兽之王,古时候,为了各自的生存,人类与老虎有过不少的争斗,也就有很多的打虎英雄传为美谈,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武松,他身材魁梧,武艺高强,打死老虎,为民除害,青史留名,而一位须发皆白、身体衰弱的老翁也是打虎英雄,可就是千古奇谈了。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捕虎达人。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1.疏通语句,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赏析故事,感悟生活哲理。
三、作者简介:(课件展示资料)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
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
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其他工具书解决下列字词的读音。
旌德县邑人徽州皓然咯咯嗽哂嗣彪此畜屹立颔下尾闾毛帚下缒信夫秉烛谬巧励文恪公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标注出几个长句子的停顿。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五、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学生运用学过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遇到难点求助前后左右的同学,或者举手问老师。
2.翻译以下几个句子,解决难点。
(1)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2)乃遣吏持币往。
(3)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4)大失望,姑命具食。
(5)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
(6)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7)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老翁捕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1.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说明】《老翁捕虎》是一篇精彩的笔记小说。
课文通过记叙“唐打猎”祖孙俩不费太大力气就制服一只凶猛老虎的经过,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正直、淳朴和智慧,说明一切技艺皆从“习”中得来的道理。
通过对它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取得的辉煌成就。
针对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特点,特将学习目标定位于:了解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明白一切技艺皆从“习”中得来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看过电视剧《铁嘴铜牙纪晓岚》吗?纪晓岚是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学者,也是一位能言善辩、机智幽默的辩才,还是一位一心为民、以大局为重的好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纪晓岚写的《老翁捕虎》。
(板书课题)二、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
2.翻译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大意。
3.探究文章主旨,学习文中道理。
三、作者简介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
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
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
有《纪文达公遗集》。
四、认读课文,识记生字、词1.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边听边标记出生僻字音。
2.大声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旌.德县(jīng)邑.人(yì)徽.州(huī)皓.然(hào)咯.咯(kǎ)嗽.(sòu)哂.(shěn)此畜.(chù)颔.下(hàn)尾闾.(lǘ)毛帚.(zhǒu)下缒.(zhuì)嗣彪..(sì biāo)秉.烛(bǐng)励文恪.公(kè)谬.巧(miù)3.结合文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