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参考配套参考答案(加精)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23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答案1 邓稼先【课前预习】1.李政道宇称不守恒诺贝尔物理学3. 懈、稼、毕、铤、曛、徨4.(1)yān yīn (2)xiǎn xiān (3)yān yàn5.(1)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2)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3)锋芒毕露:意思是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
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透露出来。
(4)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5)妇孺皆知:就是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6)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已:止。
(8)燕然勒功:燕然勒功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9)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课内探究】一、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第四部分:写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举例具体叙述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巨大贡献,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着与勇敢精神。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
二、 1. 答案示例,说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①“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没有私心。
④勇敢、公正无私。
⑤-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⑥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2.侧面描写:第五部分,“五四”时代的一首歌。
意在说明邓稼先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向上、求实、勤奋、创新。
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杨振宁对挚友的敬爱之情,读来耐人寻味。
3.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祖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七下语文导学案人教版答案20221、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吮吸shǔn 翘盼qiáoB、花蕊xī静谧bì(正确答案)C、睥睨nì缥缈miǎoD、走廊láng 萌生méng2、64.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正确答案)B、全石以为底C、卷石底以出。
D、林尽水源。
3、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此句与原文一致。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1《荷花淀》是孙犁的散文。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消灭逍遥销路烟硝火药B、水淀纱锭靛蓝皮开肉绽(正确答案)C、菱角丘陵凌晨绫罗绸缎D、飘飞漂泊剽悍虚无缥缈6、A.[弈](yì下棋)秋,通国之[善](擅长善于)弈者也。
(正确答案)B.[使](shǐ假如)弈秋[诲](huì教导)二人弈。
C.日初出[沧](chānɡ)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tānɡ热水)。
D.[孰](shóu 谁,哪个)为[汝](你)多知乎?下列词语中中括号内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7、“醴酪”的读音是“lǐluó”。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吞噬(shì)俯瞰(kàn)怂恿(sǒng)吹毛求疵(zī)B.酝酿(yùn)污秽(huì)修葺(qì)恹恹欲睡(yān)(正确答案)C.婆娑(suō)箴言(jiān)愧怍(zuò)惟妙惟肖(xiào)D.娉婷(pīng)腈纶(jīng)轻觑(xù)戛然而止(jiá)9、B.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
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七下)班级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主备人:审核人: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人物”的故事)【学】(请同学们根据提示,独立完成单元要点梳理。
)【单元目标】(1分钟)1.了解不同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学会从标题、详略得当、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的能力。
2.加强文本细读,关注细节描写以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格。
3.结合文体特点和作者的叙事风格,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对文本意蕴的体悟。
【单元内容回顾】(2分钟)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两篇散文、一篇小说和一篇古代笔记小说。
一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
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
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二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三李森祥的《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一单元答案一、1、A 2、D 3、C(“不耻下问”用错)4、C二、5、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让生活充满了温馨6.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7.C三8、团结完成以……为宾客认为……奇特9、籍贯身份姓名职业 10、D 11、①书具②仲永③诗④这件事12、略13、指物作诗立就;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14、不使学15、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凭天资,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的学习。
16伏、窜 17 、春夏秋三个季节 / 菜花是春天开的,鸣蝉在夏天,而蟋蟀鸣叫在秋天。
18、拔何首乌毁坏了泥墙。
19、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油蛉和蟋蟀的叫声动听。
20、翻断砖、按斑蝥、摘覆盆子 21、略22.慷慨大方,乐于助人23.表现家人心灵的美丽24.香气能令人喜悦,在要花和送花的过程中增进友谊25.父亲对母亲的温柔恩爱26.我曾在它的枝干上······享受风的摇摆二单元答案:1.C 2C 3C 4D 5C6.我们没有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锦衣华服。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和冷漠7.①父亲第一、母亲第二父亲第一、母亲第三母亲第十、父亲第十一②中国学生对父母的尊敬程度远远不如日本和美国③全社会都应该对学生加强爱父母的教育8、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9、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强烈的爱国感情、痛恨敌人、有祖国必胜的信念。
10、韩麦尔先生因失去国土而痛苦万分,令人同情。
11、“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12、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
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韩麦尔先生的形象高大了。
第五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5.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自主探索1.对顶角、邻补角;这些角都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2.6对,相对或相邻,分成两类.3.两直线相交 归类∠∠∠∠∠∠ 自主练习1.中间图形两角是邻补角2.都不是3.∠3 ∠2和∠4 1 2 ∠4 ∠3 对顶角相等 变式训练1.解:∠3=∠1=40°,∠2=180°-∠1=180°-40°=140°,∠4=∠2=140°. 变式1:∠3=45°,变式2:∠4=110°,2.C3.C4.∠BOD=50° 15°5.略5.1.2 垂线自主探索问题1:(1)∠BOD,相等 (2)两个,∠AOD 和∠BOC问题2:都是90°,根据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得出结论. 自主练习 1.C 2.A3.∠COE=90°-(180°-125°)=35°4.点N 垂线段最短5.解:∠ABO=∠ABC -∠1=90°-60°=30°,∠BOD=180°-90°-∠2=90°-∠1=90°-60°=30°. 6.m⊥n 7.90°8.75° 165° 达标检测 解:OE⊥OF,理由:∵∠EOF=∠EOC+∠FOC=∠AOC+∠BOC=(∠AOC+∠BOC)=×180°=90°, ∴OE⊥OF.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自主探索问题1:邻补角:∠1和∠2,∠2和∠3,∠3和∠4,∠4和∠1;对顶角:∠2与∠4,∠1与∠3.问题2:三条直线相交按交点的个数分为三种情况:(1)三条直线交点的个数有一个,即三条直线交于一点;(2)三条直线交点的个数有两个,即两条直线平行且被第三条直线所截;(3)三条直线交点的个数有三个,即三条直线两两相交.问题3:(1)同位角,它们的位置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并且位于两条直线AB,CD的相同一侧,我们把满足上面两个条件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思考:∠3与∠7是同位角;还有∠2与∠6;∠4与∠8.(2)内错角,它们的位置在第三条直线EF的两旁,并且位于两条直线AB,CD之间,我们把满足上面两个条件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思考:∠4与∠6是内错角.(3)同旁内角,它们的位置在第三条直线EF的两旁,并且位于两条直线AB,CD之间,我们把满足上面两个条件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思考:∠3与∠6自主练习(1)∠2(2)∠4(3)DE 内错角(4)AB AF 同位2.(1)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2)不相等,互补,等量代换3.同位角:∠2与∠5,∠1与∠8,∠3与∠6,∠4与∠7;内错角:∠1与∠6,∠4与∠5;同旁内角:∠4与∠6,∠1与∠5.变式练习:(1)∠A与∠6是同位角,∠A与∠5是同旁内角,∠8与∠A内错角.(2)∠A与∠8是AB与DE被AC所截的内错角,∠A与∠5是AB与DE被AC所截的同旁内角.∠A与∠4是AC与DE被AB所截的同位角.达标检测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同旁内角,内错角(3)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2.同旁内∠D与∠BCD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跟踪练习1.平行与相交2.相交3.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4.(1)AB EF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BF HE(3)AB EF 等量代换5.变式训练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A3.C4.达标检测1.(1)×(2)×(3)√2.1 03.3 34.图(1) 图(2)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2 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自主探索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1=∠2,∴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260°120°∠1∠CEF等量代换同位角平行3.当∠3=∠4时,AB∥CD.因为∠3=∠4,而∠1=∠4(对顶角相等),所以∠1=∠3,因此AB∥C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3=∠4,∴AB∥CD(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4.当∠2+∠4=180°时,AB∥CD.∵∠2+∠4=180°,∠2+∠3=180°,∴∠3=∠4(同角的补角相等),∴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2+∠4=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平行.理由:∵b⊥a,c⊥a(已知),∴∠1=∠2=90°(垂直定义),∴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达标检测1.B2.(1)AD∥EF(2)EF∥BC(3)AD∥BC.根据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2.2 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知识复习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A+∠B=55°+125°=180°,∴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根据题目中现有的条件,无法判断AB与CD平行.3.∵∠1=70°,∴∠3=110°(邻补角的定义),又∵∠2=110°,∴∠2=∠3=110°,∴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题组练习题组一:1.D2.1 13.30° a b c 同位角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B∥CD5.解:平行.∵∠D=∠A,∴DE∥AB.又∵∠B=∠FCB,∴CF∥AB.∴DE∥CF.题组二:1.D2.∠A+∠D=180°或∠B+∠C=180°3.(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1)EF∥GH,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EF∥GH,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EF∥GH,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AB不平行于EF;B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题组三:1.C 2.A3.∠1=∠2∠2=∠3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解:(1)∵∠1=∠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AB⊥EF于点B,CD⊥EF于点D,∴∠ABE=∠CDB=90°.又∵∠1=∠2,∴∠ABE-∠1=∠CDB-∠2,即∠EBM=∠EDN.∴BM∥DN.达标检测1.C2.A3.(1)AF C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3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解:∵CE平分∠ACD,∴∠1=∠2.又∵∠1=∠B,∴∠2=∠B.∴AB∥CE.5.解:(1)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a∥c,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3)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自主探索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先知道角的关系,后知道两直线平行.问题2:猜测:可以得到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二、动手实践,探索规律答案略,学生会得到角的度数,其中同位角相等.探究性质2:通过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1=∠2,再根据对顶角的知识得到∠1=∠3,从而得到∠3=∠2;探究性质3:通过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1=∠2,再根据邻补角的知识得到∠1+∠3=180°,从而得到∠3+∠2=180°;平行线的三条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如果两直线不平行,也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不相等,同旁内角不互补.三、跟踪练习,巩固新知1.∠D=45°,∠C=45°,∠B=135°,2.(1)90°;(2)144°;(3)120°.四、变式训练,巩固提高【例题】∠B=65°,∠C=80°巩固提高:1.解:∵∠1=∠2,∴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CD+∠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解:∵AB∥CD,∴∠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1=140°,∴∠2=140°,∠3=140°,∠4=40°.3.解:(1)∵∠ADE=60°,∠B=60°.∴∠ADE=∠B.∴DE∥BC.(2)∵DE∥BC(已证),∴∠AED=∠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AED=40°,∴∠C=40°(等量代换).达标检测1.∠2=54°,∠3=126°,∠4=54°2.∠B=53°3.(1)∠ADE=48°;(2)EF与AB平行.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精彩回放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题组训练训练题组一:D D训练题组二:1.∠B=55°,∠C=75°2.42°35°3.北偏西62°方向训练题组三1.54°2.D B训练题组四1.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也垂直于另一条.2.∠CDO=70°,3.相等或互补;34°,146°相等或互补,4.角平分线(变式一)MG∥NH;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变式二)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变式三)直线a与直线b平行.达标检测1.解:∵CD平分∠ACB,∴∠ACD=∠BCD,∵DE∥AC,∴∠EDC=∠DCA,∵CD∥EF,∴∠FEB=∠DCB,∠FED=∠EDC,∴∠FED=∠FEB,∴EF平分∠DEB.2.∠AEG=116°,∠EGB=64°5.3.2 命题、定理、证明自主探索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1)我是中国人.是(2)我家住在北京.是(3)你吃饭了吗?不是(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5)画一个45°的角.不是(6)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是二、学生探究,明确概念(一)命题的概念1.是;2.不是;3.是;4.不是;5.不是;6.是;7.不是;8.是.(二)命题的组成: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如果两个角是内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3.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直线所截,那么得到的同位角相等;4.如果两个数是3和2,那么3<2;5.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6.如果有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7.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补角也相等;8.如果有两个数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三)命题的分类1.真命题;2.假命题;3.不是命题;4.假命题;5.不是命题;6.真命题;7.真命题;8.假命题;9.不是命题;10.不是命题.达标检测(1)①②③都是命题(2)①是真命题(3)①如果一个数是偶数,那么这个数能被2整除.②如果两个单项式相加,那么它们的和是多项式.5.4 平移自主探索位置改变,大小形状不变,平移变化.自主练习1.可以把一张半透明的纸盖在图5.42上,先描出一个雪人,然后按同一方向陆续移动这张纸,再描出第二个、第三个.2.A运动到A',B运动到B',C运动到C',它们之间是对应点.3.可以发现:AA'∥BB'∥CC',并且AA'=BB'=CC'.4.(1)③(2)③(3)⑤变式训练1.2.3.点A,B,E的对应点分别为点C,D,F,因为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所以AC∥BD∥EF,且AC=BD=EF.由于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所以△ABE≌△CDF.达标检测1.AB∥EF,AC∥EG,AE∥BG,且AB=EF,AC=EG,AE=BF,AE=CG.2.65°3.⑤4.共有5个5.能由△AOB平移而得的图形是:△FOE,△ODC第六章实数6.1 平方根6.1 平方根(第1课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问题1:(1)(2)(3)(4)【例题】(1)∵12=1,∴1的算术平方根是1 .即 =1.(2)∵302=900,∴900的算术平方根是30.即=30.(3)∵(103)2=106,∴106的算术平方根是103.即=103.(4)∵,∴的算术平方根是.即.(5)∵()2=10,∴10的算术平方根是.合作探究二思考:平方运算.问题2:略问题3:-无意义,因为任何数的平方都是非负数,即a2≥0,故-无意义.深化探究1.(1)(2)(3)32.解:∵b2 = 4×32 =36,∴b==6.即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边长的2倍.3.略课堂练习1.0或12.253.4.65.6.(1)11(2)0.5 (3)(4)36.1 平方根(第2课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问题1:a不可能是整数.问题2:a不可能是分数.问题3:略问题4:边长a1<a<21.4<a<1.51.41<a<1.421.414<a<1.4151.4142<a<1.4143…事实上,a=1.41421356…;归纳结论:a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合作探究二【例1】略【例2】解: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3x cm,宽为2x cm.根据边长与面积的关系得3x·2x=300,6x2=300,x2=50,x=.因此长方形纸片的长为3cm.因为50>49,所以>7.由上可知3>21,即长方形纸片的长应该大于21cm.因为=20,所以正方形纸片的边长只有20cm.这样,长方形纸片的长将大于正方形纸片的边长.答:不同意小明的说法.小丽不能用这块正方形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长方形纸片.深化探究1.略2.略课堂练习1.(1)√(2)×(3)×(4)√2. -23.454. 2535.6.-86.1 平方根(第3课时)自主学习1.±32.±0.73.①±4 ②±③04.地面边长为6米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1. (1)∵(±7)2=49,∴±7叫做49的平方根;(2)∵(±)2= ,∴±叫做的平方根;(3)∵02 = 0,∴0叫做0的平方根.2. 平方根的性质:①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②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就是0本身;③负数没有平方根.在研究性质的过程中,运用了分情况讨论的思想,在研究有关数的问题中,经常把数分成正数、零、负数三种情况考虑.3. (1)开平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2)平方是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平方,而开平方是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求这个数,所以它们互为逆运算.4.正的平方根用 表示读做 根号负的平方根用 - 表示读做 负根号合作探究二1.解:(-3)2和0.2有平方根,因为(-3)2和0.2是非负数. -0.012没有平方根,因为-0.012是负数.2.解:只有④对,因为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3.解:(1)∵(±5)2=25,所以25的平方根±5,即±=±5;(2)∵(±)2=,所以的平方根±,即±=±;(3)∵(±0.13)2=0.0169,所以0.0169的平方根±0.13,即±=±0.13.深化探究1.(1)±10 (2)±(3)±0.52.(1)12 (2)-0.9 (3)±(4)56 56思考:-课堂练习1.(1)×(2)×(3)×(4)×(5)√(6)×(7)√2.(1)B (2)D (3)D (4)C (5)A3.(1)±3 3 (2)±(3)- (4)3,(5)m≥ 3 (6)a≥2,且a≠3(7)±4.解:(1)4x2-100=0,4x2=100,x2=25,x=±5.(2)64(x+1)2-9=0,64(x+1)2=9,(x+1)2=, x+1=±,x=-或-.5.解:∵-表示1-3x的算术平方根,∴-≥0.又∵|6y-5|≥0,而-+|6y-5|=0,∴-=0,|6y-5|=0.∴x=,y=,xy=.6.2 立方根6.2 立方根(第1课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1.(1)因为x2=a,x叫a的平方根,所以当x的立方等于a时,x叫a的立方根.当x的4次方等于a时,x叫a的4次方根.(2)若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cube root;也叫三次方根),记为x=,读作x等于三次根号a.如:2是8的立方根.2.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则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注意:正如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一样,开立方与立方也互为逆运算.合作探究二3.(1)2的立方等于8,(-2)3=-8,所以没有其他的数的立方等于8.(2)-3的立方等于-27,33=27,所以没有其他的数的立方等于-27.(3)0的立方等于0,0有1个立方根是0.(4)正数有一个立方根,0有一个立方根是0,负数有一个立方根.通过上面的数学活动得出: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4.联系:(1)0的平方根、立方根都有一个是0.(2)平方根、立方根都是开方的结果.区别:(1)定义不同: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2)个数不同: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立方根;一个负数没有平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立方根.(3)表示法不同正数a的平方根表示为±,a的立方根表示为.(4)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不同,开平方中的被开方数应为非负数,而开立方中被开方数可以为正数、负数和0.深化探究【例1】解:(1)因为(-)3=-,所以-的立方根是-,即-=-;(2)因为(-6)3=-216,所以-216的立方根是-6,即-=-6;(3)因为(-0.4)3=-0.064,所以-0.064的立方根是-0.4,即-=-0.4.【例2】解:(1)±±1 0(2)- 1 0 -1 -7 -0.9课堂练习1.1 1 1 三次方根2.27倍3.1或04.0 -15.-6.2 立方根(第2课时)自主学习探究11.-8的立方根-=-2 8的立方根=22.-=-3.27的立方根=3 -27的立方根-=-34.=--探究2略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练习1:-3 -【例题】(1)4 (2)-3 (3)(4)-(5)±8(6)8 (7)-合作探究二练习2:(1)×(2)×(3)√(4)×练习3:解:(1)在计算器上依次键入显示结果为11,所以=11.(2)在计算器上依次键入显示结果为-7,所以-= -7.(3)在计算器上依次键入显示结果为2.10,所以=2.10.深化探究1.解:(1)因为83=512,所以512的立方根是8,即=8;(2)因为(-0.3)3=-0.027,所以-0.027的立方根是-0.3,即-=-0.3;(3)因为(-)3=-,所以-的立方根是-,即-=-.2.(1)不对,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但它有立方根.(2)不对,因为1只有一个立方根,任何实数的立方根都只有一个.(3)不对,因为()3≠.(4)对,因为--.(5)对.课堂练习1.B2.D3.C4.D5.原式==-.6.原式=-2+-(-8)×0.4=0.8-2+0.1-(-3.2)=0.8-2+0.1+3.2=2.1.7.∵-和,∴3x-7和3x+4互为相反数,∴3x-7+3x+4=0,6x-3=0,x=.8.一个正方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8倍,它的棱长变为原来的2倍;体积变为原来的27倍,它的棱长变为原来的3倍;体积变为原来的1000倍,它的棱长变为原来的10倍;体积变为原来的n倍,它的棱长变为原来的倍.9.解:∵正方体的棱长为∴无盖正方体的表面积为5()2=5×147.972≈739.86(cm2).答:至少要用739.86cm2的钢板.6.3 实数6.3 实数(第1课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1. 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如,π是正无理数,-,-,-π是负无理数.2.常见无理数一般有三类:(1)带根号且开方开不尽的数.(2)与π有关又不能把π化去的数.(3)无限不循环小数,特别是具有规律但不循环.如0.202002000200002….合作探究二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可化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 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2)实数正实数 正有理数正无理数负实数负有理数负无理数 深化探究1.C2.D3.A4.自然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正数集合… ;整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分数集合 -.5.不是,6.< 课堂练习1.D2.C3.B4.D5.D6.-1,0,1,27. ,π8. -46.3 实数(第2课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 探究活动1:解:(1)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是 ,如图所示:(2)因为圆的周长C=πd ,所以直径为1的圆的周长是π.(3)在数轴上以1个单位长度为边长做一个正方形,再做出它的对角线,以原点为圆心,以对角线长为半径作弧,与数轴在原点右边的交点为 ,左边的交点为- ;在数轴上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开始滚动一周,其终点的坐标就是π.如图:(4)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它还能表示无理数. 探究活动2: 完全一样巩固练习1:答:1.-2.-3.-ππ合作探究二探究活动3:答:(1)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2)0 非负数实数(3)(a+b)+c=a+(b+c) ab=ba(ab)c=a(bc) a(b+c)=ab+ac巩固练习2:1.解:(1)3+2=(3+2)=5.(2)===()2×=2.2.解:(1)+π≈1.732+3.142=4.874≈4.87.(2)≈2.24×2.65=5.936≈5.9.深化探究探究活动4:答:(1)仍然成立.因为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2)大于小于大于大小巩固练习3:答案:1.(1)>(2)>(3)<2.解:方法一:计算近似值法用计算器求得-≈0.215,≈0.333,所以-.方法二:求差法因为<3,所以-2<1,所以-.课堂练习1.D2.D3.D4.D5.C6.±7.0,±1,±2,±3,-48.解:--的相反数是-,;3-π的相反数是π-3,-=π-3;-2的相反数是2--=2-.9.解:-x-1=±,x=1+x=1-.10.解:(1)=-(2)(3+2)-(5+5) =3+2-5-5=-2-3.(3)-4×+2≈-4×1.732+2×1.414=-6.928+2.828=-4.10.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1 平面直角坐标系7.1.1 有序数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问题1:对于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如果约定了前面的数表示 列数 ,后面的数表示 排数 ,那么a与b组成的数对就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像表格中的数对可以记作(1,3),(3,1),(4,6),(6,4)等.问题2:略合作探究二1.A(3,3),C(7,3),D(10,3),E(10,5),F(7,7),G(5,7),H(3,6),I(4,8)2.10排12号(6,25)3.B课堂练习1.C2.北偏东30°的方向,距O点2 cm3.如图,像一面旗子.7.1 平面直角坐标系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课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1.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2.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3.点的坐标:由该点出发向x轴作垂线,交在x轴上的点表示的数是几,这个数就是该点的横坐标;同样,由该点出发向y轴作垂线,交在y轴上的点表示的数是几,这个数就是该点的纵坐标.注意:(1)画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别忘了标x轴、y轴的正方向及x轴、y轴的名称.(2)写坐标时要加括号,括号内先横后纵,中间用逗号隔开,如(2,3).合作探究二1.A(-2,-2),B(-5,4),C(5,-4),D(0,-3),E(2,5),F(-3,0)2.略深化探究1.互相垂直2.水平竖直向右向上x轴横轴y轴纵轴原点3.B4.A(-2,0),B(0,-3),C(3,-3),D(4,0),E(3,3),F(0,3)课堂练习1.B,2.7 2,3.(图略)(1)S△ABC=6 (2)S四边形ABCD=20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课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1.定义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坐标平面被两条坐标轴分成四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2.探索点的坐标特点(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若点P(a,b)在第一象限,那么a >0,b>0,简记为(+,+);若点P(a,b)在第二象限,那么a<0,b>0,简记为(-,+);若点P(a,b)在第三象限,那么a<0,b<0,简记为(-,-);若点P(a,b)在第四象限,那么a>0,b<0,简记为(+,-).(3)坐标轴上的点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原点坐标为(0,0).合作探究二3.探索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略深化探究1.C2.D3.(0,-7)4.规律总结:(1)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等;(2)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等.课堂练习1.C2.C3.D4.3 -45.(-2,2)或(8,2)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课堂练习1.略2.如图所示:3.梯形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第1课时)自主学习问题1:(1)(3,-3), (-2,1) (2)(-5,-3) (-2,-5)(3)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问题2:可将点A①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②先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合作探究二问题1:解:(1)A(-2,3),B(-3,1),C(-5,2).猜想: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2)所得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问题2:结论:图形的斜向平移,可通过水平平移和垂直平移来完成.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b,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深化探究1.(1)(5,1) (2)(3,-1) (3)(7,-4)2.B3.C4.(x-2,y+3) 左 2 上 31.解:由题意知,三角形A1B1C1是由三角形ABC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因为A(4,3),B(3,1),C(1,2),所以A1(1,-2),B1(0,-4),C1(-2,-3).2.解:以点O为原点,正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正北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题中机器人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过程,即A1(3,0)→A2(3,6)→A3(-6,6)→A4(-6,-6)→A5(9,-6)→A6(9,12).因此,在以O点为坐标原点,正北方向为y轴正方向的坐标系中,A6的坐标为(9,12).3.解:如图,作AC⊥y轴,BD⊥y轴,垂足分别为C,D.∵A(-3,4),B(-1,-2),∴AC=3,BD=1,CD=6,OD=2.∴S△AOB=S梯形ABDC-(S△OAC+S△OBD)=×(1+3)×6-=5.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第2课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例题】解:根据图形可知AO⊥BC,由△ABC的顶点坐标可知AO=3,BC=4,S△ABC=AO·BC=×3×4=6.合作探究二1.解:根据图形可知AO⊥BC,由△ABC的顶点坐标可知AO=3,BC=4S△ABC=AO·BC=×3×4=6.2.解:根据图形可知AO⊥BO,由△ABO的顶点坐标可知AO=3,BO=4S△ABO=AO·BO=×3×4=6.3.解:S△ABO=3×4-×2×4-×3×2-×2×1=4.4.解:S△ABC=3×5-×2×1-×3×5-12-×1×4=3.5.5.解:S△ABC=6×8-×1×8-×3×5-×5×6=21.5.6.解:S△ABC=5×6-×1×6-×2×4-×4×1-×5×1=18.5.课堂练习1.(1)(2,-1) (4,3) (2)5 (3)(-1,1) (1,5) (-2,4)2.(1)图略(2)9 (3)图略A'(0,5),B'(2,-1),C'(4,2)3.(1)图略A'(1,-3),B'(3,1) (2)5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内容一、自主思考问题:1.x+y=82.x+y=22二、学习新知1.问题2:含有两个未知数;②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③是整式方程.问题3: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练一练:(2)中含有三个未知数,(3)中含x项的次数不是1,(4)中 x2的次数是2,(6)中10xy的次数是2,所以(2)(3)(4)(6)都不是二元一次方程,(1)(5)是二元一次方程.2.问题2: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1)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解,而二元一次方程有无限多解(本题中需要考虑x,y的实际意义),其中一个未知数(x或y)每取一个值,另一个未知数(x或y)就有唯一的值与它相应.(2)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个解是一对数值,记为3.问题1:2x+y=40.问题3:思考:(1)x+y=22,2x+y=40(2)x+y=222x+y=40x,y的含义分别相同.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练习:①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②中第一个方程是二元二次方程,③中的两个方程共含有3个未知数,所以②③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4.问题1:x=18,y=4.问题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练习:C课堂练习1.D2.A3.(1)a≠-2,b≠1(2)m=1,n=14.(1)12x+5y=4.9 (2)6x+2y=2.2 (3)0.55.解:设买了香蕉x kg,苹果y kg,根据题意得解得自我检测1.C2.A3.a=-24.5.解:设甲原来有x只羊,乙原来有y只羊,根据题意得-解得-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第1课时)学习内容一、自主学习问题1:解:设这个队胜x场,根据题意得2x+(20-x)=38,解得x=18,则20-x=2.答:这个队胜18场,负2场.二、尝试探索交流问题2:可以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1个方程 x+y=20说明y=20-x,将第2个方程2x+y=38中的y换为20-x,这个方程就化为一元一次方程2x+(20-x)=38.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就可以先解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设法求另一个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方法,叫做消元思想.归纳小结:上面的解法,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三、典例探究【例1】解:把①代入②,得3(y+3)-8y=14,解得y=-1.把y=-1代人①,解得x=2,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反思:需检验,将-分别代入方程①②,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可以口算,也可以在草稿纸上验算.【例2】-思考:(1)例1是用①直接代入②的,而例2的两个方程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2)把其中一个方程变形为例1中①的形式.(3)方程①中的x的系数为1,故可以将方程①变形得 x=3+y.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1)从方程组中选取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把其中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2)把(1)中所得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所得到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4)把所求得的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1)中求得的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确定方程组的解.四、课堂练习1.(1)(2)(3)(4)-2.解:设甲的速度为x m/min,乙的速度为y m/min,则解这个方程得五、问题小结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需要注意的问题.(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常选用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变形,这有利于正确、简捷地消元.(2)由一个方程变形得到的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必须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去,否则会出现一个恒等式.(3)方程组解的表示方法,应该用大括号把一对未知数的值连在一起,表示同时成立,不要写成x=?y=?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第2课时)学习内容一、自主学习问题1:消元,二元化成一元.问题2:(1)从方程组中选取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把其中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2)把(1)中所得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所得到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4)把所求得的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1)中求得的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确定方程组的解.练习:(1)(2)-二、典例探究课本例2:分析:大瓶数∶小瓶数=2 ∶5大瓶装的消毒液+小瓶装的消毒液=总生产量解:设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x大瓶和y小瓶,由题意列出方程组:问题3:两个方程里的两个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均不为1.问题4:可以用代入法去做.问题5:变形第一个方程,先消去x或y均可;或者将第二个方程先化简,得2x+y=90 000,再变形消去y.三、交流归纳课本例2解后反思:(1)一种方法是变形某一方程,表示出想消去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即可;第二种相同未知数的系数有时不必是1,相同的系数,或者系数呈现倍数关系,直接代入更方便.(2)找出两个等量关系(3)审、设、列、解、检、答。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诗两首》1.略2.略3.略4.B5.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6.“一切”强调了所有的不幸和挫折所带给人的忧郁都是暂时的,一会儿就过去了,劝诫人们正视“忧郁”,向往“未来”。
7.D8.示例:你定的那个日子正是上级来检查工作的时候,这样吧,到时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我会抽空过去聚一下。
9.示例:有什么种子就有什么果子。
要想收获果子,必先裁种种子。
撒下爱心的种子,必收爱心的果实。
勤撒善种并辛勤耕耘的人,必获丰富的回报。
10.依次填:廖化;猪八戒;孔明;李逵11.人生遭受挫折12.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我们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心地永远向往着未来”,这样,越过坎坷之后回首过去,那一切艰难困苦都将变成“亲切的怀恋”,欲见彩虹必先经历风雨。
(意近即可)13.生活中的不幸、失意是暂时的,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挫折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
14.不能。
因为诗中充满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镇静和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15.无论我们生活遇到什么损失和挫折,都不要失去战斗的决心,要相信一切都是短暂的,光明必将驱走黑暗,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意近即可)16.péngpài、shuò18.彭湃、轰响的海水;紫红的闪电;冲激和飞旋的海风。
19.从她的穿着、站姿、背景等方面来描写的,着力刻画了她静穆、素洁、勇敢的形象。
20.以疯狂的风暴来衬托少女柔韧而有力的美。
风暴”象征革命浪潮,“少女”象征革命者,表现了诗人对革命者坚定的信念、英勇的气概的赞扬之情。
21.第一节:面对选择困惑迷茫第二节:作出选择第三节:路径绵长难以回返第四节:人生之路不可回头22.提示:慎重选择。
23.略。
象征手法。
《走一步再走一步》。
24.略。
未选择之路充满诱惑,也是正常人的普遍心理。
25.提示:独立思考,慎作选择,坚持不懈《伤仲永》一、yìyèchènlì泯乞二、属于曾经书写立即题上自己的三、同“攀”,牵引。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导学案1 理解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周末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郊游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郊游,我迫不及待地期待着这次活动。
早上七点半,我们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老师带领着我们一起走向目的地。
沿途,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讲着笑话、唱着歌曲,整个队伍异常热闹。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郊游的目的地——一个大片绿树环绕的湖泊。
湖的旁边有一片开阔的草地,湖水清澈见底。
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捉鱼、划船、放风筝等等。
我最喜欢的是放风筝,我和朋友一起竞相放出了我们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看着五彩斑斓的风筝在蓝天白云下翱翔,我感到非常开心。
下午的时候,我们在湖边野餐,品尝了美味的食物。
大家边吃边聊,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傍晚时分,我们搭车返回学校。
整个活动结束后,我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家。
问题:1. 我参加了什么活动?2. 这是我第几次参加该活动?3. 我们早上几点集合?4. 我们活动的目的地是哪里?5. 我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6. 在活动结束后,我是不是很开心?答案:1. 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郊游活动。
2.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该活动。
3. 我们早上七点半集合。
4. 我们活动的目的地是一个大片绿树环绕的湖泊。
5. 我最喜欢的活动是放风筝。
6. 是的,在活动结束后我感到非常开心。
导学案2 语言运用1. 阅读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句子。
金色的秋天到了,大地上一片丰收的景象。
菜地里的小白菜翠绿欲滴,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黄灿灿的玉米摇摆着身躯。
农田里汇聚着辛勤劳作的农民们,他们满脸的笑容,满怀着对未来的希望。
小明帮父亲收拾完菜地后,对着那一片丰收的田野,心生了一个美好的念头。
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种出更多的庄稼,为家乡增添更多的繁荣。
于是,他开始悄悄地偷偷种起了小麦和红薯,每天都亲自去浇水、施肥,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小明种下的小麦和红薯也长出了翠绿的叶子和饱满的果实,好像在向小明诉说着一个成功的故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集体备课(可编辑)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集体备课《观舞记》学案设计:朱衍芹审核:李因娥教师寄语: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
??罗曼?罗兰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2、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事物。
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资料连接】1、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
她是五四文学运动中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
1919年以“冰心”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受泰戈尔影响创作散文集《繁星》、《春水》,被人称为“春水体”。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婆罗多是三个梵文词语的首字母的组合,这三个词分别是表情、曲调、节奏,婆罗多舞如果意译即指表情、曲调、节奏三者巧妙结合的舞蹈。
在印度,湿婆是印度教三个大神之一,他是毁灭之神,法力无边。
他可以用目光将引诱他的爱神烧为灰烬,他也能吞下足以毁灭世界的毒药而安然无恙,甚至印度人认为恒河的河水就是银河水经过他的头发从喜马拉雅山顶流淌下来的。
他也是舞蹈之神,在他看来,舞蹈就代表了宇宙本源的运动。
因此,在印度中世纪,几乎各个阶层的人都要学习舞蹈。
而婆罗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表演时间少则3小时,长则5-6小时。
学习过程: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由阅读课文,将你认为重要的生字生词写在下面。
2、请同学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自主理解:3、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大声朗读出来,并从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等方面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4、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二五短文两篇(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2.熟读《两小儿辩日》;3.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2.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知识链接】《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
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盘盂()孰()为汝()多知()乎沧凉()决()2.解释下列加点字:孔子东游()辩斗()问其故()去人近()探汤()多知()不能决()3.说出下列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①一儿以日初出远()此独以跛之故()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孰为汝多知乎()4.翻译下列句子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孰为汝多知乎?二、合作探究。
1.对于两小儿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据,你能否根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一下。
2.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3.“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4.面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⑴孔子不能决也。
5.你读了这个故事,得到那些启示?(从不同角度)三、拓展提升。
庄子欲刺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
③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
④须:等待。
1.解释加有下加点的词:(1)庄子欲刺虎()(2)馆竖子止之曰()(3)两虎方且食牛()(4)一举必有双虎之名()(5)两虎果斗()(6)一举果有双虎之功()2.翻译文中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1.shèn,máo,yōng,bǐ,tì,hǎn,qí,záo, dǐng.2.C3.①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回忆早年生活《呐喊》、《彷徨》②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伏;窜;缠络;臃肿。
4.B 5.D 6.C 7.A4.①一个“可”字表达了儿童对下雪天的喜爱之情。
②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离开百草园时的无奈和恋恋不舍之情。
二、(一)1.详写的是:泥墙根一带,略写的是:整个园景。
2.空间,低,高;高,低3.单是……无限趣味。
4.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例子略。
5.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6.不能。
“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7.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8.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9.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二)1.略。
2.捕鸟的条件: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捕鸟的结果: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5.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也有无限的乐趣。
三、1.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
2.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的腹地。
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
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所以才是“刻骨铭心”的。
3.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变了颜色,自然的变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
4.示例:自然是伟大的,我们要认识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和社会中锻炼自己。
2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1.襟惰掸骊嘱,徊栅惧圃簪蒲2.扎:zā捆扎zhā扎针zhá扎挣夹:jiā夹缝jiá夹袄3.D4.①拖抄倒转抡②床头床角床上床下混合5.①城南旧事林海音台湾②哀而不伤。
爸爸爱花儿;毕业典礼。
6.A 7.B 8.A9.(1)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好弟弟和妹妹”暗示爸爸病重,将不久于人世;“今天早晨妈妈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病情的担心;“我好象怕赶不上什么似的”是爸爸去世的一种预感;最后写夹竹桃“垂下好几枝”暗示爸爸去世。
(2 )我迟到了那段“爸爸气急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在空中一抡,发出咻咻的声音”将爸爸打我的动作写得很细。
有爸爸生气时打我的动作描写:拖、倒转来拿、抡;有打我时藤鞭“咻咻”的声音,写出爸爸的严厉。
(3)爸爸表面上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沦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
二、1.……表示话没说完2.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3.“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4.略。
5.对。
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的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6.提示:要有辩证的思维,从“成长”的两面性上来谈。
三、1.以后真是神了,我的统计学成绩竟然次次得A!因为“我”得到鼓励之后以为自己真的有这方面的天赋,我用心学习,成绩就好了。
2.提示:从激励的重要作用方面去答题。
3.A.急切地、焦急地、不解地、吃惊地…… B.瞪得出奇地大、闪着泪光……(注意与眼睛的搭配)4.今天是你的幸运日!5.对几何缺乏天分,就可能在统计学上拿A。
不存在,这是老师为了鼓励我而故意编出来的一个说法,目的是树起我的信心,让我学好统计学。
6.心理学教授。
因为他善于把握推测人们的心理,还善于用心理学的原理去开导别人。
3 《丑小鸭》一、dù zhuó shàn zhǎo hài 屐陋沮二、1.讥笑2.灰心失望 3.简单粗陋,不完备 4.形容来势很猛三、骇采汹辨截悚屈碧四、想象幻想夸张《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丹麦安徒生五、1.出生后受到全体鸡鸭的嘲笑和啄打;他的兄弟姐妹对他生气;妈妈嫌弃他;女佣人用脚踢他;在沼泽地遭到猎狗追赶;在老太婆家受到猫和母鸡的讽刺;冬天昏倒在结冰的河上。
2.善良、谦虚、有坚定的信念、对理想执着追求3.一个人无论地位如何,环境怎样,只要你有着自己一份美好而执着的理想,并且能为自己的理想不懈的奋斗,总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因为“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六、 D七、是的。
两句话的语义重复了。
根据专稿意思,下任秘书长还是非洲人。
标题中的“乃”即为“是”之意。
“莫属”还是“属于、是”之意,语意重复。
删去“乃”或“莫属”。
八、1.它认为自己是粗笨的,丑陋的,不配接近美丽的天鹅。
2.作为一只天鹅,渴望与同类接近,那是他的本性,同时,“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是丑小鸭心中的梦想与追求,为了实现梦想,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所以,丑小鸭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这儿苹果……春天的气息”,一方面,美丽的自然界与美丽而高贵的天鹅相映成趣,使故事充满诗情画意。
另一方面,用自然环境的美丽来烘托丑小鸭美好的心灵,衬托人物的命运:丑小鸭变天鹅了。
5.只要你不懈地追求,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6.许多大天鹅在他周围游泳,用嘴来亲他。
小孩子给他面包和麦粒称赞他是最美的。
7.感到难为情,太幸福了,一点也不骄傲。
九、1.cǔn mèi2.植物根——黑色绳索地下水的细流——颤动的亚麻纤维3.挖苦树根丑陋。
4.底下细流汇聚成地表渠水,流到地面上。
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6.如同只有黑色丑陋的玫瑰花根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一样,只有那些卑微,粗笨,像土地一样被践踏的下层劳动者才创造了人间的幸福。
7.B8.篇末点题,揭示中心。
4 《诗两首》1.略2.略3.略4.B5.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6.“一切”强调了所有的不幸和挫折所带给人的忧郁都是暂时的,一会儿就过去了,劝诫人们正视“忧郁”,向往“未来”。
7.D8.示例:你定的那个日子正是上级来检查工作的时候,这样吧,到时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我会抽空过去聚一下。
9.示例:有什么种子就有什么果子。
要想收获果子,必先裁种种子。
撒下爱心的种子,必收爱心的果实。
勤撒善种并辛勤耕耘的人,必获丰富的回报。
10.依次填:廖化;猪八戒;孔明;李逵11.人生遭受挫折12.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我们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心地永远向往着未来”,这样,越过坎坷之后回首过去,那一切艰难困苦都将变成“亲切的怀恋”,欲见彩虹必先经历风雨。
(意近即可)13.生活中的不幸、失意是暂时的,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挫折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
14.不能。
因为诗中充满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镇静和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15.无论我们生活遇到什么损失和挫折,都不要失去战斗的决心,要相信一切都是短暂的,光明必将驱走黑暗,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意近即可)16.péngpài、shuò17.抓住了风景中三个典型形象:在幽暗时和岸石游戏;电闪闪出了她的形象;在冲激和飞旋中扬起了她的云裳。
18.彭湃、轰响的海水;紫红的闪电;冲激和飞旋的海风。
19.从她的穿着、站姿、背景等方面来描写的,着力刻画了她静穆、素洁、勇敢的形象。
20.以疯狂的风暴来衬托少女柔韧而有力的美。
风暴”象征革命浪潮,“少女”象征革命者,表现了诗人对革命者坚定的信念、英勇的气概的赞扬之情。
21.第一节:面对选择困惑迷茫第二节:作出选择第三节:路径绵长难以回返第四节:人生之路不可回头22.提示:慎重选择。
23.略。
象征手法。
《走一步再走一步》。
24.略。
未选择之路充满诱惑,也是正常人的普遍心理。
25.提示:独立思考,慎作选择,坚持不懈5 《伤仲永》一、yìyèchèn lì泯乞二、属于曾经书写立即题上自己的同乡四处拜访相称听说的情况三、同“攀”,牵引。
对……感到诧异,名作动。
把……当作宾客,意动用法。
以……为利,意动用法。
以……为奇意动用法四、从自己;听说听到见闻;到,介词在比被。
五、1.C 2.B 3.C六、1.(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⑴吾吾仲永⑵其父仲永七、1.仲永长到五岁时,还不认识书写工具。
2.最后成为了普通人,就是因为后天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啊。
3.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4.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八、略。
九、 1.略。
2.略。
3.(1)不仅仅是。
作者主要借方仲永的惨痛教训,阐明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从而告诫人们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后天的学习。
(2)原因是其父贪图小利,眼光短浅,“不使学”。
(3)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
先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既令人对他的不幸结局感到警醒、惋惜,又表现了对“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第一阶段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5)略十、1.(1)很,十分(2)都,一起(3)看望(4)破旧(5)入迷、专注(6)穿2.不完全相同。
都是年少有才,有较高的文学天赋,这是相同的;但相比之下,仲永的天资比江革更高一些,未识书具即能诗。
3.不同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家境不同;第二,江革与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而仲永却被父亲拉着“环谒于邑人”,不学习;第三,江革后学有所成,而仲永却“泯然众人”。
4.“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一分辛劳一分才。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1.略2.A 3.D 4略5.①无论是哪个年级,初中生成长的烦恼来自自身的最多,然后依次是来自家庭、学校、社会;随着年级的升高,初中生成长的烦恼来自自身的越来越多,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则越来越少②略③略二、(一)6.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轻捷7.短短的泥墙根一带8.既写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风物,又突出了“单是”的局部景观,让人体会百草园到处皆有乐趣9.静态;由低到高;动态;由高到低;整体;局部10.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