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河南科技大学教案.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38
河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控制理论课程设计题目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设计学院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期控制理论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设计一、设计目的控制理论课程设计是综合性较强的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自控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校正的方法;掌握应用MATLAB 语言及SIMULINK 仿真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校正的方法;培养学生查阅图书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撰写设计报告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应用时域法、频域法或根轨迹法设计校正系统,根据控制要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校正方案,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编写相关MATLAB 程序或设计相应的SIMULINK 框图,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相应图形分析系统稳定性,分析系统性能,求出校正前、后系统相关性能指标;比较校正前后系统的性能指标;编制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要求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02K G(S)S (0.2S 1)=+,试用频率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角裕量︒≥40γ,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a K 10=。
四、设计时间安排 查找相关资料(1天);编写相关MATLAB 程序,设计、确定校正环节、校正(2天);编写设计报告(1天);答辩修改(1天)。
五、主要参考文献1.梅晓榕. 自动控制原理, 科学出版社.2.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 科学出版社.3.邹伯敏. 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4.黄忠霖. 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 实现,国防工业出版社.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摘要本文首先使用MATLAB软件绘制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和根轨迹,然后分别对系统的Bode图和根轨迹分析,得知为校正的系统不稳定,而且不满足题目要求,只有通过校正才能使系统稳定并满足要求。
根据未校正系统的参数和题目的要求,可知需要采用串联超前校正,然后计算校正装置各参数,得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并用MATLAB软件绘制出校正装置的Bode图,分析其对系统各性能指标的影响。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园艺植物育种学计划学时 4授课章节第七章营养系杂交育种教学目的和要求:营养系品种在育种中和一般品种有不同的遗传特点。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营养系品种的性状遗传特点第二节营养系品种遗传变异的研究方法第三节亲本选配及杂交技术的特点第四节童期、童性和杂交培育选择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营养系品种遗传变异的研究方法,童期、童性和杂交培育选择特点。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结合板书。
2.注意营养系杂交育种适合于大多数的果树、花木、球根类花卉以及用无性繁殖的蔬菜作物。
作业与思考题:1.童期、童性、童程、营养系杂交育种2.采取哪些措施可以调剂花期?3.营养系杂种选择有哪些特点?4.营养系杂交育种如何选配亲本?5.营养系品种的性状遗传变异有什么特点?第七章营养系杂交育种常规杂交育种和优势杂交育种适合于有性繁殖作物。
本章介绍营养系杂交育种适合于大多数的果树、花木、球根类花卉以及用无性繁殖的蔬菜作物。
营养系品种在育种中和一般品种有不同的遗传特点。
第一节营养系品种的性状遗传特点一、营养系杂交育种的概念及意义1、营养系杂交育种的概念利用有性杂交技术获得杂种,对杂种进行培育、鉴定、选择,再利用无性繁殖来保持品种的遗传特性的育种方法。
2、意义(1)通过基因重组,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
如黑罕X白玫瑰→(2)通过基因的累加效应,产生超亲性状。
如桃成熟期的遗传。
二、营养系品种的性状遗传变异特点1. 遗传杂结合程度大,实生后代发生复杂的大幅度变异。
表现在果实成熟期、果实大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方面。
陈云志(1991)报告,两个红色菊花品种的杂种一代出现了紫红、红、粉红、橙、黄、雪青等各种色调的杂种,这在有性繁殖的品种间杂交也是很难见到的。
这些都是因为亲本遗传背景复杂,造成后代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为选择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基础,复杂的多样性分离给选择提供了更大的潜力。
2. 有性杂交后代经济性状水平显著下降杂交→基因重组→非加性效应解体→杂种后代经济性状普遍退化。
河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数据库课程设计题目超市前台销售系统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班级计科102学生姓名凌红康指导教师赵海霞王志强刘中华日期 2011-06-11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前言 (1)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社会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超市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业务陈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总体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功能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业务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相关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第一篇:河南科技大学教案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数控技术及装备任课教师张丰收第四章进给伺服系统计划学时 10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伺服机构和位置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
要求了解伺服系统的组成和分类,掌握步进电机及其驱动装置和常用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
重点: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常用位置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
难点:数控机床常用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和调速控制。
思考题:4-1.试述进给他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环节的作用和联系。
4-2.简述闭环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原理。
4-3.简述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性。
4-4.哪些因素影响开环进给伺服系统的精度,哪些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4-5.试述位置检测装置的类型有哪些?常用的有哪些?一.进给伺服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1.定义:进给伺服系统(Feed Servo System)——以移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作为控制量的自动控制系统。
2.组成:进给伺服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位置控制单元;速度控制单元;驱动元件(电机);检测与反馈单元;机械执行部件。
第一节概述二、NC机床对数控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1.调速范围要宽且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调速范围内) 调速范围:一般要求:稳定性:指输出速度的波动要少,尤其是在低速时的平稳性显得特别重要。
2.输出位置精度要高静态: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要高,即定位误差和重复定位误差要小。
(尺寸精度)动态:跟随精度,这是动态性能指标,用跟随误差表示。
(轮廓精度)灵敏度要高,有足够高的分辩率。
3.负载特性要硬在系统负载范围内,当负载变化时,输出速度应基本不变。
即△F尽可能小;当负载突变时,要求速度的恢复时间短且无振荡。
即△t尽可能短;应有足够的过载能力。
这是要求伺服系统有良好的静态与动态刚度。
4.响应速度快且无超调这是对伺服系统动态性能的要求,即在无超调的前提下,执行部件的运动速度的建立时间 tp 应尽可能短。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第6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在很多电工设备中,例如变压器、电机和电磁铁等,不仅有电路的问题,同时还有磁路的问题,只有同时掌握了电路和磁路的理论,才能对电工设备的性能进行全面地分析,或者设计出性能良好的电工设备,或者能正确地使用这些设备。
本章首先简要介绍磁路的分析方法,然后讨论铁心线圈电路,最后讨论变压器与电磁铁,作为应用实例。
§6.1 磁路及其分析方法在电机、变压器及各种铁磁元件中常用磁性材料做成一定形状的铁心。
铁心的磁导率比周围空气或其它物质的磁导率高的多,磁通的绝大部分经过铁心形成闭合通路,磁通的闭合路径称为磁路。
直流电机磁路 交流接触器磁路一.磁场的基本物理量1.磁感应强度B磁感应强度B 是表示磁场内某点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之间符合右手螺旋定则。
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lI FB磁感应强度B 的单位:特斯拉(T),1T = 1Wb/m 2均匀磁场: 各点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磁场,也称匀强磁场。
2.磁通磁感应强度B 与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S 的乘积,成为通过该面积的磁通Φ 。
在均匀磁场中 Φ=BS 或 B = Φ/S ,如果不是均匀磁场,则取B 的平均值。
磁感应强度B 在数值上可以看成为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所通过的磁通,故又称磁通密度。
磁通F 的单位:韦[伯](Wb) 1Wb =1V·s3.磁场强度介质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B 与介质磁导率μ之比称为磁场强度H ,即:μBH =。
磁场强度H 的单位 :安培/米(A/m )安培环路定律(全电流定律):磁场强度矢量沿任意闭合回线(常取磁通作为闭合回线)的线积分,等于穿过闭合回线所围面积的电流的代数和,即:⎰∑=I l H d式中:⎰l H d 是磁场强度矢量沿任意闭合线(常取磁通作为闭合回线)的线积分;∑I 是穿过闭合回线所围面积的电流的代数和。
安培环路定律电流正负的规定:任意选定一个闭合回线的围绕方向,凡是电流方向与闭合回线围绕方向之间符合右螺旋定则的电流作为正、反之为负。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园艺植物育种学计划学时4授课章节第三章引种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节引种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引种的原理第三节引种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种的遗传学原理、引种的方法难点:引种的生态学原理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结合板书。
2、将影响引种成功的生态因子介绍完后,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洛阳葡萄品种引种的生态因子分析),说明如何应用书本上的道理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3、在园艺植物引种规律的讲授中,采用大量图片帮助认识、理解这些植物引种的特点。
4、布置一次课后作业,帮助综合理解课堂内容。
作业与思考题:作业如果要引种一种热带果树到你家乡进行栽培,试论述其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需考虑那些因素如要保证引种成功,需采取哪些措施思考题1、引种与驯化的含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如何进行引种的试验研究,怎样才算引种成功3、引种对我国的园艺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三章引种第一节引种的概念和意义一、引种的概念引种驯化(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tion):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自然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把园艺植物资源引入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地区栽培。
不同植物种类在自然界都有其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
例如:同属蔷薇科的梅和杏,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
梅花:我国的名花,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原产我国中部及西南部山区,梅花喜阳光、温暖、湿润,黄河以南可露地越冬。
图示:赏梅胜地:杭州的孤山、无锡的梅园、武汉的梅岭、南京的梅花山(虎丘晚粉)、广东的罗浮山(复瓣跳枝)。
杏:原产我国,栽培历史2600多年,耐寒、耐旱、耐瘠薄,喜温凉、干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黄河流域为中心产区。
南梅北杏。
梅从自然分布范围→黄河以北地区(引种)二、引种的类型在这种人为迁移的过程中, 植物对新的生态环境的反应大致有两种类型:(1)简单引种(introduction):直接引种。
第一课走进多媒体世界教学目标:1、了解媒体、多媒体及多媒体作品的概念。
2、知道多媒体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了解媒体、多媒体及多媒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知道多媒体的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一课走进多媒体世界,那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多媒体,下面我就来了解什么事媒体,什么是多媒体。
二、新授1、媒体的概念信息的传递需要载体,我们通常所见的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等这些表示和传播信息的载体都叫媒体。
2、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的技术就叫做多媒体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计算机的普及,社会对多没有的需求越来越大,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
多媒体技术能应用在那几个方面呢?首先是用于在公共展览馆或博物馆等场合。
它能形象、直观的展示展品,人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进一步了解展品。
其次是用于教学领域。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地讲述比较难描述的课程内容,学生可以更直观形象地去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产品介绍,直观、经济、便捷的获得产品信息,效果非常好。
最后是用于网上多媒体。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一个有声音、动态的页面比静态的只有文字和图片的页面更能引起浏览者的注意,更具吸引力。
第二课初始 powerpoint教学目标1.了解 PowerPoint 中幻灯片的概念。
2.体验最简单的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制作。
3.掌握启动 PowerPoint 的方法。
4.学会制作第一张幻灯片,保存演示文稿,退出PowerPoint ,为以后的演示文稿制作打下基础。
5.养成规划演示文稿的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调用软件并能制作第一张幻灯片。
教学难点:理解幻灯片的内涵。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育网。
2、课件——五桥小学体育节.ppt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校的体育特色吗?是踢跳。
河科大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网络搜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搜索引擎进行有效搜索,获取所需信息。
3. 学生能够掌握信息筛选的基本技巧,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信息素养。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网络搜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3. 信息筛选的方法和技巧。
4. 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判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2. 信息筛选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
2. 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判断。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搜索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网络搜索的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理解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判断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搜索案例和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安装必要的浏览器和搜索引擎。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网络搜索案例,引发学生对网络搜索的兴趣。
2. 新课:介绍网络搜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网络搜索任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搜索经验和筛选技巧,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网络搜索的方法和技巧。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搜索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次课教案班级:高二(3)班人数:40 时间:45分钟课的类型:新授课本课内容1. 学习水晶健美操第二节正方向4*8拍2.……3.……本课目标1.……2.……3.……4.……5.……课的部分时间分配教学内容组织教法与要求准备部分10 分钟3分钟3分钟4分钟一、课堂常规1.集合整队,报告上课人数2.师生问好3.宣布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活动二、准备活动1.一般性准备活动(1)……(2)……2.专门性准备活动(1)……(2)……组织:要求:整队要做到快、静、齐,精神饱满。
组织:(对教学分组、队列队形、器材分配,师生位置等用图形、符号或者语言描述:比如四列横队体操队行)教法:1.教师口令指挥,学生做动作。
2.……要求:(对技术、组织、保护与帮助、学生纪律性的要求)组织:教法:要求:课的部分时间分配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基本部分30分钟5分钟5分钟……水晶级健美操第二节正方向4*8拍(1)1*8拍动作要领:迈步后屈腿,手臂前伸,握拳,拳心相对,还原。
重点:难点:后屈腿。
保护与帮助:……易犯错误动作:后屈腿时容易有吸腿动作。
纠正方法:原地后屈腿。
(2)2*8拍(3)……组织:教法:1. 教师先做完整的常速示范,学生观察。
2. 教师边慢速示范边讲解动作,学生观察。
3. 教师领做,学生模仿。
4.教师口令指挥,学生集体练习。
5.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6. 学生听音乐做练习。
要求:动作基本规范,路线正确,与音乐协调一致。
组织:同上。
教法:同上。
要求:…………结束部分5 分钟5分钟一、放松活动……二、小结本次课学习情况三、通报下次课教学内容,布置课外作业四、宣布下课,送还器材组织:教法:在教师示范和讲解下,学生集体练习。
要求:动作轻柔、缓和,全身心放松,动作和呼吸配合。
课后小结水平五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水平五的具体目标达到该水平的具体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运动参与1.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描述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健康的益处。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数控技术及装备任课教师张丰收第四章进给伺服系统计划学时10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伺服机构和位置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
要求了解伺服系统的组成和分类,掌握步进电机及其驱动装置和常用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
重点: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常用位置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
难点:数控机床常用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和调速控制。
思考题:4-1.试述进给他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环节的作用和联系。
4-2.简述闭环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原理。
4-3.简述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性。
4-4.哪些因素影响开环进给伺服系统的精度,哪些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4-5.试述位置检测装置的类型有哪些?常用的有哪些?第一节概述一.进给伺服系统的定义及组成1.定义:进给伺服系统(Feed Servo System)——以移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作为控制量的自动控制系统。
2.组成:进给伺服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位置控制单元;速度控制单元;驱动元件(电机);检测与反馈单元;机械执行部件。
二、NC机床对数控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1.调速范围要宽且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调速范围内)调速范围:一般要求:稳定性:指输出速度的波动要少,尤其是在低速时的平稳性显得特别重要。
2.输出位置精度要高静态: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要高,即定位误差和重复定位误差要小。
(尺寸精度)动态:跟随精度,这是动态性能指标,用跟随误差表示。
(轮廓精度)灵敏度要高,有足够高的分辩率。
3.负载特性要硬在系统负载范围内,当负载变化时,输出速度应基本不变。
即△F尽可能小;当负载突变时,要求速度的恢复时间短且无振荡。
即△t尽可能短;应有足够的过载能力。
这是要求伺服系统有良好的静态与动态刚度。
4.响应速度快且无超调这是对伺服系统动态性能的要求,即在无超调的前提下,执行部件的运动速度的建立时间tp应尽可能短。
通常要求从 0→Fmax(Fmax→0),其时间应小于200ms,且不能有超调,否则对机械部件不利,有害于加工质量5.能可逆运行和频繁灵活启停。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植物生产原理任课教师第三章水稻局部打算学时8教学的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了解水稻生产的意义及水稻的起源、分布与类型的必要性;2、把握水稻栽培的生物学根底;3、了解和把握水稻的栽培技术。
重点:学习水稻的类型、水稻的生育特性、水稻育秧及稻田治理技术难点:水稻的生育特性思考题:1.河南省水稻生育特点?2.如何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是世界其次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
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之首。
全国约有2/3 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二〕水稻生产重要的缘由1、水稻高产、稳产。
水稻可在田面保持水层的条件下生长,人们可以通过浇灌、排水及水层深浅来调整土壤温热状况、养分释放速度、田间小气候等,水层抑制病虫和杂草的发生。
2、稻米的品质好,是人们宠爱的粮食之一。
稻米的淀粉粒最小〔3-10μm〕、小麦30-45μm、玉米35μm,蛋白质虽少〔7.3%〕,但是易被人吸取的Pr成份较多。
3、水稻副产品综合利用广。
米糠含有14%左右的Pr、15%左右的脂肪和20%的磷化合物等,是家畜的精饲料,也可提取糠油、脑磷素等。
谷壳可用来制装饰板。
稻草除可作家畜的粗饲料外,还可用于编成草苫。
▲水稻的分布与生产概况〔一〕世界分布水稻在世界上的分布格外广泛,世界各大洲都有水稻生产,其中90%的水稻集中在亚洲,美洲次之。
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依次是印度、中国、印尼,但是中国稻谷的总产量居世界第一。
〔二〕中国水稻生产概况和分布1、生产概况我国是稻谷生产大国。
水稻总产量世界第一,我国局部省〔市〕水稻面积及产量〔1993〕省〔市〕全国湖南四川江西广东湖北江苏安徽浙江总产〔万吨〕3615 464 267 353 220 304 358 261 141 面积〔万亩〕43942 5665 3120 4840 3166 3141 3351 3248 1545 单产〔Kg/亩〕415 409 428 365 349 485 535 402 457面积最大的省〔市〕依次是湖南、四川、江西;均在4000 万亩以上。
河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如XX学科的基本理论、XX技术的应用等。
2. 学生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程,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拓展知识视野。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熟练运用XX技能,如计算、绘图、编程等,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提升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XX学科产生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XX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学科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本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但部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和价值认识不足。
因此,课程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的实用性。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围绕XX学科的核心知识展开。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XX学科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涉及教材第1章至第3章的内容,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
2. XX技术应用:介绍XX技术的实际应用,以教材第4章至第6章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XX学科前沿动态:介绍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以教材第7章为基础,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九次课教案班级:高二(3)班人数:40 时间:45分钟课的类型:新授课本课内容一、技巧:学习跪跳起,前滚翻交叉转180。
二、双杠:学习杠端跳上成分腿坐(成外侧坐),成两次分腿坐.三柔韧性练习(女生重点)本课目标一、通过跪跳起,前滚翻交叉转体180º,杠端跳上成分腿坐(外侧坐)教学,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该动作技术,同时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品质。
二提高柔韧素质。
课的部分时间分配教学内容组织教法与要求准备部分10 分钟3分钟3分钟4分钟一、课堂常规1.集合整队,报告上课人数2.师生问好3.宣布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活动二、准备活动1.一般性准备活动1)手腕、踝关节运动4×8拍2)体转运动4×8拍3)膝关节运动4×8拍4)弓步压腿8×8拍5)踢腿运动8×8拍2.专门性准备活动(1)跑跳步运动8×8拍组织:要求:整队要做到快、静、齐,精神饱满。
组织: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x教法:1、示范、讲解二者结合2、集体听口令进行练习。
要求:每节动作尽量做到位,使全身各韧带、关节等及到充分活动组织: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x教法:1示范、讲解二者结合2、集体听口令进行练习。
要求:每节动作尽量做到位,使全身各韧带、关节等及到充分活动课的部分时间分配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基本部分30分钟15分钟15分钟一、跳跃(一)复习已学内容(二)学习团身跳动作做法:助跑上板如挺身跳(略)当跳到空中时,用力收腹屈腿上提,两手抱膝团身,随着展体落地。
保护帮助:如挺身跳(略)二、单杠(一)复习已学内容(二)学习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技术要点:在腿向前摆越时,应XXXXXXXXXXXXXXXX XXXX组织教法:1、示范讲解重点动作应注意问题2、分二组进行练习3、选2名动作表演,让学生分析动作的优、缺点组织教法:1、示范、讲解2、分解和完整教学法结合3、帮助下完成原地团身跳4、从高处往低处做团身跳下5、帮助下完成完整动作6、独立完成组织教法:1、重点讲解应注意的问题2、分二组轮流进行练习3、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不足组织教法:1、示范、讲解(结合)待腿向侧高摆后再推手摆越过杠,过杠后,身体重心向右移,右手迅速握杠成骑撑。
河南科技丈皆教嗓首茨教学目的和耍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伺服机构和位置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
要求了解伺服系统的组成和分类,掌握步进电机及其驱动装置和常用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
重点: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常用位置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
难点:数控机床常用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和调速控制。
思考题:4-1.试述进给他伺系统的组成以及齐组成环节的作用和联系。
4-2.简述闭环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原理。
4-3.简述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性。
4-4.哪些因素影响开环进给伺服系统的精度,哪些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4-5.试述位置检测装置的类型有哪些?常用的有哪些?第一节概述一.进给伺服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1・定义:进给伺服系统(Feed Servo System ) ----- 以移动部件 的位置和速度作为控 制量的自动控制系统。
2. 组成:进给伺服系统主要曲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位置控制单元;速度控制单元;驱 动元件(电机);检测与反馈单元;机械执行部件。
二、NC 机床对数控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1. 调速范围要宽且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调速范围内)调速范围:=一般要求: >10000 且 O.lmn^iniii MF. <lfl»Vniin稳定性:指输岀速度的波动要少,尤其是在低速时的平稳性显得特别重要。
2 •输出位置精度要高静态: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要高,即定位误差和重复定位误差要小。
(尺 寸精度)动态:跟随精度,这是动态性能指标,用跟随误差表示。
(轮廓精度) 灵敏度要高,有足够高的分辩率。
3. 负载特性要硬 II * P■・ Ml {检测与反竣单! ! 冗 :i 机械札冇絡件 ? | B ■ • ■■ ■ ■ ■■ ■ ■也置控刚调节觀(I 逢度控制崔度控制 调节与驱动在系统负载范围内,当负载变化时,输出速度应基木不变。
即AF尽可能小;当负载突变时,要求速度的恢复时间短且无振荡。
即At尽可能短;应有足够的过载能力。
这是要求伺服系统有良好的静态与动态刚度。
4 •响应速度快月.无超调这是对伺服系统动态性能的要求,即在无超调的前提下,执行部件的运动速度的建立吋间tp应尽可能短。
通常要求从0->Fmax (Fmax->0),其吋间应小于200ms,且不能有超调,否则对机械部件不利,有害于加工质量5.能可逆运行和频繁灵活启停。
6•系统的可靠性高,维护使用方便,成本低。
综上所述:(1).对伺服系统的要求包描静态和动态特性两方面;(2).对高精度的数控机床,对其动态性能的要求更严第二节进给伺服系统的位置检测装置一、概述组成:位置测量装置是由检测元件(传感器)和信号处理装置组成的。
作用:实时测量执行部件的位移和速度信号,并变换成位置控制单元所要求 的信号形式,将运动部件现实位置反馈到位置控制单元,以实施闭环控制。
它 是闭环、半闭环进给伺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闭环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位置检测装置的精度决定的,在 设计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尤其是高精度进给伺服系统时,必须精心选择位 置检测装置。
1.进给伺服系统对位置测量装置的要求⑴高可靠性和高抗干扰性:受温度、湿度的影响小,工作可靠,精度保持性好,抗干扰能力强;⑵能满足精度和速度的要求:位置检测装置分辨率应高于数控机床的分辨率(一个数量级人位置检测装置最高允许的检测速度应数控机床的最高运行速度。
⑶使用维护方便,适应机床工作环境; ⑷成本低。
3. 位置检测装置的分类按输出信号的形式分类:数字式和模拟式按位置检测兀件的运动形式分类:回转型和直线型常用位置检测装置分类表二、感应同步器1 •感应同步器的结构及分类①结构按测量基点的类型分类: 增量式和绝对式•多通道透射•WBmwiR9感应同步器2. 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感应同步器是利用励磁绕组与感应绕组间发生相对位移时,由于电磁耦合的 变化,感应绕组中的感应电压随位移的变化而变化,借以进行位移量的检测。
感应同步器滑尺上的绕组是励磁绕组,定尺上的绕组是感应绕组。
②.分类「绝对式宜线馳同步翱 増■茨 (标准型窄故型[带型—绝缘粘胶—铜箔4耐切削液徐层 一铝箔定尺■ u o* uwninu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感应同步器的信号处理原理滑尺正旋绕组上加激磁电压Us后,与之相耦合的定尺绕组上的感应电压为:LU二KUsCos 0 1滑尺余旋绕组上加激磁电压6•后,与之相耦合的定尺绕组上的感应电压为:U/KUcCos (弗+兀/2)=-K UcSinO.滑尺正、余旋绕组上同时加激磁电压Us、Uc时,感应同步器的磁路可是为线性的,根据叠加原理,则与之相耦合的定尺绕组上的总感应电压为:Uo 二Uos+ Uos二KUScos 0 1-K Ucsin 0 1K—电磁感应系数e 1 —定尺绕组上的感应电压的相位角滑尺与定尺相对位移量X的求取:T 2 T: 2 Ji = x : 0 1/. x = T 9 1 / JT结论:相对位移量x与相位角()1呈线性关系,只要能测出相位角0 1 ,就可求得位移量X 0根据滑尺正、余旋绕组上激磁电压Us、Uc供电方式的不同可构成不同检测系统------ 鉴相型系统和鉴幅型系统3.鉴相型系统的工作原理在鉴相型系统中,激磁电压是频率、幅值相同,相位差为n/2的交变电压: Us = U K sin w t Uc = IL cos 3 t贝山Uo =U OS+ U°s二KUsCos 0 1-K U c sin 0!二K IL sin3 t cos 0【一K cos 3 t sin 0 i二K U m sin 5 - 0 t)结论:只要能测出U。
与Us相位差0「就可求得滑尺与定尺相对位移量x o4.鉴幅型系统的工作原理在鉴幅型系统中,激磁电压是频率、相位相同,幅值不同的交变电压:Us = U ln sin 0 2sin w t U(: = U ln cos 0 2sin w t0 2= Jl x 2 / T (X 2是指令位移值)u o = U O8+ U。
尸KUsCos 0!-K U c sin 0 】二K 山sin 8 2 cos 0 isin w t —K U m cos 0 2sin tsin 8 i=K U m sin ( O2— 0i)sin® t 结论:只要能测出U。
与Uc相位差()「就可求得滑尺与定尺相对位移量X O5 •几点说明⑴感应同步器的测量周期为其绕组的节距2 T (2mm)⑵感应同步器的测量精度取决于测量电路对输出感应电压的细分精度。
⑶现在商品化的感应同步器的输出大多是脉冲量,使其能方便地采用现代的数字处理技术6.感应同步器的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特点⑴精度高:平均口补偿特性;⑵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抗湿、温度、热变形影响的能力强;⑶维护简单、寿命长:非接触测量,无磨损,精度保持性好。
使用注意事项在安装方面:1.保证安装精度(安装面的精度、定尺与滑尺的相对位2.置精度、接缝的调整精度)3.加装防护装置(避免切屑、油污、灰尘的影响)在电气方面:要保证激磁电压波形的对称性和保真性。
对鉴相系统:激磁电压的幅值、频率相等;相位差90°对鉴幅系统:对山sin 0 2、U IU cos 0 2调制的精确性当失真度大于2%时,将严重影响测量精度。
三、脉冲编码器脉冲编码器又称码盘,是一种回转式数字测量元件,通常装在被检测轴上,随被测轴一起转动,可将被测轴的角位移转换为增量脉冲形式或绝对式的代码形式。
根据内部结构和检测方式码盘可分为接触式、光电式和电磁式3种。
其中,光电码盘在数控机床上应用较多,而由霍尔效应构成的电磁码盘则可用作速度检测元件。
另外,它还可分为绝对式和增量式两种1 •增量脉冲编码器结构及工作原理光屯码盘随被测轴一•起转动,在光源的照射下,透过光电码盘和光欄板形成忽明忽暗的光信号,光敏元件把此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信号处理装置的整形、放大等处理后输出。
输出的波形有六路:其中,是Z>Z的取反信号几输出信号的作用及其处理A、B两相的作用⑴根据脉冲的数目可得岀被测轴的角位移;⑵根据脉冲的频率可得被测轴的转速;⑶根据A、B两相的相位超前滞后关系可判断被测轴旋转方向。
⑷后续屯路可利用A、B两相的90°相位差进行细分处理(四倍频屯路实现)。
z相的作用1被测轴的周向定位基准信号;2被测轴的旋转圈数记数信号。
的作用3后续电路可利用/、两相实现差分输入,以消除远距离传输的共模干扰。
增量式码盘的规格及分辨率规格增量式码盘的规格是指码盘每转一圈发出的脉冲数;现在市场上提供的规格从36线/转至20万线/转都冇; 选择:①伺服系统要求的分辨率;②考虑机械传动系统的参数。
分辨率(分辨角)u设增量式码盘的规格为n线/转:36CTa = -----n2.绝对式编码器结构和工作原理⑴码盘基片上冇多圈码道,冃每码道的刻线数相等;⑵对应每圈都冇光电传感器;⑶输出信号的路数与码盘圈数成正比;⑷检测信号按某种规律编码输出,故可测得被测轴的周向绝对位置。
3 •光电编码器的特点⑴非接触测量,无接触磨损,码盘寿命长,精度保证性好;⑵允许测量转速高,精度较高;。
⑶光电转换,抗干扰能力强;⑷体积小,便于安装,适合于机床运行环境;⑸结构复杂,价格高,光源寿命短;⑹码盘基片为玻璃,抗冲击和抗震动能力差。
第三节进给伺服驱动系统一、概述1 •进给伺服驱动系统由进给伺服系统中的驱动电机及英控制和驱动装置。
2•驱动电机是进给系统的动力部件,它提供执行部分运动所需的动力,在数控机床上常用的电机有:①步进电机②直流伺服电机③交流伺服电机④直线电机。
3•速度单元是上述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和驱动装置,通常驱动电机与速度控制单元是相互配套供应的,其性能参数都是进行了相互匹配,这样才能获得高性能的系统指标。
4•速度控制单元主要作用:接受来自位置控制单元的速度指令信号,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运算(目的是稳速),将其变换成电机转速的控制量(频率,电压等),再经功率放大部件将其变换成电机的驱动电量,使驱动电机按要求运行。
简言调节、变换、功放。
5•进给驱动系统的特点(与主运动(主轴)系统比较):①功率相对较小;②控制精度要求高;③控制性能要求高,尤其是动态性能二、步进电机及其驱动装置步进电机流行于70年代,该系统结构简单、控制容易、维修方面,且控制为全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除功率驱动电路Z外,其它部分均可由软件实现,从而进一步简化结构。
因此,这类系统目前仍有相当的市场。
目前步进电机仅用于小容量、低速、精度要不高的场合,如经济型数控;打印机、绘图机等计算机的外部设备。
三、直流伺服电机及驱动宜流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在电磁力定律基础上的,电磁力的人小正比于电机中的气隙磁场,直流电机的励磁绕组所建立的磁场是电机的主磁场,按对励磁绕组的励磁方式不同,直流电机可分为:他激式、并激式、串激式、复激式、永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