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学案(新版)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3
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点。
2.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三级阶梯的海拔、主要地形区、各级阶梯的界线和主要山脉的分布。
3.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
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特点。
2.主要山脉、地形区在图上的落实。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歌唱祖国》歌曲导入。
(二)“过关斩将”第一关:总体把握中国地形特点1.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纵横交错,构成我国地形骨架(1)东西走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南北走向: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西南走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西北-东南走向:________、 _________。
(5)弧形山脉:_________。
3 地形__________, _______面积广大(1)四大高原的分布、特点(2)四大盆地的分布、特点(3)三大平原的分布、特点(4)三大丘陵的分布(5)山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占我国总面积的________。
第二关:观察地势对照“沿32。
N我国地势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2)填表:(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有什么影响?第三关:找准山脉读“中国山脉图”,自己查找各种走向的山脉并确定它在全国及所在省区的位置,然后完成:(1)填空白图。
2.1 中国的地形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技能方法目标能够根据地形图指出中国山脉、地形的分布。
重点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及主要地形区。
难点中国山脉的骨架作用及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法启发、点拨教学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预习:山脉纵横交织,构成了地形的_______。
北:、①东西走向山脉中:、南:西:——山—②东北—西南走向山脉中:、东:山脉③南北走向山脉:、、。
④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⑤弧形山脉:。
其最高峰是_______峰,位于____边境。
⑥中华五岳:东岳泰山在某某省,西岳在省,中岳在省,北岳在省,南岳在省。
批注: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识记中国的主要山脉,了解中华五岳。
其中①--⑤作为重点。
2、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
(读课文,了解中国地形特征)3、四大高原:(在课本中标出)(1)青藏高原:世界最高,我国最大,具有“”之称,上面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成为许多大河发源地。
(2)某某高原:地势平坦开阔,地面起伏,西北部多沙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畜牧业发达。
(3)黄土高原:广布,严重,地表形态“”。
(4)云贵高原:地形,广布(喀斯特地貌),有许多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当地称为“”。
4、四大盆地:⑴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沙漠,有丰富的资源。
内部吐鲁番盆地的湖,是我国陆地的最低处。
⑵准噶尔盆地:纬度位置偏高,受大西洋影响,降水较多。
中部是广阔沙漠,牧场广阔畜牧业发达。
⑶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矿产丰富,被称为“”⑷某某盆地:称为“_盆地”或“红色盆地”,农业发达,物产丰富。
内有某某平原,号称“”5、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我国最大平原,地势坦荡,面积广大,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
华北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又称平原,黄河是塑造它的主力。
长江中下游平原:沿长江中下游呈带状分布,是我国著名的“水乡”和“之乡”6、三大丘陵自北向南主要有、、。
地理学科教学设计课题2.1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山脉(第1课时) 备课人 王雪授课时间 授课 班级教 学目标 结合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名称、走向及分布)学 情 分 析本节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虽然不大,但因涉及中国宏观地形分布,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经验积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好相关地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分布感。
重点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上熟悉中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及其分布 难点理解山脉在中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教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教 师多媒体课件,视频素材、课本等 学 生物品准备:课本、知识点、填充图册等精神准备:端正坐姿、精神饱满知识准备:基本方向的掌握与运用。
内容备注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1分钟视频(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引入新课:2.1中国的地形——山脉(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结合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名称、走向及分布)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自学指导一:(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时间)请同学们快速阅读P21-22文字内容,对1-2题在书中用横线标记,3题小组讨论归纳展示答案。
1.中国山脉根据走向可划分为几种类型?2.明确每一种类型中包括哪些山脉,能在中国山脉分布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
3.完成P22活动题①和②。
5分钟后,展风采!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在一定的时控下进行自学相关内容,完成1-3题。
教师板书:一、山脉纵横交织展示自主学习成果:1.播放多媒体,教师利用方向图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并总结强调。
教学流程内容补充2.播放多媒体,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对各类型山脉总结归纳。
【学生记忆10分钟】教师板书:走向3.由学习小组展示活动题完成成果。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山脉连线后所呈现出的纵横交错的分布特征,并强调其作用。
中国的地形(一)【学习目标】1、能利用地图记住我国主要的山脉名称、走向。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总结我国地势特征;掌握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并会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和河流产生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和河流产生的影响。
【自主学习】在右图中按走向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并把山脉的名称填到图上。
(1)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2)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3)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4)南北走向的山脉:(5)弧形山脉:【学习过程】(一)山脉纵横交织1、阅读课本P2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尝试将图中的山脉按走向分类。
2、合作探究:找出祁连山、太行山、武夷山、南岭、昆仑山、巫山,说一说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交界处。
3、找出我国五岳名山及所在的省区。
(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二)地势西高东低1、对照课本P30图2-19,图2-20,总结:(1)我国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三级阶梯概况第一级阶梯(3)在右图中勾画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并标注界线上的主要山脉。
2、合作探究:思考: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会产生什么影响?【归纳总结】东西走向南北走向山脉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中国的地形弧形山脉气候地势特点河流【达标检测】1、读右图中甲乙丙丁四条路线所经过的地区,能经过我国三级阶梯的是()A.甲路线 B.乙路线 C.丙路线 D.丁路线2、水能蕴藏较大的地带一般为()A. 两级阶梯交界处B.某一级阶梯内部C.南方第三丘陵区D.平原河道江阔水深处3、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原因是()A.离太平洋近B.地势西高东低C.地形条件D.“百江汇大海”4、下列山脉的走向大体一致的是()○1阴山○2太行山○3天山○4贺兰山○5南岭A. ○1○2○3B. ○3○4○5C.○1○3○5D. ○2○4○55、小燕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她在看地图时发现:在我国众多的山脉中,位于第三级阶梯的东西走向的山脉只有一列,它是()A. 天山B. 阴山C. 秦岭D. 南岭6、小刚参加《三星智力快车》比赛时,选择了一道400分的地理知识题,题目是: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
科目地理年级八班级周次课题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课时主备人辅备人备课组建议读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特点,将地理空间分布的生收集、归纳资料,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中国地形分布图和填结合,指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4.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5.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6.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二)过程与方法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教法提示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札记第一课时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认识我们的祖国。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们就来学习。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题。
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1、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大致海拔高度3、我国地形特征对降水、河流及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三大阶梯差异。
重点与难点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具《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吗v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讲授新课欣赏歌曲《歌唱祖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从歌词中我们了解到什么?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学习这一节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征。
1、地势的概念——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从以上的问题可得出:2、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承接:想一想比较图A与图B,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得出结论:3、中国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二、中国的地形在地图册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1、指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2、说出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多少米以上,塔里木盆地和黄土高原原海拔在多少米之间,华北平原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3、说出从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我国的地势有什么变化?(一)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二)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阶梯名称及界线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4000米青藏高原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东缘第二级1000—2000米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500米以下华北平原(三)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范围: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南海的一部分。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主要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我国地形特点的初步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地形的多样性。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
但学生对地形的认识相对较浅,对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形图、实地照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形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说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设计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提出问题:“大家能说出我国的地形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地形实地照片,如山地、平原、高原等,引导学生分析地形特点,总结我国地形类型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让学生分组观察地形图,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2.1 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上册2.1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上册2.1 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2、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及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
3、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的地形名称;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运用地图观察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数据对比,讨论,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总人口13.4亿多,构成56个民族,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怎样的自然环境中吗?一、山脉纵横交织(仔细阅读教材21-—23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请你判断并说出主要山脉的走向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列:____________南北走向的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东南走向的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弧形山脉________________主峰是______________位于中尼边境上,是世界第一高峰。
《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对中国山脉分布基本格局的认知,了解山脉控制着中国地形分布的大势,知道主要山脉的分布。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山脉纵横交织
1.读“中国地形的分布”图,按走向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填写下面表格。
山脉的走向山脉的分布
东西走向⑦—阴山,⑥,南岭
东北一西南走向①—太行山一③一雪峰山,长白山—
⒆,④
【拓展阅读】
我国主要山脉的形成
山脉主要是由内力作用而形成的。
当地表岩层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力作用时,会发生褶皱或断层,使有的地方隆起而成山。
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是地壳运动时受不同方向的力的作用而形成的,从板块运动的观点看,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是因为亚欧板块的南移,产生南北向的力挤压而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则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