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三四单元教材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9.94 KB
- 文档页数:14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本文主要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材进行分析和总结。
该单元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内容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包括了一些寓言故事和古诗词。
通过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生活道理和美丽的古诗词。
其中,寓言故事通过动物的形象和行为来阐述一些道德准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古诗词则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启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和理解。
2. 研究目标本单元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和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识字、拼音和语法知识。
-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观察力。
3. 研究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寓言故事阅读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阅读和讨论寓言故事中的道德准则,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 古诗词欣赏和背诵: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古诗词,鼓励学生欣赏和背诵,并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具体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 语言研究和巩固:通过课堂练和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拼音和语法知识。
- 创作和表演: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和表演,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 朗读和背诵:评价学生在朗读和背诵寓言故事和古诗词时的准确性和表达力。
- 作品展示:评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作品和表演的表现。
通过以上分析和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该单元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并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着“家乡”这个专题来编写,旨在展现祖国的辽阔美丽,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祖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由两首古诗、三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
教学目标1.会写38个生字,会认6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意思。
4.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秀美。
5.仿写句子,提升说话、写话能力;积累词语、句子并能运用。
6.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古诗大意。
7.反复诵读,培养语感,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8.在诵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想象作者描绘的景物,感受自然风光之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9.搜集、背诵其他描写祖国山河的千古名句。
10.联系诗文内容,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1.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品味优美的语言,积累好词佳句,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在领略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措施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学习古诗时,要创造古诗教学的课堂气氛,展示学过的同类古诗,引入新课。
或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学习后面三篇课文,可通过展示生动、优美的图片、视频,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品味。
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中重要的词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展示其他描写祖国山河的优美片段、诗句、谚语等或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课时安排《古诗二首》2课时《黄山奇石》2课时《日月潭》2课时《葡萄沟》2课时语文园地四3课时。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
分析
简介
本文档旨在对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进行分析。
该教材是为了培养二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阅读能力而设计的。
教材内容
第四单元的教材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课文:本单元包含若干篇课文,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主题和
教育目标。
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可以拓展词汇量、提高阅读理
解能力。
2. 词汇训练:课后的词汇训练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新学词汇,并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3. 阅读理解:教材中包含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旨
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写作训练:部分课后题需要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帮助培养学
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特点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 清晰明了:该教材的内容编排清晰,课文的结构和逻辑易于理解。
2. 富有趣味性:教材内容涵盖了许多生活中的话题和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
3. 多样化的练:教材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练题,如填词、选词、改错等,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教材评价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因为:
1.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研究语文的兴趣。
2. 课文内容精心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 练题目量适中,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是一本质量优秀且受欢迎的教材,通过阅读和练习,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和阅读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要点第一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三篇课文,侧重于体现大自然的一些科学知识,学生通过阅读知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后,会更加喜爱大自然,更想去仔细观察大自然,去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此学习重点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现了本套教科书按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
三篇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准,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
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甩、迎、追、披、露、鼓、蹬、跳、蹦”,《我是什么》中的“穿、披、落、打、飘”,《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的“告别、乘、挂、炸”。
本单元在每一课的课后题与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都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动词给人带来的真实感、生动感,并通过用动词,说句子,把阅读中学到的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运用中发展思维与语言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二: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
三篇课文都配有多幅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借助图片来讲述、背诵课文。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安排了“读读童话故事”,重在培养学生对书的认识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低学段阅读指导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组织开展跟进式阅读,可以分阶段组织分享与交流读书活动,促进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
从本册起“和大人一起读”变为“我爱阅读”,意味着由一年级的学生和老师、大人一起读的形式,转向以学生自主阅读、伙伴间交流为主的形式。
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二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是识字单元,以四个识字主题“场景”“树木”“动物”“农事”串联起了本单元55个会认字,2个多音字,40个会写字,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家乡”这个专题进行安排的。
主要由《古诗两首》《黄山奇石》《日月潭》和《葡萄沟》组成。
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欣赏祖国风景名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
2.本单元重点:
(1)联系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
引导学生遇到不懂的词句,先借着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查字典验证。
这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学会独立阅读的习惯。
(2)仿写句子,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本单元在《黄山奇石》《葡萄沟》课文中安排了仿写的练习,在《古诗二首》《日月潭》课文中安排了词语的拓展积累,还安排了背诵课文或片段的练习。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曲靖经开区育才学校彭勤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本单元由《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这三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三》组成。
四篇课文围绕“故事”这个主题,课文《曹冲称象》讲述了曹冲利用聪明才智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文中的曹冲有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优秀品质,我们也应该向曹冲学习,做个遇事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的好孩子。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通过讲述玲玲巧妙补画这件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封信》写了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在妈妈的指导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最好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庭的牵挂。
露西真是个细心、体贴爸爸的好女儿。
《妈妈睡了》这是一篇全新的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关爱,同时更能提现出小作者对妈妈的爱。
(二)第三单元在整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出现了爱动脑筋的文章,比如《乌鸦喝水》和《司马光》,本册书中的几篇文章是引导学生以语言品析感受曹冲的聪明机智,《玲玲的画》中父亲的细心引导和玲玲的善于动脑动手。
让学生在原有认识基础上开阔视野,感悟聪明的人在关键时刻能够解决问题。
《妈妈睡了》让孩子们体会感受到妈妈对孩子关爱,同时更能提现出小作者对妈妈的爱。
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课程目标依据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四)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要求会认59个生字。
会写3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动脑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该单元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动物世界、生物的基本特征和性、以及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通过此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材内容分析1. 动物世界本单元首先介绍了不同的动物种类,包括鸟类、鱼类、昆虫等。
通过插图和简短的描述,让学生对不同种类的动物有初步了解。
此外,教材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促进他们对动物性的观察和总结能力的发展。
2.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性在本单元中,学生将研究到有关动物的基本特征和性的知识。
教材通过对动物的外形、运动方式、食物来源等方面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动物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适应环境的方式。
3.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本单元还介绍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通过故事、插图和问题引导,学生将了解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研究效果和建议通过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该教材具有以下优点:- 使用生动的插图和简短的描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通过故事讲述和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效果,建议教师可以:- 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动物的性和生存环境;- 组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对动物世界的认识;-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行动。
总结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材内容涉及动物世界、生物的基本特征和性,以及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性,并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效果,教师可以采取相关的辅助措施和活动,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参考资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一)教材特点1、内容方面:曹冲称象》是流传已久的历史故事,文章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浓厚。
后面三篇文章(《红马的故事》、《一封信》、《妈妈睡了》)的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2、语言表达特点:本组教材特点是运用了儿童化的语言,文章内容贴近生活。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和感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教材位置1、人文主题的位置第三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曹冲称象》、《红马的故事》、《一封信》、《妈妈睡了》。
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要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要懂得爱爸爸、妈妈。
这组课文的主人公与二年级的学生同龄,所以,学生在阅读时,很有亲切感。
贴近儿童生活,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学生容易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2、单元训练重点位置本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
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通过组词、朗读课文等形式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
标点符号的初步研究与运用,也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研究目标:1、本单元要求会认61个生字。
会写3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研究和糊口中注意动脑考虑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举措。
四、研究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课前准备:教师:生字生词卡片课件学生:预课文六、研究时间:11课时4XXX称象一)学材筹办: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XXX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
XXX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XXX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本课重点介绍了XXX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内容。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可抓住第四自然段重点朗读,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理解称象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单元主题单元地位认识和赞美家乡本单元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四单元,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这是对一年级下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训练点的巩固与提升。
在《黄山奇石》《葡萄沟》中以“陡峭“五光十色””为示例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并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第二题中加以运用。
“研究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
教科书在《黄山奇石》《葡萄沟》等课文中安排了仿写的练,在《古诗二首》《日月潭》等课文中安排了词语的拓展积累,在多篇课文后安排背诵课文或片段的练。
这也是在上学期基础上的继续训练和提升,因而本单元在整册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1-2年级)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研究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在《黄山奇石》《葡萄沟》中以“陡峭“五光十色””为示例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并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第二题中加以运用。
课标还指出:诵读前进的古诗展开想单元目标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秀诗文片(段)背诵本单元依据这一目标:在《古诗二首》《日月潭》等课文中安排了词语的拓展积累,在多篇课文后安排背诵课文或片段练旨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本分析本单元以“认识和赞美家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四篇课文,《古诗二首》均是写景抒情的名篇。
《黄山奇石》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景区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十分有趣,作者抓住奇石的有趣把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绘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日月潭》主要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周围的优美风光、名称的来历,以及它在晨中午分、睛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性,表达了作者对XXX的由衷赞美。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解读:(一)教材特点1、内容方面:本册第四单元围绕“爱祖国、爱家乡” 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和语文园地四组成。
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吐鲁番、神奇有趣的黄山奇石和雄伟壮观的庐山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祖国山河辽阔、壮美。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2、语言表达特点:本组教材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景色为线索,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通过简练优美的词汇,还有意境深远的古诗,展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
(二)教材位置学习本组教材,应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范写和范读。
二、学情分析:这是二上的第四组课文,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文章,识字方面,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识字能力,但是学生之间,在识字能力和识字量上存在着较大差距。
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三、教学目标:1本组共要认识66 个字,会写36 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能背诵指定课文,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4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和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
5继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养成积累词会的习惯。
6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
7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语文二年级上三、四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说明第三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
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有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比如,《玲玲的画》中抓住关键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有通过比较,谈自己想法的,比如曹冲称象》中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一封信》中,“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教学中要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
本单元课文中,《曹冲称象》的课后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办法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玲玲的画》要求学生以人物的情绪变化为脉络,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一封信》要求学生把第二封信的内容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再整理成完整的一封信读出来;《妈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课后题着重训练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借助词句信息进行讲述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开始正式进行写话练习,共安排了3次,分别是纪实类、应用类、想象类。
本单元是第一次正式的写话练习,安排的是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材用指导语加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并且提示了写话最基本的要求:“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引导学生注意写话的基本格式要求。
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
对学生写话的内容不作过多要求,能写几句就写几句。
第四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2首古诗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3课文,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欲望。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这是对一年级“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调练点的固与提升。
本单元在く黄山奇石前萄沟)中以“睫的”“五光十色“为示例,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并在语文园地“字词运用”第二题中加以运用,教应局学生大地运用这种方法,遇到不懂的词句、先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查字典验证。
这种阅读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
本单元以写景的文章为主,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教科书在《黄山奇石》《葡萄沟》等课文中安排了仿写的练习在《古诗二首)《日月潭》等课文中安排了词语的拓展积累,在多篇课文后安排背诵课或片段的练习。
本单元写话安排的是学习写留言条,通过例文让学生感受写留言条是来自现实生活交流的需要。
通过例文旁的提示,让学生明白留言条的基本格式。
二、教学要点三单元认识本单元55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29个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用指定的词语写句子。
能借助词句,试着讲讲故事。
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能按照顺序说话,把主要意思说清楚。
继续培养学生专心听、静心听的好习惯,在听的过程中,记住主要信息。
认识11个生字,了解词组的结构特点。
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
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
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
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积累古诗《小儿垂钓》。
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四单元认识5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32个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
展开想象,用自已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通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仿写句子,提升写话能力。
积累词语,并能够运用。
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8个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能用“像”说句子。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学习写留言条。
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积累风景名句,初步感受山河的壮美。
阅读《画家乡》,感受家乡的美。
三、教材解析4曹冲称象《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
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
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第一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别人送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
第二自然段形象地描述又高又大的大象,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暗示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有一定难度。
第三自然段讲有官员想出造大秤的方法,但根本行不通。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了称象的方法,分3个步骤: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沉到画线处为止;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课文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得清楚明白。
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课文配有插图,是曹冲在岸上指挥,人们按照他的方法,把大象赶上船,在船舷上画线的场景。
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5玲玲的画《玲玲的画》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
主人公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了,玲玲着急地哭了。
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这篇课文一共有9个自然段,篇幅短小却一波三折。
第一至四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玲玲画了一幅《我家的一角》,她看着自己的作品,非常得意。
可就在得意之时,她不小心把画弄脏了。
因为来不及重新画一张,所以又着急又伤心,哭了起来。
第五至八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玲玲在爸爸的指点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起来更好了。
玲玲满意地笑了。
第九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写了爸爸告诉玲玲做人做事的道理: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全文由玲玲和爸爸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话,能感受到爸爸的和蔼可亲。
在结尾读到爸爸说的话时,觉得自然贴切,没有说教之感。
6一封信《一封信》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
题目是"一封信”,其实故事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
第一封信是露西独自写的,句句都是小姑娘的心里话:因为爸爸不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开心的事,她有满腹的委屈想跟爸爸倾诉。
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的。
循循善诱的妈妈成功地将露西的情绪调整过来,在信中向爸爸报告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把这份快乐和爸爸分享。
两封信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同样真切地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期盼着爸爸的归来。
课文除了写两封信的内容,也对露西的日常生活做了描写。
爸爸不在家的日子里,露西能帮助妈妈做家务,能想到用写信的方式表达对爸爸的想念。
在第一封信写好后,自己也对诉苦的方式感觉不满意,愿意在妈妈的指导下重新写信。
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露西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
7妈妈睡了《妈妈睡了》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
看着熟睡的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
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也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本课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妈妈哄孩子午睡的场景,这是一幅我们常常能见到的画面:妈妈哄着孩子,哄着哄着自己先睡若了。
对妈妈来说,这是辛劳地操持家务后难得的小憩所以妈妈睡得沉沉的,睡得好熟,好香。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用3个并列式的段落描写妈妈的美丽、温柔和劳累。
这三段中,有对妈妈熟睡样子的描写,“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有孩子看到妈妈熟睡样子的联想,“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还有孩子看到妈妈熟睡样子后内心的想法:“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使妈妈的形象更加丰满,让人亲近。
课文在最后一段还穿插了场景描写,“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这句话既表现妈妈睡得很熟,周围的一切都听不见了;又营造静谧美好的气氯,让人感受家的温插图画了妈妈哄孩子睡觉,孩子没睡,她自己先睡着了的场景。
妈妈睡得好熟,好香,就像文中描写的一样,眼晴紧闭,嘴角带着微笑,乌黑的头发粘在额头上,看上去美丽,温柔,却也显得劳累。
妈妈的一只手搭在孩子的肩上,好像睡梦中还想着要哄着孩子孩子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静静地看着睡梦中的妈妈。
孩子不吵也不同、就是想让妈好好一觉,这是多么体點妈妈的孩子呀。
口语交际做手工本次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让学生介绍一件手工作品及其制作过程,旨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插图中的小朋友剪剪、贴贴、画画,展示了许多有意思的手工作品:虫子、大熊猫、七星瓢虫、大树、房子……插图上看,这些作品有的可能是独立完成的,有的可能是合作完成的。
这也提示学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完成手工作品,感受合作的乐趣。
教材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练习要点:按照顺序说;注意听,记住主要信息。
按照顺序说,可以让学生回顾《曹冲称象》一课,曹冲在讲述称象的办法时,用上了“再、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
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时,也可以用上这样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让表达更加有序;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表示顺序的词,如“第一步、第二步除了说的要求要落实,听的要求也同样重要。
听的时候要记住主要信息,要求听得专注,边听边记。
语文园地三语文园地三安排了6个板块内容。
“识字加油站”安排了一组动宾结构的短语,描写了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生活,期朗上口,有韵律感。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同音字析,让学生在运用中明断同音字不同的意思和用法:;第二部分让学生体会关联词“一边……一边…“的用法,并学习開这样的句式说话。
“写话”以学生喜欢的玩具为主题,写一写玩具的样子和好玩之处,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展示台“呈现了积累词句的三个角度:有词语,有成语,还有名言警句,旨在提醒学生可从不同角度积累词句。
两处小泡泡提示学生要多积累词句,积累的好词佳句可以分享。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的》,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儿童垂的时的动作神态,表现了天真的童趣。
“我爱阅读”安排了《王二小》一文,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抗战小英雄王二小和敌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献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