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打造和谐生态景区——大连市风景园林处践行科学发展观纪实
- 格式:pdf
- 大小:152.32 KB
- 文档页数:2
大连优化提升城市公园功能业态典型案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大连城市公园功能业态优化提升的典范案例一、引言大连,这座位于中国东北的海滨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大连金石滩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大连金石滩景区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海滨风景区之一,以其独特的礁石景观和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而闻名于世。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金石滩景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金石滩景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其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对策以应对当前的问题。
1.生态环境状况金石滩景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海水中有多种海洋生物,如海葵、海胆、海星等。
而且岩洞、岩石上还生长着各种植物,其中不乏珍稀植物。
2.旅游发展现状金石滩景区作为大连市重点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景区内设有海洋生物博物馆、水族馆等各类旅游设施,并且开发了一系列的旅游项目,如海滨垂钓、海滩嬉水等。
3.生态旅游经济效益随着金石滩景区的不断发展,生态旅游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生态旅游业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和增收机会。
二、大连金石滩景区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1.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金石滩景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游客的乱扔垃圾、随意采集海洋生物等行为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2.旅游设施建设滞后金石滩景区旅游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
游客在景区内的生活、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相对不足,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3.生态旅游管理水平低一些游客在游览景区时会随意破坏植被,甚至野生动物。
景区管理部门对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存在不足,导致景区内部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金石滩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禁止游客破坏植被和野生动物,设立相关的生态旅游保护条例并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保护好景区内的植物和动物。
2.提升旅游设施建设水平加大对金石滩景区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景区的接待能力,并丰富景区的配套设施,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林城市的强烈愿望;2007年提出利用三到五年使大连成为“绿色、安全、健康”的国家森林城市的“创森”构想;2010年筹措百亿资金开展大规模的植树滨城大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放眼望去,碧海、蓝天、绿树的完美融合,让人沉醉不已。
2004年在城市森林论坛上首次表达创建国家森林水相融筑大城 滨海大连绿色梦——大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文|本刊记者 刘倩玮Forests and Water Merge with each other to Build Big City Coastal City Dalian Achieve A Green Dream特别策划Special Report造林工程;“十二五”期间通过多项举措继续巩固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大连的“创森”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创建森林城市,在大连这座滨海城市上刮起了一阵阵“绿色风潮”,绿色已成为大连城市版图中的“主色调”。
目前,大连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5%,林木绿化率由42.99%提升至50%;城市建成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4%,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3平方米。
先后荣获了“国家森林城市”、“生态中国城市奖”、“辽宁省造林绿化模范市”等荣誉称号,庄河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区、金普新区、旅顺口区先后获得辽宁省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编织城乡绿网,建设海滨森林城市背靠青山,面朝大海。
大连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打造具有滨海特色的森林城市成为大连人创建森林城市的必然选择和目标。
大连市林业局局长庞维德介绍,近年来,大连新建了100米宽、600公里长,高规格、高档次的滨海路绿化带,并在黑石礁至旅顺口的城区西部滨海景观路、东港至新城区的北部滨海景观路两侧各建设了10米-30米宽的带状公园。
已基本形成了以村屯和城镇绿化为点,以海岸基干林带为线,以荒山荒滩绿化为面,点、线、面结合的沿海防护林体系。
让森林的绿色、大海的蓝色、沙滩的金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滨海特色的城市森林主体框架已经形成。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720346202以科学发展观为主旨建设生态健全的园林城市收稿日期622作者简介梁庭庆(62),男,工程师,晋城市园林古建公司,山西晋城 8梁庭庆摘 要:以晋城市为例,阐述了开展城市绿化工作的意义,并对城市绿化的认识、绿地规划、绿地设计、绿化管理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和相关的建议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城市绿化,绿地规划,绿化管理中图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A 没有绿色,城市就没有生命;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两年,晋城市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通过实施“蓝天工程”、“绿化工程”、“碧水工程”、“畅通工程”等活动,城市环境得到了有效改观。
2004年,通过卫星遥感测试,城市的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三项指标大幅度提高,分别得到29.2%,33.1%,8.1m 2,接近国家园林城市规定指标(34%,38%,8.5m 2)。
2004年11月,山西省政府命名晋城市为“省级园林城市”。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园林局积极开展“两创”工作,进一步加大城市绿化工作的力度,为了在本年度实现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不断掀起新的绿化高潮。
目前,成百上千的园林工人正热火朝天地战斗在城市的各个广场、公园、道路等绿化战线上。
2006年年底,有望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获得国家建设部命名“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
晋城的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和称号。
但是还要看到在晋城绿化生态效益仍非常有限,绿化工作发展空间还很大,城市的空气污染还很严重。
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在冬季,都有这样的感受:早上擦的皮鞋,不到晚上就变得灰头灰脸;每天早上进入办公室,会看到桌子、椅子、窗台上到处浮着一层灰尘;你会发现周围的人,肺炎、咽炎、气管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2004年冬春,走在晋城的大街上,你会看到身边的一些现象令人对晋城的空气质量担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大讨论活动9月9日上午,沙河口区召开贯彻落实大连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传达学习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在全区范围内对开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大讨论活动做动员部署,进一步在全区统一思想,推进工作。
全区现有各类社会组织近千个。
成员逾万人,覆盖了所有社区。
几年来,沙河口区在推进社区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民间组织进社区的途径,有力促进了社区管理社会化。
在维护社会稳定、丰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讨论中,我们根据社会组织的实际情况,围绕党的建设、自身建设和发挥作用三个方面,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通过学习推动实践,在推进实践中深化学习。
坚持把解决问题贯彻始终,把查找出来的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其原因,制定相应措施,认真落实。
力争通过学习实践,解决一批影响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大事难事,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长远建设。
社会组织围绕“科学发展、服务社会”的主题,从各自发展实际和特点出发,确定实践载体,多设计一些调研活动、文艺汇演、人才培训、科技服务等简便易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在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和提供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做好服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期间,社会组织结合自身宗旨业务范围开展一次主题调研活动,查找自身建设不足,明确发展方向。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组织健全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完善社会组织议事、选举、财务、人事等内部制度,提高社会组织自律性和诚信度。
建设坚强有力的新社会组织领导班子和过硬的职工队伍,推行管理层职业化和专业化,进而提高社会组织的社会动员、社会服务、财务管理和依照法律、章程开展活动的能力。
优化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引导社会组织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围绕宗旨、职责、功能服务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充分发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大连金石滩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大连金石滩景区是中国东北沿海的一个知名的旅游景点,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游客数量的增加,金石滩景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如何保护好金石滩的生态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大连金石滩景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金石滩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生态资源丰富大连金石滩景区位于大连市沙河口区,地处辽东半岛,东临渤海,西依大连湾,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金石滩海岸线长达146公里,景区内有多处自然景观,如石英砂石滩、火山岛屿等,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2.旅游业发展迅速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金石滩景区的知名度逐渐提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目前,金石滩景区已经建设了大量的旅游设施,如海滨休闲度假村、高尔夫球场、观光海岸线等,形成了以观光、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3.生态环境受到压力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金石滩景区的生态环境也开始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游客大量涌入导致垃圾、污染物增加,严重影响了景区的生态平衡。
过度开发和过度营销也给景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比如沿海地区的土地沙漠化、自然植被受到破坏等问题。
1.加强生态保护意识为了保护金石滩的生态环境,必须在游客中加强生态保护的意识。
景区管理部门可以加强宣传教育,制定相关规定,引导游客爱护环境,自觉维护景区的生态平衡。
还可以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来。
2.优化旅游业开发为了减少对金石滩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适度调整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景区的品质和水平。
可以加强旅游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旅游设施,控制游客的数量,避免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压力。
3.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金石滩景区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必须得到加强。
景区管理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配备专业的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对景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对大连生态环境分析及建议1.前言目前, 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热点,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国内外旅游形势分析,发展生态旅游回归大自然是大势所趋。
人类是大自然大家庭一员,与大自然作情感交流,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常住交通拥挤城市的人们,特别向往尚未被改造或保存较好的自然美境。
利用节假日或休憩时间到旷野、山林、滨海去领略大自然的野趣、陶冶情操,接纳大自然阳光、波浪、风雨的沐浴,已成为时尚。
美国、日本、法国每年去大森林的游客分别达3 亿、8 亿、6 亿人次。
1992 年我国森林类自然保护区接待中外游客也达2400 万人次。
全世界各旅游公司瞄准这一趋向,首先在拉美推出了生态旅游,积极组织自然旅游,并使之商品化。
全球最大的亚马逊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以及古巴萨帕塔沼泽自然保护区因开展生态旅游, 1993 年创收增加10 % ,在哥斯达黎加,生态旅游的收入已占整个旅游业的95 %。
据专家预测,到2000 年全世界涌向大自然的人次将突破30 亿。
人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疗养、观光、运动、度假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
因此,作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城市──大连,更应抓住这一契机。
通过对大连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今后应加强生态旅游立法, 加强环境管理以及建立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体系从而,使生态旅游实践沿着规范、健康和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
2.调查区旅游环境地理位置: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大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位于东经120度58分至123度31分、北纬38度43分至40度10分之间,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倚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广阔腹地。
大连又处于东北亚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区域,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是东北、华北、华东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门户,是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旅游城市。
全市总面积12574平方公里,其中老市区面积2415平方公里。
大连主城区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功能动态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格局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连主城区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其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动态变化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连主城区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功能的深入研究,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为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相关理论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结合大连主城区的实际情况,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现状与变化趋势。
同时,通过构建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体系,定量评估了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动态变化。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连主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的现状分析,包括绿地类型、空间分布和景观异质性等方面;二是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估,包括空气净化、降温增湿、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三是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探讨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四是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城市绿地景观格局、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的策略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大连主城区的绿地规划与生态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大连主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分析大连主城区作为城市的核心区域,其绿地景观格局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连主城区的绿地景观格局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变化,本研究对大连主城区的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我们采用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大连主城区的绿地分布进行了高精度的识别和提取。
通过对绿地斑块的数量、大小、形状和分布等特征的分析,我们发现大连主城区的绿地景观格局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绿地斑块数量多、分布广泛,但斑块大小差异较大,大型绿地斑块较少,小型绿地斑块较多;二是绿地斑块的形状复杂多样,不规则形状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三是绿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一些区域绿地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区域则相对匮乏。
大连风景园林区历史遗留问题
城市文脉的去与留:“一个旅顺口,半部中国近代史”。
大连是中国近代史诸多大事件的发生地。
中学课本人人皆知的便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中将辽东半岛(旅顺、大连)割让日本。
后来的多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等等都是浓墨重彩的一段历史记忆。
我从小居住在大连市xx区,那里的住宅都是当年日本人留下的二层别墅,毗邻大连市植物园(据说也是日据时期建造的)。
那些建筑很有特色,静静伫立了近百年,深黄色的外墙,碧瓦飞甍,与蜿蜒曲折的街道相映成趣。
可惜的是,市政建设者出于各种因素的考量,在2000年前后将其全部拆除。
同样命运的还有高尔基路街区两侧建筑群。
这些老建筑承载的不仅仅我小时候玩耍的记忆,还有城市文脉、城市性格,这些是再多的高楼大厦都无法复制的,是一份独一无二的回忆。
老房子消失了,城市特点就不见了。
“市富民穷”:小学的时候学了一个成语,“日新月异”。
老师说,你们去观察一下我们的城市,是不是每天都不一样?于是,每次路过人民广场、希望广场、海之韵广场,我都会留心,确实发现不一样,大连的天际线每天都在变高,草坪绿植越来越多,城市变得越来越美。
但是听爸妈讲,那段时间也是社会转型的阵痛期,大批下岗失业潮。
大连在市政建设和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改善方面,二选一,优先选择发展前者。
肉眼可见星海广场、东港商务区、青泥洼桥、西安路的高楼拔地而起;也亲历了一家几口人挤在筒子楼里“蜗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