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24例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8.05 KB
- 文档页数:3
24例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的损伤之一,由于其位置表浅,受直接外伤容易引起该病。
按Toossy分度,Ⅲ度损伤为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关节水平稳定及垂直稳定结构均已破坏,保守治疗达不到良好的复位和稳定肩锁关节的目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对平衡复位肩锁关节及远期良好的功能非常重要。
笔者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24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AO锁骨钩钢板手术方法治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患者均因外伤造成,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17~60岁,平均30.5岁。
损伤原因:车祸伤16例,高处坠落伤8例。
新鲜脱位22例,陈旧性脱位2例。
脱位分型主要参照Toossy分型,均为Ⅲ型,伴锁骨远端骨折8例、颅脑外伤2例、胸部外伤4例,伴其他部位骨折6例。
1.2 手术方法患者肩关节后部垫高,头部转向健侧,切口自肩峰沿锁骨至喙突呈弧形,钩钢板肩峰部再向后背部切口沿长,显露肩锁关节及喙锁韧带,清除关节内血肿和影响关节复位的关节囊碎片,将脱位肩锁关节复位后,钩钢板在肩峰后侧钻孔为钩从肩峰下钻出孔,外展及上举肩关节使肩锁关节复位,钢板预弯后紧贴锁骨上方的骨皮质,固定螺钉,直接修复肩锁韧带及喙突韧带。
2 结果2.1 疗效评价标准参考Karlsson标准,肩锁关节修复术后疗效分3级。
A 级:优,关节不痛,正常肌力,肩关节能自由活动,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解剖位置或半脱位间隙<5 mm;B级,满意,微痛,功能受限,肌力中等,肩关节活动度在90°以上,X线片显示患侧肩锁关节间隙较对侧宽5~10 mm;C级:差,疼痛并在夜间加剧,肌力不佳,肩关节活动度在任何方向皆<90°,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仍脱位。
2.2 治疗效果本组住院时间8~16 d,术后X线片检查显示肩锁关节间隙正常。
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3~24个月。
术后12 d肩锁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锁骨钩钢板对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评定【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对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4年收治的25例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n =15)、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n =6)、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n =4)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访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25例患者1年内均获得有效随访。
25例患者中,术后随访优14例(56%),良8例(32.00),差3例(12%)。
所有患者复位、固定良好,X线结果显示未见肩锁关节脱位或钢板断裂或松动,基本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应用锁骨钩钢板的治疗效果显著,不损伤关节面、可使锻炼时间提前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锁骨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脱位;锁骨远端骨折;治疗疗效【中图分类号】R2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368-01肩锁关节与锁骨作为人体重要结构之一,对维持肩关节稳定有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升高,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发生率不断增高[1]。
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通常由暴力损害造成,常有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断裂现象伴随发生[2],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不仅会影响到患者外观,严重时还会导致肩关节功能发生障碍,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轻度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常使用保守治疗,但在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与Ⅲ~Ⅳ型肩关节脱位治疗中,保守治疗治疗效果不够理想,难以实现稳定固定且治疗难度较大[3]。
为探讨锁骨钩钢板对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以我院2014年收治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其中,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5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6例,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4例。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以我院2015年收治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介绍和评价锁骨钩钢板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肩锁关节脱位8例,锁骨远端骨折4例。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按Karisson评分标准对肩锁关节进行评定,优10例,良2例,优良100%,无1例固定失败。
结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不稳定性锁骨远端骨折,锁骨钩钢板是目前疗效比较理想和确切的方法。
关键词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锁骨脱位骨折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损伤,多由肩部直接暴力所致。
肩锁关节脱位发生率占全身骨折脱位的4%~5%[1]。
Tossy分型根据肩锁韧带、喙锁韧带损伤的程度将其分为3型。
治疗上Ⅰ、Ⅱ型肩锁关节脱位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对于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
锁骨远端骨折是指距肩锁关节2cm以内的骨折,占锁骨骨折总数的12%~15%[2]。
锁骨远端骨折根据Neer分型有3型,其中Ⅱ型骨折,以往常用克氏针、螺钉、张力带内固定结合韧带修复固定,会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脱出、脱位复发,甚至损伤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等并发症。
2007年1月~2011年2月应用开放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结合喙锁韧带修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患者12例,取得满意疗效。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1~64岁,平均38岁。
肩锁关节脱位8例,其中2例陈旧性脱位,均属于Tossy分型Ⅲ型;锁骨远端骨折4例,均属于Neer分型Ⅱ型。
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8例,摔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
手术方法:手术麻醉选用局部浸润麻醉加强化,患者仰卧位,患肩垫高,切口为绕肩峰弧形切口,显露肩锁关节后,清理损伤的关节盘组织,将骨折脱位复位后,根据测量结果选取合适长度的钩状钢板,按照锁骨解剖形状进行钢板预弯,将钩突贴肩峰后侧下缘插入肩峰下,钢板紧贴锁骨远段上面,下压锁骨使肩锁关节准确复位,用直径3~5mm螺钉将钢板固定于锁骨上,固定牢固,修复关节囊及喙锁韧带,逐层缝合切口。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疗效探讨锁骨远端骨折作为临床骨科常见肩部创伤之一,多由巨大外力冲击所致,占锁骨骨折患者总数18%~20%1,2;锁骨远端骨折多发于锁骨外1/3部位,neer ⅱ型是其中较为严重损伤类型之一3,4,临床多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处理。
2009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缩骨远端骨折患者45例,采用锁骨沟钢板内固定治疗,并与肩峰、锁骨远端双侧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进行比较,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2009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缩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均为新鲜、neer ⅱ型骨折。
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克氏针张力带组和锁骨钩钢板组,每组各45例;其中克氏针张力带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18~53岁,平均37.4±5.5岁;锁骨钩钢板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20~51岁,平均36.8±5.8岁。
两组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临床资料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
手术方法:克氏针张力带组术前颈丛麻醉,仰卧位,骨折复位后于肩峰、锁骨远端双侧部位行克氏针钻入固定;锁骨钩钢板组采用臂丛颈丛联合麻醉,锁骨后缘切开暴露锁骨远端骨折部位,复位断端,肩锁关节后方插入钢板螺丝固定,逐层缝合创口,前臂悬吊5,6。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随访3~6个月,根据kalsson评分进行内固定疗效临床判定7,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较差4级;根据lazzcano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评价8,分为优秀、良好、部分障碍3级;根据谭建文等拟定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效果判定标准进行预后改善判定9;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2.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t x2α=0.05。
结果两组内固定优良率比较:克氏针张力带组和锁骨钩钢板组内固定优良率分别为80.0%,95.6%;锁骨钩钢板组内固定优良率明显高于克氏针张力带组(p0.05);锁骨钩钢板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克氏针张力带组(p0.05);锁骨钩钢板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克氏针张力带组(p<0.05);同时锁骨钩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张力带组(p<0.05)。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疗效观察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的损伤。
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脱位的4.40%~5.98%,保守治疗仅适用于移位不明显的骨折、脱位。
以往治疗多采用张力带钢丝、重建钢板、螺钉、人工韧带等固定方法治疗。
但常有一些并发症,如张力带撕脱,骨折固定不牢固导致的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能提供良好的复位和牢靠的固定,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允许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其手术效果满意,并发症相对较低[1],被临床广泛应用。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锁骨钩钢板手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共5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16~63岁,平均35.6岁。
左侧21例,右侧37例。
受伤原因:交通伤41例,跌伤14例,砸伤3例。
开放性损伤3例,闭合性损伤55例。
受伤时间到手术时间为6h—7d。
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31例,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27例。
均采用AO/ASIF钩钢板固定。
1.2方法本组术中采用颈浅丛及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仰卧,患侧肩部垫高,头部偏向健侧,从肩峰至锁骨骨折部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锁骨外侧骨折端及肩锁关节,清理骨折断端,标记喙锁韧带,清除关节内的软组织、破裂的关节盘和软骨碎片。
用复位钳将移位的肩锁关节或骨折端做临时复位固定,测量并决定锁骨钩的长度后,将锁骨钩钢板于肩峰下关节间隙插入。
尖钩插进肩峰后下方,将钢板固定在锁骨上,有肩锁关节脱位的,可用3孔钢板固定及用可吸收缝线修复断裂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如果喙锁韧带过短,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分离困难,便不予以修复,锁骨远端骨折均视情况选用3—6孔钢板固定,重叠缝合斜方肌及三角肌,缝合切口。
常规术后24—48小时内拨除橡皮引流片,颈腕吊带保护患肢7天,术后3天逐渐开始肩关节钟摆样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