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43.56 KB
- 文档页数:2
(P<0.05 ),Shea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提高(P<〇.05),提示采用多中心评估基础上的集束化术后康复处理,符合桡骨远端骨折康复处理原则,对加快骨折愈合、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为使本康复项目收到实效,未来仍需要不断改进诊疗方案,并通过延长随访时间和纳入更全面的术后功能康复评价体系来加以实现。
[参考文献][1]邵越峰,马守战,贾思明,等.外固定架配合综合康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6, 10(2):284- 286.[2]颜勇卿,张培训,王天兵,等.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预后指标间相关性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 29(3):253- 255.D O I: 10.16096/J. cnki. nmgyxzz. 2017.49.10.052[3]恽晓平.康复疗法评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106.[4]惠正广,张镇,李朝顶,等.3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 30(5) :494 - 496.[5]王炳,樊建,袁锋.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36(3):87-91.[6] Number and loca -tions of screw fixation for volar fixed -angleplating of d istal radius fractures : biomechanical study [ J ]. MehlingI, Muller LP, Delinsky K. JHand Surg( A m), 2010, 11(7): 622 -626.[7]陈志强,潘波,李绍康,等.早期康复干预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影响的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2):143 - 144.[8]吴茜,陈静娟,沈蓉蓉,等.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模式中护理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2): 215 - 218.[收稿日期]2017-〇7_02心理护理千预模式对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神经功能及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苗蒲(开封市中医院,河南开封475000)[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千预模式对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神经功能及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
浅析加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脑血栓患者实施以加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8年2月-2020年1月,将我院218例脑血栓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109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以加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指标、抑郁评分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
研究组的焦虑评分指标,以及抑郁评分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
研究组的生理功能评分指标、心理健康评分指标、健康状况评分指标、情感职能评分指标、生理职能评分指标、躯体疼痛评分指标,以及活力评分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为脑血栓患者开展以加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血栓;以加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脑血栓是神经内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系统疾病,其因病致残率和因病死亡率均长期处在较高水平,能够给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以及生命存续状态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和威胁[1]。
文章以我院部分脑血栓患者为调查对象,行以加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8年2月-2020年1月,将我院218例脑血栓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109例。
参照组男性55例,女性54例,年龄介于44-64岁,平均(59.64±5.62)岁。
研究组男性57例,女性52例,年龄介于46-68岁,平均(59.62±5.58)岁。
研究组与参照组在性别,以及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无差异(P>0.05)。
1.2临床护理方法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以加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其具体内容如下:(1)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护士要借由与患者开展和谐有序的交流沟通,促进患者能够全面系统理解认知脑血栓疾病的发病引致原因、病理作用机制、临床症状表现、治疗干预方法,以及各类注意事项,针对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以焦虑和抑郁为代表的多种多样的消极负性情绪,展开针对性的纾解干预,支持患者能够基于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完成临床治疗干预过程。
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王海兰【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并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i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by 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SAS and SDS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at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ad significant anxiety and depres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anxiety and depression.【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2页(P59-60)【关键词】心理护理;脑梗死;焦虑;抑郁【作者】王海兰【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临沂 2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4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感觉异常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与疾病转归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心理及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的联合使用对于脑血栓患者的护理影响。
方法本文调查选择分组研究方式进行研究,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12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本研究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3例,本研究两种患者落实常规的治疗,对照组选择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时候选择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方案所取得的效果,并进行比较。
结果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以后的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进行比较,本研究观察组的康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在护理时落实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其不良心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有效率的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康复护理;脑血栓脑血栓这种病症是脑卒中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这种病情是因为脑动脉主干和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各类动脉炎等导致患者出现病变,它会导致患者的脑血管管腔出现闭塞和狭窄,使患者发生血栓,使得患者的局部供血区域出现血流中断,这样就会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和软化坏死的相关情况。
通常情况下,患者存在偏瘫、感觉障碍和失语等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1]。
对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溶栓治疗对于患者闭塞的脑血管进行再通,使患者恢复重新供血,并且对于脑组织的坏死进行抑制。
但患者进行治疗仍然是患者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所以为患者治疗的同时,应配合有效的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本研究基于此分析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的联合使用,对于脑血栓患者所取得的效果,并将主要情况进行如下的报告。
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8-10-16T13:16:41.1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作者:李丽娜徐珊珊[导读]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
方法:80例本院于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分为常规组(常规性护理干预40例)和心理组(心理护理干预40例)。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和不良情绪进行观察。
结果:经护理,心理组神经功能和不良情绪均比护理前及护理后常规组优异(P<0.05)。
结论:对于促进来年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的患者神经功能和不良情绪。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老年脑梗塞;康复;效果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omoting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Li Lina Xu ShanshanPingdu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266700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Eight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6 to February 2018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gular group(40 cases of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psychological group(40 case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adverse emo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After nursing,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adverse emotions in the psychological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pre-and post-treatment groups(P<0.05). Conclusion:For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coming year,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adverse emotions of patients. 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senile cerebral infarction;rehabilitation;effect脑梗塞作为神经科中时常可见的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血血液供血受到限制,致使大脑出现缺氧、缺血等情况,进而造成患者大脑组织坏死后果[1]。
家庭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护理、功能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患者给予规范化的家庭护理干预。
结果实施家庭护理后,间接的延缓了患者病情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延缓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衰退,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家庭护理脑梗死是老年常见病,也是严重危害老年人生命及生活质量的疾病[1],该病病程长,恢复期带有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智力减退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家庭护理任务非常繁重。
脑梗死患者的抢救治疗是否成功,家庭护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决不可掉以轻心,为了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患者出院之前,护士应做好对患者家属的护理指导,以完成后续的家庭护理工作。
1 心理护理患病后患者往往会产生烦躁、焦虑、沮丧、发怒等情绪改变,这时家属应关心体贴患者,并给予安慰和鼓励,告诫患者自觉节制情绪,遇事不怒,开朗豁达,心平气和,学会自我调节情志,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多与患者沟通,解除他们的顾虑,稳定患者的情绪。
2 饮食护理2.1 由于患者活动量少,胃肠蠕动慢,容易引起便秘,过度用力排便会引起脑血管意外,因此,饮食应予以进食粗纤维素食物为主,不可食用动物内脏、动物油类,要低脂、清淡,粗、细粮要搭配,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两餐之间吃些水果,或日间多饮水,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
2.2 对于鼻饲的患者,鼻饲食物应以牛奶、米汤、菜汤、肉汤和果汁等,另外也可将牛奶、鸡蛋、淀粉、菜汁等调制在一起,制成稀糊状的混合奶,鼻饲给患者,每次量为200~300 ml,4~5次/d,鼻饲时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食物应以半流质饮食为宜,每次进食前要观察胃管的刻度,看胃管是否脱出,方法是用注射器抽吸是否有胃液,有胃液抽出,确认胃管在胃内,方可进行喂食,喂食后用温水冲洗胃管,以防食物残渣遗留,3 用药护理脑梗死患者由于记忆力下降或有认知功能障碍,家属一定正确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并定时定量喂服患者,看着患者将药物咽下,如吞咽功能有障碍者,将药物研碎后冲服,或经鼻饲管喂服。
109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6月 A 第 7 卷第 16 期Jun. A 2019 V ol. 7 No. 16心理及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董珏珺,雷雅婷(湖北省武汉市第八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0)【摘要】目的 分析脑血栓患者给予心理及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脑血栓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及康复护理干预,评定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明显更好(P <0.05);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更好(P <0.05)。
结论 心理及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在脑血栓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同时恢复患者受损的运动和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及康复护理干预;脑血栓患者;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6.109.01脑血栓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脑血栓患者存在较高致残率,会出现各类后遗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和威胁[1]。
当前临床上仅通过治疗措施很难取得理想预后,还必须与科学护理相结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本文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进行研究,给予心理及康复护理,评价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脑血栓诊断标准,全部为首次发病,其中,年龄44~75岁,平均(61.3±2.4)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7.3±7.2)分,男23例、女17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影响摘要:目的:针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措施的效果影响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的60例脑梗塞患者均于我社区护理的对象,并将其均分成对照、观察两组,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手段与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状况、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与观察组相比较,后者均占据很大的优势,P<0.05。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3.33%,远高于对照组(63.33%)。
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和社区护理想结合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不仅能够改善其生存质量及康复,还可提高满意度,值得应用于临床中。
关键词:心理干预;社区护理;脑梗塞;效果影响脑梗塞患者在发病期间无疾病的先兆,一旦发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意识模糊等情况,虽其都处于清醒状态,但在机体功能障碍受刺激下,患者会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应激反应,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认知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
针对这类问题,应考虑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缓解其负性情绪,促进其生活质量提高[1]。
本文选取在2012年4月-2014年6月于我院管辖区的6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的60例脑梗塞患者均在我院管辖区收治的对象,其中男女各有37例、23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1.4±10.4)岁;所有患者均经CT确诊为脑梗塞,且无精神状况异常现象。
按1:1的比例将其分成对照、观察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差异存在。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以介绍入院的相关注意事项、遵医嘱行治疗、护理等。
观察组:本组患者则给予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具体如下:⑴心理干预:因脑梗塞患者患该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肢体活动功能减退等现象,从而使其易表现出失落、悲观、抑郁等负性情绪,加之患者多为老年人,因各种原因让他们常有寂寞、孤独感,这就需护理人员热情、主动且真诚与他们进行谈话、沟通,通过交流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全面了解到患者的心理因素后,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向其详细介绍同类疾病治愈成功的案例,也可通过鼓励、支持的语言技巧以及关怀、同情心以协助他们树立信心,使其以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配合相关的治疗与护理的工作。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动脉或静脉阻塞、破裂出血或脑组织损伤的疾病。
脑血管病人常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照顾,心理护理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以下是脑血管病人心理护理的要点和方法。
1.了解患者的情绪和需求。
脑血管病人常常会出现抑郁、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
护士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2.提供情感支持。
护士可以倾听患者的抱怨和困惑,给予理解和关心。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提高情绪稳定性。
3.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脑血管病人常常会感到自卑和无助,认为自己已经变得无用,护士要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和希望,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疾病,相信自己能够康复。
4.提供康复教育。
护士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脑血管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和康复方法等,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过程和治疗的重要性,增加他们对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5.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脑血管病人康复的重要手段,护士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认识和参与意识,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提供生活指导。
脑血管病人的生活需要有规律和合理的安排,护士要向患者提供生活指导,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的建议,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
7.关注家属的心理需求。
脑血管病人的家属通常也会面临心理困扰和压力,护士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和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共同协作推动患者康复。
8.建立康复支持系统。
护士可以组织脑血管病康复支持小组或参与相关社区活动,为患者提供交流和共享经验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康复支持系统,互相鼓励和帮助。
心理护理对于脑血管病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护士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要,给予情感支持和康复教育,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促进康复和阳光心态的建立。
社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摘要:脑卒中是严重损害人类健康,致使人类病亡的三大病原之一,一些病患已经完全没有了劳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给病患的心理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以及伤害,特别是年岁较低的病患,呈现出惧怕、焦躁、压抑等非常多的心理问题,甚至于对生活丧失兴趣,病患的心理改变直接作用于恢复的效果,所以心理护理就显得非常关键,病患的心理护理要串通与医治护理的全进程,是影响脑卒中病患恢复的关键要素。
经过稳定情绪,激发病患的自主性,主动配合医治;持之以恒,坚持训练,获得恢复的最好成效;坚实后盾,供予强有力的家庭以及社会层面的支撑等护理举措,打消病患想法上的顾虑,优化并且消弱心理障碍情况,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念,推动恢复的进度,提升生活的品质。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康复影响一、脑卒中病患的心理特征脑卒中的特征是发病紧急,来势汹汹,人体神经性能受到损害,致残率非常高。
走路正常的人忽然活动受到限制,较轻的是一边上肢没有力气,还能够走路;一些是一边上肢都没有力气,在人的搀扶下能够拖步走;有严重的人则是两边肢体瘫痪,只能卧床,这对于病患而言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无法自由行动,生活也无法自理,必须要家人的照顾才能生活,这样的情景都会引发较强的情绪打击,产生焦躁、焦虑、压抑的情绪,有研究表明,患脑卒中之后抑郁的总体发病率大概占到一半的比例。
一些病患因为忽然无法讲话,和人有交流上的障碍,自身要表述的观念无法被其他人了解而呈现出哭泣、焦躁、无助等状态。
往常健康的人忽然无法行走、忽然无法言语,变成病患,让他们感觉烦闷,无法面对现实,因此无法正确面对疾病,给疾病的康复不能带来正向影响。
二、社区心理护理对脑卒中病患的干预(一)稳定情绪,激发病患主动性,自主配合医治在刚开始患病的时候,很多病患呈现出惧怕不安,容易激动,性格暴躁,一些病患精神层面受到非常大冲击,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念,悲观消极,应尽所有能力让病患情绪稳定下来,给病患打造一个舒服、温暖、安静的医治空间,对病患关切体贴,言语温柔,积极帮扶病患处理难题,将病患当作家人,让病患对于陌生的空间也能感觉到亲切温暖。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7-01T12:01:00.6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3月3期作者:王青蓝
[导读] 分析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
王青蓝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阆中637400)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
方法:从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中筛选出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给予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额外接受心理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较为明显,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率和改善肢体功能。
关键词:脑血栓;心理护理;遵医行为
前言:脑血栓是神经内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同时也是脑梗死中的主要类型。
脑血栓的病发与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诱发的软化坏死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临床症状与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有着较大的相似处,并且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除了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之外,还需要叮嘱患者规律服药和规律训练。
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来看,受到年龄较大以及对于疾病不了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在遵医行为方面略显不足。
对此,相关学者提出配合实施心理干预这一措施,在提升患者遵循行为率的基础上,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本文针对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以下研究。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中筛选出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
所以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4:19;年龄42~80岁,平均(63.33±2.59)岁;学历:本科及以上10例、高中至专科学历10例、中学及以下13例。
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5:18;年龄43~79岁,平均(63.40±2.60)岁;学历:本科及以上9例、高中至专科学历15例、中学及以下9例。
性别、年龄与学历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血压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饮食变化与情绪变化,叮嘱患者戒烟酒,强化对患者的基础性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配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1)对于年龄较大以及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使患者可以对脑血栓疾病有个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到遵循医嘱的重要性。
(2)护理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在与患者沟通时,需要保证沟通语气的温和、亲切,保证护理行为的严谨,以此来构建良好的护理关系,为相关护理服务的开展奠定基础。
(3)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为患者介绍主治医师以及其他护理人员,详细告知治疗进度情况,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在增加治疗信心的同时,促进患者遵医行为率的提升。
(4)在综合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鼓励患者,以此来提升患者的勇气。
同时,针对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相应的锻炼,指导患者完成能力范围内的事,提升患者自我价值感。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两组上肢功能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情况,同时计算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于研究数据的处理,借助SPSS22.0软件来完成。
2结果
2.1两组上肢功能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分别为(42.00±8.10)分和(39.52±11.23)分;对照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分别为(28.56±8.89)分和(30.22±8.82)分。
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血栓作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这一,具有明显的致残率和发病率高的特征表现。
相关研究表明,脑血栓患者的致病机制主要包括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脑出血问题、红细胞增多症所导致的脑出血问题、脑血管痉挛情况以及抗凝血酶Ⅲ的缺乏和相关来源不明微栓子的影响作用等等[1]。
受到老年患者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脑血栓患者容易出现康复效果差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诱发患者出现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
这种情况之下,有学者针对脑血栓患者遵医行为差相关问题,提出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这一理念,以此在提升脑血栓患者遵医行为率的基础上,保证临床治疗作用效果的发挥[2]。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结果的综合分析,显示额外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上肢功能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分别为(42.00±8.10)分和(39.52±11.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56±8.89)分和(30.22±8.82)分(P<0.05)。
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率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戒烟酒、规律训练、规律服药以及规律复查几方面遵医行为率分别为90.91%、93.94%、96.97%以及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9%、84.85%、84.85%以及75.76%(P<0.05)。
上述结果进一步证实而来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价值。
综上所述,在脑血栓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配合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促进其遵医行为率的提升,在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艳.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价值体会[J].中外医疗,2018,37(20):136-138.
[2]王丽.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0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