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4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8课 探问生命 第2框 敬畏生命习题课件 新
- 格式:ppt
- 大小:5.57 MB
- 文档页数:10
敬畏生命学习目标1. 知道生命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 认识到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要承认别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学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理解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 , 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2.培养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和处理生命问题的能力 , 自觉遵守道德的原则 , 增强善待身边的人的能力 , 培养成熟的道德思维与判断能力以及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
增强敬畏生命的意识 , 热爱生活 , 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 积极做有道德的人。
预习内容一、怀有敬畏之心1. 生命是、的,同时又是、的,生命是、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 , 我们就会。
3. 生命至上 , 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我们也必须承认同样重要。
二、休戚与共4. 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 而是。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 我们就走向了的生活。
合作探究探究一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自己对生命的态度, 你敬畏自己的生命吗?生活中你是怎样做的?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从以下三个角度分别来思考自己在敬畏生命方面做到了哪些?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社会中 :在学校中 :在家庭中 :探究二假如你遇到一位老人在街头突然摔倒了, 你是救还是不救?学生分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并且说出理由。
我选择救 , 理由是我选择不救 , 理由是课堂反馈一、选择题 (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括号内)1. 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 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是()A. 青春B. 生命C. 学习D. 奉献2. 卡耐基说 : “你应该庆幸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应该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 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的面目, 无论是好是坏, 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园地; 无论是好是坏 , 你都得弹起生命中的琴弦。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课时《敬畏生命》一. 教材分析本课《敬畏生命》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八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敬畏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尊重他人生命。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初期,他们对生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同时也缺乏对生命深层次的理解。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扰和挫折,对生命产生疑惑和敬畏。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生动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生命敬畏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意识,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尊重他人生命。
3.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意识,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尊重他人生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如新闻报道、故事等。
2.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教学PPT,展示相关案例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生命的逝去等,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提问:“你们对生命有什么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关于生命敬畏的案例,如一位勇敢拯救落水儿童的人,或者一位身患重病却依然乐观面对生活的人。
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这个案例让你有什么感悟?”,“你会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你会如何尊重他人的生命?”3.操练(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生命敬畏相关的问题,如“你觉得生命中最宝贵的是什么?”、“你会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等。
第八课探问生命
第2课时敬畏生命
1.我们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2)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3)生命至上。
2.生命至上的内涵:
(1)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2)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3.怎样敬畏生命?
(1)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不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从内心自愿选择敬畏生命,走向有道德的生活。
4.表示重视自己生命的同时关爱他人生命的名言名句:
(1)仁者爱人。
(2)推己及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八、2《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本节课《敬畏生命》是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框的内容,“生命的思考”这单元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对初中生开展比较系统的生命教育,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2)、本节课《敬畏生命》是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对生命的敬畏,珍爱自己的生命,关心他人生命,自觉走上道德的生活。
可以说是承担着开展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应作为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来重视。
只有学生明白生命宝贵的时候,才会慎重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也可以为后面第九、第十课做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生命问题的熟悉和理解还不够全面,乃至会产生误差,若是学生这些思维的矛盾和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窘,行为失控等问题,致使其不知道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漠视生命,引发一场场人世悲剧,给家人和朋友造成庞大的痛苦,给社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本节课是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它将有助于初中生正确审视个人生命和他人、社会和人类的关系,培育他们感激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3、【设计思想】(1)先引导学生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成立敬畏生命意识,然后再强化,后深切,最后抵达自觉遵守的水平。
(2)正面引导,层层紧扣,结合材料、图片、故事,通过探讨、讨论、情景模拟,循循善诱,以抵达通俗易懂的效果。
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敬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能力目标:能谨慎地处置生命关系、处置生命问题,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的能力,培育合作探讨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五、【教学重点】:培育对生命的敬畏心。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框敬畏生命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框敬畏生命。
框题内容主要包括: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敬畏生命,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承认别人的生命价值,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本节课通过分析教材内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懂得敬畏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生命的概念和价值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生命不够珍惜,对他人生命缺乏关爱,容易产生漠视生命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培养敬畏生命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观念。
2.培养学生敬畏生命,不漠视自己及他人生命的意识。
3.使学生学会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4.引导学生承认别人的生命价值,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观念。
2.难点:培养学生敬畏生命,不漠视自己及他人生命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生命的重要性,培养敬畏生命的意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从中认识到生命价值的高尚。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事例材料,用于案例分析。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纸张、黑板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美好,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如关爱弱势群体、保护环境、急救知识等,让学生认识到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事例,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敬畏生命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