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四课--《道德与法治》中考课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第四课道法之中,有诸多关键知识点需要我们理解和掌握,其中第四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并详细介绍该知识点相关的内容,以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什么是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人们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是一种稳定的感情状态。
比如,当我们在看到某个人不幸而受到伤害时,我们会感到同情和悲痛;而当我们看到某个人在作恶时,我们会感到愤怒和憎恶。
这些情感都是道德情感的体现。
二、道德情感的重要性道德情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使我们更加关注他人的利益,并且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如果我们缺乏道德情感,我们就会变得冷漠和冷酷,对他人的需要和利益毫不关心。
三、怎样培养道德情感?针对如何培养道德情感,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 积极行动:通过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实践人文关怀和道德慈爱,从而提高我们的道德情感。
2. 视野开阔:不断地拓宽我们的视野,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能够使我们更加理解他人,以及尽可能多地考虑他人的角度。
3. 经验积累:通过不断地经验积累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情感。
四、怎样合理表达道德情感?在道德情感的表达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讲求适度:我们需要在合适的场合、以合适的方式,表达我们的道德情感,并且不要过度渲染或者夸张,以免引起别人的不适。
2. 不带偏见:我们应该在不带任何偏见的情况下,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利益,不因短暂的感情而失去道德基准。
3. 平等交流:我们应该通过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建立人性化的交往方式,共同促进道德情感的提高。
总之,在提高自己道德情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注重实践和经验积累,同时在不同的场合中尝试表达、交流,并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1.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①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②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2.是否受到他人尊重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理体验?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②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3.如何理解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治?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4.怎样做到尊重他人?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
5.怎样做到关注、重视他人?①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②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6.怎样做到平等对待他人?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7.怎样做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样尊重他人。
8.怎样做到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9.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10.我们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文明有礼的重要意义)①对个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对社会: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③对国家: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11.如何理解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我与社会】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答:除了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社会生活,还可以通过媒介(广播、电视、网络等)了解社会生活。
2.感受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答:(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答:(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有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4.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答: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5.人的社会关系有哪些?答:人的社会关系有:血缘关系(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地缘关系(同乡、邻居)、业缘关系(同学、同事)。
【在社会中成长】1.我们是怎样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如何理解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答:(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哪些?答: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3.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是什么?答: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答:(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八年级上政治每课知识点政治是中学生学习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八年级上学期也不例外。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上政治每课的知识点。
第一课现代国家的特征本课主要介绍现代国家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包括领土、人口、政权、主权等方面。
学生们需要掌握国家的概念和现代国家的重要特征以及国家主权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课立法机关这一节的主题是立法机关,学生们需要了解立法机关的概念、职责、组成等基本信息。
在这一节课中,老师还会向学生们介绍国家机关的分立制度,并对中国的立法机关进行简单的介绍。
第三课公正司法第三课的主题是公正司法,学生们将学习司法机关的概念、职责和组成。
在这一课中,老师还会介绍我国的司法体制,包括基层法院、中级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等。
第四课税收与政府财政本课主要介绍税收和政府财政的相关知识,包括税收的种类、征收原则和用途等。
同时,教师还会向学生们介绍政府财政的构成和管理机制。
第五课经济的重要地位这一节课的主题是经济的重要地位,学生们将学习国民经济的结构和发展方向,明确经济的重要地位。
在这一课中,老师会向学生们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六课抗日战争本课将对抗日战争进行讲述,包括抗日战争的导火索、战争的历程、胜利的重要意义。
学生们需要掌握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和重要贡献。
第七课开国大典这一节课的主题是开国大典,学生们将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家成立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是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第八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课的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介绍宪法的概要、基本内容和宪法的历史背景。
学生们需要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九课国际组织本课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的概念、种类、组织结构和作用,例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
学生们需要了解国际组织在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促进经济繁荣、保护世界环境等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
结语八年级上学期的政治课程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包括现代国家的特征、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税收与政府财政、经济的重要地位、抗日战争、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际组织等。
4.1《尊重他人》说课稿说教材《尊重他人》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一个框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对社会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本框题在本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框由“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和“尊重从我做起”两目组成,它既是对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延伸、又为下一框《以礼待人》学习内容作铺垫,对整个教材的连贯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理念和思想,是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所以学好这个框题十分重要。
说学情1、八年级学生,其年龄一般在十三到十四岁左右,正是他们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
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他们逐渐突破儿童模式束缚,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
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
2、与七年级相比,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无疑增加了广度和深度。
基础差的孩子,原先在小学和七年级还能获得比较稳定的学习成绩,现在开始动荡分化。
随着他们平等意识的增强,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尊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但由于学习成绩的逐渐落伍与分化,他们内心深处渴望被尊重的情感与不平等的待遇产生冲突。
结果,一些情感意志比较脆弱的学生,放弃继续努力学习的念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开始逃课、逃学。
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2、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良好品质能力目标1、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2、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保护环境知识目标1、知道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其意义2、懂得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懂得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0课课堂笔记教学材料第一课:开展学会反思述职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从理论上讨论学会如何反思述职。
学生首先从法律角度思考反思述职的含义,理解反思述职可以极大地帮助他们增长德艺双馨的学习能力。
其次,学生了解到我国的法律对反思述职的法定要求,这对他们落实德艺双馨、做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最后,学生还学会按照具体的过程进行反思,从社会参与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行为表现,使自己积极地履行道德责任。
第二课:深入剖析道德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从理论上剖析道德。
首先,学生了解道德的概念,明确道德的定义和类型,掌握了正确的道德概念。
其次,学生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道德素养。
最后,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小结学习,深刻体会道德的重要性,用自我反思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加强自己的道德。
第三课: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学习和讨论。
首先,学生学习了道德教育所关注的内容,包括道德规范、道德情操、道德责任和道德行为等。
其次,学生学习了道德教育实施的多种方法,包括正话反说、表扬与警示、讲授教学、实践活动等。
最后,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促进全面发展,为提高道德修养提供重要的参考素材。
第四课:受社会安排的道德生活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讨论受社会安排的道德生活。
学生首先理解受社会安排的道德生活的含义,熟悉在受社会安排的基础上自觉实践道德的生活方式特点。
其次,学生学习了社会实践中遵守什么道德规范、发挥什么样的责任以及遵循哪种道德行为模式。
最后,学生使用受社会安排的道德来体现和落实自己的职责,从而落实社会参与方面的新目标,提高自身的道德责任设置能力。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1.尊重的含义和表现?P32
(1)尊重即尊敬、重视。
(2)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重点)尊重的意义(重要性)(为什么要尊重他人)?P32-34
(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3.(重点、难点)(中考)如何尊重他人?P35-36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
(4)学会欣赏他人。
4.列举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现象
(1)取笑同学,给同学起侮辱性外号(2)回到家时,不与父母长辈打招呼
(3)上课不专心听讲(4)公共场所衣冠不整
5.怎样认识礼?P37(礼体现了一个人怎样的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2)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6.(重点)(中考)文明有礼的意义(重要性)?P37-39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7.(难点)(期考)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P39-40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8.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的几点?p40
(1)容貌整洁(2)服装整洁、美观、大方(3)举止规范
9.(期考)(中考)怎样理解诚信?P41
(1)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2)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10.(重点)(中考)诚信的意义(重要性)?P42-43
(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11.(难点)如何践行诚信?P43-45
(1)树立诚信意识。
(2)运用诚信智慧。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12.列举两例社会上的不诚信现象
制假售假、以次充好、欺诈经营等(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3.假如请你来宣传诚信,你准备采用什么方式?
如:出黑板报、制作手抄报、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专题讲座、召开主题班会等
八年级补充:
1.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
2.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3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5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6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