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1、2单元导学案--朱坡小学
- 格式:doc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14
1、文言文两则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点:熟读成诵学习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重点学习《学奕》,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明白“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或一心二用” 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文明。
很多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为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成语导入,激发兴趣“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一定很熟悉,谁来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一篇文言文一一《学奕》(板书课题)二、围绕题目质疑,生成学习目标:(1)“奕”指什么?(2)“学奕”是什么意思?(3)谁学下棋?(4)怎么学?(5)学徂结果乍样?(6)《学嬴菇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
2.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
(1)老师范读,语速较慢,停顿恰当。
(2)强调难读的语句。
如: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学生练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达到准确流畅。
3.明确自学任务:对照相对应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4.自主学习,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5.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1) 1号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2)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地方标出来。
四、展示汇报,精讲点拨1 .学生根据小组学习成果,在班内汇报交流。
老师相机点拨。
预设:(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
为是其智弗若与?S:非然也。
”的理解。
(2)“之”的多个意思。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导学案主备教师: 复备: 审核人: 【学习内容】:负数 P2—3页例1、例2 【学习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学习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体验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预习案(1)游戏感知负数:同桌两人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赢者得到5分,输者减5分,平局计0分。
将每次的分数计在计分表上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甲分乙 (2) 听信息, 独立思考, 选择喜欢的方式, 把听到信息准确、简介旳表示出来 ?甲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学校四年级转來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18名同学。
?小明爸爸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汇报:你是怎样记录的,指明学生汇报并展示其记录。
探究案1、相反意义的量1思考:刚才老师所说旳信息中的量都具有什么共同点,(明确具有相反意义旳量旳特征:(1) 有两个量(2) 有相反的意义) 思考:实际生活中一些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
(盈利与亏损,存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运进与运出,上升与下降等) (设计意图:应用学生已有旳生活经验,明确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即相反意义的两种量)2、正数和负数思考: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能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出示学生记录信息的方法,交流统一意见:用“,”表示正数,用“,”表示负数。
学生自学课本第3页内容,认识负数,明确负数的读写。
3、进一步了解负数思考:生活中那些地方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探究:温度计上显示:零下16?用____表示。
零上16?用___表示。
质疑:0摄氏度是不是表示什么温度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存入2000可以表示为:____.支出500可以表示为:____.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展示:,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负数的读写(先交流再由学生展示)(1)读出下面各数:2 ,3 ,9 ,206 ,2.18 ,12(2)写出下面各数:负八 ____.负二点六____.正七分之一____.负四点六____. 5、小结:(1)引入负数可以简明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于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___表示。
学习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学习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学习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并了解它们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习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修改栏)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首先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截然相反”。
要求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
有兴趣吗?师生开始做游戏,如“上——下”;“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运进2吨——运出2吨”,等等。
师:如果你是管理员,需要记录物品的进出情况,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运进2吨——运出2吨”吗?比比谁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预设:用符号“”“✕”或相反方向的箭头表示。
用笑脸和哭脸表示。
用正、负数表示。
】只要学生选取的表示方法合理,能正确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如果学生答案出现正、负数表示的情况,可以借此直接引入新课:“同学们,这就是负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负数。
”如果学生的答案中没有出现正、负数情况,教师就要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们一般用什么方法简洁而准确地表示这样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例子。
二、探究新知1. 教学例1。
师:下面是中央气象台2012年1月21日下午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仔细观察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图)生:我发现同一时刻这些地方的气温是不同的。
师:你知道这些数据表示什么吗?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你发现了什么?【预设:零下的温度数字前面有“-”,零上的温度数字前面有的有“+”,有的没有。
】师:同学们发现“0℃”是一个特殊的温度,那么0℃表示什么意思呢?【预设: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扇形统计图是一种用圆形分成不同部分来表示数据比例的统计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部分所占比例以及相互之间的大小关系。
与之前学过的统计图相比,扇形统计图更加直观,能够更好地展示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
根据例1中的扇形统计图,可以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山地约占2.12万平方千米,丘陵约占3.26万平方千米,平原约占4.24万平方千米,盆地约占0.58万平方千米,高原约占1.78万平方千米。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圆形表示数据比例,直观易懂;能够显示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便于比较和分析。
根据___家两天消费的食物百分比,第一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因为各种食物的比例更加均衡。
如果花生米占干果拼盘的20%,那么其他干果大约占80%。
根据图中数据,我国四大海域的面积分别是:渤海约占0.78万平方千米,黄海约占7.54万平方千米,东海约占12.74万平方千米,南海约占52.61万平方千米。
___家20XX年7月的支出中,餐饮支出最多,支出了1200元;文化教育支出了400元。
大麦占种植所有农作物的40%。
如果黄瓜的种植面积是450平方米,那么西红柿的面积比芹菜多225平方米。
根据六年一班期中数学成绩统计图,有20人的成绩在80分以上,占总人数的40%;有10人的成绩在70-79分之间,占总人数的20%;有15人的成绩在60-69分之间,占总人数的30%;有5人的成绩在60分以下,占总人数的10%。
不合格率为35%。
已知得优的有12人,求得良和合格的人数分别是多少?芹菜:15%黄瓜:35%西红柿:20%油菜:30%一、自主预:1.例2展示了六年级一班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惯。
___收集了这个班20XX年下半年阅读课外书的数据,制成了三幅统计图。
以下是问题: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2)从哪幅统计图可以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种课外书?从哪幅统计图可以看出下半年各月阅读本数的变化情况?从哪幅统计图可以看出阅读课外书的时间?3)还可以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2.如何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
能认识负数,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教学难点:
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
温度计、工资折、多媒体。
五、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七、本单元教学措施: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知道负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能借助数轴比较负数的大小。
八、本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第一课件网系列资料。
本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
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六年级数学下册1导学案
知识点
本章知识点包括乘法的概念和乘法表、乘法的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带有括号的乘法、倍数和因数。
了解这些知识点将为接下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前预
在课前,建议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一节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练。
如果学生有任何疑问,可以进行提问,老师在课堂上会给予解答。
课堂授课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乘法的概念和乘法表来让学生了解乘法的基本知识。
同时,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
例如,可以分发小球让学生进行运算,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这些法则的作用。
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带有括号的乘法的练,通过实践巩固知识点,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最后,老师可以介绍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定义和差异,并进行相应的练。
课后作业
本次课后作业包括完成教材上的练,以及在生活中寻找实例并求解。
例如,计算一个物品的总价,需要用到乘法的知识。
以上是部编六年级数学下册1导学案,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备课和授课。
六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六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类别评审员类别【主题】类别六年()类别中继器的类别名称1主要待命团队负责人的类别名称评估对负数1的初步理解。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熟悉生活情境中的负数。
2.能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的也不是负的。
【学习目标】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要点】学习难点:数字方位。
难点: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学内容和师生活动:教师的复习栏或学生笔记栏[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计划)61班将举办知识竞赛。
评分标准如下:10分扣10分,a队B队(1)a队为最终分,B队为最终分。
它们有两种数量。
(2) a队的得分可以记录为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索](课堂指导案例)1。
教科书第二页的形势图。
教室里:张毅对老师说:“温度计显示16℃”教室外:张毅对老师说:“现在温度计仍然显示16℃。
”。
想一想:这两个“16摄氏度”有相同的意思吗?为什么?2.试着用红笔在温度计上画出这两个温度的位置?3.这两个温度室用数字表示:记录为室外:记录为4。
“+”是的_____;数字,读____;,这里它的意思是__;。
5.“——“是的,数字,读出来,这里的意思是。
1.罗布夏岭学校六年级数学备课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课型审核人班级课六年()班课时复备人姓名1课时主备人小组名称组长评价通过刚才的学习,为了表示两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44的数:-16,-5,-0.4,…这样的数叫。
-5读作:4以前所学的16,200,0.42.,5…这样的数叫。
注意:0即不是,也不是。
0是()、(())【课堂检测】(课堂巩固案)1、把下面各数分类。
4172.5+05.2+4153正数:负数:0:2、填空。
(1)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
如下面,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米。
(2)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米;如果+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数到亿第一课:亿的认识- 通过观察亿的这个数字,学生了解亿的单位,掌握亿的概念。
- 通过实际生活中亿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亿的数量级和概念。
- 运用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亿的物品来认知亿的数量。
第二课:亿的读法- 向学生展示亿字音、字形的演变历史,并通过比较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差异,了解字的演变过程。
- 给学生一些亿字的例子,让他们写下这些亿字,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掌握亿的读法。
第三课:亿的认识- 将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抽取数字卡片,来比较各组的数字大小,培养学生比较数字大小的能力。
- 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数字的位数,引导学生认识到亿的重要性。
- 运用亿字卡片,让学生写出各种亿以下的数字,通过操作的方式,巩固对亿的认识。
第二单元:拓展乘法第一课:乘数和积的认识-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乘数和积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和好奇心。
- 让学生通过操作乘积图形,观察并总结乘数和积的规律。
- 运用乘法口诀表,巩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第二课:用乘法代替加法- 展示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可以简化加法的过程。
- 让学生通过练,熟练掌握用乘法代替加法计算的方法。
- 运用乘法表演示,让学生体验乘法的快速计算方法。
第三课:乘法表的认识和掌握- 通过观察乘法表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表的含义。
- 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对乘法表的掌握。
- 运用乘法表,让学生进行口算练,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以下为后面单元内容的简介,依次类推)第三单元:有理数之间的加减法......第四单元:图形的认识......第五单元:时间的认识......第六单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第七单元:整除与约数......第八单元:多位整数的认识......第九单元:中国和世界地图......第十单元:分数的认识......文档内容为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的完整版。
《负数的认识和意义》导学案课型 综合课型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张静 审核人 复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班级小组姓名学习 目标1、说出正、负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准确读、写正数和负数。
3、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重、难点预测 重点:能正确的读、写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知道“0”的特殊身份。
时间预设导学:2分钟 自学:17分钟 互学:13分钟 评学:7分钟整理导学案:1分钟学 习 过 程师生笔记 一、导学[昵称:加油站]我们马上就要进行快乐旅行,出发前来此“加加油吧!” 细心的我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的现象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
例如: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我也会举例:我班上学期转来2人,本学期转走1人,聪明的我会用数学方法来表示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转来2人就是:________转走1人就是_________。
二、自学[昵称:快乐旅行中]1、认真阅读教材第2页例1,我的收获可真不少! 我知道: “℃”读作:_________ 16℃ 表示:___________ -16℃ 表示:___________2、我认真阅读,观察例2存折上的数据,我知道“2000”表示:_________,“-500”表示:___________,“-132”表示:__________,“500”表示:___________.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16、-500.像-16、-500、 、 ...这样的数叫做 。
-83读作以前所学的16、500、…这样的数叫做 【正数前面可以加“+”号,也可以省略不写,但负数前面的“-”号必须写。
】3、填完后和我的小对子比一比,看谁写得更好哟!我还会帮小对子指出错误,并帮他用红笔做上记号!我还会讲给他听呢!4、对子互读下列各数,我还会把下面各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对子听!(1)、我市昨天的气温是—1℃——6℃(2)存折上的“600元”和“-100元”(3)汉江河的标准水位为0m,遇到雨季,河水水位为“+2m”,遇到旱季,水位为“-2m”(4)5人一小组,以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为标准,记录每人的身高,平均身高记我“0m”,小明的身高为“+0、5m”,小红的身高为:“-0.12m”、 5、我会把上面出现的数进行分类。
(填完后组内交流)2000 , -500 , -132 ,500 , -1 , 6 , 600 , -1000 ,+2 , -2 ,+0.5 , -0.12我发现:“_________”不能填在那两个圈里,因为________________。
暴露问题:各小组将群学还未解决的问题或认为解决有困难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三、互学【昵称:快乐舞台】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拓展提升。
四、评学【昵称:我们成功了!】1、我能独立完成第4面的“做一做”。
2、我班上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为94分,而张老师却把97分记作3分,那么90分应记作(),-3表示实际分数是()。
我完成上面的题啦!请小对子帮我批改!我的成绩()。
[注:全对的得5颗星或5张笑脸]《负数的比较大小》导学案课型 综合课型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李胜勇 审核人 复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参与度班级小组姓名学习 目标1、我知道什么是数轴,并会在数轴上表示正数、零和负数。
2、我能够借助数轴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3、体会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预测重点: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时间预设导学:3分钟 自学:17分钟 互学:10分钟 评学:9分钟整理导学案:1分钟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一、导学1.读一读,并找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填在下面括号里。
-8 5.6 +0.9 -54 +76 0 -82正数( ) 负数(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为了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就发明了一种新的数——负数。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负数的产生和意义,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负数的比较大小”。
请你再次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学自主学习:先阅读教材第5页例3,再完成填空,把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用红笔做上记号。
1、怎样在一条直线上表示数?-5 -4 -3 -2 -1 0 1 2 3 4 5我明白了:像这样表示出( )、( )和( )的直线叫数轴。
2、如果把大树的位置记作0,向东走3米记作3米,向西走2米记作-2米,那么4米表示( ),-4米表示( )。
我明白了:直线上0左边的数是(),右边的数是()。
3、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要求: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表,人人有见解,自学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解决。
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划下来,在班级展示时,交流解决。
重点交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认真阅读课本第6-7页,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0()2 ,因为()0()-4 ,因为()2()-4 ,因为()-8()-6,因为()通过比较我发现: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正数都比0(),负数都比正数()。
在数轴上越往左边数越(),越往右边数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从()到()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暴露问题:各小组将群学还未解决的问题或认为解决有困难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三、互学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拓展提升。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注意适时引导点拨、规范引领。
四、评学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T3。
2、完成教材练习一T4。
3、完成教材练习一T6。
五、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圆柱的认识》导学案课型综合课型课时1课时主备人付娟审核人复备人本周行为训练重点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我能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我能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征及它与圆柱的关系。
重、难点预测学习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学习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时间预设导学:4分钟自学:8分钟互学:20分钟评学:7分钟整理导学案:1分钟学习过程师生笔记一、导学1、我认真观察了大屏幕上的图片,我发现,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一些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 像“”这样的图形,原来叫___________呢!二、自学自主学习:我先阅读书本11、12面的内容,再合上书本,我能完成下列填空,还能把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用红笔做上记号:1、我认真观察了圆柱,我发现圆柱由______部分组成。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___________,周围的面叫做_________.我还知道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____________,那圆柱有__________条高。
2、我再仔细观察圆柱,我惊喜的发现圆柱的底面大小_____,我认真的摸了几遍圆柱的侧面,我发现圆柱的侧面是_______面。
3、心灵手巧的我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转动起来是一个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我和小对子交流一下自学情况。
2、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1)动手操作:请同学们分小组拿出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圆柱侧面剪开,讨论:展开后得到()形,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小对子听。
(2)寻求发现.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平移的方法转化成()。
.(3)小组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宽就是圆柱的()。
(4)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暴露问题:各小组将群学还未解决的问题或认为有困难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三、互学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拓展提升。
四、评学1、小小裁判员。
(对的打“√”,错的打“×”)(1)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就围成圆柱。
()(2)圆柱只有一个曲面。
()(3)圆柱只有一条高。
()2、我能独立完成第11面的“做一做”。
3、我能快速、准确的完成P15练习二的1-4题。
请小对子帮我批改!我的成绩()。
[注:全对的得5颗星或5张笑脸]《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课型综合课型课时1课时主备人胡雄普审核人复备人本周行为训练重点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我能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哪几个面。
2、我会求圆柱的表面积。
3、我会灵活运用,求出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
重、难点预测重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难点:实际生活中圆柱表面积时间预设导学:2分钟自学:15分钟互学:13分钟评学:9分钟整理导学案:1分钟学习过程师生笔记一、导学1、长方形的表面积指的是长方形外表____个面的面积;正方休的表面积指的是正方体外表____个面的面积。
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圆柱体外表____个面的面积。
2、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它们的面积()。
3、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4、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求周长和面积。
二、自学自主学习:先阅读教材第13-14面例3、例4,再完成填空,把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用红色笔做好记号。
1、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和()。
2、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圆柱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等于()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
合作探究:1、我们讨论发现:圆柱的表面积= ()+()↓↓()×()()×()哇!圆柱的几个面的面积都是前面学习过的,真好做,我已经会做啦!就试着做一做吧!2、我能独立完成教材第14面“做一做”,并且能讲给小对子听!暴露问题:各小组将群学还未解决的问题或认为解决有困难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三、互学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拓展提升。
四、评学我能快速准确的解决下面的问题啦!1、2、3、《圆柱的体积》导学案课型综合课型课时1课时主备人李胜勇审核人复备人本周行为训练重点参与度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我会充分运用迁移规律,会通过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重点理解这个过程。
2、我会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自主探索意识。
重、难点预测重点:掌握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会综合运用。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时间预设导学:3分钟自学:15分钟互学:15分钟评学:6分钟整理导学案:1分钟学习过程师生笔记一、导学1、下列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圆的面积=2、长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但也有圆柱体的。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我们已经会计算了,圆柱体我们只会计算表面积,圆柱体的体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圆柱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