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最新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20.45 KB
- 文档页数:11
五年级数学总复习“简易方程”说课稿
熊细桂
一、教材分析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复习“简易方程”时,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例如,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平方的意义和写法,等等。
二、教学理念
1、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观察法、比较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尝试教学法、迁移法,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
这就很好地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2、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3、复习目标:
①使学生进五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定律和计算公式。
②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方程。
能解方程并验算。
③能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灵活的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三、教学流程
期末复习检测卷 4课时。
第4课时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教学目标:1.能正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2.经历知识的回顾与应用过程,体验事物之间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巩固“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
4.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2.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3.掌握“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
教学难点: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2.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的多少有关。
3.掌握植树问题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1.老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这三单元的知识。
(板书课题)2.自己看看这三个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3.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并归纳。
4.你们认为三个单元中哪些内容比较难,哪些内容最容易出错?5.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后汇报。
二、重点复习,强化巩固1.位置。
(1)行和列的含义。
在队列中,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向右数;把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2)数对的写法。
列和行之间要用逗号隔开,并用括号括起来。
(3)完成教材第114页第4题,第115页第1题。
2.可能性。
(1)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表示下列事件。
①太阳从西边升起。
()②冬天会出太阳。
()③去商场的人,都买了商品。
()(2)完成教材第117页第12题,列举记录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可能性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材第117页第11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可能性的大小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
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3.植树问题。
(1)出示复习目标:①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
第八单元总复习单元教学总述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遵循《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领域和教学顺序,把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整体呈现,注重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集中复习小数乘、除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同时,把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进行比较,加强两者间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应用。
1.通过总复习,帮助学生梳理、归纳知识,使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2.通过总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运算法则、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巩固学习成果。
3.通过总复习,让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经历整理和复习已学知识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良好习惯。
重点:小数的乘、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和数学广角等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难点:能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能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教学设计1.数与代数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册次:上学校:教师:作下面是由100个数组成的数表的一部分。
想一想,A,B,C各代表什么数?A代表4.8,B代表2.5,C代表6.6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这部分知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列方程解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植树问题点:用数定 1.下面是某城市部分路段示意图。
(1)火车站的位置用(1,1)表示,请用数对表示出下面的位置:商业城( ),游戏城( )。
(2)儿童公园的位置用(3,5)表示,请在图上标出儿童公园的位置。
分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要先表示列数,再表示行数;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时,看数对的两个数表示的是哪一列,哪一行,列和行的交叉处就是物体的位置。
解答 (1)(4,1) (6,2)(2) 1.填一填。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8单元总复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及运算: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四则运算。
2.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量的计量方法。
3. 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4.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展示数学知识。
3. 练习法: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回顾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梳理: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指出不足。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评价:组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最新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6.5.1认识圆班级姓名【学习目标】.我能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你认识圆吗?那你说说在生活中,哪儿见到过圆呢?2.看到圆你想了解有关圆的哪些知识?二、自主探究.我来试着画个圆,然后把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认识半径、直径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同一个圆内,有()条半径,()条直径,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3.用圆规画圆。
(1)试着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
(2)通过画圆我们可以发现画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一是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是由()和()决定的,故画圆时应先确定(),然后按照指定的长度为()来画圆;二是圆的大小取决于()的长短,与()的位置无关。
三、课堂达标2.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6.5.2认识圆(二)班级姓名【学习目标】.进一步熟练用圆规画圆的技能,对圆的特征进一步识。
2.在用尺规画出美丽图案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的美。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看了这些图案后,有什么想法?二、自主探究(一)圆是轴对称图形。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
2.反复试验,得出结论。
(1)折一折:把圆形纸片对折。
(2)通过折,你发现了什么?(3)总结:把一个圆,沿着任意一条直径对折,直径两侧的两个半圆完全重合,这说明圆是()图形。
(二)用圆规和直尺。
设计美丽图案。
.分析花瓣图的构成。
(1)右面是个什么图?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2)这四个半圆的圆心在哪里?半径是多少?2.分析图案是怎样画成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总结画图案的步骤:3.独立画图。
第8单元总复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和运算、量与计量、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等。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和运算:包括自然数、整数、小数的认识,以及加、减、乘、除等运算。
2. 量与计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 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以及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
4.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包括数据的收集方法、整理方法以及统计图表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实践操作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回顾本册教材的知识点,教师进行指导。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本册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实践操作: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总复习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8单元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帮助学生巩固加减法、乘法等基础运算。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复习加减法口诀和乘法口诀。
2.复习加减法和乘法运算。
3.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复习加减法口诀•复习加法口诀:–同号为正,异号取差;–加减相消,负增正减。
•复习减法口诀:–转变成加法运算;–减法求差,找相同。
2. 复习乘法口诀•复习乘法口诀:–一乘一得一,错一个全错;–位数相乘,同号正,异号负。
3. 复习加减法和乘法运算•复习竖式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训练快速计算能力,加强计算技巧。
4. 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导入新课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复习基础知识,温故而知新。
3.引导学生互动,合作解决问题。
4.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创新。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口诀•结合歌谣、口号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加减法和乘法口诀。
2. 复习运算•练习多种类型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巩固基础知识。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4. 整合总结•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次复习的知识点,澄清问题。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总复习,相信同学们对第8单元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继续练习,夯实基础,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注:以上内容为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总复习教案,仅供参考)。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25.七律·长征(学生版)五()班姓名家长签名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学习重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学习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间两课时预习导学知识链接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
每首八行,每句七字。
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
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长征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民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其他红军部队也被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先后开始长征。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
在整个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在毛主席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完成下列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逶迤..()岷.山()..()磅礴2、看拼音,写词语yún yá nuǎn qiān lǐ xuětiě suǒ hán dà dù qiáo ()()()()3、解释词语。
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八单元的教案一、教学内容画垂线、平行线以及利用这两类线展开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动手画垂线、平行线,掌握画垂线、平行线的方法,并能用尺规画垂线和平行线。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画图等手段,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感受图形的魅力,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并能应用。
教学难点:画垂线时垂足的找法及平行线的找寻。
四、教具准备:课件、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1. 猜谜语。
2.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垂线和平行线。
(二)探究新知。
1. 画垂线。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说:怎么画垂线?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好的问题,那我们就先来研究怎么画垂线吧。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看看三角板上的直角与直线有什么关系?生:重合。
师: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呢?生:先固定一个端点,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然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即可。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师:除了用三角板画垂线,你还可以怎样画?小组里讨论讨论。
(量出距离,再画直线)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点固定——直线固定——画直线。
师:我们知道了垂直的特殊性质,那在具体操作中怎样画垂线呢?生尝试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交流,教师课件演示。
(固定一个端点,沿直线另一侧端点作一条直线的垂线)画垂线小结:画垂线时要注意:(1)先固定一个端点;(2)固定后的端点叫“垂足”。
再根据要求画出直线。
2. 画平行线。
师: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呢?小组里讨论一下。
(通过平移得到)师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那么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呢?生尝试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交流,课件演示。
师小结:(1)在已知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直线的一端;(2)将这条直线向这个点的同侧或异侧平移即可得到平行线。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最新人教
版)
5.1认识圆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我能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你认识圆吗?那你说说在生活中,哪儿见到过圆呢?
看到圆你想了解有关圆的哪些知识?二、自主探究
我来试着画个圆,然后把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认识半径、直径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同一个圆内,有条半径,条直径,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用圆规画圆。
试着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
通过画圆我们可以发现画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一是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是由和决定的,故画圆时应先确定,然后按照指定的长度为来画圆;二是圆的大小取决于
的长短,与的位置无关。
三、课堂达标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5.2认识圆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进一步熟练用圆规画圆的技能,对圆的特征进一步识。
在用尺规画出美丽图案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的美。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看了这些图案后,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探究
圆是轴对称图形。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
反复试验,得出结论。
折一折:把圆形纸片对折。
通过折,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把一个圆,沿着任意一条直径对折,直径两侧的
两个半圆完全重合,这说明圆是图形。
用圆规和直尺。
设计美丽图案。
分析花瓣图的构成。
右面是个什么图?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这四个半圆的圆心在哪里?半径是多少?
分析图案是怎样画成的。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总结画图案的步骤:
独立画图。
试画下面的两幅图。
三、课堂达标
下面图形,能画出几条对称轴。
条条条条条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并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5.3认识圆练习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以及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能正确的利用圆规画圆。
能用圆的知识来设计画出一些美丽图案。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上两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基本练习。
填一填。
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圆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的。
同一个圆中可以画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画条直径,每条直径的长度。
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在轴对称图形下面的里打“√”。
综合练习
填表。
三、课堂达标
填一填。
圆是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
圆有条对称轴。
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倍,可以表示为或。
要画一个直径是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利用圆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5.4圆的周长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
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要求小黄狗的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要求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
物体或图形的周长是指。
二、自主探究
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
看课本62页情境图。
在这一情景中,箍铁皮的形状是一个形,求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就是求形的。
你能有什么办法求出圆的周长呢?互相交流一下吧!
动手测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比值填入下面表格里。
测量对象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关系观察一下上表,你发现了什么呢?
小结: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直径越,周长越。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介绍圆周率。
有以上的验证,我们可以知道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多一些。
但实际上,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
取它的近似值“3.14”。
推导公式。
圆的周长÷直径=π,得到圆的周长=。
如果用字母c 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就得到c=。
再根据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得到c=。
学习例1。
看课本64页例1。
自己解答这道题。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8.1总复习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小数的乘、除法,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训练
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并说一说根据什么确定积中小数位数的?
34×0.670.418×3.50.85×28.3
比较大小。
6×1.21○1.64.2÷0.6○4.23.7×2.1○3.7÷2.1
工地上有160吨货物,用载重8.5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三、课堂达标
竖式计算。
36×0.05=★2.08×75=★32.5÷2.5=2.四川省峨眉山是我国降雨天数最多的地方。
峨眉山的年降水量可达
2033.9,平均每月降水量大约有多少毫米?
四、课外拓展
一个玩具厂做一个毛绒兔原来需要3.8元的材料,后来改进了制作方法,每个只需3.6元的材料。
原来准备做180个毛绒兔的材料,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8.2总复习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简易方程,使我进一步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加深了我对方程、方程的解以及解方程等概念的理解,我能熟练、正确地解方程,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明确了列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我还能够熟练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适当的选择解题方法。
通过复习我还要做到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解应用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训练
我会填。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张师傅每天做a个零件,李师傅每天比张师傅多做8个:a+8表示,5a,2a+8表示,5表示。
判断题。
A.7x+5×3=29即是等式又是方程。
B.a与b的和的7倍可以写成7a+b。
c.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三、课堂达标
解方程。
6X-X=3.252=5.8X÷4.2=2
一条公路长360米,甲、乙两支施工队同时从公路的两端往中间铺柏油。
甲队的施工速度是乙队的1.25倍,4天后这条公路全部铺完。
甲、乙两队每天分别铺柏油路多少米?
5.8.3总复习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我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
灵活地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培养创
新意识。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训练
我会填。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高8厘米,则它的底是。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一个梯形的上、下底之和是40分米,高是12分米,它的面积是。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一块广告牌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底是12.5米,高6.4米。
如果要涂饰这块广告牌,每平方米用油漆0.6千克,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三、课堂达标
判断题。
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一辆汽车的后车窗有一块遮阳布是梯形形状,上底是1米,下底是1.2米,高是0.7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4总复习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存在对应关系。
认识简单的可能性事件,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能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游戏的公平性。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盒子里有红球、黄球、蓝球和白球共10个,任意摸出一个球,可能有种情况。
盒子里有1个白棋子、3个红棋子,任意摸一个,摸到的可能性大,摸到的可能性小。
如果再放入4个白棋子,这时摸到的可能性大。
二、重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