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智能电容器在JP补偿柜中的改进和应用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75.10 KB
- 文档页数:2
论低压电力电容器的智能化与低压无功补偿设备的变革摘要:低压电力容器当中的最常见的有效减少电网损耗的重要方法就是无功补偿。
该办法在电力系统当中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
基于此。
本文对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在实际运用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并从三个方面对利用低压电力电容器的智能化技术和低压电力无功补偿设备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有利于低压电力电容器的智能化与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变革的有效措施。
以此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低压电力容器;智能化;低压无功补偿设备;改革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低压电力容器从产生到现在的普及运用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低压无功补偿设备的技术也随之进步,以达到满足生产力的进一步需求。
在发展当中控制器的改革逐渐呈现出智能化的特点,但是在变化的同时却造成了产品体积大,消耗时间长的问题。
技术上的进步固然是进步的,但是只有及时解决产生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科学发展需求。
在实际实践当中,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的方式却造成了低压无功补偿设备自身耗电量过高的难题,同时内部结构的复杂,也对低压无功电容器的智能化进步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智能化效果不佳。
一、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当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在使用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电容器过温方面,很多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凭借自身都难以达到。
断相、漏电、三相不平衡的问题也暴露无遗。
在过温之后,电容器还会出现由于过温导致的电压、过谐波环境过温等严重阻碍电容器使用的问题。
作为整个电容器最终要的保障部分,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承担着保障电容器正常运行的重要作用。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导致整台设备无法进行自主调节,一旦进行产品的确定,容量调节就会变得更加艰难。
在实际容量配置与要求不相符时或者无功缺额具有较大变化都对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调节有严重的影响。
[1]除此之外,电容器当中的元部件众多,不能够采取简单安插的方式进行安装,一般在组装时所采用的是散装直接接线的形式,在电容器当中一个部件产生故障,整个电容器都无法进行及时的维修工作,故障部件的更换更是一项难题。
低压无功补偿电容器的智能化及特点低压无功补偿电容器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及其设备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步。
利用微电子软硬件技术、微型传感技术、微型网络技术、微型数显技术以及电器制造技术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将低压电力电容器向低压电力无功自动补偿方向智能化。
智能电容器在结构上突破了现有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实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新模式;补偿系统具有器件少、温升小、体积小、功耗小、能抗谐波;结构简洁、容易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容量灵活配置、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使用方便等特点。
并对投入电容器进行预测,提高配变有功功率、减少增容投资、降低补偿系统损耗。
分散控制的实时投切增加了补偿系统的稳定,过零控制减少涌流对系统电压的冲击,对稳定系统电网,降低设备损耗和提高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并对节能环保意义重大。
现代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产品主要特点:1、模块化结构智能电容器为模块化结构,体积小、现场接线简单、维护方便。
只需要增加模块数量即可实现无功补偿系统的扩容。
2、高品质电容器一般采用自愈式低压补偿电容器,电容器内置温度传感器,反映电容器内部发热程度,实现过温保护。
3、嵌入投切开关模块智能电容器内置投切开关模块。
投切开关模块由晶闸管、磁保持继电器、过零触发导通电路和晶闸管保护电路构成,实现电容器“零投切”,保障投切过程无涌流冲击,无操作过电压。
开关模块动作响应速度快,可频繁操作。
4、完善的保护设计智能电容器一般具有停电保护、短路保护、电压缺相保护、电容器过温保护等功能,有效保障电容器安全,延长设备寿命。
5、控制技术先进控制物理量为无功功率,采用无功潮流预测和延时多点采样技术,确保投切无振荡。
重载时,无功得到充分补偿。
6、防投切振荡技术采用独特的设计原理,防止控制器死机而产生的不补偿或过补偿现场,防止电容器投切振荡。
7、自动补偿无功功率智能电容器根据负荷无功功率的大小自动投切,动态补偿无功功率,改善电能质量。
电力电子 • Power Electronics220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关键词】低压 无功补偿 电容器 改造与应用1 无功功率电容器的介绍无功功率电容器也可称之为无功补偿电容器回路,它需要与其他电抗器串联,这样可以有效对合闸涌流进行限制,并且保护晶闸管,选择合适的电抗率有助于较好地抑制某次谐波。
当电抗率达到百分之六的时候,其谐波抑制次数为五次;当电抗率达到百分之十二的时候,其谐波抑制次数为三次。
电容器投切通常使用接触器或者晶闸管,使用晶闸管投切具有时效性功能,它还可以按照功率因数的变化情况在短时间内完成投切工作,从而达到无功功率的实时性补偿目的。
2 提升电容器功率因数的具体措施和方法2.1 提高电容器的自然因数(1)要选择一种合适的电动机容量,这样可以较好地有效地降低电动机的无功消耗,从而避免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2)平均负荷量比额定容量小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轻载型电动机可采取三角形的接线圈方法;(3)为防止电机和电器设备在空载时运行,需要将其角度设置在0.2到0.3之间;最后,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好配电的线路分布,尽量不出现线路的曲折和迂回。
2.2 电容器的人工补偿措施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安装与电容器的补偿方式并联,通过增加补偿电容器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补偿和改造低压无功功率电容器。
其中,具体开展电容器的人工补偿过程中,需要遵循下面几项原则:第一,电容器轻负荷的时候尽量避免施加过多的补偿,倒送无功会严重加大功率的损耗,这不仅会减短电容器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其经济价值;第二,如果功率的因数逐渐增加,那么会造成每千乏的补偿容量减少,并且进一步降低损耗作用,这个时候需要把电容器的功率因数提升至0.95,这才是较为合理的补偿方式。
低压无功功率电容器补偿改造应用文/刘德昌3 电容器中有关事故的现象、原因及应用3.1 电容器未投,指示灯却亮低压无功的电容器柜中母线带电、晶闸管还没有投入,但是柜子面板上的放电指示灯有亮,这不符合逻辑,通常来说,当电容器正式投入之后才会引起指示灯的发亮。
低压补偿柜节能增容改造摘要:针对某用户配电房电容补偿不够并空间有限,利用智能集成电力电容器的特点,现场对补偿柜进行节能增容改造,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词:无功功率补偿智能集成电力电容器节能增容改造某锻造有限公司由于近期感性负荷的增加,原配电房只有2台10路16kvar的电容补偿柜,无功功率补偿跟不上,且因该公司电工工作效率问题,没及时发现问题所在。
结果功率因数很低,造成公司内电压不稳,设备利用率偏小,线路有功功率损耗增加。
计算用户负荷状况,需增加320kvar的电容补偿量。
但配电房内空间有限,已无法再容纳2台160kva r的电容柜。
同时用户要求电容柜的运行不能因控制器的故障而整个补偿柜失效且要求达到远方计算机可视可控的功能,便于电工提高工作效率,能及时发现问题。
因此用户要求,我们根据智能集成电力电容器及用户负荷特点,现场对原有2台电容柜进行智能化增容改造,达到节能效果。
1 智能集成电力电容器技术特点智能集成电力电容器智能化程度高、投切技术领先。
由智能测控模块、晶闸管复合开关模块、线路保护模块及电力电容器等组成,替代原来由补偿控制器、熔丝、复合开关或机械式接触器、热继电器、低压电力电容器、指示灯等散件在柜内和柜面由导线连接而组成的成套自动无功补偿装置。
改变了传统无功补偿装置落后的控制器技术和落后的机械式接触器,以及机电一体化开关作为投切电容器的投切技术,改变了传统无功补偿装置体积庞大和笨重的结构模式。
由于每台电容器都带有智能网络模块,可以形成主从自动组合模式进行投切,相当于每台电容器都能充当控制器,实现了高可靠性。
取消总控制器,采用分散控制模式,每组智能集成电力电容器都有控制单元,使多组电容器的自动投切摆脱了全部依靠一个控制器的情况,杜绝因控制器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瘫痪的情况。
并且每台电容器具有485通讯接口,可以直接接入后台计算机,进行配电综合管理。
智能集成电力电容器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具有补偿效果更好、功率损耗更低、体积更小、节约成本更多、使用更灵活、维护更方便、使用寿命更长、可靠性更高的特点,适应现代电网对无功补偿的更高要求。
低压电容补偿的调试与维护立帜低压电气网讯目前,广州地铁供电系统中均安装了电容补偿柜,以补偿供电系统中的无功损耗。
经一号线多年运行情况来看,影响该设备不能正常投入运行的原因很多。
为此,就如何维护好低压补偿电容屏,谈几点看法。
1.系统供电电压对电容器的影响电容器的无功功率与系统供电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若供电电压低于电容器的额定值,将会增加电容器的损耗,并将会缩短其使用寿命。
因此国家标准规定,电容器长时间允许运行电压不得超过其额定电压的1.1倍,如果超过1.1倍,电容器应退出运行。
目前电容柜上安装的ABB功率因数调节器,都具备这种过电压保护功能,运行时应经常对其过电压保护动作值进行监测,如不合适,需及时给予适当的调整。
2.监视电容器组的运行电流每台电容器在其铭牌上都标有额定电压值。
当系统供电电压值为额定值时,电容器的运行电流亦应为额定值;如果偏离额定值较多、三相不平衡时,就要进行检查和分析:1)电流值偏小是供电电压较低,还是电容器组中部分电容器存在故障;2)电流值偏大是供电电压偏高,还是系统中高次谐波的影响;3)三相电流不平衡多数是电容器组中部份电容有故障,可用钳形电流表逐只进行检查;4)电流值大大超过额定值,电流表指针不规则地上下大幅度摆动,多数是电容器与系统中某高次谐波产生并联谐振,使电容器在谐波状态下严重过负荷。
针对以上电流表的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不正常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3.减少投切振荡几率投切振荡是指电容器组中反复不间断地投入和切除这样一种不稳定的运行状态,元器件频繁通断,会加速老化、缩短使用寿命,因此运行时应尽可能地减少其投切几率。
它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1)当系统运行在某种状态时,投入一组电容器后,系统就形成过补偿。
如此反复投切,使到系统中负载功率因数发生变化并满足工作的条件后,才停止投切。
对此可采取以下的两种方法来缓解:①选择合适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器。
目前常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cosφ值,不论系统中负荷值多少,只要cosφ值高出或低于设定值,自动补偿仪即发出“投入”或“切除”的指令;另一种是按系统中感性负荷值的大小作为采样点,如果系统中的感性负荷小于补偿仪的设定值,此时系统中虽然cosφ较低,补偿仪亦不会发出“投入”指令,就可适当减少了投切几率。
低压开关柜的电容补偿与调整低压开关柜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家庭等领域。
它起到保护和控制电力设备的作用,能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在低压开关柜的运行过程中,电容补偿与调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将就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电容补偿的概念与作用电容补偿是指通过在电源边直接加入一个合适大小的电容器,以改善电源的功率因数,提高系统的电能利用率。
现代工业和商业领域中,大多数负载都属于感性负载,其功率因数较低,而电容补偿则可以降低功率因数,减少无效功率的损耗。
此外,电容补偿还能够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电流谐波和电压波动,保护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低压开关柜的电容补偿原理低压开关柜的电容补偿是通过将电容器与低压供电网相连接,形成并联回路。
电容器可以补偿感性负载的无功功率,提高系统功率因数。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负载的性质,正确选择电容器的容量,保证补偿效果的最佳化。
三、低压开关柜的电容补偿与系统稳定性在进行电容补偿时,不可避免地会引入谐波电流。
这些谐波电流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采用滤波器来滤除谐波电流,以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此外,精确计算和合理调整电容器的容量也是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
四、低压开关柜电容调整的方法为了确保低压开关柜的电容补偿效果最佳化,需要进行电容调整。
电容调整可以分为手动调整和自动调整两种方式。
手动调整主要依靠人工观察和经验判断,根据实际负载情况调整电容器的容量。
自动调整则利用专门的电力管理系统,通过监测和分析负载的实时数据,自动调整电容器的容量,以实现最优的补偿效果。
五、低压开关柜电容补偿的未来趋势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低压开关柜的电容补偿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进。
未来的趋势之一是智能化电容补偿的应用,通过智能化的调整和控制系统,实现更加精确和高效的补偿效果。
另外,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低压开关柜的电容补偿还可以结合微电网技术,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
低压智能电容器在JP补偿柜中的改进和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16T09:55:37.38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作者:朱杰
[导读] 摘要:在低压供电系统中常出现由于电压或电流变动造成的无功功率的消耗,浪费了大量的电力资源。
(威胜电气有限公司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在低压供电系统中常出现由于电压或电流变动造成的无功功率的消耗,浪费了大量的电力资源。
为了解决该问题,一般会在电力供应系统中加入低压电容器,从而来提高电流的实际功率,然而,一些大型设备在运行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谐波干扰,如果只将电容器接入电力系统,就会产生谐波的扩大效应,从而导致电力电压系统紊乱。
而将电容器与补偿柜相结合,能有效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补偿柜本身具有抗谐波干扰的能力,所以可以保证低压电容器功能的正常发挥。
当前,JP补偿柜在开放和使用中还存在一些结构的功能上的问题,例如,柜体体积过大,线路调试较为复杂,不利于安装和维修等问题,这些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改进。
关键词:低压;智能电容器;JP补偿柜;改进;应用
一、JP补偿柜的概念特点及优势
JP补偿柜又称综合智能配电补偿装置,需要在额定电压为400V、额定频率为50HZ的工作环境下使用,一般是由计量、配电和无功补偿三部分组成。
它是一种集电能分配、计量、控制、保护及无功补偿于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型综合控制箱。
随着现代化的住房越来越向经济适用型过渡,建房成本的多少也是关乎到房地产商的利益,所以安全、经济、合理、实用可靠的JP型低压配电无功补偿综合柜受到了广大房地产商的亲睐。
JP型低压配电无功补偿综合柜可根据生产要求或者用户的需求,单独或同时支配配电、补偿、计量三种功能,常见的形式有:配电+补偿+计量、配电+补偿、配电+计量、补偿+计量、补偿、计量、配电。
与普通电容器不同,JP补偿柜中的电容器一般都是1—4路的设计方案,也就是一条主路和4条分支,这些分支上的设计保持着微型断路器+电容投切开关+低压电容器的运行方案。
对于分支上的电容开关控制工作,基本上是由外部设置的补偿控制器完成的。
JP型低压配电无功补偿综合柜的反应迅速、补偿效果较好、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运行方案,还能提高电网功率因数。
二、设计科学合理的并联系统
保证电容器正常运行的关键和基础是硬件设备,所以在选择硬件设备时,要注意其与整体系统的融合性与协调型,同时还要采用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型硬件装置,实现功率补偿的最佳效果。
选择投切设备时要注重其智能化的控制效果,在主控制系统的设置方面,要根据和设备相关需要科学设置各项参数指标,以满足设备正常运转的要求。
合理控制投切系统也是在并联运行设计过程中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该处理器可配置两路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串行通信口,其中一路转换成RS485通信,与上位机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连接,另一路串口转换成RS232为多台低压智能电容器并联工作时通信专用。
2.1低压智能电容器通信地址设置
在设计时将低压智能电容器的通信地址设置为,由操作人员直接拨码的开关完成。
拨码开关设为4位,由微处理器I/O口采集开关状态,设置从0000-1111共16个不同地址。
在软件中,文章定义地址设置为0000的智能电容器为单独运行状态,地址为1111的智能电容器为退出运行状态,其余地址均为组网运行状态。
2.2自动组网功能
自动组网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同时运作多台电容器投切控制器时,通过DS232的通信方案,将运行的多台低压智能电容器并联运行,组成一个网状的通信线路,打造出一个主体多个分支的串行通信网络结构,这种设计方案可以定时定量的传统主机地址代码的信息,通过控制主机的运转情况,以控制所有从机的运转情况。
在实际应用上,JP补偿柜中的低压智能电容器的支路在4组之内,而这种方案有效的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2.3电网侧电流信号的处理
在传统的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中,电网侧的电流信号一般都是直接使用标准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电流信号。
在设计中将电网侧的标准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电流信号接入特制(穿心式结构)的电流互感器,将标准电流互感器二次输入电流转换为小幅值的电压信号,提供给多台并联的低压智能电容器模块使用L7J,电流采样互感器该电压信号使用2根电缆并行接入各个低压智能电容器模块。
三、实际应用测试
以一台区配电变压器为例,如果用普通的设计方案,那补偿柜的柜体高度会较高,这会给内部接线工作的开展制造困难,而且高度增加会加大内部接线量,间接增加了布线的时间,也不利于柜体内部的美观。
无论从实用性还是美观性上来看,传统的设计方案都是不合适的。
而JP补偿柜的补偿室只需要一台补偿开关统一管理。
假设这台配电变压器容量是100KVA,那么它的补偿总开关塑壳短路器和3台低压智能电容器容量都必须是10kvar,接线部分也只需要两步,既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与工作时间,又美化了柜体内部的结构。
台低压智能电容器的通信地址分别设置为0001、0010和0011,并将外部通信RS485总线接人上位机进行观测。
通电运行后,第一台智能电容器地址为0001,默认成主机,通过RS232总线查询组网情况,得到其余3台智能电容器模块的回应,获得其余模块的数量、容量、开关信息,成套装置在0001号模块监测实时无功功率的情况下投切电容器;将第二组智能电容器的地址设置为1111,该电容器立即分断开关、退出运行并闭锁,0001号主机随即报告0010号电容器模块故障,并协调与0011号模块进行投切补偿。
恢复初始状态后重新通电运行,将第一台电容器的地址由0001改为1111,原主机立即退出运行,10S后通信地址为0010号的第二台主机自动升级为主机,取得与上位机的通信,协调自身与第三台电容器进行投切补偿。
四、补偿效果测试
两组电容器可分成3个阶梯等级容量进行投切,在变压器不同负载情况下测得的数据见表1,补偿效果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五、结语
总之,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大力提倡的,在对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要注重其使用的高效性,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由于大型工业生产企业在电力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电能浪费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通过在用电系统中加入低压智能电容器达到节能的作用。
JP补偿柜是一种常见的功率补偿设备,改进低压智能电容器节能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补偿柜的节能功效。
参考文献:
[1]陈元招.零投切开关的低压智能电力电容器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10):16-20.
[2]朱毅,骆和平.低压电网无功补偿最优方式和补偿容量的选择[J].水利科技,2005(4):49-51.
[3]王乙伊.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的研究[J].广东电力,2007,20(2):33-36.
[4]赵庆亮,魏晓涛,王以伦.用单片机的串行口实现异步多机通信[J].信息技术,2003(7):30-32.
[5]朱毅,骆和平.低压电网无功补偿最优方式和补偿容量的选择[J].水利科技,2005(4):49-51.
作者简介:
朱杰(1988.9.7)性别:男;籍贯:湖南衡阳;民族:汉族;学历:本科;职务:电气工程师;研究方向:高低压成套电气设计;单位:威胜电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