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4.30 KB
- 文档页数:3
乳果糖和益生菌制剂预防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乳果糖和益生菌制剂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HE)的疗效。
方法:将68例确诊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和益生菌制剂口服,2周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发生HE患病率分别为17.7%及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氨含量明显下降,数字连接实验(NCT)明显缩短,数字符号试验(DST)评分增加(P<0.01)。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乳果糖和益生菌制剂能有效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HE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Lactulose and Probiotics in preventing 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 afte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Methods: 68 cases of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rapy group (3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4 cases).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omprehensive therapy while those in the therapy group received combined Lactulose and Probiotics.The efficacy after 2 weeks was observ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hepatic encepha1opathy was 17.7% in the therapy group and 55.9%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The blood ammonia in the therapy group decreased obviously; number connection test (NCT) was shorter and number digit symbol test (DST)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1). Hepatic function all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Lactulose and Probiotics can prevent hepatic encephalopathy effectively afte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aused by cirrhosis.[Key words] Hepatic encepha1opathy; Lactulose; Probiotics肝性腦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及昏迷[1]。
乳果糖辅助治疗肝硬化致消化道出血对预防肝性脑病的作用作者:雷鸽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20期【摘要】目的乳果糖辅助治疗肝硬化致消化道出血对预防肝性脑病的作用。
方法 98例肝硬化致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
对比两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血氨含量、数字连接试验(NCT)检测结果。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有2例发生肝性脑病,占4.08%,对照组有10例发生肝性脑病,占20.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2, P0.05),治疗后,观察组NCT、血氨含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乳果糖;肝性脑病;预防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消化道出血是诱发该病的因素之一,毒素会增加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并提高神经毒质的毒性效应,从而诱发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氨增高是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关键因素,所以预防血氨增高是预防肝性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1]。
对此,本院特选取部分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98例肝硬化致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
男52例,女46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40.5±9.0)岁。
出血病因:13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 4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5例急性胃黏膜病变, 2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 8例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
多数患者有单纯黑便、单纯呕血及呕血合并黑便等临床表现。
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肾、糖尿病、妊娠、心理精神系统疾病及近期服用镇静剂患者。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引言•肝性脑病的概述•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原理及优势•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试验及结果•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研究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乳果糖是一种合成的双糖,具有渗透性利尿、通便、吸附毒素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肝性脑病。
本研究旨在观察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肝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结论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可有效降低血氨水平,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目的观察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选取确诊的肝性脑病患者,给予乳果糖口服或灌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氨水平等指标的变化。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等。
肝性脑病的概述定义分类肝性脑病的定义和分类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氨中毒01假性神经递质02血浆氨基酸失衡03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03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原理及优势乳果糖可以降低肠道的pH值乳果糖可以减少肠道的氨吸收乳果糖可以促进氨的排泄安全性高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04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试验及结果临床试验设计试验对象:选择确诊为肝性脑病的病人,排除其他严重器官疾病。
试验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
试验药物:乳果糖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病人的肝性脑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病死率降低。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临床试验结果分析疗效评估结论疗效评估及结论05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疗效观察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数据。
影响因素分析030201疗效评估及结论疗效评估标准包括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指标。
中国乡村医药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效果观察张善涌长期便秘可诱发心脑血管疾患、痔疮等,提高结肠癌发生风险,既往临床多采用相关渗透性泻药干预,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排便困难症状,但存在用药安全隐患,部分泻药甚至会损害肠壁神经,加重便秘生理病理进展。
乳果糖在发挥导泻的作用同时,还能改善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促进粪便排出。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可抑制有害细菌在肠道内繁殖生长,纠正菌群失衡,促进排便[1]。
本研究探讨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87例,患者年龄均≥60岁;未合并代谢性、内分泌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等影响本次研究的其他疾病。
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
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60~85岁,平均(77.8±6.1)岁;病程3~9年,平均(5.6±2.5)年。
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61~86岁,平均(78.7±6.2)岁;病程2~10年,平均(5.9±2.2)年。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接近。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乳果糖溶液(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5ml,每日2次;持续治疗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每次0.5g,每日3次,持续治疗4周。
结束时评定两组疗效。
作者单位:322200 浙江浦江县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通信作者:张善涌,Email:zhangshanyong1981@ 1.3 观察指标两组48小时内通便率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P物质(SP)、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
1.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大便为成形软便且无硬块,排便顺畅,无明显排空感,每1~2天排大便1次;好转:大便由硬块变软便,每周排便次数>3次;无效:治疗4周后大便性状无改变,每周排便次数无改变。
・ ・63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的影响陈建婷,严喜章(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消化科,陕西 西安 710038)摘要:目的 探讨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6)和联合治疗组(n=40),另外选择单纯腹水30例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7天采用免疫色谱法检测血浆PCT 水平。
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浆PCT 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腹水组;联合治疗组PCT 下降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P<0.01)。
结论 乳果糖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可以有效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减少内毒素的吸收,使血浆PCT 水平显著下降。
关键词:乳果糖;益生菌;肝硬化;降钙素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中图分类号:R 657.3+1 文献标识码:B肝硬化腹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及细菌移位,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晚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研究表明,血浆降钙素原(PCT)是诊断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敏感、可靠指标[1-2]。
为探讨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对SBP 患者预后的影响,我们对10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PCT 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2年5月住院肝硬化腹水患者106例,男70例,女36例,年龄29-74岁,平均52.8岁,住院天数20天-2个月,其中SBP 患者76例,单纯腹水患者30例。
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标准[3],参考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制定的肝硬化腹水临床实践指南[4]。
1.2 治疗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6)与联合治疗组(n=4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间无统计学差异。
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7-05-13T16:48:34.4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作者:刘拉娜曾燕平赵婷[导读] 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能够有效患者的便秘症状,降低临床不适感,临床效果显著。
南充东方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摘要:目的:分析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分A 组和B组,各30例。
给A组采用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给B组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进行疗效对比。
结果:治疗4周后,A组患者大便次数、粪便性状、便秘症状改善程度均好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使患者的大便次数以及粪便性状均恢复正常,因此,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乳果糖;老年功能性便秘;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老年人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泻药是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主要药物,缺点在于治疗周期长、且预后效果较差,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1]。
因而,采用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药物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具有重大意义。
本次研究为分析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正文见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各30例。
纳入研究患者男性35例,女性25例,A组患者年龄为64岁至79岁,平均年龄为(68.01±11.50)岁,病程为2个月至24个月,平均时间为(112.61±1.35)月,B组患者年龄为62岁至80岁,平均年龄为(67.56±10.02)岁,病程为3个月至25个月,平均时间为(120.04±1.14)月。
乳果糖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方法肝性脑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乳果糖口服,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给予谷氨酸钠+谷氨酸钾静脉滴注,米醋+碳酸氢钠灌肠。
两组治疗7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并检测血氨及肝肾功能判断临床疗效。
结果7 d后治疗组血氨水平下降,肝肾功能指标恢复及临床表现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乳果糖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氨改善肝功能。
显著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乳果糖;门冬氨酸鸟氨酸;肝性脑病;护理肝性脑病(HE)又称肝性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和昏迷,死亡率高。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慢性肝性脑病患者多伴有血氨升高,乳果糖和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使用能显著降低血氨水平及氨在肠道内的吸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37例、丙型肝炎12例、血吸虫肝硬化12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原发性肝硬化2例)肝性脑病患者,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32~68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进行的比较均无显著地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乳果糖1包TID口服,门冬氨酸鸟氨酸7.5 g加入5%GS250ml注射液中BID静脉滴注。
对照组用谷氨酸钾+谷氨酸钠静脉滴注,米醋+碳酸氢钠灌肠。
1.3观察内容观察患者神志、行为、性格改变及治疗前后血氨水平,脑电波结果,血气分析结果。
1.4疗效判断显效:12~48 h内神志清醒、性格、行为异常、昏睡、昏迷症状消失,血氨恢复正常,血气分析结果正常,脑电波结果正常,2 w内无再次发作;无效:12~48 h内神志清醒、性格、行为异常、昏睡、昏迷症状未恢复,血氨结果未恢复正常,血气分析结果未恢复正常,脑电波结果未恢复正常,2 w内肝性脑病再次发作。
乙酰谷酰氨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30例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乙酰谷酰胺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02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3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乙酰谷酰胺联合乳果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乙酰谷酰胺治疗。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氨和肝功能的改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乙酰谷酰胺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
标签:乙酰谷酰胺;乳果糖;肝性脑病;临床疗效肝脏作为人体的一种重要器官,具有解毒、代谢、合成、分泌、免疫防御以及生物转化等功能,当肝脏受到某种因素严重损害时会引起肝细胞出现大量死亡,造成肝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最终导致肝性脑病[1-2]。
肝性脑病在临床上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食欲下降、极度乏力、呕吐、恶心以及神志改变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现在对我院在2009年02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30例肝性脑病患者分别使用乙酰谷酰胺联合乳果糖治疗和单独使用乙酰谷酰胺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09年02月到2013年03月收治30例肝性脑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占20例,女性患者占1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0±13.0)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根据肝性脑病的分级,I级患者占8例,II级患者占13例,III级患者占5例,IV级患者占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占1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乙酰谷酰胺联合乳果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乙酰谷酰胺治疗。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乙酰谷酰胺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