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3课《子夜》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7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子夜》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子夜》中吴荪甫形象、形象意义和艺术成就.学习分析小说联系当时社会背景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失败的必然性,继续培养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子夜》中吴荪甫形象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子夜》中吴荪甫形象、形象意义和艺术成就.教学设想1、关于《子夜》的情节,印发故事梗概,让学生预习时进行再压缩。
2、综合各种赏析,写了一篇《<子夜>赏析》。
我准备让学生在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中品味《子夜》。
3、把精彩片段赏析和分析艺术成就结合了起来。
阅读指要阅读茅盾的《子夜》,体验和把握茅盾小说的成就和特点,首先应理解茅盾小说的史诗性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紧贴时代的变迁,自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
茅盾注重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并常以历史代言者的姿态进入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
茅盾长篇小说注重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追求对人物行为、情感、心理的多面性和立体化的描写。
还应了解茅盾小说的结构方式、心理描写和语言方面的特征。
教学环节(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一、导入二、走近作家与作品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点拨法。
上世纪三十年代,茅盾的《子夜》横空出世,轰动整个文坛。
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那么,《子夜》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书呢?今天,我们且来品味《子夜》。
⒈出示学习目标。
⒉出示作者简介。
三、分析作品内容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
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
子夜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而《子夜》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拥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本文将以《子夜》为例,设计一套完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2.深入理解《子夜》中的主题和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准备足够数量的《子夜》原版书籍;2.设计一套针对本书的教学PPT;3.准备一些相关文学批评文章和资料。
四、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整本书阅读(3-4节课)(1)课前导读:为学生呈现《子夜》的封面和简要介绍,引发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猜测和畅想。
(2)分段阅读:将整本书分成若干段落,每节课指定学生阅读其中的一段,要求学生仔细品味文学语言和描写,理解其中的情节和意义,并根据指导问题展开讨论。
(3)整本书复述:每节课结束时,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所读的部分进行复述,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文学创作(2节课)(1)写作体裁介绍:通过PPT等讲解,介绍《子夜》中所涉及的不同写作体裁,如散文、诗歌等,并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写作特点和表现方式。
(2)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对《子夜》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篇短文、一首诗歌或其他适合的文学作品。
4.文学鉴赏(2节课)(1)名句赏析:选取《子夜》中的经典名句,进行解读和欣赏,帮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2)文学批评观摩:选取几篇与《子夜》相关的文学批评文章,让学生阅读并探讨其中的分析和看法。
5.课外拓展(1节课)鼓励学生自行阅读与《子夜》相关或其他优秀文学作品,并进行读后感的撰写和分享。
六、总结通过以上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子夜》这一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与创作的实践,他们能够培养出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子夜》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子夜》中吴荪甫形象、形象意义和艺术成就.学习分析小说联系当时社会背景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失败的必然性,继续培养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子夜》中吴荪甫形象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子夜》中吴荪甫形象、形象意义和艺术成就.教学设想1、关于《子夜》的情节,印发故事梗概,让学生预习时进行再压缩。
2、综合各种赏析,写了一篇《<子夜>赏析》。
我准备让学生在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中品味《子夜》。
3、把精彩片段赏析和分析艺术成就结合了起来。
阅读指要阅读茅盾的《子夜》,体验和把握茅盾小说的成就和特点,首先应理解茅盾小说的史诗性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紧贴时代的变迁,自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
茅盾注重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并常以历史代言者的姿态进入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
茅盾长篇小说注重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追求对人物行为、情感、心理的多面性和立体化的描写。
还应了解茅盾小说的结构方式、心理描写和语言方面的特征。
教学环节(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一、导入二、走近作家与作品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点拨法。
上世纪三十年代,茅盾的《子夜》横空出世,轰动整个文坛。
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那么,《子夜》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书呢?今天,我们且来品味《子夜》。
⒈出示学习目标。
⒉出示作者简介。
三、分析作品内容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
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
1896年7月4日茅盾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中国画与西洋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课文和绘画名作的鉴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五个异点的主要含义。
教学难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欣赏讨论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教材分析1.本文是一篇介绍中西图画知识的文章。
本文是一篇介绍中西图画知识的文章。
篇幅不长,篇幅不长,篇幅不长,且条厘清晰、且条厘清晰、且条厘清晰、文字精文字精练。
练。
在本文教学中,在本文教学中,在本文教学中,要紧扣单元学习重点,要紧扣单元学习重点,要紧扣单元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运用比较、指导学生掌握运用比较、指导学生掌握运用比较、举例等说明举例等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五个异点的主要含义。
西洋画五个异点的主要含义。
2. 本课建议安排一课时,在对文本研读的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中西名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迥异。
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迥异。
并可适当进行课外拓展,并可适当进行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等走进多彩的绘画艺术世界,了解中西绘画艺术的历史,感知绘画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绘画鉴赏能力。
画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绘画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利用网络了解丰子恺先生的生平,搜集他的漫画、散文作品,了解其作品风格特点。
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图片激趣,学生展示网上收集到的丰子恺漫画,并结合画作原来的题字做简单介绍。
单介绍。
二、作者介绍二、作者介绍由漫画引出对作者的介绍,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由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子夜》茅盾一、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汉族,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它从一九三一年十月写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
在动笔以前,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准备和构思的过程。
二、主要情节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是贯串《子夜》全书的主线。
环绕这条主线,《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
1930年5月的一个夜晚,上海滩工业大亨吴荪甫和吴二小姐芙芳、姑老爷金融财阀杜竹斋正在戴生昌轮船局迎候从老家双桥镇避乱而来的吴老太爷。
靠《太上感应篇》作精神依托、二十五年不曾跨出书斋半步的吴老太爷,实际上已是一具古老的僵尸,一到上海,资本主义都市的气息立刻使他风化了。
吴老太爷因刺激过度得了脑溢血,当晚就咽了气。
第二天,吴府大办丧事,各种人物云集吴家。
主人公吴荪甫因投有巨大资产的家乡双桥镇农民造反,城里的裕华丝厂工人怠工,显得很是忧愁。
但当他听到杜竹斋讲到金融买办赵伯韬、尚仲礼要拉他们组织秘密“多头”公司,搞公债投机时,眼里马匕闪出兴奋的光彩,丢下丧事立即找赵伯韬谈判,心里构思着一个大计划:吞下一切中小实业家,成为工业霸主。
他和太平洋公司总经理孙吉人、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王和甫几番筹划终于成功,组成了实业界财团“益中信托投资公司”。
吴荪甫在公债投机中得手,“益中”仅花五六万就吞并了估价30万的八个厂。
吴把汇集的全部资产做起公债来,先做“空头”,后改做“多头”。
赵伯韬是上海公债市场里的魔王,有美国人撑腰,又和军政界有联络,神通广大。
他要搞金融托拉斯来控制工业资本,并扬言要“直逼到吴老三垮台,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既要扩厂搞实业,又要搞公债投机,资金紧缺。
杜竹斋又在节骨眼上退出益中。
《子夜》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子夜》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子夜》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子夜》是著名文学家余华所著的短篇小说,通过一个九岁的小男孩贝尔的视角,讲述了他与母亲在挫折与困境中相互支持,逐渐重建幸福生活的故事。
这个故事显示出了母爱的伟大、孩子的天真与对未来的向往,也让人深思亲情、人性、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本教案通过《子夜》故事,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增强人生的信念和勇气。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子夜》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传递的深刻含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人生中的重要态度和价值观念,如勇敢、努力、坚韧、乐观、包容等。
3.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理解和创造故事、叙述、诗歌和其他文本的能力。
4.鼓励学生表现互相支持行为和满足基本的情感需求的行为,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2.掌握文本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如“母爱”、“支持”、“勇气”、“信念”、“坚持”等。
3.鼓励学生学会表现出支持行为和满足基本的情感需求的行为。
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选取《子夜》短篇小说作为阅读材料,准备教学所需的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源。
2.准备合适的课堂环境:课堂布置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如母亲的爱心、互相关怀和领悟等。
教学过程Part 1. 前置任务:1.引入故事教师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预测故事情节。
鼓励学生组织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2.学生预览和下载故事材料学生通过浏览和下载相关的故事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内容。
Part 2. 阅读和讨论1.朗读和默读教师先朗读故事,然后让学生独立默读,理解故事情节和含义。
2.分组阅读和分享教师分配小组让学生分组阅读故事,然后分享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组织语言,讨论互相支持的行为和正确处理关系的能力。
3.教师点拨根据学生的表达和分享,教师介绍故事中一些重要的情节和内容。
《子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郑愁予与其代表作品《子夜》;2.理解诗歌中的主题与意境;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并能准确表达读后感;4.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诗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5.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主题与意境;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诗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等教学工具;2.复印课文《子夜》,发给每位学生。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展示郑愁予的照片,介绍郑愁予是一位著名的现代诗人,代表作品有《子夜》。
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了解过郑愁予吗?你们对他的作品有何了解?”引导学生讨论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导读课文(10分钟)教师让学生先预读课文《子夜》,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注意理解其中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之后分小组分享观点和理解,互相之间开展讨论。
3.分析语言运用(2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运用,重点关注修辞手法和隐喻的使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一些重要的句子,比如“一蝉汀上鸣”,“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中隐藏的意义。
4.讨论主题与意境(2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与意境。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比如情感、景色、意象等,对诗歌进行深度解读,并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
5.欣赏朗读与写作(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利用朗读表达出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写作,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启发,写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或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6.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总结了解诗歌中的主题与意境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多读诗歌,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自由发挥,写一篇与诗歌《子夜》相关的文章或诗歌;2.复习课文内容,在独立完成《子夜》相关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与意境,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子夜》(茅盾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子夜》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茅盾。
2.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1. 理解《子夜》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2. 掌握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介绍《子夜》的作者茅盾及其生平事迹。
2. 简述《子夜》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
二、阅读课文,分析主题思想1. 学生分组阅读《子夜》的相关章节,如第一章、第二章等。
2. 各小组讨论,总结小说的主题思想。
3.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三、分析人物形象1. 学生阅读《子夜》中的人物形象,如吴荪甫、赵伯韬等。
2. 各小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及人物关系。
3.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子夜》的相关章节,思考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象征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子夜》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二、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1. 学生阅读《子夜》中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的相关章节。
2. 各小组讨论,分析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3.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三、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象征意义1. 学生阅读《子夜》中象征手法和象征意义的章节。
2. 各小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象征意义。
3.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子夜》全文,撰写一篇读后感。
《子夜》茅盾一、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汉族,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它从一九三一年十月写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
在动笔以前,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准备和构思的过程。
二、主要情节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是贯串《子夜》全书的主线。
环绕这条主线,《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
1930年5月的一个夜晚,上海滩工业大亨吴荪甫和吴二小姐芙芳、姑老爷金融财阀杜竹斋正在戴生昌轮船局迎候从老家双桥镇避乱而来的吴老太爷。
靠《太上感应篇》作精神依托、二十五年不曾跨出书斋半步的吴老太爷,实际上已是一具古老的僵尸,一到上海,资本主义都市的气息立刻使他风化了。
吴老太爷因刺激过度得了脑溢血,当晚就咽了气。
第二天,吴府大办丧事,各种人物云集吴家。
主人公吴荪甫因投有巨大资产的家乡双桥镇农民造反,城里的裕华丝厂工人怠工,显得很是忧愁。
但当他听到杜竹斋讲到金融买办赵伯韬、尚仲礼要拉他们组织秘密“多头”公司,搞公债投机时,眼里马匕闪出兴奋的光彩,丢下丧事立即找赵伯韬谈判,心里构思着一个大计划:吞下一切中小实业家,成为工业霸主。
他和太平洋公司总经理孙吉人、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王和甫几番筹划终于成功,组成了实业界财团“益中信托投资公司”。
吴荪甫在公债投机中得手,“益中”仅花五六万就吞并了估价30万的八个厂。
吴把汇集的全部资产做起公债来,先做“空头”,后改做“多头”。
赵伯韬是上海公债市场里的魔王,有美国人撑腰,又和军政界有联络,神通广大。
他要搞金融托拉斯来控制工业资本,并扬言要“直逼到吴老三垮台,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既要扩厂搞实业,又要搞公债投机,资金紧缺。
杜竹斋又在节骨眼上退出益中。
一些储户纷纷要求提前取款。
为了与赵伯韬斗到底,吴收买赵的情人刘玉英、经纪人韩孟翔做内线。
但是阎军突然全线出动,四天之内要打到济南,公债猛跌,“多头”面临惨败的威胁。
为了转嫁危机,吴荪甫下令工人工资按八成扣发,闹事者以武力镇压!工贼屠维岳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
工潮掀起,吴荪甫被困在厂内,如惊弓之鸟,狼狈地从后门溜走。
为了摆脱烦恼,寻求刺激,吴荪甫一伙带上交际花徐曼丽去江上游乐,由于开足马力,结果撞翻了一条舢板。
赵伯韬找上门,扬言要实行全面经济封锁。
益中终于败给了西方的“洋行”和东方的“会社”。
吴荪甫感到自己要山穷水尽了。
但他还是孤注一掷,要和赵伯韬进行最后的较量,甚至把吴府住宅的地皮都押了出来。
“多头”与“空头”决战的时刻到了,赵伯韬掌握了吴荪甫一伙的底细。
吴最后抛出150万“裁兵”公债,这时如果杜竹斋能加入吴的行列,吴就能取胜,但是杜竹斋趁他们压价时站到了赵伯韬的一边,大量扒进。
吴荪甫一败涂地,准备用手枪自杀,但并未开枪。
最后吴荪甫与少奶奶在子夜的钟声里出码头避暑去了。
三、人物鉴赏1、吴荪甫形象分析:吴荪甫形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
他是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
他的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碗人物。
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
吴荪甫的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子夜》也是茅盾对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形象意义:①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历史遭遇和命运。
②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实业救国道路在中国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是走不通的。
③说明中国当时社会的性质,不是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了,而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
④驳斥了托派中国社会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2、赵伯韬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形象。
他是美国某财团的中国买办,和蒋介石政权有很深的关系。
他的性格特征是骄横狂妄,阴狠狡诈。
凭着他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殊地位,在上海滩兴风作浪,是公债市场上的魔王。
小说还描写了赵伯韬糜烂的生活,他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也扒进各式各样的女人,显示了这个阶级精神上的极端腐朽。
3、屠维岳屠维岳是吴荪甫在工厂里的得力走狗。
他精明能干,一出场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吴荪甫面前他侃侃而谈,毫无畏葸的态度。
他很惯于使用软的手段收买工人。
他在工人群众的罢工怒潮面前,用尽花言巧语,妄图蒙蔽工人群众,骗取信任。
倔强、阴沉、胆子忒大是他性格的主要特点,但在强大的工人力量面前,他是不能不慑惮、畏惧。
他采用开除走狗姚金凤、提升薛宝珠为稽查的卑劣伎俩,来迷惑工人群众的视线,抵制工人运动。
当他的“平乱”愿望未达到的时候,他的凶恶的面貌暴露无遗。
在屠维岳的身上,有着吴荪甫的影子,可以说屠维岳的形象,无论是他的刚强、机智、胆量这一方面,还是他的阴险、毒辣这一方面,都是对吴荪甫形象起到一种补充和衬托作用。
四、作品意义1、“子夜”的含义。
“子夜”就是半夜12点钟。
这是夜的顶点,是最黑暗的时候。
但也是黑暗到达了顶点,下落向白天转化的转折点。
因此,“子夜”暗示着当时的时代特征。
2、《子夜》的思想成就。
《子夜》是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大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思想内容十分丰富。
它反映的是大都市生活的全貌、主流。
思想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表现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
②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驳斥了托派的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③民族工业为要自保,拼命从加强剥削工人中寻找出路,引发工人的反抗斗争。
3、《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
①把人物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刻刻画人物性格。
②把人物放在各种境遇中描写,其中特别是逆境困境绝境中描写,最能暴露人物性格的本质方面。
③心理描写十分出色。
4、《子夜》的结构特点。
《子夜》的结构特点是宏大而严谨。
最主要是,结构线索以吴荪甫为中心,以吴荪甫为一切矛盾的焦点,以吴荪甫联系着各种人物、事件。
吴赵冲突是作品的结构主线,描写重点。
结构严谨还表现在,篇首吴老太爷葬礼,作品的主要人物都调集到吴公馆,小说的主要事件也都作了交代,这是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经济而又集中的结构方法。
附:《子夜》简答题1、简述吴荪甫的生平经历吴荪甫是丝厂老板,有民族企业家的头脑和雄才大略,他成立“益中信托公司”吞并七八个小厂。
卖掉家乡的土地,投资办厂。
起用丝厂职员屠维岳,蒙骗分裂工人,平息工潮。
收买赵伯韬的姘头刘玉英,有笼络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最后连住宅也押上去,结果倾家荡产,彻底失败了。
(一)生意场上的争斗2、《子夜》中充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李玉亭所说的“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具体指什么事?在收购朱吟秋丝厂过程中,吴荪甫使尽手腕极力压价逼迫朱,因此说他“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而在公债市场上,赵伯韬仗势欺人,对吴穷追猛打,一心要让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破产,因此说他“扼住了吴荪甫的咽喉”。
3、吴荪甫所说的“三线作战”指的是什么?第一,化解镇压裕华丝厂的罢工,维持正常运作;第二,整顿收购的八个小厂,裁员去冗,减少预算,加强管理;第三,在公债市场上,打败赵伯韬,打破经济封锁。
其中,公债市场上的斗争是当务之急,也是最冒险的一线。
4、简述体现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的相关情节吴荪甫利用父亲的丧事,跟另外两个老板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托拉斯,打倒“没见识,没手段,没胆量”“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把企业拿到他的铁碗里来”。
吴荪甫看着企业合并的草案,就憧憬起来: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
他不由得微微一笑。
5、简述《子夜》中吴荪甫胆大、果断、有魄力的故事吴荪甫雄心勃勃,随时想扩张自己的事业。
吴荪甫和几个朋友组织益中信托公司,施展铁腕,以五六万元收买了价值三十多万元的八个生产日用品的小厂,准备加以扩充,“使他们的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走遍全中国的穷乡僻壤”借以操纵国民经济的命脉。
6、吞掉朱吟秋的丝厂当益中收买八个厂时,吴荪甫单独接收了陈君宜的绸厂,还大造舆论说朱吟秋太笨又心狠,不配干企业;要杜竹斋逼收朱吟秋的贷款;他又贷款给朱吟秋,要朱吟秋的干茧作抵押,并且只给一个月限期。
结果,硬吞掉了朱吟秋的丝厂。
这样的心计连杜竹斋也骂他:“你这人太毒!”他却得意地大笑起来。
7、简述吴荪甫劝告杜竹斋与他合力打倒赵伯韬的那一幕情节。
吴荪甫劝杜竹斋凑出五十万,压住公债行情。
杜认为那是危险的做法,不同意。
吴又劝杜和他一起凑足五十万,并不断鼓励和激将,杜说“冒险的事情我是不于的”,加以拒绝。
最后杜劝吴不要和赵伯韬斗,否则没有好结果。
8、简述《子夜》中吴荪甫与赵伯韬“斗法”的一个故事。
赵伯韬想吞并吴荪甫的企业,于是广布流言,说吴荪甫组建的银行将不按时付息,鼓动股民将存款提出来。
吴荪甫当机立断,贴出告示,告知股民,凡在半个月内要提取没到期的款子,可以特别通融,利息照日子算。
只此一招,就扑灭了赵伯韬的流言。
9、简述一个吴荪甫在竞争中十分无奈的场面。
卷入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彻底失败后,吴逊甫回到家中。
拍哒!吴逊甫掷听筒在桌子上退一步就倒在沙发上,直瞪眼,喘粗气,蓦地一声狞笑,跳起抢到书桌旁,拉开抽屉,抓出一枝手枪来,对着自己胸口,脸色黑紫,眼珠仿佛要爆出来似的,……可是手枪没有放射,吴逊甫长叹一声落在转轮椅子里,手枪掉在地下……10、简述一段有关吴荪甫焦躁不安的描写睡梦中的吴荪甫一声狞笑,接着又是皱紧了眉头,咬住了牙关,浑身一跳。
猛地他睁开眼,血红的眼球安定地发怔,细汗渐渐布满了额角。
他匆忙起身离床,在洗脸时有见梦中那赵伯韬一脸奸笑出现在脸盆里。
无意中在大衣镜前走过的时候,回头一看,吴荪甫看见自己脸上摆明了是一幅败相。
他觉得满屋子到处是幸灾乐祸的眼睛对他嘲笑,忍受不了这难熬的时光,就坐汽车出去。
11、简述“益中信托公司”垮台的经过。
双桥镇农民暴动成功时,吴荪甫与杜竹斋等人正在筹建“益中信托公司”,妄图一举吞并一系列中小企业。
但抽回双桥镇资金的计划落空,使他的资金兜转不灵。
关键时刻,赵伯韬又堵住了吴荪甫的去路,杜竹斋退出“益中”并站在赵伯韬的一边,“益中”成了赵伯韬的囊中之物。
12、《子夜》第17章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请简述这一章的内容。
(最后的搏斗)吴赵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正在一步步完成实现吞并它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