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国际货币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7
第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字体:大 中 小】【打印】学习要点: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和内容;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国际金本位制的含义、形式及其作用和演变过程;国际金本位制的缺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情况;欧元的相关情况。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政府在货币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过程中,即在国际储备资产(货币)的选择、本币与储备资产(货币)比价的确定、外汇管制、货币可兑换性、国际结算的安排和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方面,所确定的原则、所签订的协议与规章制度、所形成的各种国际惯例、所采取的措施和所建立的组织机构的总称。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1.国际储备资产的选择与确定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能够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稳定该国货币汇率的各种形式资产的总称。
国际储备资产的选择与确定的核心问题是采用什么作为国际收支的手段。
可供选择的手段主要有三种类型:黄金、白银或某一国家的信用货币。
2.汇率制度的安排与本国货币是否可兑换在作为中心储备货币的国际支付手段确定之后,就必然产生了本国货币与这一储备资产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一关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金平价或汇率问题。
当储备资产是黄金、白银等金属货币时,一国政府必然要规定单位本币的含金量,亦即金平价问题。
当储备资产是某一国的货币时,自然产生了汇率问题。
第二,对本币与储备资产兑换的管制及本国货币的可兑换性问题。
3.国际结算的安排4.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5.国际间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管理三、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从总体上讲,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主要是在推动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储备资产的确定与创造,为国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清偿力2.相对稳定的汇率机制,为建立公平的世界经济秩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3.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际金融合作,促进了国际经济与金融秩序的稳定第二节 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相关性国际货币体系是以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的产物。
图片:1美元图片:2美元(左)图片:5美元(右)图片:10美元(左)图片:20美元(右)图片:50美元(左)图片:100美元(右)何识别美元真伪?1、目前流通中的纸币有1美元、2美元、5美元、10美元、20美元、50美元、100美元7种。
因此,流通中的美元除上述七种之外,其他都应视为假钞。
2、识别票面上的英文。
有一些诈骗分子瞄准不懂英语的人群,用那些不能自由兑换国家的廉价纸币或废币进行欺诈。
所以,即使不懂英文,也要机械性地记住美元票面上的一些英文字母。
票面面值除阿拉伯数字外,还有英文数字大写,例如ONEDOLLAR,TWODOL--LARS等等。
如果票面上没有这些字母或印有其他字母组合,则肯定是伪钞。
3、记住各种票面的正面人物头像和背面背景。
1美元券的正面头像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背面图景为正中大写"ONE";2美元券正面为杰斐逊,背面为1776年宣告独立图;5美元券正面为林肯,背面为林肯纪念堂;10美元券正面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背面为美国财政部;20美元券正面为第七任总统杰克逊,背面为白宫;50美元券正面为格兰特,背面为美国国会;100美元券正面为富兰克林,背面为美国独立堂。
一些犯罪分子通过变造小面额的钞票为大面额的钞票,如果不注意看票面人头像而又不认识英文数字,就很容易误收假钞。
4、注意观察票面的背部颜色。
自1863年美财政部被授权开始发行钞票,背面就印成绿色,因此美元被称为"绿背"。
5、肉眼识别1996年之前版假钞的一些特征。
如果纸质绵软、上下抖动没有较脆的声响、颜色发暗或发黄、油墨蜡色过重、钞面过于光滑、图案模糊、头像没有立体感,极有可能是假钞。
6、肉眼识别1996年之后版假钞的特征。
1996年之后版的美元现钞印刷工艺进一步改进,增加了可辨别的标识。
最显著的是右下角的小写数字(5、10、20、50、100)是变色的,平视时呈现绿色,如果将右下角向上慢慢稍作弯曲,则变为棕灰色,如果不变色,则可判别为假钞。
我国所主张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1. 简介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国际间货币交易和结算的制度安排。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制度对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于国际货币制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主张和贡献。
2.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重要一环。
自2009年起,我国政府开始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通过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建立跨境人民币清算系统等举措,逐步推动人民币在国际间的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有利于国际货币制度的多元化和稳定性。
3. 提倡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我国提倡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极化,主张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我国家在国际货币事务中的话语权和代表性。
我国认为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能更好地反映世界经济的实际情况,也能够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
4.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我国主张国际货币制度应该更加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以提高国际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和沟通,能够更好地避免国际货币政策的冲突和竞争性贬值,促进全球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5.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我国主张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是非常积极和合理的。
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地位的提升,我们有责任和能力参与和推动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多极化、开放化和稳定化的国际货币制度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也符合我国长期的外交政策和经济发展目标。
总结我国所主张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和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等方面。
这些主张不仅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影响力提升,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在未来的国际货币制度改革中,我国的主张能够得到更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可,共同促进国际货币制度的健康发展和完善。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成要素1. 含义:也称国际货币制度或者国际汇率制度,是在国际范围内确立得到多国承认与实施的国际货币运作规则制度。
2.基本内容:(1)关键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充当基础性价值换算与支付的货币。
(2)确定汇率制度安排:各国货币之间价格的确定与变化调整机制。
关键货币比值稳定与有效运转取决于关键货币与其价值基础之间的联系,以及各国货币兑换率的波动。
(3)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4)确定国际储备资产3.作用:(1)为世界贸易支付清算和国际金融活动提供统一规范的国际货币和运行规则。
(2)稳定汇率。
建立合理的汇率机制,促进汇率的稳定,防止竞争性货币贬值。
(3)调节国际收支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保证世界经济均衡健康发展。
调节机制一般涉及汇率机制、对逆差国资金融通机制、对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纪律约束机制(4)监督和协调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
二、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历程。
(一)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1.基本内容:黄金为国际货币,汇率由两国货币的含金量及铸币平价来决定。
金币可自由铸造熔化,也可自由进入退出流通领域,具有无限法偿权利,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
金块本位制:以黄金为准备金,以法定含金量的价值符号作为流通手段。
银行券在一定条件下和兑换金块。
金币不得自由铸造。
金汇兑本位制:维持本国货币与金本位制国家货币之间的固定比价,以存放在金本位制的国家的外汇资产作为准备金发行货币。
货币仍然规定含金量,但国内不流通金币。
本国货币同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
2.特点:(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
(2)汇率稳定/固定汇率。
(3)国际收支失衡自动调节。
通过黄金自动输出输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逆差调节/顺差调节(4)国际货币关系或各国经济利益的协调具有一致性。
各国货币支付原则和货币制度措施规定大致相同。
3.缺陷:黄金本身缺陷:(1)黄金供应不足,难以适应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世界经济的增长对黄金作为货币,商品和普通商品的需求远超过黄金的生产数量。
授课题目(教学章) 第三章 金融机构体系课次 第5次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第5教学周,共2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了解金融机构的含义及其性质与职能;2、了解西方国家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3、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及其发展趋势;4、熟悉国际金融机构的宗旨及其基本概况。
教学重点及难点提示:1、金融机构存在的理论基础2、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职能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一、金融机构的职能1、金融体系最基本的经济职能首先是充当资金流通的媒介,使资金由盈余的单位迅速向资金缺乏的单位,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这一职能的实现借助于两种方式:间接融资方式和直接融资方式。
2、金融机构体系还承担为社会提供和创造货币的功能。
中央银行提供了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创造了存款货币。
3、各国金融当局作为金融体系的最高监管机构发挥稳定金融体系保障金融体系安全有效运行的功能。
1)金融监管——中央银行(现在是银监会);2)证券监管——证监会;3)保险监管——保监会。
二、金融机构体系1、金融机构体系是指一国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的整体。
是由众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其中银行机构居支配地位。
2、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教法提示:多媒体教学 图示教学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及改革1、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是在各解放区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银行,魔兽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银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从而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大一统”的金融机构体系。
2、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大一统”金融机构体系模式的时期是1953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
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3)主要是突破过去那种高度集中型的金融机构体系,朝多元化体系方向改革。
第五、六章汇率决定理论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货币制度是()。
A.国际金汇兑本位制B.国际金块本位制C.国际金本位制D.严重削弱的金本位制答案:C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汇兑本位制B.国际金块本位制C.国际金本位制D.严重削弱的金本位制答案:D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
A.金汇兑本位制B.金本位制C.布雷顿森林体系D.牙买加体系答案:C4.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汇率制度是()。
A.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B.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C.浮动汇率制度D.弹性汇率制度答案:B5.国际借贷说认为,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是()A.流动借贷B.国际借贷C.固定借贷D.长期借贷答案:A6.根据货币主义汇率理论,下列各项中哪项可能导致本币汇率下降?A.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B.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实际国民收入增加C.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实际利率下降D.本国相对于外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答案:A7.购买力平价指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所决定的()。
A.汇率B.价格C.外汇D.利率答案:A8.在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于()A.黄金输送点B.铸币平价C.金平价D.汇价答案:C9.在汇率决定理论中,国际借贷说是由英国学者()提出来的。
A、葛森B、卡塞尔C、阿夫塔里昂D、麦金农答案:A10、当中央银行融通财政赤字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在资产组合分析法下,本币汇率和本国利率()A、升值/上升B、升值/下降C、贬值/上升D、贬值/下降答案:D11、当经常账户顺差导致的外国债券供给增加时,在资产组合分析法下,本币汇率和本国利率()A、升值/不变B、贬值/不变C、贬值/上升D、贬值/下降答案:A12、根据国际收支说,当一国国民收入增加时,本国汇率会()。
在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货币模型)中,本国汇率会()A、升值/贬值B、升值/升值C、贬值/贬值D、贬值/升值答案:D13、当一国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外币债券时,在资产组合分析法下,会导致本币利率和汇率发生以下变化()A、下降/升值B、下降/贬值C、上升/不变D、上升/贬值答案:B14、根据资产组合分析法,当该国中央银行为融通财政赤字而发行本国债券时,本国汇率和利率会()A、升值/上升B、升值/下降C、贬值/上升D、贬值/下降答案:D15.根据利率平价理论,那一项不会引起本币贬值()A.本国利率下降B.本国货币供应量上升C.外国利率下降D.本国货币供应量下降答案:C16.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理论基础是()A.费雪效应B.一价定理C.奥肯法则D.持久收入假说答案:B17.根据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一国暂时性的货币供给增加不会()A.使该国的货币贬值B.使该国利率下降C.改变人们对该国汇率的预测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18.根据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理论,一国货币供应量减少会()A.减少人们对本国债券的需求B.增加人们对本国债券的需求C.增加人们对外国债券的需求D.降低国内利率水平答案:A19.以下对于汇率决定理论的资产组合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A.BB 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B.FF 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C.MM 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D.FF 曲线比BB 曲线更平坦答案:C20.以下关于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和资产组合模型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它们对汇率变化的长期趋势的结论是截然相反的B.它们认为货币供给对汇率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是相同的C.它们认为货币供给对汇率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是不同的D.它们都没考虑到各种资产之间的不可替代性答案:C2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提出者是( )A.卡塞尔B.弗里德曼C.马歇尔D.凯恩斯答案:A22.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下面哪种说法正确()A.汇率变化的绝对差额等于两国利差B.汇率的变化率大致等于两国利差C.不管在哪国进行投资,其投资收益率都相等D.利率平价理论考虑了交易成本因素答案:B23.一般而言,相对通货膨胀相对持续较高的国家,其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将会趋于():A,升值B,贬值C,不升不降D,升降无常答案:B24.由于相对购买力平价只论述了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所以该理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第一章外汇与汇率名词解释1)我国对外汇的定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定义,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具体包括:(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证券、公司证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SDRs、欧洲货币单位ECU;(5)其他外汇资产,主要是指各种外币投资收益,比如股息、利息、债息、红利等。
2)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
指以一定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
3)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
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
4)远期汇率: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约定的日期办理交割时采用的汇率。
5)自由浮动:或称清洁浮动,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汇率的波动不进行任何干预,而完全任由汇率依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而自由波动。
第二章外汇交易名词解释1)外汇期货:外汇期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所内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成交后,承诺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的汇率(一般以美元报价)交割特定标准数量某种外汇的活动。
2)套期保值:指在有远期负债/资产的情况下,买进/卖出币种相同、金额相等、期限一样的外汇,避免该货币的汇率变动风险,达到保值的目的。
3)外汇期权交易:指期权购买者向期权出售者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期权费)之后,即可在期权有效期内按协定汇率履行或放弃买卖一定金额某种外汇的一种外汇交易。
4)外汇期权:也称为货币期权,指合约购买方向出售方支付一定期权费之后,所获得的在未来约定日期或一定时间内,按照规定汇率买进或者卖出一定数量外汇资产的选择权。
第三章国际收支名词解释1)国际收支:(狭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的收入与支出。
(广义)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2)自主性交易:指经济实体或个人出自某种经济动机和目的独自进行的交易。
第五章外汇与汇率1.比较外汇与本币的异同。
一国居民持有的外汇在本国境内是否具有货币的各种职能?答:(1)一般地,可以将外汇定义为一切外国货币。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外汇,主要是指以外币标示的债权债务证明。
现代的经济是由债权债务网络全面覆盖的经济——任何经济行为主体都是在这个网络下活动的;相应地,任何货币的流通与信用的活动都变成了同一的过程,任何货币都不过体现着债权债务关系,任何货币的支付都不过反映着债权债务的消长、转移。
就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这样,就联系着全球经济体的国际经济关系来说也是如此。
非常明显,外汇的流转,不过是应收应付的债权债务关系产生、转移和结清。
外汇作为货币,与本币都是债权债务证明,这是没有区别的。
如果要加以区分,那就是外汇还包括股票这类所有权证。
而在论及国内货币时,所有权证则不包括在货币之内。
债务凭证和所有权证,统称为金融资产。
所以,更确切地,应将外汇界定为是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它可用作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并能兑换成其他形式的外币资产和支付手段。
(2)应当注意的是,尽管理论上外汇与本币的职能并无实质性的区别,但事实上居民持有外汇在本国境内能否行使如同本币一般的职能,还要取决于本币是否已经实现了完全可兑换。
而即使是实现了完全可兑换,也只是允许本币及外汇的自由进出境和相互自由兑换,并未赋予任何外汇在境内日常交易中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的职能。
这些职能只有本币才能执行,这是国家主权赋予本币的特殊权力。
目前,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美元化、欧元的出现使得外汇取得了在本国境内货币的各种职能,但这只是局部现象。
2.了解我国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
为什么说,人民币还不是完全可兑换货币?答:(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
IMS第五章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一、国际货币体系概述1.定义:又称国际货币制度,即指在世界范围内,调整国与国之间货币关系的一种多边体制或安排,它是各国在国际债权债务支付和清偿过程中所共同遵守的一系列惯例、规则的总称。
实际上,国际货币体系也应当包括不同区域内部的集体货币安排。
2.构成要素:国际货币体系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货币本位,主要有金属本位和信用本位;(2)汇率机制,包括货币的兑换性及其汇率的确定与调整方式;(3)储备货币,满足市场干预、稳定汇率及对外支付的需要;(4)收支调节,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与手段;(5)机构安排,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国际金融机构的职责与地位。
3.划分体系的标准:一般以储备资产形式和汇率机制安排两个角度来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分类,也可将两者结合一并考虑。
(1) 储备资产,如金本位制、信用本位制;(2) 汇率机制,如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
二、国际货币体系作用1.稳定各国货币汇率关系,通过制订共同规则和干预机制,以减少国际经济交易中的汇率风险。
2.提供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资产,便利国际债权债务的清偿,以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的开展。
3.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通过对外部不平衡进行调整,以便有助于各国经济运行实现内外均衡。
4.加强各国间的政策协调,为各国经济协调提供多边框架,以减少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提高政策效果。
5.创造良好的国际货币环境,健全国际货币体系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是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各国福利水平的提高。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1.国际金本位制度:典型的金本位就是指金币本位(Gold Specie Standard),其主要特点概括为:(1)自由铸造,黄金按法定含金量铸成金币用作流通手段;(2)自由兑换,银行券以黄金准备发行并且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3)自由流动:各国金币自由兑换并且黄金在国际上的输出输入不受限制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为标志,在1944年-1973年间实行,其主要特征是:(1)美元与黄金挂钩,以美元确定黄金官价并保持自由兑换;(2)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作为国际支付和储备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和自由兑换,而其他货币则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兑换黄金。
第5篇国际金融与货币政策第17章外汇市场17.1 复习笔记1.外汇市场(1)汇率汇率就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也就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①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即期汇率是指在即期交易中所使用的汇率,即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以内办理交割所使用的汇率。
远期汇率是指在远期交易中所使用的汇率,即买卖双方成交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交割所使用的汇率。
②汇率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直接标价法下,是以本国货币来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折算的本国货币数额增大,说明外国货币币值上升,或本国货币币值下降,称为外币升值,或称本币贬值。
反之,一定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的数额减少,称为外币贬值,或称为本币升值。
因此,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币币值上升或下跌的方向和汇率值的增加或减少的方向正好相同,而本币币值上升或下跌的方向和汇率值的增加或减少的方向正好相反。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数量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
即在间接标价法下,以外国货币间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
在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数额增多,称为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
反之,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币的数额减少,称为外币升值,或本币贬值。
因此,在间接标价法下,外币币值上升或下跌的方向和汇率值的增加或减少的方向正好相反,而本币币值上升或下跌的方向和汇率值的增加或减少的方向正好相同。
(2)汇率的重要意义某国货币升值时(相对其他货币价值上升),该国商品在国外会变贵。
而外国商品在本国则会变便宜(假设两国国内价格水平保持不变);相反,当某国货币贬值时,该国商品在国外将变得更便宜,而外国商品在本国将变贵。
因此,货币升值时,国内生产商向国外出口商品将变得更困难,而外国商品因为价格下降,在国内的竞争力将会提高。
货币银⾏学复习资料货币银⾏学复习资料特别鸣谢0903郭伊平胡珊珊李⾬佳徐学思陈⽴鹏王赟0904刘亚辉巫强尹崇鹏余潇第⼀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怎样理解货币是⼀般等价物?答:马克思通过对价值发展的历史的考察,揭⽰了货币的起源,同时也使我们清楚的看到了货币的本质,即货币是固定充当⼀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货币⾸先是商品。
具有商品的共性,即同⼀切商品⼀样,具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价值。
(2)货币不是普通商品,⽽是特殊商品。
第⼀,货币能够表现⼀切商品的价值。
第⼆,货币对于⼀切商品具有直接交换的能⼒。
(3)货币在充当⼀般等价物的过程中,体现着⼀定的社会⽣产关系。
我国的⼈民币,作为⼀种价值符号,它仍然是⼀般等价物。
虽然它本⾝没有价值,但它可以代表⼀定的价值量,并以⼀定价值量的代表去衡量⼀切商品价值量的⼤⼩,同⼀切商品交换,发挥其货币职能。
2.简述不兑现信⽤货币制度的必然性和稳定性。
答:必然性(不兑现信⽤货币制度出现的原因)(1)随着社会⽣产⼒的发展,⽣产规模不断扩⼤,商品交换的规模也相应扩⼤,迫切要求有⼀个灵活的有弹性的货币供给制度。
(2)黄⾦充当货币,执⾏⼀般等价物职能,是社会财富的极⼤浪费。
(3)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第⼀次世界⼤战的冲击下,黄⾦分配极不平衡,⾦本位制逐步⾛到了⾃⼰的尽头,货币实体⾮黄⾦化成为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
稳定性(信⽤货币制度的特点)(1)国家授权中央银⾏垄断发⾏纸币,且具有⽆限法偿能⼒。
(2)货币由现钞与银⾏存款构成。
(3)货币主要通过银⾏信贷渠道投放。
(4)货币供应在客观上要受国民经济发展⽔平的制约,供应过多必然危及国民经济正常运⾏。
(5)货币供应量不受贵⾦属量的制约,具有⼀定的伸缩弹性,通过货币供应管理,可以使货币流通数量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第⼆章信⽤与信⽤形式2.信⽤形式有哪些?各种信⽤形式有哪些特点?答: (1)商业信⽤,银⾏信⽤,国家信⽤,消费信⽤,直接信⽤和间接信⽤,其他信⽤形式:包括股份信⽤,合作信⽤,租赁信⽤,国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