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南开大学视频公开课 PPT课件第二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293.00 KB
- 文档页数:28
高教社国际经济学课件(南开大学李坤望)15第十五章汇率决定本章结构第一节铸币平价理论 ? 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Mint Par) ? 铸币平价是金铸币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
实际汇率围绕铸币平价的一定的界限上下波动。
这个界限就是黄金输送点。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r Cassel),1922年发表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提出了购买力平价理论(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简称“PPP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一)绝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
绝对购买力平价可用两国物价水平来表示: = 充分竞争市场上商品的“一价定律”是使绝对购买力平价得以实现或维持的经济机制。
几点重要的解释首先,购买力平价是现实汇率水平运动的趋势,尤其在自由贸易情况下,这一假设更为有效;其次,如果一国对进口和出口的管制程度基本相同,绝对购买力平价仍然适用;第三,由于购买力平价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在计算货币的购买力时,应以反映所有产品和劳务的总体价格水平为基础。
(二)相对购买力平价汇率同两国价格水平的变化保持一致,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的差异,若本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上升,本国货币购买力就会下降,市场力量会促使汇率回到与购买力平价相一致的水平。
应用性在统计上,各国的价格水平通常以指数形式表示,因此,相对购买力平价比绝对购买力平价更具可操作性。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绝对购买力平价多用于理论模型的分析,付诸实施和统计验证的多为相对购买力平价。
三、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验证结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短期内是失效的;从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还是比较合适的;在通货膨胀十分高涨的时期,特别是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汇率和价格的变化较为明显地趋于一致,购买力平价的有效性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