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中尺寸几何公差标注类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16
机械设计中尺寸标注类知识,毕业前一定读懂它1.轴套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
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
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
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
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
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
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
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
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
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在标注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安装基面或零件的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
几何公差基础知识培训一、引言几何公差是机械零件设计和制造中的重要概念,它关系到零件的精度、配合质量和使用性能。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几何公差的要求越来越高,掌握几何公差的基础知识对于机械设计人员和制造工程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几何公差的基本概念、标注方法、公差带及其应用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公差。
二、几何公差的基本概念1. 几何公差的定义几何公差是指零件几何形状、位置、轮廓、运动轨迹等方面的允许变动量。
它是为了保证零件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满足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而对零件形状和位置精度提出的要求。
2. 几何公差的分类根据几何公差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将其分为形状公差、定向公差、轮廓公差、跳动公差和位置公差等五大类。
(1)形状公差: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等。
(2)定向公差:指关联实际要素的方向或位置的变动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包括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等。
(3)轮廓公差:指关联实际要素的轮廓线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包括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
(4)跳动公差:指旋转零件上同一轴线上的要素在旋转一周过程中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5)位置公差: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包括位置度、平行度、垂直度等。
三、几何公差的标注方法几何公差的标注是几何公差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零件加工质量和装配精度。
几何公差的标注方法如下:1. 符号表示法: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几何公差类型和公差值,如直线度用“∥”,平面度用“⊥”等。
2. 文字说明法:在图样上用文字描述几何公差的要求,如“平行度0.02mm”。
3. 图形表示法:用图形表示几何公差的形状和大小,如公差带、公差框等。
4. 代号表示法:用代号表示几何公差类型和公差值,如形状公差代号“△”,位置公差代号“○”等。
四、几何公差带及其应用1. 几何公差带的概念几何公差带是指在零件图样上,用一定的线型和间距表示几何公差的一种图形。
机械图纸基础知识图解教程1. 什么是机械图纸?机械图纸是指用于传达机械零件形状、尺寸和加工要求的技术图纸。
它是机械设计师与制造人员之间沟通的媒介,也是机械制造的重要依据。
机械图纸通常包括以下内容:•视图:通过不同视角的图像呈现零件的外观。
常见的视图有平面图、正视图、俯视图和剖视图。
•尺寸和标注:用于确定零件的实际尺寸,以便于制造和装配。
•几何尺寸和公差:描述零件的几何特征和公差要求。
•切削加工和特殊处理符号:指示零件的加工方式和特殊处理要求。
•装配要求:描述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和装配顺序。
机械图纸的制作一般遵循国际标准ISO 128,包括不同的视图投影方法、尺寸标注方式和符号规定。
2. 常用的投影方法机械图纸通常使用三种视图投影方法:第一角投影法、第三角投影法和等轴投影法。
第一角投影法第一角投影法是在右上方和右侧分别画出主视图和左视图。
主视图放置在最上面,左视图放置在主视图的左侧。
俯视图可以放置在主视图的下方。
特点:主视图位于最上方,左视图位于主视图的左侧。
第三角投影法第三角投影法是在左上方和左侧分别画出主视图和右视图。
主视图放置在最上面,右视图放置在主视图的右侧。
俯视图可以放置在主视图的下方。
特点:主视图位于最上方,右视图位于主视图的右侧。
等轴投影法等轴投影法是通过将主视图画在等边三角形的六个面上来表达零件的三维形状。
特点:主视图位于等边三角形的正上方。
3. 尺寸标注和公差尺寸标注是机械图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用于确定零件的实际尺寸。
尺寸标注的基本原则如下:•直径标注:对于圆形零件,使用直径标注。
•直线尺寸标注:对于直线边缘和轴线尺寸,使用水平标注线和标注箭头。
•斜线尺寸标注:对于斜线边缘和倾斜轴线尺寸,使用倾斜标注线和标注箭头。
•平行线尺寸标注:对于平行线边缘和平行轴线尺寸,使用平行标注线和标注箭头。
•曲线尺寸标注:对于曲线边缘和曲线轴线尺寸,使用虚线标注线和标注箭头。
•尺寸链:对于相互关联的尺寸,可以使用尺寸链来表示。
一、先说尺寸公差,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指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
它是容许尺寸的变动量。
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
尺寸公差根据加工需要每个尺寸需要给出不同的精度等级,这样在加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尺寸合格范围。
在每张图纸上面需要分已标尺寸公差和未标尺寸公差,已经标注的在图形中已经表示出来,未标注的如果有需要请在技术要求里面说明。
《机械精度设计基础》里面对相关知识做了详细的描述。
二、再说形位公差。
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建议你把《机械精度设计基础》里面相关的部分好好看一下。
以下是其中部分的基础内容: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xingwei gongcha形位公差tolerance of form and position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
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
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
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
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
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
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1) 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2)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3)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4) 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1) 直线度2) 平面度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3) 圆度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4) 圆柱度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1) 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2) 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轴段在内.(3)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4) 当公差带为圆或圆柱体时,在公差数值前需加注符号"Φ",其公差值为圆或圆柱体的直径.这种情况在被测要素为轴线时才有.同轴度的公差带总是一圆柱体,所以公差值前总是加上符号"Φ";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轴线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圆柱体公差带,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号"Φ".(5) 对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数值后加注相应的符号,如(+)符号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腰鼓形外凸,(-)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鞍形内凹,(>)说明误差只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减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实体要求时,则需加符号○M.在框格的上,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说明.如对被测要素数量的说明,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属于解释性说明(包括对测量方法的要求)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下方.例如:在离轴端300mm处;在a,b范围内等.形位公差是为了满足产品功能要求而对工件要素在形状和位置方面所提出的几何精度要求。
1.轴套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
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
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2.盘盖类零件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
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
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3.叉架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
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
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
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在标注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安装基面或零件的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尺寸标注方法参见图。
4。
箱体类零件一般来说,这类零件的形状、结构比前面三类零件复杂,而且加工位置的变化更多。
1.轴套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
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
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
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
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
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
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
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
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
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在标注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安装基面或零件的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
尺寸标注方法参见图。
4.箱体类零件一般来说,这类零件的形状、结构比前面三类零件复杂,而且加工位置的变化更多。
机械设计中尺寸标注类知识1.轴套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
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
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
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
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
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
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
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
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
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在标注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安装基面或零件的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
尺寸标注方法参见图。
机械设计中的几何学基础知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机械行业的迅速壮大,机械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机械设计师,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学知识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中的几何学基础知识,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直线和角度在机械设计中,直线和角度是最基本的基准元素之一。
直线是由两点确定的最短距离路径,它可以用来描述机械零件的边缘、轴线等。
角度用来表示两条直线之间的旋转关系,可以用来描述机械零件的斜面、割面等。
例如,在设计一个机械零件时,我们需要考虑两个轴线之间的夹角,以确保零件能够正常运转。
此外,我们还需要通过直线来描述边缘的几何形状,从而实现对零件的精确制作。
二、圆和圆弧圆和圆弧是机械设计中常见的形状元素。
圆由一系列等距离于圆心的点组成,圆弧则是圆的一部分。
在机械设计中,圆和圆弧常被用来描述零件的曲线、孔洞等。
例如,在设计一个滚动轴承时,我们需要考虑内圈和外圈的圆弧半径,以确保装配时的圆周配合。
此外,我们还需要通过使用圆来描述滚珠或滚子的几何形状,从而实现良好的运动传递。
三、平面和曲面平面和曲面是机械设计中经常遇到的几何概念。
平面是一个不限制大小的二维表面,而曲面则是一个具有曲率的表面。
在机械设计中,平面和曲面常用来描述零件的表面形状,如平面面板、曲面外壳等。
例如,在设计一台汽车的车身时,我们需要考虑车顶、车身侧面等平面的形状,以确保整个车身的美观和结构稳定。
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使用曲面来描述车身外壳的几何形状,从而实现空气动力学的要求。
四、几何公差在机械设计中,几何公差是一种描述零件尺寸和形状变化的方式。
它用来限制零件之间的间隙、配合关系等。
几何公差常用的形式有直线公差、圆度公差、平面度公差等。
例如,在设计一个机械装配件时,我们需要在零件之间设置适当的公差,以确保装配时的配合和运动。
通过使用几何公差,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零件之间的尺寸和形状变化,从而提高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总结起来,机械设计中的几何学基础知识包括直线和角度、圆和圆弧、平面和曲面,以及几何公差等。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1.轴套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
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
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
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
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
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
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
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
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
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在标注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安装基面或零件的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
机械设计基础中的尺寸与公差保证制造精度的关键在机械设计中,尺寸与公差的保证是确保制造精度的关键。
尺寸是指物体的物理尺度,而公差则是指该尺寸允许的变化范围。
精确的尺寸与公差设计可以确保零部件的互换性、装配性和功能性。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中尺寸与公差保证制造精度的重要性,并讨论一些常用的尺寸与公差控制方法。
一、尺寸与公差的基本概念在机械设计中,尺寸是指物体的线性尺寸或几何参数,如长度、直径、角度等。
公差则是指尺寸在允许范围内的变化量。
制备零件时,无法做到完全精确,因此需要设置公差来容许一定的尺寸变化,以确保零部件之间的配合。
二、尺寸与公差的设计原则1. 功能要求:根据零部件的功能要求,确定尺寸与公差的设计目标,确保零部件可以正常工作。
2. 材料与加工工艺:考虑材料的特性和制造工艺的限制,选择合适的尺寸与公差范围。
3. 经济性:尺寸与公差的设计应满足技术要求,并尽可能降低制造成本与工期。
三、尺寸与公差的控制方法1. 等基准尺寸法:以功能尺寸作为基准尺寸,通过正公差和负公差保证尺寸在一定范围内浮动,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功能尺寸控制。
2. 无公差法: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无需设置公差,尺寸不可变化。
3. 平均值公差法:通过设定一个基准尺寸,再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确定公差,适用于要求一定程度的零件互换性和累积公差控制。
4. 滑动公差法:根据零件的配合要求,设置正公差和负公差,确保零部件间的装配性,适用于零件之间有相对运动的场合。
5. 最小公差法:根据材料特性和制造工艺,尽可能地减小公差,以达到更高的制造精度。
尺寸与公差的设计是机械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合理的尺寸与公差设计不仅能够保证零部件的互换性和装配性,还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
在实际机械设计中,工程师常常需要根据具体要求综合考虑功能要求、材料加工工艺、经济性等因素来确定尺寸与公差设计方案。
同时,合适的尺寸与公差控制方法也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来选择和应用。
一、关于尺寸(1)功能尺寸系指对于机件的工作性能、装配精度及互换性起重要作用的尺寸。
功能尺寸对于零件的装配位置或配合关系有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常具有较高的精度。
这些尺寸是尺寸链中重要的一环,常为了满足设计要求而直接注出。
例如,有装配要求的配合尺寸,有连接关系的定位尺寸、中心距等。
(2)非功能尺寸系指不影响机件的装配关系和配合性能的一般结构尺寸。
这些尺寸一般精度都不高。
例如,无装配关系的外形轮廓尺寸、不重要的工艺结构(如倒角、倒圆、退刀槽、凹槽、凸台、沉孔)的尺寸等。
(3)公称尺寸是某一要素或零件尺寸的名义值。
例如,平垫圈的公称尺寸是与之相配的螺栓的公称直径,而实际上该垫圈的孔径要大于这个公称尺寸。
(4)基本尺寸是设计时给定的、用以确定结构大小或位置的尺寸。
基本尺寸又是确定尺寸公差的基数,它与公称尺寸的性质是不同的。
(5)参考尺寸是指在图样中不起指导生产和检验作用的尺寸。
它仅仅是为了便于看图方便而给出的参考性尺寸。
参考尺寸只有基本尺寸而不带公差,为了区别于其他未注公差的尺寸,标注时应加圆括号表示。
(6)重复尺寸是指某一要素的同一尺寸在图样中重复注出,或对机件的结构尺寸注成封闭的尺寸链,因其中一环由图样中的其他尺寸和存在的几何关系可以推算出来,此时又不加圆括号者,这都称为重复尺寸。
机件每一要素的尺寸一般都只能标注一次,不应重复出现,以避免尺寸之间产生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的错误。
二、正确地选择尺寸基准要合理标注尺寸,必须恰当地选择尺寸基准,即尺寸基准的选择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并便于加工和测量。
零件的底面、端面、对称面、主要的轴线、中心线等都可作为基准。
图7-7 轴承座的尺寸基准1.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根据机器的结构和设计要求,用以确定零件在机器中位置的一些面、线、点,称为设计基准。
根据零件加工制造、测量和检验等工艺要求所选定的一些面、线、点,称为工艺基准。
图7-7所示为轴承座。
轴承孔的高度是影响轴承座工作性能的功能尺寸,图中尺寸40±0.02以底面为基准,以保证轴承孔到底面的高度。
其他高度方向的尺寸,如10、12、58均以底面为基准。
在标注底板上两孔的定位尺寸时,长度方向应以底板的对称面为基准,以保证底板上两孔的对称关系,如俯视图中尺寸65。
其他长度方向的尺寸,如主视图中φ10、45、35,俯视图中90、8均以对称面为基准。
底面和对称面都是满足设计要求的基准,是设计基准。
轴承座上方螺孔的深度尺寸,若以轴承底板的底面为基准标注,就不易测量。
应以凸台端面为基准标注尺寸6,这样,测量就较方便,故轴承座上方平面是工艺基准。
标注尺寸时,应尽量使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合,使尺寸既能满足设计要求,又能满足工艺要求。
如图7-7中底面是设计基准,加工时又是工艺基准。
二者不能重合时,主要尺寸应从设计基准出发标注。
2.主要基准与辅助基准每个零件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每个方向至少有一个尺寸基准,且都有一个主要基准,即决定零件主要尺寸的基准。
如图7-7中底面为高度方向的主要基准,对称面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基准,圆筒的后端面为宽度方向的主要基准。
为了便于加工和测量,通常还附加一些尺寸基准,称为辅助基准。
辅助基准必须有尺寸与主要基准相联系。
如图7-7中高度方向的主要基准是底面,而轴承孔轴线与轴承座上方平面为辅助基准(工艺基准),40±0.02和58两个尺寸为辅助基准与主要基准之间的联系尺寸。
三、标注尺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功能尺寸应直接标注为保证设计的精度要求,功能尺寸应直接注出。
如图7-8中的装配图表明了零件凸块与凹槽之间的配合要求。
在零件图中应直接注出功能尺寸40 和40 ,以及11、12,能保证两零件的配合要求。
而右图中的尺寸,则需经计算得出,是不合理的。
图7-8 直接注出功能尺寸2.避免注成封闭的尺寸链图7-9为阶梯轴,在左图中,长度方向的尺寸a、b、c、d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封闭的尺寸链。
因为封闭尺寸链中每个尺寸的尺寸精度,都将受链中其他各尺寸误差的影响(即≠a),加工时很难保证总长尺寸a的尺寸精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挑选一个不重要的尺寸空出不注(称为开口环),以使尺寸误差累积在此处,如右图中的尺寸注法。
图7-9 避免注成封闭的尺寸链3.考虑加工方法、符合加工顺序为使不同工种的工人看图方便,应将零件上的加工面与非加工面尺寸,尽量分别注在图形的两边,如图7-10所示。
对同一工种的加工尺寸,要适当集中标注,以便于加工时查找,如图7-11所示。
图7-10 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尺寸注法图7-11 同工种加工的尺寸注法4.考虑测量方便孔深尺寸的标注,除了便于直接测量,也要便于调整刀具的进给量。
图7-12中错误注法图例中的孔深尺寸14、38的注法,则不便于用深度尺直接测量;右图中的尺寸5、5、29在加工时无法直接测量,套筒的外径需经计算才能得出。
图7-12 标注尺寸应便于测量5.长圆孔的尺寸注法机件上长圆形的孔或凸台,由于作用和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尺寸注法。
一般情况下(如键槽、散热孔以及在薄板零件上冲出的加强肋等),采用第一种注法。
当长圆孔是装入螺栓时,中心距就是允许螺栓变动的距离,也是钻孔的定位尺寸,此时采用第二种注法。
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特殊注法,此时宽度“8”与半径“R4”不认为是重复尺寸,如图7-13所示。
图7-13 长圆孔尺寸的注法四、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零件上常见的销孔、锪平孔、沉孔、螺孔等结构,可参照表7-1标注尺寸。
它们的尺寸标注分为普通注法和旁注法两种形式,两种注法为同一结构的两种注写形式。
标注尺寸时,可根据图形情况及标尺寸的位置参照选用。
表7-1 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一、幾何公差1.定義:幾何公差係表示物體幾何型態之公差:包括形狀公差及位置公差,亦即一種幾何型態或其所在位置公差,係指一公差區域。
而該型態或其位置,必須界於此公差區域內。
2.應用準則(1)應用長度或角度公差有時無法達到管制某種幾何型態之目的,則需註明幾何公差,幾何公差與長度公差或角度公差相牴觸時應以幾何公差為準。
(2)某一幾何公差可能自然限制第二種幾何公差,若此兩種幾何公差區域相同時,則不必標註第二種幾何公差,若第二種幾何公差之公差區域較小時,則不可省略。
1.平行度公差限定時,同時亦限制該平面之真平度誤差。
2.垂直度公差限定時,同時亦限制該平面之真平度誤差。
3.對稱度公差限定時,同時亦限制真平度與平行度誤差。
4.同心度公差限定時,同時亦限制真直度與對稱度誤差。
3. 幾何公差符號4.標註例公差框格:公差標註在一個長方形框格內,此長方形框格分成兩隔或多格,框格內由左至右依順序填入下列各項●左起第一格內,填入幾何公差符號。
●第二格內,填入公差數值,若公差區域為圓形或圓柱,則應在此數值前加一"ψ"符號。
●如需標示基準,則填入代表該基準或多個基準之字母。
●如有與公差有關之註解,如"6孔"或"6x"可加註在框格上方●在公差區域內,對形狀之指示,可寫在公差框格之附近或用一引線連接之圖例說明1.真直度全部軸線須在一個直徑為0.04之圓柱形公差區域內。
2.真平度箭頭所指之平面須介於兩個相距0.03的平行平面之間3.真圓度在任一與軸線正交剖面上,其周圍須介於半徑A B C指向公差限制之部位指示公差之符號說明公差之大小,單位說明基準面,沒必要時可省略差為0.03的兩同心圓之間。
4.圓柱度本圓柱之表面須介於兩個同軸線而半徑差為0.02的圓柱面之間。
圖例說明5.曲面輪廓度實際輪廓曲面須介於兩個曲面之間,此兩曲面是以真確輪廓曲面上的各點為球心,以公差數值為直徑,所作許多學球的兩個包絡面。
6.平行度與一基準面平行之面上表面須介於與基準面平行且相距0.03的兩平面之間。
7.垂直度圓柱之軸線須在一個直徑為0.03且其軸線與基準面垂直之圓柱形公差區域內。
8.傾斜度與一基準線成傾斜之面傾斜面須介於與基準軸線成75°且相距0.1的兩平行平面之間。
圖例說明9.位置度每一孔之軸線須在一個長方體之公差區域內。
此長方體之端面0.2X0.05,各對稱的位於孔軸線之真確位置的兩側。
10.同心度左右兩個圓柱部分不分主從的關聯基準。
其軸線須在一個圓柱形公差區域內,該圓柱的直徑為0.04。
11.對稱度孔之軸線須介於兩各平行平面之間。
該兩平行面相距0.03且對稱於兩個基準槽之公有中心面。
12.圓偏轉度在沿圓錐面上任何一點所量得與該面之法線方線的偏轉量不超過0.1。
注意:此公差不限定該圓錐面之傾斜度及真直度。
圍繞基準軸線C旋轉圖例說明13.總偏轉度軸向總偏轉度圓柱端面與測定器間作徑向相對移動,圓柱端面上任意點之軸向偏轉量不得超過0.1。
測定器或機件應置於基準軸線之正確位置,沿著理論正確輪廓線,作相對移動。
圍繞基準軸線D旋轉14.曲線輪廓度說明在一個與本圖投影平面平行的平面內,實際輪廓曲線須入於兩個曲線之間。
此兩曲線是以真確輪廓曲線上的各點為圓心,以公差數值為直靜作所多小圓的兩個包絡線註:1.圓偏轉度公差:係指某一幾何型態在任何位置,經過該機件圍繞基準軸線作一完全迴轉後之最大容許改變量(即針盤指示器指針之全部運動量)。
機件迴轉時,不得有軸向或徑向相對運動。
此改變量量取之方向即是引線之箭頭所指的方向。
圓偏轉度公差可能包括以下各項誤差:真圓度、同心度、垂直度、真平度等。
2.總偏轉度公差:係指某一幾何型態在任何位置,經過該機件圍繞基準軸線作不定數完全迴轉後之最大容許改變量(即針盤指示器之全部運動量)。
測定器或機件應至於基準軸線之正確位置,沿著理論正確輪廓作相對運動。
此改變量量取之方向即是引線之箭頭所指的方向。
二、表面符號1.基本符號(標註時,數字及文字說明以朝上、朝左為原則)(1) 切削加工符號(2) 表面粗超度(3) 加工方法之代號(4) 基準長度(單位為,若基準長度為0.8則可省略不寫)(5) 刀痕方向符號(6) 加工裕度2.說明(1) 切削加工符號(2) 表面粗糙度工作物經過各種加工製造後,表面形成精粗不等的情形稱為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單位為μm( 1 μm = 0.001 = 10-6)◆粗糙度種類:(、、)●(中心線平均粗糙度):在表面輪廓曲線擷取某一測量長度(基準長度),將範圍內上下面相加除以基準長度即能得到。
●(十點平均粗糙度):基準長度內表面輪廓曲線之第三高峰與第三低谷的和稱之。
●(最大粗糙度):基準長度內表面輪廓曲線之最高峰與最低谷的和稱之。
中國國家標準()係採用中心線平均粗糙度,其粗糙度數字後不加a。
但若為十點平均粗糙度,則粗糙度數字後需加z;最大粗糙度,則粗糙度數字後需加s三者關係:4 =◆表面粗度值●超光面(▽▽▽▽):加工表面光滑如鏡面(範圍 0.01a ~0.16a)●精切面(▽▽▽):幾乎福法以觸覺或視覺分辨加工表面稱之(範圍 0.25a ~1.6a)●細切面(▽▽):加工之表面用手觸摸似甚光滑,但仍能由視覺分辨其刀痕(範圍 2.0a~6.3a)●粗切面(▽):表面可由視覺及觸覺分辨殘留之刀痕(範圍 8.0a ~25a)●光胚面(~):一般鑄造、鍛造、壓鑄、輥軋、氣焰、電弧切割等無血加工所得之表面(範圍 32a ~125a)◆粗糙度等級(在數字前加N,一共分為12級)粗糙度等級N12 N11 N10 N9 N8 N7 N6 N5 N4 N3 N2 N1 ╴粗糙度數值50 25 12.5 6.3 3.2 1.6 0.8 0.4 0.2 0.1 0.05 0.025 0.0125 (μm)(3) 加工方法之代號項目加工方法代號1. 車削() 車2. 铣削() 铣3. 刨削( ) 刨4. 搪孔() 搪5. 鑽孔() 鑽6. 絞孔() 絞7. 攻螺紋() 攻8. 拉削() 拉9. 輪磨() 輪磨10. 搪光() 搪光11. 研光() 研光12. 拋光() 拋光13. 擦光() 擦光14. 砂光() 砂光15. 滾筒磨光() 滾磨(4) 刀痕方向符號(5) 加工裕度加工裕度2(6) 基準長度●一般加工,未註明基準長者,採用0.8為主●超光面→0.08,0.25●精切面→0.8●細切面→2.5●粗切面→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