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粳水稻品种绥粳18及配套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3
绥研18水稻品种介绍绥研18是一种新型的水稻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发。
该品种在抗病性、产量、品质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表现,成为了当前国内主要的优质稻品种之一。
下面,我们将从品种特点、种植管理、产量及品质等方面详细介绍绥研18水稻品种。
一、品种特点1. 抗病性强绥研18水稻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害具有较高的抗性。
这主要得益于该品种的遗传背景和良好的抗病育种工作。
2. 生长期适中该品种的生长期适中,一般为110-115天左右。
生长期较短,易于管理,同时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产量。
3. 适应性强绥研18水稻品种适应性强,适宜于广泛的种植区域。
在不同的地区和环境下,都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和产量表现。
4. 产量高该品种的产量较高,一般在每亩600-700公斤左右。
在良好的管理下,产量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
5. 品质优良绥研18水稻品种的米粒颗粒饱满、外观美观、口感好。
在食用价值方面也有很高的表现,是一种优质的水稻品种。
二、种植管理1. 土壤准备绥研18水稻品种适宜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上种植。
在种植前,要充分施肥,使土壤富含营养,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2. 播种在播种前,要先将种子浸泡在水中,使种子吸水膨胀。
然后将种子晾干,进行种子处理,去除杂质和病虫害。
最后,将种子均匀撒在已经整理好的土地上,进行覆土。
3. 管理在生长期间,要注意及时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等管理工作。
同时也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保证水稻的生长健康。
4. 收割绥研18水稻品种一般在生长期结束后110-115天左右即可收割。
在收割前,要先将水稻晾晒,使其干燥。
然后进行打谷、筛选等处理,最后将米粒装袋储存。
三、产量及品质绥研18水稻品种的产量较高,一般在每亩600-700公斤左右。
在优质的管理下,产量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
同时,该品种的米粒颗粒饱满、外观美观、口感好。
在食用价值方面也有很高的表现,是一种优质的水稻品种。
垦稻1918水稻品种介绍
垦稻1918是一个新型水稻品种,由垦殖研究所育成,于1918年正式
发表。
它具有结实性、抗逆性强、产量高、优质性好等优点,是典型的熟
食用稻。
此品种籼稻为早熟,一般种植到10月上旬就可以收获,植株严实,
较耐受水稻大气病害,叶片宽大,茎、叶发达,籽粒大、饱满,米质优异,淀粉含量高,口感优良,主产区为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此稻品种具有良好的耐旱性和耐寒性,对灌水量和施肥较为敏感。
冬
季种植,可以耐低温4-5度,春种可以耐低温7-8度,在正常情况下可以
实现260-310(株)的产量,米品优良,淀粉含量≥60%,口感香甜。
水稻施用有机肥料试验总结
一、试验目的
为了验证**公司生产的有机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为减肥增效,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供依据,特开展此试验。
二、试验设计
1、试验地选择及地点
试验地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前茬水稻。
试验地落在**乡**村稻田。
2、试验材料
作物及品种:水稻;绥粳18。
供试肥料:有机肥(有机质≥45%,N+P2O5+K2O≥5%),底肥为水稻专用肥,追肥为尿素(N46%)。
有机肥全部做底肥施用。
3、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共设2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2亩。
处理:水稻专用肥减少10%(36kg)+20公斤有机肥。
对照:当地常规施肥,每亩施用水稻专用肥40kg。
三、试验田间调查
从水稻秧苗素质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处理与对照比:秧苗高1.4cm,第一叶鞘长0.4cm,根数多2cm,叶龄多0.3片,秧龄多6天,茎基宽0.1mm。
从水稻生育期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处理2水稻生育期较常规处理的水稻生育期提前2-3天。
四、田间测产及室内考种
注:水稻2.6元/kg
从测产考种表看出,增施有机肥的水稻亩产555kg,较常规种植的水稻亩增产17kg,增率3.15%,亩增收44.2元。
五、试验结论
试验调查结果显示,水稻增施**公司生产的有机肥料,既提高了产量,又增加了效益。
但这只是第一年的试验结果,建议明年继续试验。
水稻品种简介一、绥粳3号(92-188)主茎11片叶,生育日数128-130天,株高80cm,穗长16cm,每穗粒数97粒左右,千粒重27克,抗稻瘟病较强,抗倒伏,分蘖力强,株型好,活秆成熟,剑叶上举,需活动积温2350℃左右,适于第二、三积温带直播或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000-8500公斤左右。
该品种适于中上等肥力栽培,耐冷性中等,遇障碍性冷害年份注意以水保温。
二、清香型优质长粒品种—绥粳4号主茎12片叶,生育日数128-133天,苗期绿色,幼苗生长健壮,植株一生都有香味,分蘖力中等,株高95cm,穗长18cm,每穗粒数95粒左右,空枇率5﹪,千粒重27.7,克,稻谷椭圆型,有短芒,米质优,有光泽,抗稻瘟病中等,抗倒伏,适于第二积温带及第三积温带上限地区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000公斤左右。
可采用9寸×4寸规格,每穴插3—5株,该品种适于中上等肥力栽培。
三、绥粳9(绥02-6007)主茎13片叶,株高92cm,穗长19cm,每穗粒数135粒左右,千粒重27.5克,长宽比1.9,结实率高,米质优,抗稻瘟病,抗倒伏,耐冷性一般。
生育日数133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80℃左右,适于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181公斤左右。
四、绥粳10(绥02-7015)主茎12片叶,分蘖力较强,株高90cm,穗长16cm,每穗粒数95粒左右,,千粒重26克,穗青秀整齐、干净喜人,抗稻瘟病性较强,抗倒伏性较强,耐冷性较强,品质优,高产,生育期插秧栽培从出苗到成熟128-130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00℃左右,与东农416号熟期相仿。
适于第二积温带下限及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种植,可采用9寸×4寸规格,每穴插3—5株,中上等地力中高肥栽培较好,一般公顷产量9吨左右。
五、改良188田友种业经过多年对绥粳3进行改良,从中选出抗病优质高产的单株—改良188:生育日数129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50℃,主茎11—12片叶,株高80 cm,穗长16,每穗粒数98粒左右,千粒重27g,抗稻温病性强,抗倒伏,分蘖力强,株型好,活杆成熟,剑叶上举。
绥研18水稻品种介绍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品种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绥研18水稻品种是一种新型水稻品种,具有高产、抗逆、品质好等优点,逐渐成为广大农民的首选品种。
本文将对绥研18水稻品种进行详细介绍。
一、品种特点绥研18水稻品种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育成的一种新型水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1.高产:绥研18水稻品种的亩产量可达到800-900公斤,是传统水稻品种的2-3倍。
2.抗逆:该品种对气候、病虫害等逆境具有较强的抗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3.品质好:绥研18水稻品种的米粒饱满、色泽透亮、口感细腻,是一种优质的水稻品种。
二、适宜种植区域绥研18水稻品种适宜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等省份。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是水稻生长的理想环境。
三、种植技术1.选择优质种子:种子是水稻种植的重要基础,选择优质的种子能够保证产量和品质。
建议选择正规种植基地的种子,避免使用劣质种子。
2.科学施肥:绥研18水稻品种对于养分的需求较高,需要科学合理地施肥。
建议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合理施肥。
3.适时灌溉:水稻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生长茁壮,因此适时灌溉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灌溉,避免中午高温时灌溉。
4.防治病虫害:绥研18水稻品种对病虫害有一定的抗性,但仍需要防治。
建议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四、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优质水稻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绥研18水稻品种作为一种高产、品质好的水稻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绥研18水稻品种已经在广东、福建等省份推广种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绥研18水稻品种是一种优质的水稻品种,具有高产、抗逆、品质好等优点,是广大农民的首选品种。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施肥、适时灌溉、防治病虫害等问题,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绥研18水稻品种的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水稻新品种——绥粳1号
李晓峰
【期刊名称】《现代化农业》
【年(卷),期】1992(000)007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9)
【作者】李晓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水稻新品种绥粳15水直播氮肥运筹 [J], 门龙楠;谢树鹏;刘立超;张广彬
2.水稻新品种绥粳16的选育 [J], 谢树鹏;王宝力;刘立超;高世伟;刘晴;刘宇强;门龙楠;聂守军;张广彬
3.优质、抗逆、香型水稻新品种绥粳28的选育及应用前景分析 [J], 高世伟;熊琰;陈秋明;李婧阳;聂守军;刘晴;刘宇强;常汇琳;聂鑫;王宝力;薛英会;史淑春
4.优质水稻新品种绥粳25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J], 谢树鹏; 常慧琳; 马成; 王宝力; 史淑春; 刘立超; 门龙楠; 魏中华; 孙中华; 宗天鹏; 高世伟; 刘晴; 刘宇强
5.水稻新品种"绥粳28"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泰来县主要品种"苗稻2号:原代号:苗系918-20(香稻)选育单位:黑龙江省苗氏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以绥粳4号为母本,特82为父本,系谱方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香稻品种。
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6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500℃左右。
该品种主茎12片叶,长粒型,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长20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20粒左右,千粒重24克左右。
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79.4%~80.7%,整精米率67.5%~68.5%,垩白粒米率2.0%~11%,垩白度0.2%~0.5%,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44%~17.56%,胶稠度73.5~81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
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叶瘟1~3级,穗颈瘟0~3级。
三年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5.51%~12.38%。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24.6公斤,较对照品种中龙香粳1号增产10.6%;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231.8公斤,较对照品种中龙香粳1号增产8.4%。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期4月10日,插秧期5月10日,秧龄35天左右,插秧规格为30厘米×13.3厘米,每穴3~5株。
一般公顷施纯氮110公斤,氮:磷:钾=2:1:2。
氮肥比例:基肥:蘖肥:穗肥:粒肥=50%:35%:10%:5%,基肥量:纯氮55公斤,纯磷55公斤,纯钾77公斤;蘖肥量:纯氮38.5公斤;穗肥量:纯氮11公斤,纯钾33公斤;粒肥量:纯氮5.5公斤。
插秧栽培,湿干交替。
成熟后及时收获。
预防稻瘟病、二化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龙洋1号:2010年黑龙江审定,编号:黑审稻品种来源:五常市龙洋种子有限公司以五优稻1号为母本,龙洋长粒为父本,系谱方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粳稻品种。
主茎14片叶,株高105厘米左右,穗长22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35粒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
高产优质水稻绥粳18选育及栽培技术聂守军;高世伟;刘晴;刘宇强;刘宝海;谢树鹏;景玉良【摘要】绥粳18具有、高产、优质、抗倒、抗病、香粳等特点,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4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450℃左右.该品种主茎12片叶,2011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7点次平均公顷产量8 238.4 kg; 2012年省区域试验6点次平均公顷产量8 714.2 kg,二年平均公顷产量8458.0 kg;2013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8点次平均公顷产量7 987.1 kg.【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2页(P176-177)【关键词】水稻;绥粳18;栽培技术【作者】聂守军;高世伟;刘晴;刘宇强;刘宝海;谢树鹏;景玉良【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绥化15205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绥化15205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绥化15205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绥化15205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绥化152052;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8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绥化15205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绥化152052【正文语种】中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与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3号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2007年决选,代号绥锦香07-783。
2008-2010年参加所内鉴定试验、适应区试验、示范,2011-2012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温带下限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温带下限生产试验。
2014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通过。
1.1 试验产量结果2011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7点次平均公顷产量8 238.4 kg;2012年省区域试验,6点次平均公顷产量8 714.2 kg,二年平均公顷产量8 458.0 kg;2013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8点次,平均公顷产量7 987.1 kg。
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概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绥化市种子服务中心,152000)一、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1.1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情况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优质粳稻生产基地,为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2015年水稻种植面积为5764.5万亩,占全国总面积(4.53亿亩)的12.72%,总产量为2199.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20824.5万吨)的10.56%,单产(6988千克/公顷)高于全国平均单产(6892.5千克/公顷)1.39%;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为5715万亩,占全国总面积(4.52亿亩)的12.63%,总产量为2255.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20693.4万吨)的10.90%,单产(7040千克/公顷)高于全国平均单产(6860.7千克/公顷)2.61%;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为5907.2万亩,占全国总面积(4.53亿亩)的13.05%,总产量为2377.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20856.0万吨)的11.40%,单产(7149.75千克/公顷)高于全国平均单产(6911.5千克/公顷)3.45%;预计2018年水稻种植面积将达5982.3万亩,约占全国总面积(4.44亿亩)的13.47%。
黑龙江省是我国粳稻主要生产基地,是京津沪、陆海空重要的口粮基地,且生产的粳米品质优良、口感好,90%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75%粳米销往省外,98%做为口粮,真正做到了“东北大粮仓全靠黑龙江”。
1.2黑龙江省优质水稻优势产业带划分1.2.1松嫩平原稻作区该区域包括齐齐哈尔、大庆、绥化3个地区的25个县市,属于西部干旱地区,东北部地势相对较高以外,其余地势平坦。
该区气候温和,需≥10℃的有效积温在2300~2800℃之间。
5~9月降雨量少于450mm,地下水资源丰富,无霜期在120~150天之间。
该区域是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域中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是较干旱的区域。
1.2.2中部平原及牡丹江流域稻区该区域包括哈尔滨、牡丹江两个行政区域,涉及20个县市,属于南部山地区域,可以分为张广才岭以西的较低平地区和张广才岭及其以东的老爷岭地区。
香粳水稻品种绥粳18及配套栽培技术刘 晴 聂守军 高世伟 刘宇强 常汇琳 王宝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绥化 152052)摘要:绥粳1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于2000年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3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香粳型水稻品种。
201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稻2014021),审定4年累计推广142.47 万hm2,为2018年黑龙江省推广最快、种植面积最大的香粳水稻品种;2015-2017年连续3年被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推介为第二积温带主栽品种。
针对该品种穗大、秆强、喜肥水等特异性建立并推广配套栽培技术,对保障优质高效品种安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稻;绥粳18;配套栽培技术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优质粳稻生产基地,第二积温带种植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2.8%,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米主产区。
因此,提高稻米的价值链和满足消费者对优质香稻的需求是育种工作的重要任务[1],开展优质香稻选育研究对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粮头食尾”,发展优质农业具有重大意义。
自2014年绥粳18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4年累计推广142.47万hm2,2017年推广面积达66.88万hm2,为2018年黑龙江省推广最快、种植面积最大的香粳水稻品种;2015-基金项目:科技部“七大作物育种”专项(2017YFD0100500);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农委体系(水稻)【2017】1号)2017年连续3年被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发布的《黑龙江省四大粮食作物高产、优质品种区域布局》推介为第二积温带主栽品种。
但在该品种推广种植过程中,很多种植户不考虑将品种特性与栽培密度、施肥量相结合,从而导致水稻产量不高、肥料利用率低、种植水稻的经济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2]。
针对该品种穗大、秆强、喜肥水等特异性建立并推广配套栽培技术,是保障品种推广、粮食安全、减少过量施肥造成经济效益下降或环境污染的首要任务。
寒地香粳水稻主栽品种绥粳18的选育难点与创新点刘宝海;聂守军;高世伟【摘要】通过分析寒地香粳水稻主栽品种绥粳18的选育背景和技术难点,发现该品种创新点为:实现了高产、稳产、多抗、优质等优良基因累加与聚合的目标;成功构建了香粳稻核心基因库,为选育寒地香粳稻新品种奠定了重要基础;解决了寒地香粳稻育种改良技术难点,创新了思路与方法,提高了寒地香型粳稻的育种效果;育成了广适性的香粳稻品种,拓宽了种植区域与推广范围;将绥粳18成功应用于"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中,实现了成果产业化,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寒地稻米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期刊名称】《中国稻米》【年(卷),期】2018(024)005【总页数】5页(P35-38,44)【关键词】水稻;绥粳18;选育难点;创新点【作者】刘宝海;聂守军;高世伟【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绥化15205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绥化152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2+2水稻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2017年推广460多万hm2,约占全国粳稻面积的50%。
绥粳18系由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3号为父本有性杂交,历经14年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14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稻2014021)[1-2]。
该品种为香粳稻品种,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稳产、耐冷、抗病、抗倒等优良特性,2017年推广面积达到66.2万hm2,较2014年面积扩大了6.5倍,占黑龙江省该年度水稻种植面积的14.4%,占适应区44.0%以上,已成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第一大主栽品种。
笔者就绥粳18的创新过程探讨了该品种选育的技术难点与创新点,以供同行参考。
1 选育背景本文的寒地稻区是指43°N以北的黑龙江省稻作区,年平均气温为-5℃~4℃,是全国温度最低、无霜期最短的稻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3]。
三十年锲而不舍,一粒种香遍四方——“寒地香稻之父”苗永增■ 编辑:四季味道董小婷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
一份信念,一份坚守,一段丰硕人生,让四季味道带你一起品味“寒地香稻育种之父”苗永增的传奇人生。
苗永增,1930年3月1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绥棱县上集镇。
童年时期的苗永增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939年在双河镇小学就读,1942年,日寇侵占东北,他的父亲毅然走上了抗日的道路,受父亲影响,苗永增从小就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据苗永增回忆,日寇侵占东北后,不许中国人吃大米,也不许中国人捡稻穗。
而中国人只有在大雪覆盖后,要靠抠老鼠洞里的稻穗才能吃上一口大米饭。
因此,从小他就下定决心要让中国人想什么时候吃大米就什么时候吃,而且还要吃最好的大米。
1946-1947年,苗永增在绥化县一中学度过了一年的短暂中学生活。
中学毕业后,1948年,八年的抗日战争以胜利宣告结束,绥化地区成立了以培养乡村知识分子为目的的乡村示范班,苗永增入学学习一年后毕业。
短暂的一年时间,苗永增凭借自己的努力,掌握了不少有关农学、育种等方面的知识。
这也为他以后的实践研究提供了不少理论支撑。
从示范班毕业后,苗永增被分配到双河镇小学任教,后来又被调到双河镇中学担任农业基础知识和水稻栽培技术课程老师。
那时候,学校根据上级指示搞“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在带领学生在“学农基地”学习期间,他自己也积累了大量技术实践经验和资料,并被评为绥化地区“三结合”先进积极分子,并且还根据气象资料编制了《双温曲线交图》。
1980年,50岁的苗永增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
1981年,生产大队请他去当技术员,专门搞水稻育种研究。
而当时已经年过半百的苗永增毫不犹豫的投入到他所热爱的这份事业当中。
在搞水稻育种研究期间,由于农村种植水稻缺少良种,技术又不行,于是,苗永增又投身于水稻于水稻育种研究和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
泰来县主要品种"苗稻2号:原代号:苗系918-20(香稻)选育单位:黑龙江省苗氏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以绥粳4号为母本,特82为父本,系谱方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香稻品种。
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6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500℃左右。
该品种主茎12片叶,长粒型,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长20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20粒左右,千粒重24克左右。
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79.4%~80.7%,整精米率67.5%~68.5%,垩白粒米率2.0%~11%,垩白度0.2%~0.5%,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44%~17.56%,胶稠度73.5~81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
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叶瘟1~3级,穗颈瘟0~3级。
三年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5.51%~12.38%。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24.6公斤,较对照品种中龙香粳1号增产10.6%;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231.8公斤,较对照品种中龙香粳1号增产8.4%。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期4月10日,插秧期5月10日,秧龄35天左右,插秧规格为30厘米×13.3厘米,每穴3~5株。
一般公顷施纯氮110公斤,氮:磷:钾=2:1:2。
氮肥比例:基肥:蘖肥:穗肥:粒肥=50%:35%:10%:5%,基肥量:纯氮55公斤,纯磷55公斤,纯钾77公斤;蘖肥量:纯氮38.5公斤;穗肥量:纯氮11公斤,纯钾33公斤;粒肥量:纯氮5.5公斤。
插秧栽培,湿干交替。
成熟后及时收获。
预防稻瘟病、二化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龙洋1号:2010年黑龙江审定,编号:黑审稻2010001品种来源:五常市龙洋种子有限公司以五优稻1号为母本,龙洋长粒为父本,系谱方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粳稻品种。
主茎14片叶,株高105厘米左右,穗长22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35粒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
黑龙江省香稻品种现状分析聂守军;高世伟;刘晴;刘宇强;刘宝海;景玉良;隋喜友【摘要】对黑龙江省审定通过的22个香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每穗粒数有利于提高香稻品种产量,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没有香稻品种品质达到国标一级,应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增加胶稠度长度来提高食味口感。
这些香稻品种主要是以五优稻1号、绥粳4号为亲本育成的品种,五优稻1号衍生品种占36.0%,绥粳4号衍生品种占59.0%,说明黑龙江省香稻遗传基因狭窄,应拓宽香稻种质资源,丰富遗传基础。
%The yields and quality traits of 22 aromatic rice varie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crease the grains per spike appropriately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yield. The 1 000-grain weight has less effect on grain yield. There is no variety come up to the first national standard on the quality traits. We should decrease the chalky grain rate and chalkiness degree, and increase the length of gel consistency to improve rice taste. These aromatic rice were mainly bred by Wuy-oudao 1 and Suijing 4, the varieties which derived from Wuyoudao 1 are accounted for 36.0%and the varieties derived from Suijing 4 are accounted for 59.0%. The genetic basis of aromatic rice is stenosis, we should widen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aromatic rice and enrich genetic bases.【期刊名称】《中国稻米》【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香稻;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达标率;系谱分析【作者】聂守军;高世伟;刘晴;刘宇强;刘宝海;景玉良;隋喜友【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绥化152052;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绥化152052;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绥化152052;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绥化152052;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绥化152052;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绥化152052;黑龙江省洪河农场机关,黑龙江同江1563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黑龙江省是我国粳稻主要生产基地,据统计,2014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405.5 万hm2,比2013年的398.5 万hm2 增加了7.0 万hm2,增幅为1.7%,种植面积、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953收稿日期:2023-11-26作者简介:王伟(1987 ),男,浙江安吉人,学士,主要从事水稻技术推广工作,E-mail:981109108@通信作者:叶胜海(1978 ),男,浙江松阳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水稻育种工作,E-mail:shenghaiye@㊂文献著录格式:王伟,郑梦兰,罗佳莉,等.不同粳稻种植区域的稻米品质特性[J].浙江农业科学,2024,65(4):953-956.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27不同粳稻种植区域的稻米品质特性王伟1,郑梦兰2,罗佳莉1,陈鹏1,童喻浩2,翟荣荣3,叶靖3,巫明明3,叶胜海3∗(1.浙江安吉农投高新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安吉㊀313300;2.梅溪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浙江安吉㊀313306;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杭州㊀310021)㊀㊀摘㊀要: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㊂粳稻作为水稻的一个类别,具有较好的外观和口感,广泛受到消费者的青睐㊂除去籼稻稻区,我国粳稻种植区可以分为东北种植区㊁西北种植区㊁黄淮种植区㊁西南种植区和华南种植区㊂因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各个种植区粳稻品质存在较大差异㊂本文主要综述了各种植区不同粳稻品种的品质特性,为之后的粳稻育种工作提供借鉴㊂关键词:粳稻;稻区;品质;育种中图分类号:S51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4)04-0953-04Ric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japonica rice planting regionsWANG Wei 1,ZHENG Menglan 2,LUO Jiali 1,CHEN Peng 1,TONG Yuhao 2,ZHAI Rongrong 3,YE Jing 3,WU Mingming 3,YE Shenghai 3∗(1.Zhejiang Anji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High Tech Group Co.,Ltd.,Anji 313300,Zhejiang;2.Meixi Town PeopleᶄsGovernment Convenience Service Center,Anji 313306,Zhejiang;3.Institute of Crops and Nuclear TechnologyUtilization,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u 310021,Zhejiang)㊀㊀Abstract :As one of the main food crops in China,ric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socialdevelopment.As a category of rice,japonica rice has a good appearance and taste,and is widely favored by consumers.Excluding the indica rice planting areas,the japonica rice planting area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northeast planting area,northwest planting area,Huanghuai planting area,southwest planting area,and south China planting area.Due tofactors such as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 and climatic environments,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quality of japonica rice in different planting regions.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s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japonicarice varieties in various planting areas,providing reference for future japonica rice breeding work.Keywords :japonica rice;rice planting region;rice quality;breeding㊀㊀水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早在七千多年前,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已开始种植水稻,一直延续至今,我国有60%的人都以水稻作为主食[1]㊂水稻在我国粮食安全及国家稳定上拥有重要地位㊂水稻可分为粳稻和籼稻两大类㊂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稻米的要求从产量逐步转移到品质与产量并重㊂近些年来,籼米特别是早籼米,由于品质较为普通,口感不佳,造成积压,外销困难[2];不仅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口高端大米,用于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从越南㊁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进口普通籼米㊂而粳米不仅外观好看,且品质优良㊁口感上佳,南北方市场对粳米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3]㊂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粳稻种植面积最大且总产量最高的国家[4]㊂我国国土面积庞大,疆域辽阔,横跨的经度㊁纬度广阔,不仅在地势上有很大差别,气候类型也复杂多变㊂我国自北而南,分属于寒温带㊁温带㊁暖温带㊁亚热带㊁热带五大气候带㊂地域及气候的多样化造成各区域主栽粳稻品种的习性不同,稻米品质也存在差异㊂本文旨在研究954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不同种植区域粳稻的品质特性,为各稻区优质粳稻种质的相互借鉴及优质粳稻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参考㊂1㊀北方地区优质粳稻1.1㊀东北地区粳稻㊀㊀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㊁吉林㊁辽宁3个省份,位于我国的东北一角,地处中高纬度及欧亚大陆东端㊂东北大部分地区处于中温带,拥有着特殊的气候资源特征[5]㊂主要表现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暖而短促,昼夜温差大㊂其地形特征呈现为山环水绕㊁平原辽阔的景象,低山丘陵区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和商品粮基地[6]㊂东北地区作为世界四大片黑土区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㊂黑土性状好㊁肥力高㊁适耕性强,被誉为耕地中的 大熊猫 [7]㊂东北凭借着优渥的土壤及优良的光温条件,成为我国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粳稻种植面积占我国粳稻总面积的50%以上[8]㊂东北地区的粳稻,例如黑龙江省的龙粳31㊁龙粳14㊁龙粳21㊁绥粳18,辽宁省的雨田446㊁同创2号,吉林省的吉粳830㊁龙垦2208等,在东北地区的粳稻总体表现为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米饭弹性较好,抗冷㊁抗倒伏等田间抗性表型较好㊂马畅等[9]对东北地区的80个常规粳稻品种进行了品质分析,发现部分东北主栽粳稻品种的感官评分差异较大,各品种间食味评价差异明显,直链淀粉含量在12.61%~19.69%,品种垩白度总体较小㊂1.2㊀西北地区粳稻㊀㊀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㊁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地区,包括陕西㊁甘肃㊁宁夏㊁青海㊁新疆五省区全境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面积约36920km2,幅员辽阔[10-11]㊂西北地区总体横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量有限,蒸发量高,水土管理不善易导致土壤盐渍化[12-13]㊂干旱区土地积盐严重,多数土地已经盐渍化或次盐渍化,不利于农作物的生存[14]㊂为此,选育耐盐性的水稻品种变得尤为重要㊂布哈丽且木㊃阿不力孜等[15]筛选了新疆地区的16份粳稻品种,进行分析后发现粳稻品种之间品质相差较大,整精米率的极值达到了43.4㊂新稻56的整体品质最优,而新稻50的整体品质最差㊂除稻米本身的品质之外,耐盐性也是西北水稻品种选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张燕红等[16]对盐胁迫后不同品种的产量进行分析,发现新粳3号㊁新稻57号㊁新农粳伊4号㊁新稻11号可以实现耐盐高产㊂1.3㊀华北黄淮地区粳稻㊀㊀华北黄淮地区种植粳稻的面积大,是优质粳稻的主产区之一,主要包括北京㊁天津和山东三省市的全部地区,河北及河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㊂该粳稻生产地多为平原,气候以温带季风为主,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少雨且蒸发强烈,冬季寒冷干燥㊂气候湿润㊁阳光充足㊁地处平原,灌溉条件完善,为粳稻的种植提供了便利㊂华北黄淮地区气候适宜,但是粳稻易受病害影响,造成减产或品质降低㊂因此,所选育的粳稻品种需要在保持优良抗病性的同时实现品质优㊂方欣4号㊁豫农粳6号㊁水晶3号㊁郑稻18对稻瘟病㊁白叶病都有抗性[10]㊂杜永等[11]在对黄淮地区的129个粳稻品种进行农艺性状测定,发现只有超高产和低产2种类型的水稻未达到优质稻谷标准,其他类型的品种均是优质稻谷,总体稻米品质良好㊂2㊀南方地区优质粳米2.1㊀华东地区粳稻㊀㊀华东地区位于中国东部,包括山东㊁江苏㊁安徽㊁浙江㊁上海㊁江西㊁福建和台湾等省市区㊂南部和西部地形以丘陵为主,北部和中部多为平原,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17],区域面积约83.43万km2㊂华东地区粳稻产量很高,其中江苏省是我国粳稻种植面积第二大的省份,种植面积达200万hm2㊂华东地区的粳稻品种大多品质较高㊂陈培峰等[18]选了18份江苏省的粳稻品种,对其品质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粳稻品种之间差异较小,糙米率㊁精米率㊁整精米率在品种之间差异均低于5%㊂18个试验品种之中只有4个品种(南粳9108㊁武运粳23㊁南粳46和苏香粳1号)未达到国标三级,说明整体的稻米品质较高㊂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其选育的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也较高㊂顾啸等[19]挑选了上海市的13个粳稻品种进行分析,发现糙米率㊁整精米率㊁垩白度表现较好,直链淀粉含量较低㊂2023年5月,在杭州举行了第四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15个粳稻金奖中,除去东三省占了的10席,浙江在剩余的5席里拿到2个席位,分别为浙禾香2号㊁嘉禾香1号,表明浙江的粳稻品质近年正在大幅提升,特别是长粒型粳米㊂2.2㊀西南地区粳稻㊀㊀西南地区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包括湖南省西部㊁贵州省大部㊁云南省中北部㊁青海省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㊂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㊂西南地区位于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气候条件还会受海拔的影响㊂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㊂高原稻区因为其特有的地理条件,成为我国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特殊稻区,外来品种基本不适应在当地种植[20]㊂陈于敏等[21]以云南主栽品种做对照,对外来引进的27个粳稻品种进行了品质分析,发现新引进的品种在株高㊁穗重㊁结实率方面均有所下降㊂高原地区的粳稻育种主要还是以当地品种为主㊂以高原粳稻区的云南省为例,蒋聪等[22]对云南省中海拔地区的27个高原粳稻品种和高海拔地区的13个粳稻品种进行了相关农艺性状分析,发现株型偏高,千粒重和有效穗适中的大穗多粒品种较适宜种植㊂中海拔地区更适宜生育期偏长的品种,高海拔地区更适宜生育期适中的品种㊂钏兴宽等[23]对近十年来云南省选育的粳稻品种进行性状分析时发现,所选育的粳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总体表现不足,且品种间差异较大㊂米质状况总体不佳,且不同品种间也有较大差异㊂3 总结与展望对不同粳稻种植区品种的稻米品质比较表明,随着纬度由北往南,垩白率和垩白度㊁蛋白质含量㊁胶稠度逐渐变高,直链淀粉含量逐渐变低,这可能是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与品种特性相互作用形成的㊂总体来看,北方地区的粳稻品质相对较好,外观上相对更加美观㊂稻瘟病害多的地方,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相对较好,可以为其他粳稻种植区的育种提供种质资源㊂东北地区的粳稻总产量居于全国第一㊂随着科技的发展,所选育的粳稻品种在产量㊁抗逆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㊂例如,黑龙江省存在高产优质香稻品种不多[24]㊁产量与国内一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等问题[25]㊂华北黄淮地区的粳稻在抽穗灌浆期易遭遇低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会导致灌浆不足,出现稻米垩白粒率高㊁垩白度高的情况,且容易感染稻瘟病,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㊂华东地区的粳稻品种稻米质量总体上较好,所选育出的优良品种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相关,同时也易受高温㊁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影响㊂西南地区低纬度高海拔,难以引进外来品种,但有优质㊁抗病㊁耐逆等优良性状的外来种质可以被当成高原粳稻品种改良的优质资源,提高粳稻抗稻瘟病㊁抗倒伏的性状㊂目前,籼粳亚种间杂交粳稻的产量优势日益明显,被认为是进一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的途径㊂浙江省是籼粳杂交粳稻育种的先行省份,选育了大量以甬优㊁浙粳优等系列为代表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粳稻组合,深受水稻种植大户和种业企业欢迎,在各个稻区的推广种植面积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为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和种子支撑㊂然而,籼粳杂交粳稻的稻米品质相比于常规粳稻却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更好地平衡产量与品质成为当前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新瓶颈㊂深入研究籼粳杂交粳稻产量㊁抗性与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利用基因编辑㊁分子标记辅助与全基因组选择等生物育种技术,高效培育适合不同稻区的高产优质多抗粳稻新品种,将使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至一个新阶段㊂参考文献:[1]㊀徐正进,陈温福,马殿荣,等.辽宁水稻食味值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5,31(8):1092-1094.[2]㊀周惠明.早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9(11):10-11,20.[3]㊀王成军,吕骁泓,费喜敏,等.中国粳稻生产中技术进步研究:基于粳稻主产省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评论,2016,28(10):79-88.[4]㊀叶胜海,叶靖,刘鑫,等. 十三五 浙江省常规晚粳稻育种的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248-2251,2257.[5]㊀崔宁波,殷琪荔.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对策响应[J].灾害学,2022,37(1):52-57. [6]㊀焦鹏,阎百兴,欧洋,等.东北低山丘陵典型区侵蚀沟分布特征及其地形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2022,42(10):1829-1837.[7]㊀王世豪,徐新良,黄麟,等.1980s 2010s东北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23,34(4):865-875.[8]㊀阮俊梅,张俊,刘猷红,等.田间开放式增温对东北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48(1):193-202.[9]㊀马畅,王术,张秀茹,等.东北粳稻食味特性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6,47(4):467-473.[10]㊀李俊周,王书玉,尹海庆,等.黄淮稻区优质抗病粳稻 六位一体 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河南农业科学,2017,46(12):42-47.956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11]㊀杜永,王艳,王学红,等.黄淮地区不同粳稻品种株型㊁产量与品质的比较分析[J].作物学报,2007,33(7):1079-1085.[12]㊀党学亚,张俊,常亮,等.西北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安全[J].西北地质,2022,55(3):81-95. [13]㊀KAMRAN M,PARVEEN A,AHMAR S,et al.An overview ofhazardous impacts of soil salinity in crops,tolerancemechanisms,and amelioration through seleniumsupplemen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Sciences,2019,21(1):148.[14]㊀田长彦,买文选,赵振勇.新疆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究[J].生态学报,2016,36(22):7064-7068.[15]㊀布哈丽且木㊃阿不力孜,袁杰,张燕红,等.不同粳稻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22,59(6):1347-1355.[16]㊀张燕红,康民泰,文孝荣,等.新疆地区粳稻品种的耐盐性鉴定与评价[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3,28(1):1-11.[17]㊀张狄,史岚,丁浒,等.华东地区气候舒适度精细化估算及其分布特征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5):695-704.[18]㊀陈培峰,顾俊荣,乔中英,等.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8,31(5):877-883. [19]㊀顾啸,陆铭昌,金菊花,等.上海市松江区粳稻稻米品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19,35(2):26-30.[20]㊀李农飞,钟丽华,单艳,等.云南粳型香软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特性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5,28(3):957-961.[21]㊀陈于敏,刘吉新,李荣波,等.外引粳稻品种在云南高原的综合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2020,33(7):1345-1351.[22]㊀蒋聪,段玉云,杨旭昆,等.云南省高原粳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重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1):74-83.[23]㊀钏兴宽,杨钏杰,李国生,等.近10年云南省育成的粳稻品种性状分析[J].中国稻米,2021,27(6):90-94. [24]㊀刘立超,谢树鹏,门龙楠,等.黑龙江粳稻品质育种现状及对策[J].中国稻米,2022,28(4):19-22. [25]㊀潘国君,郭俊祥.黑龙江粳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稻米,2022,28(5):124-128.(责任编辑:王新芳)。
香粳水稻品种绥粳18及配套栽培技术刘 晴 聂守军 高世伟 刘宇强 常汇琳 王宝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绥化 152052)摘要:绥粳1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于2000年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3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香粳型水稻品种。
201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稻2014021),审定4年累计推广142.47 万hm 2,为2018年黑龙江省推广最快、种植面积最大的香粳水稻品种;2015-2017年连续3年被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推介为第二积温带主栽品种。
针对该品种穗大、秆强、喜肥水等特异性建立并推广配套栽培技术,对保障优质高效品种安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稻;绥粳18;配套栽培技术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优质粳稻生产基地,第二积温带种植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2.8%,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米主产区。
因此,提高稻米的价值链和满足消费者对优质香稻的需求是育种工作的重要任务[1],开展优质香稻选育研究对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粮头食尾”,发展优质农业具有重大意义。
自2014年绥粳18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4年累计推广142.47万hm 2,2017年推广面积达66.88万hm 2,为2018年黑龙江省推广最快、种植面积最大的香粳水稻品种;2015-基金项目: 科技部“七大作物育种”专项(2017YFD0100500);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农委体系(水稻)【2017】1号)2017年连续3年被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发布的《黑龙江省四大粮食作物高产、优质品种区域布局》推介为第二积温带主栽品种。
但在该品种推广种植过程中,很多种植户不考虑将品种特性与栽培密度、施肥量相结合,从而导致水稻产量不高、肥料利用率低、种植水稻的经济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2]。
针对该品种穗大、秆强、喜肥水等特异性建立并推广配套栽培技术,是保障品种推广、粮食安全、减少过量施肥造成经济效益下降或环境污染的首要任务。
1 品种来源绥粳1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于2000年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3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07年决选,代号绥锦07783。
500倍液或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施宝灵每瓶兑水50~60kg 喷雾5~7d ,连续2~3次。
红蜘蛛用73%克螨特2000倍液防治;灯蛾、豆荚螟用Bt 类生物农药苏云杆菌可湿性粉剂750g/hm 2进行防治。
4.5 采收 一般在豇豆花后10d 左右、种子刚刚开始膨大时采收,可使豆荚肉质致密、脆嫩,又能保证产量;采收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5 甘蓝栽培技术5.1 品种选择与播种 选用耐热、抗寒、优质、抗病、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适宜的品种有京丰1号、中甘21号、晚丰、中甘17号等。
甘蓝于7月中旬直播于豇豆的株间,每穴播种2粒种子,深度0.5cm ;播种后覆盖细潮土,每畦播种2行,株距50cm ,行距60cm ,每hm 2保苗数3.3万株;1~2片叶时间苗,保留单株。
5.2 水肥管理 甘蓝播种后及时浇水以促进出苗,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浇水,以利于地下根系生长;莲座期根据土壤墒情和苗子长势,结合浇小水每hm 2追施尿素225kg ,促进叶片快速生长。
10月上旬豇豆收获后,拔出豇豆植株,清除枝叶并中耕除草,此时甘蓝进入结球期,对磷肥、钾肥和水分的需求量增大,要及时每hm 2追施三元复合肥300kg ,结合施肥进行浇水,灌水量不宜过大,以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为好。
5.3 温湿度管理 播种后室温白天保持在22~25℃,以促进出苗;苗期和莲座期室温白天控制在18~ 22℃,夜间10℃左右;结球期保持白天20~25℃,夜间15℃左右,超过25℃以上开始通风,傍晚降到15℃201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稻2014021,并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131182.9。
2 特征特性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4d 左右, 需≥10℃活动积温2450℃左右。
该品种主茎12片叶。
长粒型,株高104.0cm ,穗长18.1cm ,每穗粒数108.8粒,千粒重26.0g ,结实率高[3]。
出糙率80.9%~82.2%,整精米率67.2%~72.3%,垩白粒米率4.0%~10.0%,垩白度0.8%~2.6%,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67%~19.11%,胶稠度70.0~73.0mm ,食味品质 80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
米饭香味浓郁,口感好,不回生。
经2011-2013年3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叶瘟1~3级,穗颈瘟1级。
3年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4.94%~8.59%[3]。
绥粳18自推广以来,品种抗倒性十分突出,基本无倒伏情况发生,适宜高产栽培和机械化收获。
3 产量表现及适应性2011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每hm 2平均产量8238.4kg ;2012年续试,平均产量8714.2kg ;2年平均产量8458.0kg 。
2013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每hm 2平均产量7987.1kg 。
2014年在绥化市北林区进行高产攻关,经专家测产每hm 2产量高达10157kg 。
2017年9月22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组织邹德堂教授等专家组进行现场实收测产鉴评验收,大面积实收产量达到9796.5kg 。
绥粳18作为第二积温带主栽品种,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甚至第四和第五积温带、吉林敦化和松源地区、内蒙古兴安盟部分地区、陕西延安部分地区均有种植,表现出广阔的生态适应性。
4 栽培技术要点4.1 育苗技术4.1.1 播期、播量 适时早播、集中播种、缩短播期,当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日均温度超过12℃时开始播种。
绥粳18适宜播种期为4月10-25日。
用播种机播种,保证落种均匀一致,播量控制在250~275g/m 2(芽种)。
尺寸28cm ×55cm 机插软盘每盘播芽种100~125g 。
播种后用覆土机覆土,厚度0.5~0.8cm ,然后铺平布(无纺布),育苗时增盖一层地膜,以提高前期保温保湿效果。
对需要预防蝼蛄等地下害虫的苗床,可在苗床毒土法撒施毒死蜱,或用丁虫氰苗床喷雾防治。
每667m 2苗床可用丁草胺200g 或丁扑合剂进行药剂封闭灭草。
4.1.2 温度管理 播种到出苗期,密闭保温,高温保持在30~32℃,最低温度10℃以上,出苗达70%以上时,揭开地膜;出苗到1叶1心期,在晴好天气提早揭膜通风炼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秧苗1叶1心到2叶1心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内温度控制在22~25℃;2叶1心期到插秧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0~22℃,移栽前全揭膜3d 以上。
遇到低温时,晚上用防寒帘覆盖保温。
4.1.3 水分管理 播种前要浇匀、浇足底水,秧苗2叶前,原则不浇水,保持旱育条件,如苗床干裂及时左右时关闭通风口,10℃左右时盖草帘。
室内空气湿度调控在80%~90%,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
5.4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黑腐病、软腐病等;虫害有蚜虫、菜青虫等。
黑腐病可在播种前用0.5%代森铵浸种15min ,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60%抑霉灵或35%瑞毒霉加50%福美双1∶1混合拌匀,兑水500倍药液,6~7d 喷1次,防治2~3次;软腐病可用敌克松原粉兑水1000倍药液灌根,或用农用链霉素200mg/kg 浓度的药液灌根。
蚜虫利用黄板诱蚜或用银灰膜避蚜,也可用50%灭蚜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菜青虫可用25%丙溴磷·灭多威乳油1500~2500倍液防治。
5.5 采收 当叶球基本包实、外层球叶发亮时及时收获。
采收时要保留1~2轮外叶,以保护叶球免受机械损伤及病菌侵入。
参考文献[1] 程国栋,肖洪浪,傅伯杰,等.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4,29(4):431-437[2] 沈伟良.大棚草莓—西瓜高效栽培模式[J].上海农业科技,2014(4):164,160[3] 葛增利,孔令荣.大棚黄瓜—豇豆—番茄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7(17):78-79[4] 薛世芳,朱训泳,李宝祥,等.大棚黄瓜、豇豆、青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迅,2015(6):265-267(收稿日期:2018-05-03)补水,苗床有积水要晾床。
秧苗2叶后,床土干旱一般每隔2~3d 浇1次水,要早晚浇水,一次浇透,秧苗需水量大时,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但不能灌水上床。
秧苗2叶1心期发现脱肥,每m 2使用硫酸铵25g 、硫酸锌0.25g ,稀释100倍液叶面喷施,喷后要用清水冲洗叶面。
4.1.4 病害防治 苗期易发生立枯病、绵腐病,尤其是低温年份苗床湿度大、持续时间长,水稻苗期病害发生的机率大,要及时预防。
凡苗床湿度过大的,要在白天揭去地膜,散去多余水分,晚间再盖上地膜;棚内湿度过大时,要及时通风,散去潮气;在秧苗1.5叶期、2.5叶期进行土壤消毒(恶甲水剂、恶霉灵、瑞苗清、育苗灵等),并分别浇pH 值为4.5的酸水1次。
同时,叶面喷洒酿造米醋、天然芸苔素等。
4.2 本田管理4.2.1 插秧密度 一般5月15日左右开始插秧,5月25日结束,插秧时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13℃,土温达到15℃。
做到早插快发,根据绥粳18品种特性采取30.0cm ×13.3cm 行株距,每穴4~5株。
插秧做到行直、穴匀、不窝根,插秧深度不超2cm 。
4.2.2 水分管理 插秧后到返青前灌苗高2/3深的水层;有效分蘖期灌3cm 浅水,增温促蘖;有效分蘖末期进行排水晒田,晒田达到池面有裂缝,地面见白根,叶挺色淡,晒5~7d 后恢复水层;孕穗至抽穗前,灌4~6cm 活水,水稻减数分裂期遇到17℃以下低温应灌18~20cm 深水预防冷害;抽穗扬花期,灌5~7cm 水层,灌浆到蜡熟间歇灌水;黄熟初期开始排水,低洼地应提早排水。
4.2.3 施肥 一般地块每hm 2施用农家肥30t 或有机肥1.5t 。
全生育期施肥总量为:尿素200~240kg 、磷酸二铵100~120kg 、硫酸钾100~120kg 。
氮、磷、钾比例为2∶1∶1,高产攻关地块钾比例适当增加到1.5,增施硅肥。
底肥:有机肥于翻地前施入。
施用氮肥总量的40%,磷肥100%,钾肥总量的50%~60%,结合耙地一次性施入。
蘖肥:施肥量为施用氮肥总量的35%,分2次施用,返青后立即追施蘖肥的80%,6月15-20日追施剩余的20%。
盐碱地蘖肥以用硫酸铵为好。
穗肥:施用氮肥总量的20%,钾肥总量的40%~50%,当水稻倒二叶露尖长出一半时开始追穗肥,长势过旺地块氮肥可少施。
粒肥:施用氮肥总量的5%。
齐穗期根据田间长势追肥,有贪青晚熟可能的地块,不追氮肥,每hm 2用磷酸二氢钾2kg ,配成1.5%以下浓度叶面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