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临床药师论坛案例1
- 格式:doc
- 大小:157.00 KB
- 文档页数:14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普鲁卡因胺心律失常
案例背景
患者为65岁男性,因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入院治疗。
患者无糖
尿病,无高血压,无冠心病,无甲状腺功能亢进,无其他心脏病史。
在入院前该患者使用了普鲁卡因胺。
诊疗过程
入院后,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诊疗。
经过心电图检查,确
认患者出现了室性心动过速。
医生给予普鲁卡因胺抗心律失常治疗,并观察其效果。
问题分析
普鲁卡因胺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心脏过快
的产生。
但是普鲁卡因胺在使用中也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因此在
使用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
解决方案
临床药师应当对于普鲁卡因胺的使用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过往病史、目前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用药情况等。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效果最佳。
结论
普鲁卡因胺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效果最佳。
现代医学Modern Medical Journal2020,Aug;48(8):1053-1056颅动脉瘤夹闭术中考虑到它,否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文献中对这种异常现象提出了三种解释,我们认为在眼动脉发育的最后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视神经下大脑前动脉A1形成的最可能的原因,并且因为局部结构异常及血流动力学原因等导致动脉瘤的发生。
[参考文献][1]LADZINSKI P,MALISZEWSKI M,MAJCHRAAK H.The ac-cessory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case report and anatomic analysis of vascular anomaly[J].Surgical Neurol,1997,48:171-174.[2]ODAKE G.Carotid-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astomosis with aneurysm: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Neuro-surgery,1988,23:654-658.[3]AL-QAHTANI S,TAMPIERI D,BRASSARDR,et al.Coil embolization of an aneurysm associated with an infraoptic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in a child[J].AJNR,2003,24:990-991.[4]BOSMA N J.Infraoptic course of the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d low bifurcatio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J].Acta Neurochir(Wien),1977,38:305-312.[5]MCLAUGHLIN N,BOJANOWSKI M.Infraoptic course of an-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gyral segmen-tation[J].J Neurosurg,2007,107:430-434.[6]SPINNATO S,PASQUALIN A,CHIOFFI F,et al.Infraoptic course of the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ssociated with an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natomic case report and embryological considerations[J].Neurosurgery,1999,44:1315-1319.[7]WONG S T,YUEN S C,FOK K F,et al.Fong infraoptic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review,report of two cases and an ana-tomical classification[J].Acta Neurochir(Wien),2008,150:1087-1096.[8]ROBINSON LR.An unusual human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J].J Anat,1959,93:131-133.[9]DAWSON B H.The blood vessels of the human optic chiasma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ose of the hypophysis and hypothalamus [J].Brain,1958,81:207-217.[10]ISHERWOOD I,DUTTON J.Unusual anomaly of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J].ActaRadiol Diagn(Stockh),1969,9:345-351.[11]LASJAUNIAS P,BERENSTEIN A,BRUGGE K G.Surgical neuroangiography[M].Clinical Ascular Anatomy and Varia-tions,2001.[12]MYOUNG S K,SOOK Y S.Infraoptic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case series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SurgRadi-ol Anat,2016,38:887-891.[13]BOLLARA,MARTINEZR,GELABERT M,et al.Anoma-lous origin of the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ssociated with an-eurysm-embryological considerations[J].Neuroradiology,1988,30:86.[14]FUJIMURA M,SEKI H,SUGAWARA T,et al.Anomalou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astomosis as-sociated with fenestration and cerebral aneurysm[J].NeurolMed Chir(Tokyo),1996,36:229-233.[15]KILIV K,ORAKDOGEN M,BAKIRCI A,et al.Bilateral in-ternal carotid to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astomosis with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technical case report[J].Neurosurgery,2005,57:e400.[16]YURT A,UCARK,OZERF,et al.A rare embryologic vari-ation: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associatedwith carotid-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astomosis or infraopticcourse of the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J].Clin Med CaseRep,2008,1:123-125.[17]YASARGIL M G.Microneurosurgery[M].New York:George Thieme Verlag,1984.[收稿日期]2019-12-10[修回日期]2020-07-28[作者简介]王旭(1991-),女,江苏宿迁人,药师。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地塞米松心律失常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一例地塞米松使用后导致心律失常的临床案例。
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控制感染、改善炎症反应等。
然而,地塞米松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
在这个案例中,一位患者在使用地塞米松后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这引起了临床药师的注意。
案例描述
患者为一名45岁女性,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她因病情加重到医院就诊,医生决定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剂量为每日20毫克,连续使用5天。
在开始使用地塞米松后的第二天,患者开始感觉心悸,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出现了明显的心律失常症状,包括心跳过速和心跳不规则。
患者因为症状明显而再次就诊。
临床药师干预
临床药师与患者详细沟通了地塞米松的使用情况,并仔细询问了可能的其他药物使用,过敏史和既往病史。
在了解了患者的情况
后,临床药师怀疑地塞米松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诱因。
他建议患者停止使用地塞米松,并告知医生有关心律失常的情况。
结果
患者在停止使用地塞米松后的几天内心律失常症状逐渐减轻,并最终完全消失。
进一步的心脏检查未发现异常。
结论
这个案例提示了地塞米松在某些患者中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的风险。
临床药师在这个案例中起到了重要的干预作用,帮助患者停止了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药物使用,并促使进一步的诊疗。
临床药师的临床判断和咨询对患者的心脏健康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病历分享文章来源:浙江药学会病例1 患者男性,44岁,以“缺血缺氧性脑病”入住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
治疗2周后患者病情平稳,痰培养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全耐药)。
患者体温、血常规正常,双肺呼吸音较粗,未闻及湿音。
医师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依替米星治疗,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
临床药师认为,鲍曼不动杆菌为定植菌,建议医师停用所有抗生素。
停药后,患者病情稳定,自NICU转至普通病房。
临床药师提醒,本例患者有鲍曼不动杆菌定植菌,虽患者病情平稳,但医护人员仍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以防止与其他患者交叉感染。
病例2 患者男性,55岁。
因“脑梗死,肺部感染”入院。
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左氧氟沙星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中介)。
患者痰多,不易咳出,CT示肺纹理增粗。
患者有癫痫发作,正在接受丙戊酸钠治疗。
医生请临床药师参与制定治疗方案。
临床药师考虑到癫痫患者禁用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另外美罗培南降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可能导致癫痫加重,故建议采用下述治疗方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g,q8h,静滴(时间>2 h),阿米卡星0.6g,qd,静滴(时间>2 h);加强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天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病情减轻。
病例3 患者男性,56岁。
因“前颅底软骨肉瘤”入院。
患者接受经鼻蝶窦入路前颅底软骨肉瘤切除术后,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对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使患者颅内感染得以控制,但在应用利奈唑胺第19天时,患者体温升高,临床医生再次申请使用利奈唑胺。
临床药师查阅病历和询问病人后,考虑到应用利奈唑胺已近3周,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下降可能与利奈唑胺有关,并考虑患者脑脊液检查示无细菌生长,建议停用利奈唑胺,继续美罗培南治疗。
5天后,患者病情好转。
病例4 患者男性,24岁。
因“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入院。
根据指南推荐意见,患者需要接受“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治疗。
临床药师会诊肺栓塞患者华法林治疗无效1例对于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抗凝治疗而言,华法林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
一般认为抗凝强度达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2.5之间为理想目标[1]。
大多数患者均能达到该治疗目标,但也有少数患者出现华法林治疗无效现象。
本文报告临床药师会诊的1例肺栓塞华法林治疗无效患者,分析其发生原因并讨论临床药师可从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6岁,因胸闷伴乏力2天就诊,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9.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4%。
D-二聚体20.97mg/L,肌钙蛋白(cTnT)0.044ng/mL,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2799pg/mL。
动脉血气分析(吸氧)示pH7.44PaCO232mmHg、PaO2 115mmHg。
心电图无异常,胸片示两肺少许炎症阴影。
肺动脉CTA示两侧肺动脉栓塞。
当晚突发一过性意识障碍伴出冷汗、血压下降及氧饱和度下降。
考虑肺栓塞加重,即行rt-PA 溶栓等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
入院后下肢彩超示患者右侧腘静脉及胫后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低分子肝素(法安明)5000IU q12h皮下注射及华法林2.5mg qd口服抗凝治疗,同时予抗感染、化痰及营养支持治疗。
入院第2天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11.3秒,INR0.98。
入院第5天行肺动脉造影+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低分子肝素用5天停药。
至入院第8天复查PT为11.2秒,INR 0.97。
之后逐步增加华法林剂量5mg/d×3d,7.5mg/d×4d,10mg/d×6d,同时监测凝血功能。
至入院第20天查PT为13.9,INR为1.19,仍未达到治疗目标。
临床医师就华法林治疗无效问题请临床药师会诊,并咨询是否可以再增加华法林剂量。
2.会诊意见临床药师了解患者病史资料后,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该患者华法林治疗无效的问题。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哆嗦茶碱心律失常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哆嗦茶碱引发的心律失常引言: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患者因过度用药或搭配用药导致心律失常的情况。
本文将以一位患者因服用哆嗦茶碱而引发心律失常的病例为例,展开分析与探讨。
1. 患者病情描述:患者,男性,65岁,因体检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而就诊。
患者主要症状是咳嗽、气促与喘息,肺功能检查显示FEV1为65%预期值。
患者在过去一年内使用哆嗦茶碱作为常规的COPD治疗药物。
2. 哆嗦茶碱的作用机制:哆嗦茶碱是一种甲基黄嘌呤类药物,通过抑制腺苷受体和磷酸二酯酶活性,能够扩张支气管、减少呼吸道炎症反应,从而改善COPD症状。
然而,哆嗦茶碱也具有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
3. 哆嗦茶碱引发的心律失常机制:哆嗦茶碱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引发心律失常,如:抑制腺苷受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降低胆碱能神经传导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影响钙离子进出细胞等。
这些作用机制都可能引发心动过速、早搏、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
4. 对患者进行的药物分析:为了进一步评估哆嗦茶碱对患者心律的影响,我们需要分析患者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
患者同时使用的药物包括:氨茶碱、普鲁卡因胺、卡维地洛等。
通过检查这些药物的药理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或累积效应。
5. 视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针对哆嗦茶碱引发的心律失常,我们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首先,我们建议停止使用哆嗦茶碱,并评估患者的心律失常状况。
如果心律失常严重或持续存在,可能需要进行心脏复律治疗。
其次,在调整治疗方案时,我们还需注意患者其他药物的选择与搭配,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6. 替代药物选择:为了缓解患者COPD症状,我们需要选择替代药物。
一种较好的选择是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可以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痉挛,从而改善呼吸道通畅度。
同时,我们还可以考虑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来减轻炎症反应。
7. 心律失常的监测与干预: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律情况。
临床药师处理疑难问题案例一、单选题。
A. 临床药师需要有扎实的药学知识。
B. 临床药师处理疑难问题主要依靠经验,不需要查阅文献。
C. 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协作是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环节。
D. 对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的详细了解有助于处理疑难问题。
解析:临床药师处理疑难问题时,扎实的药学知识是基础,与医护人员沟通协作以及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都非常重要。
同时,临床药师不能仅仅依靠经验,查阅文献是获取最新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手段,所以B选项错误。
2. 在一个临床药师处理疑难问题的案例中,患者使用多种药物后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损害。
临床药师首先应该()A. 建议立即停用所有药物。
B.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药物不良反应评估,包括每种药物的肝毒性、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
C. 给患者使用保肝药物进行治疗。
D. 要求医生更换所有可能导致肝损害的药物。
解析:当患者使用多种药物后出现不明原因肝功能损害时,临床药师首先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药物不良反应评估,分析每种药物的肝毒性、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因素,以确定可能导致肝损害的药物,而不是盲目地停用所有药物、使用保肝药物或者要求医生更换所有可能致肝损害的药物。
所以B选项正确。
二、多选题。
1. 在临床药师处理疑难问题的案例中,下列哪些情况可能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A. 患者依从性差。
B. 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C. 药物剂型选择不当。
D. 诊断不准确。
解析:如果患者依从性差,没有按照医嘱正确用药,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可能改变药物的药理作用,影响疗效;药物剂型选择不当,例如需要长效制剂却使用了短效制剂,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诊断不准确,使用的药物可能不对症,也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所以ABCD选项均正确。
2. 临床药师在处理疑难问题案例时,对药物基因检测结果的应用包括()A. 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B. 依据基因检测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
C. 预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