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总复习世界近代史 (1)
- 格式:ppt
- 大小:6.70 MB
- 文档页数:87
2018年各地高考试题世界近代现代史分章节归类《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第一节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2018春季文综)(40分)古往今来,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
回答:(2)中国印刷术传到欧洲后,约在15世纪中期,德国人首先采用了铅活字印刷技术。
自此,铅活字统领世界印刷业500年。
马克思认为,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之一。
它是“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简要说明印刷术对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强大的推动力”。
(8分)答案要点:(2)《圣经》等宗教典籍的印刷普及,打破了封建教会对文化的垄断;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诗歌、小说和科学著作通过印刷,广泛传播,成为摧毁封建制度的强大推动力。
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2018江苏历史)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
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B.引起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C .扩大了世界各地区间的交往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节文艺复兴(2018广东历史)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这主要体现了当时BA、蒙昧主义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C、禁欲主义思想D、浪漫主义思想★第四节宗教改革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018广东历史)(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村料一: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
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80先令,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
――据夏炎德《欧美经济史》材料二: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17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到1815年颁行的“谷物法”都体现了这一政策。
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
世界近代史总复习纲要一.一个社会,三个内容:世界近代史从1640午英国资产阶级革争开始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止,约277年,这一时期,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讲的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
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工人运动史):讲的是无产阶级从产生、发展、壮大以及登上政治舞台,进行夺权斗争,最后取得部分胜利的历史。
③民族解放斗争史:讲的是亚、非、拉人民反对殖民主义英勇斗争的情况。
二.两个时期,三个特点:世界近代史以1871年巴黎公社为界分为两个时期:1.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至l870年普法战争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即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其特点是:①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资产阶级专政代替封建专制,在欧、美、亚产生了资本主义国家。
西欧是资本主义发源地,随后资本主义就从西欧发展列美、亚洲。
如: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随后美、法也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突破了西欧发展到亚洲和东欧。
如: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进行明治维新,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②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生产,普遍建立起大机器生产的工厂,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
如:英国的工业革命从18世纪中期开始.列19世纪上半期完成;其后,法美也进行了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岌展了社会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增强。
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代替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无产阶由形成、发展到壮大,由自发斗争发展到自觉斗争,由捣毁机器发展科独立工人运动,登上政治舞台:以致于产生科学共产主义,建立起国际工人组织。
2.从187l年巴黎公社到“一战”结束,是资本主义衰落时期,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时期。
其特点是:①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逐渐出现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资本,出现金融寡头,建立起大资产阶级专政,对内镇压工人运动,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如: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出现,“一战”的爆发。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目标导航]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
2.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重点)。
3.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难点)。
一、大战初期的状况(第一阶段1914年)1.战线(1)西线:从北海往南,比利时、法国北部、德法边境构成西线,英、法对德作战。
(2)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俄军对德奥军队作战。
(3)南线:巴尔干战场沿多瑙河与萨尔瓦河展开,奥军对塞尔维亚作战。
(4)其他:在亚洲的南高加索,有俄土军队交战;在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有英土军队交战。
2.德国的作战计划——施里芬计划先集中兵力打败法国,然后再对付俄国,三个月内结束战争。
3.战况(1)西线:德军于1914年侵入比利时,并于9月初推进到巴黎城郊;法军统帅霞飞重新调配英法联军的力量,转入反攻,展开马恩河大战,挫败了德军的凌厉攻势,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施里芬计划破产。
(2)东线:俄军展开了对东普鲁士和加里西亚的进攻。
在东普鲁士,俄军的突入迫使德军从西线抽调兵力东援;在加里西亚,俄军击败奥军。
年底,东线战事转入了相持状态。
(3)南线:奥军三次侵入塞尔维亚,塞军连续击退奥军攻势,把奥军赶出塞境。
(4)其他战线:日本攻占了太平洋上的原属德国的一些岛屿,并侵入中国山东,占领青岛;俄军攻入奥斯曼帝国,进而占领伊朗的阿塞拜疆;英军攻占波斯湾,占领了中东的一些国家,又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了埃及。
[思维点拨]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形成了三条战线,其中西线和东线是主战线。
英法的军队与德军作战的西线更为关键。
2.第一次世界大战超出了作战双方的预期,打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阵地战。
东西两线双方都陷入相持局面。
3.正确认识马恩河战役: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
它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梦想的破灭,挽救了巴黎,稳定了西线,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堑壕战。
二、凡尔登“绞肉机”与索姆河大战(第二阶段:1915年~1916年)1.1915年:德国把进攻的重点转向俄国,妄图迫使俄国单独媾和,在东线攻势中,虽然攻占了大片土地,但其目的并没有达到,双方转入相持的阵地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晋冀鲁豫湘鄂赣徽闽粤10省使用)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 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 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 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 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篱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主,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的“麒麟”,明成祖遂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28.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1、历史背景: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③思想因素: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④人才因素:意大利人才众多。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提倡追求自由,鼓励冒险;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
)3、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4、主要成就:①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与《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②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拉斐尔:《西斯廷圣母》③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5、历史意义:①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出现。
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局限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
(2)宗教改革历史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
②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③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
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反封建教会的政治斗争。
作用: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含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出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3)启蒙运动历史背景:①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②封建专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产阶级提出反对专制制度的要求;③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依据。
09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考点解析世界近代史部分一、考点解读世界近代史包括15世纪初至1900年前后大约500年的时间,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3个时期: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7至18世纪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时期、19世纪以来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的历史。
在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一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凸显个人价值和民主意识的人文精神也随之不断成长,以代议制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逐渐形成并得以完善。
19世纪中期以后,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
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时期(15世纪~17世纪早期)【阶段特征】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兴起。
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国家开辟新航路,抢夺殖民地,开始用殖民主义的锁链,把原来彼此孤立、隔绝的大陆连接起来,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思想文化方面,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变动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
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体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枷锁,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解读】一、考点列举⑴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⑵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薄伽丘、莎士比亚的代表作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二、考点解析1、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和条件:⑴必要性:①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大,同时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专题五、世界近代史总体线索: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的历史。
在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一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凸现个人价值和民主意识的人文精神也随之不断成长,以代议制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逐渐形成并得以完善。
19世纪中期以后,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
世界近代史主题线索1、时间:公元1500年左右——19世纪末20世纪初2、主题线索(1)世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历史。
(2)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
(3)从社会转型:近代化(现代化)。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具体表现为:经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思想——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
(4)按近代化经营模式可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私人垄断、国家垄断)3、世界近代史的分期(1)公元14世纪——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兴起阶段(2)17世纪— 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3)18世纪末— 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第一次工业革命)(4)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现代史1900年左右--现在是现代史,它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平行发展为主要内容。
文明形态的工业文明时代和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时代这一时期在时间上大致涵盖了20世纪。
该世纪既是千年之交的世纪,也是人类社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战争浩劫和取得空前发展的世纪。
在上半叶,人类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两次惨遭世界范围战祸的浩劫。
其造成的灾难和后果在人类数百万年的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在下半叶,是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和一体化的时期,叶是世界全局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
这是人类联系空前加强的50年,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对话体系得以建立完善,世界一体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地球村。
第一单元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考点一、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一、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造成了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
②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商道.阻碍了东西方传统的贸易,造成商业危机。
③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货币的狂热追求,受《马可波罗行记》的影响。
④精神动力:已完成中央集的酌葡萄牙、西班牙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2)、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地圆学说;地图绘制技术进步;远洋船的出现;武器装备的进步)。
(3)、经过:1488年,葡萄牙从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越过大西洋到达了美洲。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圆学说。
更多(4)、影响:引起了“商业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与亚、非贸易扩大与美洲联系开始;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引起了“价格革命”。
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造成金银价格下降,物价猛涨;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引发了西欧国家积极扩张海外殖民地的活动,加快了荷、英、法等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证明了地圆学说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1.葡萄牙 1500年占领巴西;但葡萄牙扩张的主要方向在非洲(非洲东岸、西岸)和亚洲(印度西岸一些据点、马六甲、澳门、摩鹿加群岛),巴西(葡最大殖民地)。
以占据军事据点为主,同时垄断商路,建立商站,欺诈性贸易掠夺大量财富。
2.西班牙 主要目的是掠夺金银。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占领子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16世纪六、七十年代又占领了亚洲的菲律宾。
以美洲为主,甘蔗生产、黑奴贸易,疯狂掠夺贵重金属3.影响:(1)欧洲的殖 民统治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印第安人几乎灭绝,土著劳动力锐减,由此又引起丁罪恶的奴隶贸易。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Ⅰ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