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微创治疗管状骨骨折
- 格式:pdf
- 大小:250.76 KB
- 文档页数:1
锁定钢板(LCP)锁定钢板(LCP)全称锁定加压接骨板,是在传统加压钢板基础上和内固定支架原理的结合,以及偏心加压,达到坚强内固定,它有加压、中和、桥接、结合(支撑)四大原则,具体来说,是一种带有螺纹孔的骨折固定装置,这些孔在带有螺纹头的螺钉拧入后,钢板就成为一种(螺钉)角度固定装置。
可同时具有锁定和非锁定孔,以供不同螺钉拧入。
任何能够拧入角度固定(稳定)的螺钉、栓的钢板实质上都是锁定钢板。
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相比,最主要的生物学差别在于后者须对骨骼上的钢板加压,依赖骨--钢板界面的摩擦力来提供稳定。
普通钢板在生物学上的缺陷是它对骨膜加压,影响骨折断端的血运;较易发生下列并发症: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
相比而言,锁定钢板遵循外固定的生物学原则,不依赖钢板与骨骼间的摩擦力。
由于在螺钉和钢板间存在成角稳定界面,允许放置锁定钢板是完全不接触骨骼,因此是符合生物学观点的内固定器。
从本质上讲,锁定钢板可以被看作皮下的外固定器。
然而,如何有效、成功地使用锁定钢板和微创技术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外科医生在使用锁定钢板时必须清楚地知道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技巧、优点和局限性以及与这些新型植入物相关的典型缺陷和不良事件。
锁定钢板的主要的适应证包括四项不同的“经典”原则:(1)加压原则,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2)中和原则,也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3)桥接原则(“锁定内固定”原则),用于粉碎性骨干骨折或干骺端的关节外骨折;(4)结合原则(“结合钢板”原则),用于粉碎性干骺端关节内骨折。
所以锁定钢板应用的主要适用于: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关节周围短小骨折块、骨质缺乏性骨折,尤其对骨质疏松骨折,粉碎双髁骨折或任何高度不稳定的骨折有效。
前面说锁定钢板那么好,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因为锁定钢板+锁定螺钉无复位和加压作用,那么相反锁定钢板应用的禁用于:长管状骨的简单骨折、关节内的移位骨折等。
具体来说:不能改善骨折复位、不能实现骨折块间的加压,不能帮助或促进骨折的愈合、不允许锁定螺钉改变拧入的角度(>5º=失败)、LCP最薄弱的部分是动力加压部分,其次锁定钢板价格比普通钢板昂贵。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近年来,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劣,其疗效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提供一些参考。
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在螺钉固定的还能实现骨折端的对骨压缩,从而促进愈合。
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短期内固定性能好。
由于锁定加压钢板在固定骨折端的同时能实现骨折端的对骨压缩,因此其固定性能较为稳定,有助于骨折迅速愈合。
2. 术后康复时间短。
因为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性能好,术后的康复时间相对较短,有利于患者尽快复原。
3. 术后并发症少。
由于锁定加压钢板的稳定性较高,一般术后并发症较少,对患者伤口愈合和大片骨折愈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选择适应症要求较高等。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其固定性能较强,疗效也相对可靠。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优点主要包括:2. 适应症广泛。
由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因此其适应症相对较广,适合于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固定性能较差、术后康复时间较长以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等。
1. 锁定加压钢板相对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更具有优势。
其固定性能好、术后康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使其在治疗四肢骨折中更具有优势。
2.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治疗方法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一些复杂性的骨折,特别是大片骨折或伴有多发性骨折的患者,可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各有其优劣,但总体来看锁定加压钢板更具有优势。
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使用方法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骨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内固定装置,主要用于治疗股骨近端的骨折。
本文将详细阐述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使用方法,以供专业人士参考。
一、术前准备1.仔细阅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了解骨折类型、部位和移位情况。
2.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骨折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3.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包括锁定钢板、钻头、丝攻、螺丝钉等。
4.做好患者的术前评估,排除手术禁忌症。
二、手术步骤1.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部垫高,使股骨近端骨折部位充分暴露。
2.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暴露骨折部位。
3.清理骨折断端的血肿、软组织等,复位骨折。
4.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将其贴附于股骨近端外侧。
5.使用钻头在钢板预设孔位钻孔,注意深度和方向,避免损伤股骨颈及关节面。
6.选用合适的丝攻攻丝,然后旋入锁定螺丝钉,固定钢板。
7.术中C型臂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及钢板、螺丝钉位置满意。
8.冲洗伤口,逐层缝合。
三、术后处理1.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3.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
4.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术中注意保护周围软组织,减少手术创伤。
3.选用合适的锁定钢板和螺丝钉,确保固定效果。
4.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总结: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使用方法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处理和注意事项。
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锁定钢板微创治疗管状骨骨折
发表时间:2010-12-29T15:05:29.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3期供稿作者:刘太建江蕾杜辉君丁翠红[导读] 探讨锁定钢板微创治疗管状骨骨折的方法以及疗效
刘太建江蕾杜辉君丁翠红(即墨市中医院山东即墨 266200)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3-0093-02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微创治疗管状骨骨折的方法以及疗效。
方法 42例四肢管状骨骨折患者,其中闭合性骨折39例,开放性骨折3例。
采用小切口锁定钢板插入,对骨折进行闭合手法复位后,利用锁定钢板结合直径3.5mm克氏针来维持手法复位后的位置,同时通过C 形臂X线调整骨折位置,最后通过桥接固定的方式固定。
结果 42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8个月(4~18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
按0vadia标准,优19例,良21例,可2,差0例,优良率95%。
结论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管状骨骨折具有微创,固定牢靠,避免大面积骨膜剥离,保护了血供,有利于骨折的顺利愈合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粉碎性骨折。
【关键词】锁定钢板微创桥接股骨胫骨手术方式
我院于2006年8月至2009年3月运用锁定钢板通过对手术操作方式的设计,微创下将钢板经皮插入,普通克氏针协助维持复位,锁定螺钉桥接固定骨折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初步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四肢管状骨骨折患者,男29例,女13例;年龄20~59岁,平均36.34岁;均为下肢管状骨骨折。
致伤原因:车祸伤31例,坠落伤1例,摔伤3例,重物砸伤7例;骨折部位:胫骨19例,股骨23例;闭合骨折39例,开放骨折3例;骨折分型:Ⅰ型16例,II型13例,Ⅲ型10例,Ⅳ型3例。
其中股骨干中段Ⅰ型骨折3例,II型骨折5例,Ⅲ型骨折8例,Ⅳ型骨折3例,股骨髁上A1型骨折3例,A2型骨折3例,A3型骨折1例;胫骨中远段A型2例,B型3例,C型8例;开放骨折3例,为股骨中远段II型骨折[1]。
2 治疗方法
硬膜外麻醉成功后,病人置于骨科牵引床上,将患肢牵引好,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根据术前摄片选择合适长度的锁定钢板,不预弯钢板,在骨折远近端根据钢板长度分别做纵向切口。
骨膜剥离器紧贴骨皮质在皮下骨膜浅层做隧道,将钢板插入至筋膜肌肉下骨膜外,使其尽可能紧贴骨皮质。
在钢板近端的螺钉孔上选择一钉孔拧入锁定套筒,予1枚直径3.5 mm克氏针,经钻头套筒与锁定套筒横穿骨干,这样就使钢板临时固定于骨折近端且协助把持复位。
再予手法牵引远端复位骨折,在维持牵引的前提下用以上同样方法在骨折远端即钢板远端另一螺钉孔处安装锁定套筒,予1枚直径3.5 mm克氏针经钢板远端再次横穿远端骨干,通过钢板形成一临时的简易外固定。
此时再予C型臂透视监测骨折处位置是否满意,由于远近端只有l枚3.5 mm克氏针固定,因此可以很轻松地进行前后方向成角畸形的调节,而对于骨折处的短缩移位只需要拔出远端克氏针重新手法牵引整复后进针,直至透视位置满意后,再将依次根据体外相同锁定钢板所示钉孔位置做相应的小切口并分别拧入适当数量的锁定螺钉固定(本组有2例骨髁上粉碎骨折患者术中闭合复位不满意,于骨折端做小切口约4cm探查见软组织嵌入)。
术后1周开始逐渐行不负重下关节功能锻炼。
每月复查摄片直至愈合。
3 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8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
功能评价参照0vadia标准:优: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无任何症状,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健侧的75%以上;良: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健侧的50%~70%,关节有轻度酸痛,行走后明显肿胀;可,关节活动范围达健侧的25%~50%。
优19例,良21例,可2,差0例,优良率95%。
4 讨论
随着现在医学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外固定方法,以往的术式的核心是力求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和骨折端的坚强加压,不重视骨折端的软组织血运的保护,手术的方式往往是大幅度切开皮肤、大范围剥离软组织及骨膜,极大地损害了骨折端软组织和骨膜的血运,使骨不连和骨延迟愈合的几率大大提高。
随着骨折治疗观念由AO理念向BO理念的转变,人们认识到利用合理的复位技术尽量保护骨折的血运,强调有效的固定而非坚强内固定,已达到骨折合理的生理固定,是至关重要的[2]。
现今的手术发展方向是希望能够在治疗骨折时既能保证疗效,又能尽可能地避免手术创伤,使创伤降至最小,即所谓的微创治疗骨折,外科微创化概念是指创伤愈合沿着最佳的调控状态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开展了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通过微创手术来保护骨折端的血供,减少由于手术本身所造成的二次损伤。
锁定钢板通过桥接复位固定具有以下优点:1.微创;2.生物力学性质保证了固定的可靠性;
3.避免了骨折端切开,保护了血供,有利于骨折的顺利愈合。
该方法治疗管状骨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241,1277,1451.
[2]邱贵兴.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