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导学案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4
附件 1小学语文导学案案例课题???????????????13、平平搭积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ㄔ”;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通过看图,结合生活实际、自读自悟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懂得从小要关心别人。
4、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1、认字和朗读课文。
2、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喜欢玩积木吗?老师小时侯也很喜欢。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小朋友平平他正在高兴地搭积木呢!看,他开心吗?二、合作展示1、各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2、提出疑问,大家探讨,老师适时点拨。
3、教师指出易混淆的字知识。
4、不理解的问题,分组讨论解决,教师点拨引导三、组织研讨、引导建构。
1、组织整理、倾听提高。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帮助指导、构建知识网络。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当点评,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开拓思维。
五、归纳总结。
???有必要提醒学生对知识进行课后复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盘点所获引导学生说出在本节上学会了什么生字,理解了什么词语。
课题???????????????13、平平搭积木(学案)★课前引导小方法:(相关知识)识字方法:1、“搭”是提手旁,“很”是双人旁。
2、“搭、间、都、住、没”可通过分解部件识字。
3、形近字比较识字:问——间???住——往?我会预习:(预习要求)1、课文读5遍?(家长评:熟练??一般??不熟练)2、画出生字,认识的字用“△”标出,田字格中的生字用“○”圈画出,每个生字口头组词2个以上。
?(家长评:完成???没有完成)3、认读生字,分析字形。
些:????结构,偏旁????,音节????,组词????????。
1.《小蝌蚪找妈妈》导学案导学目标:1、会认“塘”、“脑”、“袋”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4、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导学重点:1、会认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导学难点:在朗读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导学时间: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走进自然,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去了解动物植物,去观察自然现象。
这节课我们先来走进动物的世界,首先我们来才一个谜语。
出示:大脑袋,长尾巴,儿时无腿水中游。
后腿伸,前腿到,跳来跳去找妈妈。
谜底是:蝌蚪。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儿歌,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成长的。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出示自读要求。
(1)听范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重点识记“塘”“鼓”两个汉字。
出谜语:“唐朝土地。
”“支援十粒豆。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4、小蝌蚪吐泡泡,看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引导学生学习一字多词。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看谁填得准。
出示题目: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写的是()找妈妈的故事,他们分别向()、()打听自己的妈妈,最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妈妈是()。
2、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四、情景朗读,把握内容与情感。
1、分段朗读。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导学案语文模板尊敬的老师:以下是关于导学案的语文模板,希望能满足您的要求。
第一部分:导学目标本节课的导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x知识/技能,并培养他们xxx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xxx。
本节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xxx。
第二部分:课前预习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先进行相关的课前预习,以便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以下是需要学生预习的内容:1. 预习材料1:学生需要阅读xxx材料,并理解其中的重点内容和关键词汇。
2. 预习材料2:学生需要解答xxx问题,并思考其中的思辨问题。
3. 预习材料3: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了解更多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第三部分:整体导学本节课的整体导学安排如下:1. 情境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引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他们已有的知识进行连接。
2. 知识讲解:老师将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包括定义、概念解释、相关原理等。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3. 知识拓展: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拓展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扩展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 学习策略指导: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记忆方法、思维导图、概念图等。
第四部分:课堂练习在本节课的课堂练习环节,学生将有机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以下是本节课课堂练习的内容:1. 练习1:学生需要完成一些基本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概念和技能。
2. 练习2:学生需要进行一些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 练习3: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
第五部分: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结束之后,学生应该进行一次课后反思,以便更好地总结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以下是课后反思的内容:1. 思考问题:学生需要思考一些问题,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课《山中访友》导学案班级:小组名称:【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学提纲】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导入新课】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自主学习】1.标注生字:(栀、嗅、邀、俯、瀑、蕴等;多音字:和、冠)、标释词语;(德高望重、汩汩、树冠、唱和、犬吠、波光明灭、津津乐道等)2.在书上标出句子的修辞手法3.从这些称呼中可看出;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合作探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你弓着腰;()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我的名字;露珠与我()。
③喂;()的云雀;()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④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自己也是一棵树。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胳膊变成();血液变成树的();在年轮里()。
前三个句子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当做________来写;第四句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与它们之间的_____________关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帮助学生掌握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2)提高学生对字词、句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思考的良好习惯。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字词积累与应用(1)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词义。
(2)学会运用生字词造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句子理解与运用(1)理解句子结构,掌握句子类型。
(2)学会修改病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阅读理解(1)掌握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2)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4. 写作(1)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2)掌握写作的基本结构,提高写作水平。
5. 试卷讲解(1)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
(2)总结试卷中的常见错误,提高答题准确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讲解试卷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字词积累与应用(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生字词,讲解读音、写法和词义。
(2)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3. 句子理解与运用(1)教师讲解句子结构,分析句子类型。
(2)学生练习修改病句,教师点评并总结。
4. 阅读理解(1)教师讲解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引导学生掌握。
(2)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5. 写作(1)教师讲解写作的基本结构,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试卷讲解(1)教师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
(2)学生总结试卷中的常见错误,提高答题准确率。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讲解试卷的重点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