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模型与代型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章政策模型第一节模型概述一、什么是模型?模型这个概念对大家来讲并不陌生,如建筑模型、汽车模型、飞机模型等,在现代生活中并不鲜见。
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代表。
通过模型进行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典型特征。
模型突出了原型的本质特点,忽略了次要因素,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便于人们把握。
模型作为研究原型的中介,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分析和理解研究的对象,有助于人们解释和阐述研究的问题。
一般来讲,模型可划分为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两类。
具体模型主要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如示意沙盘、模型飞机、交通地图等。
这些模型对原型是一种形象的说明,使人一眼望去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里的真实事物,突出表现了模型的相似性特征。
而抽象模型主要是指用语言、符号、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模型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简单替代物,而且是现实世界抽象化的代表。
在政策科学中,概念模型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这些概念模型是政策科学工作者在公共政策研究中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认识和分析其社会的效果,思考和预测未来的发展,不断总结出来的。
这些模型体现了对公共政策思考的不同角度,为理解公共政策和进行政策分析提供了多种途径。
第三章政策模型第一节模型概述二、模型评述在分析公共政策的时候,我们需要组织我们的思想和概念。
世界是一个复杂的场所,为了理解这种复杂,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简化,因而我们构建了模型。
进行政策分析,如果不使用模型的方法,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当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正在把主观强加于客观,人为地创造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从看似并不存在程序的现实中提炼出一种程序。
模型事实上的确来源于人类的经验,但它们绝不是经验的再现和翻版,而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一种认识方式,是人们理论知识、价值观念和个人信仰的综合体现。
因而,在政策研究领域,我们不得不非常谨慎地对待模型所代表的"真实"。
系统工程学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第一节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1 系统工程虽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初步实践可以追溯到古代;2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早使用“系统”一词;亚里士多德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是系统论的基本原则之一。
3 都江堰由鱼嘴(岷江分流)、飞沙堰(分洪排沙)、和宝瓶口(引水)三大设施组成;4 早期的系统思想有“只见森林”和比较抽象的特点;15世纪下半页以后,有“只见树木”和具体化的特点;5 19世纪以后,有“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特点;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有无数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这种普遍联系和整体性的思想,就是科学系统思想的实质。
7 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及自组织理论等是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和SE的理论基础。
8 系统论或者狭义的一般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数学描述的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爱地理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9 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1957年,发表第一部名为《系统工程》的著作,系统工程学形成的标志;1965年,提出模糊集合的概念,为现代系统工程奠定了重要的书数学基础1961-1972年,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使用多种系统工程方法并获得巨大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工程的地位1972年,国际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在维也纳成立,系统工程的应用重点开始从工程领域进入到社会经济领域,并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10 中国系统工程研究主要标志和集中代表是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华罗庚的《统筹法》和许国志的《运筹学》11 中国大规模的研究系统工程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
1978年9月27日,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题为“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1 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属性及目标多样、一般为人机系统、经济性突出等)2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3 系统的一般属性: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所有要素均隶属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环境适应性,区分为不同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和不同的环境域:(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等目的性、层次性4 大规模复杂系统的特点:系统的功能和属性多样,由此带来的多重目标间经常会出现相互消长或冲突的关系系统通常由多维且不同质的要素所构成一般为人机系统,而人及其组织或群体所表现出的固有的复杂性由要素间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规模庞大和经济性突出等5 系统的类型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多数是其复合系统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通常研究的是这两类的复合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系统工程研究的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具有某种程度稳定性的动态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研究有特定输入、输出的相对孤立系统第三节系统工程概念与特1 系统工程是从总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论、方法与技术的总称,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
一、论述题1 试述石膏模型修整方法步骤?参考答案:2. 正确恢复牙体轴面形态及外展隙的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3. 修复体就位的标志是什么?参考答案:1)修复体边缘达到冠设计的位置2)患者咬合基本正常3)冠桥修复体在患牙上不出现翘动4. 试述简单合架的基本结构及各部作用。
参考答案:二、填空题5. 调拌石膏时应先(),后()。
参考答案:水、石膏(粉)6. 为了避免倒凹,在牙体预备时可有()度的外展。
参考答案:2~57. 牙齿的生理功能包括()、()、()。
参考答案:咀嚼、发音和语言、保持面部的正常形态8. 根据印模材料分类,印模包括:()、()。
参考答案:弹性印模、非弹性印模9. 在义齿修复制作中,我们通常把贯穿眉间、鼻尖、人中和下颌尖端的假想线称为()。
参考答案:中线10. 临床上最多采用的修复体龈边缘的位置是:()。
参考答案:龈沟内11. 为防止出现缩孔,在距冠()mm处设置储金球,球的直径应是铸道柱直径的2倍以上。
参考答案:2.012. 制作出的模型,一般情况下,模型最薄处应不少于()mm。
参考答案:1013. 牙体预备时给修复体增加固位力的方法:()、()、()。
参考答案:环抱固位形、钉洞固位形、沟固位形14. 1.按照材料类型分类,全冠可分为:()、()、()。
参考答案:金属全冠、非金属全冠、混合全冠15. 按托盘的结构和使用目的分类:()、()、()。
参考答案:部分牙列托盘、全牙列托盘、无牙颌托盘16. 口腔模型按照用途分类可分为:()、()、()。
参考答案:工作模型、对颌模型、研究模型17. 工作模型修整后底部到基牙颈缘的厚度为()mm。
参考答案:7~818. 固位力中最主要的力是:()。
参考答案:摩擦力三、判断题19. 用于修复牙体及牙列缺损的口腔修复材料主要有金属、陶瓷、嵌体、等。
参考答案:错20. 铸造金属全冠的牙合面预备,需在牙冠的牙合面均匀磨除0.5—1.0mm的牙体组织。
参考答案:对21. 工作模型打孔加钉技术进行模型修整时,底部到基牙颈缘的厚度为7—8mm。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价值1、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技术为人提供了抵抗不良环境,防止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的功能。
发展人:技术促进了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1、技术的性质有:①目的性:任何一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例:助听器的发明)②创新性: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例: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③综合性:任何一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
④两面性: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
它既可以带来好处,也会带来危害。
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但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用于胎儿鉴别)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医疗,但也会挑战人类伦理道德)核技术(可以用于发电,但也会用于战争)空间技术(可以用于科学实验、卫星通讯,但也会产生太空垃圾)转基因技术(可制造符合人类要求的动植物,但可能会产生负作用)⑤专利性:保护技术发明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例:复印机的专利壁垒)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科学回答“为什么”)。
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技术侧重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
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例如:科学活动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运动定律;技术活动有瓦特发明蒸汽机、贝尔发明电话、莫尔斯发明电报、纳米技术等。
3、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技能教学大纲教案固定义齿工艺学教学大纲教案(供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用)前言固定义齿工艺学是研究各种口腔固定修复体的设计、加工和修补工艺技术的一门学科,是口腔医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与活动义齿修复相比,固定修复能够更好地恢复缺损或缺失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同时其美学仿真的效果也明显优于活动义齿,因此患者更愿意选择固定修复体。
目前大多数口腔修复临床使用的修复体为固定修复体。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牙科材料和义齿制作加工技术的进步,是的固定修复的适应症逐渐扩大,从单个牙齿的缺损修复,到多个牙齿的牙列缺损,甚至咬合重建,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固定修复的适应症。
本课程安排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期,总学时36学时。
开设为必修课程,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各类固定修复体组成以及制作工艺和制作要点。
为今后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教材《口腔固定修复工艺学》于海洋主编,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时数分配表(共36学时)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导论 2 0见习(固定义齿介绍)0 2模型和代型 2 0熔模 2 0熔模 2 0铸造技术 2 0金属烤瓷基底的设计与制作 2 0金瓷修复的塑瓷技术 2 0金瓷修复的塑瓷技术 2 0见习(全瓷固定义齿介绍)0 2全瓷修复工艺技术 2 0见习(CAD/CAM加工工艺)0 2瓷美学修复的仿真设计与制作 2 0见习(美学比色、设计)0 2 焊接和修补 2 0 金沉积修复工艺技术粘接修复工艺技术 2 0 义齿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2 0 答疑及讨论0 2 合计 28 8第一部分:理论课(24学时)第一节导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各种固定修复体的种类、组成2.熟悉:固定修复的临床就诊步骤及工作授权书的意义3.了解:医师、技师、患者的沟通协作二、教学内容:1. 固定义齿的类型2. 固定义齿的组成3. 桥体的设计种类4. 固定修复的临床就诊步骤5. 工作授权书6. 医师、技师、患者的沟通协作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固定修复体的种类、组成,固定桥体的设计种类。
黑龙江医药卫生学校教案
时间:2019年3月11 日
课程名称: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任课教师马金影
章节/模块任务:第三章第一节教学形式理实一体蓝墨云班课小组竞赛
授课班级:18口修周学时10 学期学时15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制作义齿的流程及制作要求.
2.技能目标:掌握义齿模型的修整、分割代型步骤,肩台制备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3.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教学过程1.复习:(5分钟)
固定修复的种类包括?
全冠、桩冠、部分冠、嵌体、固定桥固定桥的组成?
桥体、连接体、固位体
2.导课:(2-3分钟)
图片导入
3.合作学习:(20—30分钟)
1)、模型的分类及灌注?
2)、代型及其制作?
3)、分割代型?
4)、制作肩台?
4.教师点拨:(30-40分钟)
任务一、石膏模型的分类
任务二、模型的修整
模型修整的步骤、模型修整的要求任务三、代型及其制作
黑龙江医药卫生职业学校
1 可卸式代型的分类
分割代型
操作步骤
任务四、制备肩台 颈部肩台预备的目的、肩台的不同位置的分类、常见的肩台类型、肩台修整
任务五、涂布间隙涂料 任务六、上颌架
5.课堂小结:(8分钟)
选择材料灌注石膏模型、修整石膏模型、代型制作、分割代型 肩台预备、涂布间隙涂料
课
后
作
业
模型按材料分类?
1.石膏模型:用于制作修复体的口腔模型
2.耐火材模型:工作模型的对颌模型
3.树脂模型:用于研究、制定治疗方案和记录口腔情况的模型
课
前
预
习 预习熔模的制作流程
教
学
反
思
教研组长签字: 教研主任签字: 教务科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