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正投影法和三视图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6
幻灯片1第二章投影基础第一节正投影及三视图一、正投影法(一)投影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看到,当太阳或灯光照射物体时,墙壁上或地面上会出现物体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
投影法是将这一现象加以科学总结而产生的。
投射线通过空间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如图2-1所示,平面H称为投影面,S称为投射中心,SAa、SBb、SCc称为投射线,△abc为空间△ABC 在投影面H上的投影。
图2-1 中心投影法幻灯片2(二)投影法的分类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1.中心投影法投射线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方法称为中心投影法,所得投影称为中心投影,如图2-1所示。
2.平行投影法若将投射中心移至无穷远处,则所有的投射线相互平行。
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在平行投影法中,根据投射线是否垂直于投影面,又分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
(1)正投影法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平行投影法称为正投影法,所得投影称为正投影,如图2-2(a)所示。
(2)斜投影法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的平行投影法称为斜投影法,所得投影称为斜投影,如图2-2(b)所示。
正投影能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度量性好,作图简单,在工程图样中被广泛应用。
本课程的后续章节中,除有特别说明外,提到的“投影”均指“正投影”。
幻灯片3图2-2 平行投影法幻灯片4(三)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分析直线段和平面图形的正投影,如图2-3,可得出如下性质。
1.真实性当直线段或平面图形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投影反映实长或实形。
2. 积聚性当直线段或平面图形垂直于投影面时,其投影积聚成为一点或一直线。
3.类似性当直线段或平面图形倾斜于投影面时,直线段的投影比实长缩短,平面的投影面积缩小,形状与原平面图形类似。
图2-3 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幻灯片5二、形体的三视图空间形体具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形状,而形体相对投影面正放时得到的单面正投影图只能反映形体两个方向的形状。
第二章正投影的基础知识本章教学目标要求:1.熟悉投影法的基本知识及三视图的对应关系。
2.掌握点的投影及投影规律3.掌握线、面的投影特性。
本章重点难点:点、线、面的投影特性。
回概述:实际工程中的各种技术图样,都是按一定的投影方法绘制的,机械工程图样通常是用正投影法绘制。
本章首先学习介绍投影法的基本知识和物体三视图,再讨论点、线、面等几何元素的投影原理,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奠定基础。
§2-1 投影法和三视图的形成§2-2 点的投影§2-3 直线的投影§2-4 平面的投影如图,建立一个平面P 和不在该平面内的一点S ,在平面P 和点S 之间放一物体A 。
过点S发射一光线SA ,SA 与平面P 的交点a 称为物体A 在平面P 上的投影。
这种确定空间物体投影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一、投影法的基本知识1.投影法§2-1投影法和三视图的形成图2-1 投影法2.投影法分类中心投影法:投影线汇交一点的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所有投影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
斜投影法:投影线与投影面相倾斜的平行投影法。
正投影法:投影线与投影面相垂直的平行投影法。
AC baBcACBBC Acb aab c S投影中心投影面P投影方向投影面P投影面P投影方向投影线中心投影法正投影法斜投影法3.平行投影法的投影特性⑶类似性(同形性):当直线或平面图形不平行、也不垂直投影面时,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平面图形的投影是原图形的类似形。
正投影时,其投影小于实长或实形。
⑴实形性(真迹性):线段或平面图形平行于投影面,其投影反映实形或实长。
⑵积聚性:直线或平面图形平行于投射线,其投影积聚成点或直线。
⑸定比性:两平行线段长度之比,等于其投影长之比。
直线上两线段长度之比,等于其投影长之比。
⑷平行性:两相互平行直线,其投影平行。
⑹从属性:直线上的点或平面上的点和直线,其投影必在直线或平面的V投影面正投影投影线A BPRC D图2-3 平行投影法的投影特性注意:投影不等于影子图2-4 影子和投影•仅有一个投影是不能准确、真实地表达物体的形状。
第二章正投影法和三视图
第一节投影法的基本知识top
一、投影法概念
当阳光或灯光照射物体时,就会在地面或墙壁上出现物体的影子,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投影现象。
受此启示,人们根据生产活动的需要,总结出了在平面上表示物体形状的方法,建立了投影法。
所谓投影法,就是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根据投影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投影(投影图)。
投影法中,得到投影的面,称为投影面。
二、投影法分类
根据投射线的类型(平行或汇交),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类。
1.中心投影法
如图2-1所示,在平面P(投影面)和光源S(投射中心)之间有一平面形ABCD (物体)。
由S分别向A、B、C、D引直线(投射线),并将其延长,与平面P分别交于a、b、c、d,则abcd就是ABCD在平面p上的投影。
这种投射线汇交一点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
中心投影法所得投影大小随着投影面、物体和投射中心三者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反映空间物体的真实大小,作图比较复杂,度量性差,因此机械图样中较少采用。
但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故在绘制建筑物外形图中经常使用。
2.平行投影法
假设将投射中心移至无穷远处,这时的投射线可看作相互平行,如图2-2所示。
这种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中,按投射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垂直或倾斜),又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1) 斜投影法投射线与投影面相倾斜的平行投影法。
根据斜投影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斜投影(斜投影图),如图2-2a所示。
(2) 正投影法投射线与投影面相垂直的平行投影法。
根据正投影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正投影(正投影图),如图2-2b所示。
由于正投影法所得到的正投影能真实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度量性好,作图简便,因此,机械图样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
本书以下所述的"投影",都属于工投影。
三、宜线段和平面形的正投影特性
1.真实性
当物体上的直线段或平面形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投影反映直线段实长或平面形实形,这种投影特性称为真实性(图2-38)。
2.积聚性
当物体上的直线段或平面形垂直于投影面时,直线段的投影积聚成点,平面形的投影积聚成直线段,这种投影特性称为积聚性(图2-3b)。
3.类似性
当物体上的直线段或平菌形倾斜于投影面时,直线段的投影长度变短,平面形的投影面积变小,形状与原形相类似,这种投影特性称为类似性(图2-3c)
第二节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top
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用正投影法绘制出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
一个视图一般不能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图2-4)。
为了完整地表示物体的形状,常采用从几个不同方向进行投射的多面正投影的表示方法。
一、三视图的形成
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通常选用三个相互垂直相交的投影面,组成一个三投影面体系(图2-5)。
三个投影面分别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用v表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H表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用W表示。
三个投影面之间的交线称为投彤轴,分别用OX、OY、OZ表示,简称X轴、y轴、Z轴。
X铀是V面与H面的交线,代表左右长度方向;y轴是片面与V面的交线,代表前后宽度方向;Z轴是V面与W面的交线,代表上下高度方向。
三根互相垂直的投影轴的交点称为原点,用O表示。
2.三视图的形成
将物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按正投影法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射,由前向后投射在V面上得到的视图叫主视图,由上向下投射在H面上得到的视图叫俯视图,由左向右投射在W面上得到的视图叫左视图,如图2-6a所示。
这三个视图就能惟一地确定物体的形状。
3.三投影面的展开
为了画图和看图的方便,需将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展开摊平在同一个平面上。
其展开方法是:正面(V面)不动,水平面(H面)绕X轴向下旋转900,侧面(W面)绕Z'轴向右后旋转900;分别旋转到与正面处在同一平面上,如图2-6b、c所示。
由于视图所表示的物体形状与投影面的大小、物体与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所以工程图样上通常不画投影面的边框和投影轴,如图2-6d所示。
二、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投影面旋转展开到同一平面上后,物体的三视图则呈规则配置,相互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对应关系。
1.位置关系
以主视图为准,俯视图配置在它的正下方,左视图配置在它的正右方(图2-6c、d)。
画三视图时,要严格按此位置配置。
2.尺寸关系
物体有长、宽、高三方向的尺寸,每个视图都反映物体两个方向的尺寸: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宽度和高度。
由于三视图反映的是同一物体,所以相邻两个视图同一方向的尺寸必定相等,即:
主、俯视图同时反映物体的左右长度,相等且对正;
主、左视图同时反映物体的上下高度,相等且平齐;
俯、左视图同时反映物体的前后宽度,宽度应相等。
三视图之间: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关系,就是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对于物体的整体或局部都是如此。
这是画图、读图的依据,要严格遵循,如图2-7b所示。
画图和读图时,为能准确体现"三等"关系,常用三角板与丁字尺配合实现主、俯视图的"长对正",利用丁字尺实现主、左视图的"高平齐",借助分规或45。
辅助线实现俯、左视图的"宽相等"。
3.方位关系
物体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和前、后,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上、下。
由俯视图和左视图所反映的宽相等,以及前后位置关系,初学者最容易搞错,这是由于H、W两投影面在展开摊平时按不同方向转过90°的缘故。
应该注意,俯、左视图申,靠近主视图的边,表示物体的后面,远离主视图的边,则表示物体的前面,如图2-7c所示。
三、画物体三视图的步骤
首先,选择反映物体形状特征最明显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将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放正(使物体的主要表面与三投影面平行或垂直),然后,按正投影法向各投影面投射,如图2-8所示。
画物体三视图的步骤如图2-9所示。
初学者画图时应注意:
(1) 画俯、左视图时,物体应保持画主视图时的安放位置不动,设想观察者自上而下地俯视物体,从左向右观察物体。
切勿任意转动物体,造成投影关系的混乱。
(2) 物体上的每个尺寸都只测量一次。
作图时,相邻视图间相应尺寸应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关系。
(3) 初学画简单物体三视图时,可逐个视图单独完成。
画较复杂物体三视图时,常需要将几个视图配合起来画,按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从反映形状特征明显的视图入手,依次画出其三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