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控制程序--范本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3
组织知识控制程序1.依据;本程序文件根据ISO9001∶2015中“7.1;2.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对知识实行统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特制订本程;该管理制度不应与《文件控制程序》发生冲突,如在执;3.职责;3.1总经理与管理中心负责公司知识管理的协调工作;3.2管理中心负责公司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无形资;3.3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应在管理中心归档;3.4所有研发与技术文档由技1.依据本程序文件根据ISO9001∶2015中“7.1.6”条款和公司质量手册“7.1.6”节编制。
2.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对知识实行统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特制订本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
该管理制度不应与《文件控制程序》发生冲突,如在执行中发生冲突,应以《文件控制程序》为准则。
3.职责3.1总经理与管理中心负责公司知识管理的协调工作。
知识管理的总责任人为总经理。
3.2管理中心负责公司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无形资产、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的管理。
3.3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应在管理中心归档。
涉及专业性较强的资料在当年由该专业部门归档保存,年度终了应统一移交管理中心保管。
以后可根据文件借阅权限借阅或使用。
3.4所有研发与技术文档由技术中心负责管理,技术中心应定期将文档目录交管理中心备案。
3.5法律法规和各级标准由品管中心归口管理,并确保其有效。
4.内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4.1建立内部信息网以便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
4.2利用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和积累信息,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生成、交流和验证知识的环境,并要求员工主动进行知识积累与交流。
4.3内部知识系统分为不同的数据库模块,并指派人员进行维护。
5.内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5.1内部知识可分为公司信息、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积累三大类。
——公司信息包括管理制度、程序文件与公司信息公告,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各项功能的运作和发展原则及要求;程序文件用于描述各部门为实现集团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的程序;公司信息公告是公司事件的宣传窗口,也是员工交流的园地。
1目的为了实现公司知识在内部的共享、积累、有序传递和有效应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知识管理、外部知识管理等。
3定义知识:是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内部知识包括,但不限于:组织的制度文件、作业文件、技术文档、知识产权,或组织中个人通过工作或项目中所积累的成功/失败的经验总结、学习心得等;外部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标准、外来技术资料、市场信息、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处收集来的知识等。
4职责4.1负责公司知识管理工作,对公司知识管理进行监督、备案。
4.2负责外来标准相关的知识管理工作。
4.3各部门负责各自相关技术文档、外来技术资料、标准、从顾客或外部供方处收集来的相关知识管理。
5流程5.1内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各部门可利用多种形式建立知识数据库,存放和积累知识信息,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生成、交流和验证知识的环境,并要求员工主动进行知识积累与交流。
5.2内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5.2.1内部知识可分为公司制度文件、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积累三大类。
公司内部知识包括管理制度文件与公司信息,管理制度规定了公司各项功能的运作和发展原则及要求,公司信息体现了公司的经营目标和方向。
专业技术包括研发(研发方法、流程、技术、新技术的研究)、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工艺、APQP、FMEA等)、知识产权与工程应用的经验教训积累。
项目积累指各项目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积累,包括不符合项的关闭、顾客反馈、投诉处理等。
5.2.2公司知识由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专业技术知识由技术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并报送。
每个技术人员、项目参与人员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5.3外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5.3.1外部知识可分为外来资料、市场信息两大类:外来资料包括供应商、用户和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的动向报告,专家、顾客意见的采集、技术动态的跟踪、法律法规、标准、行业规范、行业领先者的最佳实践调查等。
知识产权保密控制程序(认证范本)第一篇(正式风格):1. 知识产权保密控制程序1.1. 介绍本程序为了确保知识产权的保密性,保护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机密,规定了对知识产权的保密控制措施。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和合作伙伴,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内部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等。
1.2. 定义- 知识产权:指在创造、发明和过程中形成的有实际或潜在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
- 保密措施:指为了确保知识产权的保密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文件加密、访问权限控制、保密协议签署等。
2. 保密责任2.1. 公司员工保密责任2.1.1. 公司员工在加入公司时需签署保密协议,承诺保守商业机密。
2.1.2. 公司员工应遵守公司的保密政策和程序,不得泄露知识产权信息。
2.1.3. 公司员工离职后仍需继续履行保密义务。
2.2. 合作伙伴保密责任2.2.1. 公司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时,应签署保密合同。
2.2.2. 合作伙伴应遵守保密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
3. 保密措施3.1. 文档保密措施3.1.1. 重要文件应进行加密处理,限制访问权限。
3.1.2. 文档在传递过程中应采取安全通道进行传输。
3.2. 访问控制措施3.2.1. 公司应建立权限管理系统,对员工的访问进行控制。
3.2.2. 对特定的知识产权信息,只授权给需要了解的员工。
3.3. 人员培训3.3.1. 公司应定期进行有关知识产权保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保密意识。
4. 违约处理4.1. 违约责任对于违反保密义务的,将视情况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或法律措施。
4.2. 举报渠道公司建立了保密举报渠道,任何人都可以匿名举报保密违规行为。
5.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加材料)6. 法律名词及注释- 知识产权:指在知识创新、创造和发明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无形资产,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 保密协议:即保密协议,是当事人之间为保护商业机密而签订的协议。
1.目的:通过知识管理的策划,促进经验向知识的转化,知识向流程或内部标准的转化,知识、流程向能力的转化.确保过程运行、产品实现所需的知识得到保持和运用,公司所保持的知识能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发展形势,为更好的实现公司目标作出贡献.2.适用范围:本流程适用与莱芜汇金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知识的管理。
3.职责:3.1.总经理提供知识管理所需的资源及相关的授权。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知识的管理的策划及相关管理工作。
3.3.各相关部门负责落实知识管理各项要求。
4.程序:4.1.定义4.1.1.组织的知识:是组织特有的知识,通常从其经验中获得,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所使用或共享的信息。
4.2.组织所需知识的确定4.2.1.人力行政部根据过程运行、产品实现所需的知识,确定组织必要的知识,并公司必要的知识实施管理,确保在岗位任职资格和岗位职责中的到策划.4.3.组织知识的来源4.3.1.组织知识按来源划分: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4.3.2.内部来源:知识产权(目前不涉及)、从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失败或成功项目汲取的经验和教训,获取和分享未成文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过程、产品和服务改进结果。
4.3.3.外部来源:法律法规、顾客要求、标准、先进管理模式或技术的学习资料、专业会议、从外部供方收集的知识。
4.4.经验教训4.4.1.经验教训主要来源于质量问题解决、审核发现问题的解决、项目管理问题的总结、生产管理问题的解决、设备故障的解决、工作经验或技巧的总结、自主改进成果.4.4.2.质量部建立内部质量问题跟踪表、外部质量问题跟踪表、供应商质量问题跟踪表、内外部审核发现问题跟踪表,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汇总和跟踪.详细操作要求参见《改进控制程序》。
4.4.3.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收集类似项目中的开发经验、项目开发所需的知识,并对本次项目开发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记录和总结,详细操作要求参见《先期质量策划控制程序》.4.4.4.生产主管负责记录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及经验总结,以优化生产管理流程。
知识管理程序1.目的:确定公司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HS相关的知识并予以归纳、总结、保护及更新,为公司管理体系的运作提供支持与保障2.适用范围: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HS相关的知识的管理3.规范性引用文件:人力资源控制程序4.定义:4.1知识管理:组织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收集和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共享交流和提供应用的一系列规范的活动。
4.2内部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内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案例、培训心得体会等)。
4.3外部知识:是企业从公司外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搜集,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外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外来技术资料、市场信息、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处收集来的知识等)。
5.职责:5.1总务部:5.1.1公司知识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统筹公司知识的管理5.1.2组织相关法律法归的收集5.1.3员工上岗认证知识的管理5.1.4公司各种知识传受的管理,如:年度培训、其他专业培训等等5.1.5员工离职后知识传承的管理5.2各事业部开发部门:5.2.1产品技术信息的管理包括:客户技术信息、产品FMEA、图纸等开发资料的管理5.3体系办:5.3.1公司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流程、规范等的管理5.4各事业部品质:5.4.1产品允收准则及相关检测数据信息的管理5.4.2产品异常处理信息的管理5.4.3客户反馈投诉信息的管理5.5各事业部制造:5.5.1产品制造数据收集与管理,如:良率、产线异常处理记录、异常工时分析记录等5.6其他部门:涉及部门正常运作的内部与外部知识的管理5.7信息中心:公司内部知识管理平台的建立与维护,服务器信息安全的管理6.管理程序及内容6.1知识的来源:内部知识:体系文件、流程、开发资料、失败的教训、内部培训、专利等外部知识:法律法规、客户及相关方的信息、外部培训等6.2知识的收集与存放:各知识管理部门收集对应的信息并存放于对应的服务器位置或文件夹中6.3知识的共享与传播:相关部门应将对应的知识共享到组织内部,使需求单位均能正常获取对应的知识,保证工作的正常运作6.4知识的更新:知识的管理部门应根据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更新,并共享到需求单位避免使用不合适宜的知识导致工作失误6.5知识的传承与交接:总务部应策划对应的程序对离职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包括:有形的文件、技术资料,无形的原岗位的工作相关信息进行交接与传承避免因人员离职导致的知识无法传承。
知识产权管理政策与控制程序文件1. 简介本政策文件旨在确保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并规定了相应的控制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知识产权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专利、商标、版权和商业机密等。
2. 政策2.1 知识产权保护- 公司对其拥有的知识产权负有责任保护和维护,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使用、复制、传播或侵权行为。
- 公司将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知识产权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2 知识产权管理- 公司将建立知识产权的清晰归属和管理程序,包括登记、备案和更新等环节。
- 公司将指定专人或团队负责知识产权的管理和监督,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3. 控制程序3.1 知识产权收集和审查- 公司将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收集机制,确保及时收集、筛选和评估公司内产生的知识产权。
- 通过审查程序,确定哪些知识产权有实际价值和商业潜力,进一步加强保护和管理。
3.2 知识产权保密和许可- 公司将确保对知识产权的保密性,并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许可机制,以控制知识产权的使用和许可范围。
3.3 知识产权侵权投诉处理- 公司将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投诉处理程序,及时处理知识产权侵权投诉,并采取相应的法律行动保护公司的权益。
3.4 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 公司将进行定期的知识产权培训,加强员工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和意识。
- 公司将通过宣传活动,提高外界对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4. 遵守和执行- 公司要求所有员工遵守本政策文件,并严格执行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控制程序。
- 违反本政策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停职和解雇等。
5. 修订和生效- 公司保留对本政策进行适时修订和调整的权利,并及时通知所有员工生效的内容和日期。
以上为《知识产权管理政策与控制程序文件》的主要内容,具体执行细则和流程将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逐步完善和制定。
知识管理控制程序范文英文回答:Knowledge Management Policy.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knowledge management policy is to establish guidelines and procedures for the creation, capture, storage, retrieval, and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within the organization.Scope.This policy applies to all employees of the organization, regardless of their role or level.Definitions.Knowledge: Information that is valuable to theorganization and that can be used to improve decision-making and performance.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capturing, storing, retrieving, and disseminating knowledge.Knowledge repository: A central location where knowledge is stored and can be accessed by authorized users.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Employees: All employees are responsible for creating, capturing, and sharing knowledge.Knowledge managers: Knowledge managers are responsible for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policies.IT staff: IT staff are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the infrastructure and support necessary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Procedures.Knowledge creation: Employees should create knowledge by documenting their work, sharing their expertise, and participating in knowledge-sharing activities.Knowledge capture: Knowledge should be captured in a variety of formats, including documents, presentations, videos, and audio recordings.Knowledge storage: Knowledge should be stored in a central knowledge repository.Knowledge retrieval: Employees should be able to easily retrieve knowledge from the knowledge repository.Knowledge dissemination: Knowledge should be disseminated to employees through a variety of channels, including email, intranet, and training programs.Metric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gram should be measured using a variety of metrics, including:Number of knowledge items created.Number of knowledge items accessed.Number of knowledge items shared.Employee satisfaction with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gram.Enforcement.Compliance with this policy is mandatory. Employees who violate this policy may be subject to disciplinary action.Revision History.This policy was last revised on [date].中文回答:知识管理控制程序。
[全]知识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对知识实行统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
3、职责:3.1总经理:知识资料的限制级别的审批;负责知识小组组长的任命。
3.2知识组组长:负责组织知识资料的收集、整理、发布工作。
3.3其他部门:负责配合知识组提供相应的资料。
4、定义:无5、工作程序:5.1成立知识管理小组5.1.1总经理任命行政部经理为知识小组组长。
5.1.2知识组长在各部门选择合适的人选参加知识小组,并汇总知识小组名单。
原则上知识小组成员需涉及到每个部门。
5.2知识的收集5.1.1行政部收集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公司信息公告、外部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法规、标准等。
对公司知识产权、商誉等进行管理维护。
5.1.2品质部收集整理公司质量体系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经验。
5.1.3小组进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积累,包括不符合项的关闭、顾客反馈、投诉处理等。
5.1.4业务部收集顾客和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的动态报告,专家、顾客意见的采集,行业信息、市场动态等。
5.1.5行政部收集供应商的相关动态报告。
5.3信息资料的整理5.3.1知识组组长组织知识组成员对各部门提供的知识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并形成《知识清单》。
5.3.2相关责任部门提供协助,相关部门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5.4限制级别5.4.1各部门主管讨论确定各项类型知识的不同授权级别,并确定相应的使用人的权限。
5.4.2总经理对知识限制权限进行批准。
5.5信息资料发布5.5.1文件管理部门按限制级别发布相关知识资料。
5.5.2相关部门只能借阅知识资料限制级别以内的知识资料,如需超出限制级别借阅,必须经总经理批准。
5.6资料保存5.6.1知识的积累与保存分部门、分责任人按公司规范的格式进行保存。
资料需按《文件控制程序》保存到相应的部门。
5.7更改评审5.7.1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应知识文件的评审。
知识管理控制程序1 目的为对公司的知识实行统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公司知识的获取、存贮、分享、应用和创新方面。
3 定义3.1知识管理:组织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收集和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共享交流和提供应用的一系列规范的活动。
3.2内部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
3.3外部知识:是企业从公司外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搜集,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
4 职责4.1 总经理:负责公司知识的全面管理,并提供知识管理的资源。
4.2 质量部a)负责协助总经理对公司知识进行统筹管理;b)负责组织各部门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公司所需的知识,并保持知识的更新;c)营造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必要时提出并组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d)组织公司知识库的开发及维护;e)协调各研发中心和领域专家组,协作实现知识产品的开发和利用;f)组织知识管理的有关活动;g)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收集、整理、发布的归口管理。
4.3 产品部a)负责标准、法律法规的收集、整理、发布的归口管理;b)负责成套项目设计文件、外部技术文件、专利等资源的集中管理。
4.4 研发中心:负责本部门项目研制过程中资料归档管理。
a)负责总结项目设计和开发经验,形成知识;b)负责在项目实践中推广应用知识。
4.5 总经办a)负责资质文件等资料的集中管理;4.6 人力资源部a)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如内网发布、培训、引导人传授、谈论、总结等)保证员工能在所需的范围内获得知识。
4.6 市场部a)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b)顾客相关方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控制。
4.7 工程部负责系统集成项目施工知识的收集、应用、控制;4.8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知识的收集、应用、控制。
4.9 相关部门配合。
知识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确定并管理公司拥有的知识,有效避免知识的流失,达成公司知识传承、应用共享、创新增值的效果。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与管理体系过程运行及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知识的确定、获取、保持、共享、应用和创新等知识管理过程的控制。
3.权责3.1管理体系档案科(简称档案科):主导公司知识管理工作,包括1)知识管理的专兼职队伍建设;2)建立知识管理运行、考核和激励制度;3)知识管理规划编制;4)定期组织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并策划知识更新和改进措施;5)负责知识管理方法和工具(如标杆学习、导师制和教练制、头脑风暴法等)的选择、创建和在公司内的推广和应用。
6)归口管理公司获取的知识,建立受控知识清单。
3.2人力资源中心:1)构建公司培训体系,组织公司各类领域专业人员参与各类课程开发、知识与经验传授,将隐性知识转化成培训课件和教材;2)公司行政管理制度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取、保持与管理;3)负责政府、权威机构等信息的收集与管理。
3.3企划科:负责媒体信息的收集与管理。
3.4信息科:公共网盘、ERP系统等知识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用和维护管理。
3.5产品技术中心:1)产品标准、技术与研发成果等知识的创造、获取、保持与管理;2)技术与研发方面新知识的推广与应用;3)公司知识产权的申报与维护。
3.6生产技术运营各部门:1)生产制造过程有关知识的获取、保持、改进与创新;2)生产制造过程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形成知识,根据需要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流和共享。
3)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方面知识的获取、保持与应用。
3.7商务运营部门:1)销售渠道、客户服务、竞争对手信息等知识的获取、保持与管理;2)客户意见和满意度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3)主导知识管理工作(见3.1)。
3.8品质保障中心:产品质量检验、质量改进方面知识的获取、保持与管理。
3.9实验工程中心:测试标准、测试方法方面知识的获取、保持与管理。
3.10体系管理中心:体系管理方面知识的获取、保持与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指南与控制程序文件
目标
本指南旨在帮助组织有效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并预防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以下提供了一些控制程序和最佳实践,供组织参考和实施。
知识产权管理流程
1. 知识产权识别和分类
- 鉴别和识别组织内创造的各种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和商业机密等。
- 将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进行分类和归档,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
2. 知识产权评估和评估
- 对组织内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和评估,以确定其价值和潜在风险。
- 考虑到知识产权的价值,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3. 知识产权保护
- 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包括注册专利、商标和版权等。
- 制定保密协议和非竞争条款,以防止知识产权泄露和侵权。
4. 知识产权管理培训
- 为员工提供关于知识产权的培训,包括知识产权的概念、法律要求和最佳实践。
- 建立一个持续的培训计划,以确保员工对知识产权问题有全面的了解。
5. 知识产权监控和追踪
- 建立一个系统来监控和追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 做好知识产权追索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法律行动保护知识产权权益。
最佳实践
- 与专业律师合作,确保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
- 定期审查和更新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和程序。
- 建立一个跨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以确保有效执行和协调。
- 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记录和档案系统,以便追踪和管理知识产权。
以上是知识产权管理指南与控制程序文件的内容。
请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实施。
知识管理控制程序(依据GB/T19001-2016 idt ISO9001:2015标准编制)1.0目的鼓励公司获取、更新知识,防止公司知识的流失。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知识的识别、收集、整理、发布、使用、分享、评估和更新的管理3.0职责和权限3.1办公室负责知识管理的组织与协调,负责人力资源类知识的收集和整理,负责组织知识的发布、评估和更新,负责组织知识的推广与培训。
3.2销售部负责顾客服务、销售方面知识的收集和整理。
3.3技质部负责质量方面的知识的收集和整理3.4技质部负责产品研发、工艺、工装方面知识的收集和发布。
3.5其他职能部门负责各自分管领域知识的收集和发布。
4.0过程分析乌龟图5.0作业程序5.1知识的识别和收集5.1.1技质部识别与收集下列来源中的知识:1)供应商质量反馈单2)顾客退货产品分析3)纠正措施报告4)不合格品评审单6)产品质量检验、质量改进等7)产品测试方法、测试工夹具的配置、改进等8)外部体系管理方面的报道、培训、讲座等6.1.2销售部识别和收集下列来源中的知识:1)顾客的意见2)顾客投诉记录3)媒体关于本行业的评论和分析4)顾客未签约的失败教训、签约成功的经验5)市场环境因素6)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竞争策略等7)顾客的信用度6.1.3技质部识别和收集下列来源中的知识:1)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2)项目研发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3)顾客退货分析报告4)行业前沿信息5)型式试验报告、国家检验机构的检测报告6)专业论文、专利7)国内外标准文献、先进工艺手段、标准经验、学术交流成果、专业会议资料6.1.4其他职能部门识别和收集下列来源中的知识:1)分管领域中的知识2)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3)未成文的工作小诀窍6.2知识的整理和发布6.2.1 各部门对识别和收集到的知识进行整理1)能够直接转化为作业指导的知识,应将其形成作业指导书或者依据这些知识对现有的作业指导书进行修订。
1.目的确定必要的知识,以运行过程,并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对公司知识实行统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及时更新,使其在公司内部共享、积累、有序传递和有效应用。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管理体系中所有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知识的控制。
3.职责3.1 总经办是公司知识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知识体系的建设、保持和更新,保证知识能在所需的范围内得到;负责建立和实施本程序,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1.1总经办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网络技术、操作系统技术要求、数据库管理、OA 系统运行与维护,档案室负责公司纸质版和电子版本档案的管理,并形成信息档案供内部查阅。
3.2 各部门负责本程序的执行,进行本部门相关知识的识别及管理。
4.术语和解释4.1 知识: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
4.2公司的知识:各部门负责本程序的执行,进行本部门相关知识的识别及管理。
4.3 内部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
注:内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管理经验知识;(2)专业技术知识;(3)产品开发、模具设计知识;(4)生产流程;(5)销售渠道网络;(6)客户服务知识。
4.4外部知识:是企业从外部环境(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搜集,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
注:外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外来技术资料;(2)市场信息。
5.程序6.程序说明6.1知识识别的要求:6.1.1 与产品和服务紧密相关,能够影响合格产品和服务的输出的知识,各部门应必须进行监视、总结和识别(包含但不限于《各部门主要知识列表》内容),总经办负责监督各部门的实施情况。
6.1.2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应识别本部门知识管理的内容,建立知识管理信息台账和知识管理信息库,有专人实施动态管理。
6.1.3对客户提供的各类知识的培训,与客户对接部门在收到培训通知后,必须报规控部体系组进行统筹安排,选派合适人选参加。
知识管理控制程序1范围本程序确定了公司对所获得知识的管理,包括内部和外部所获得的的知识,以运行过程,并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知识管理过程的控制。
2引用文件GB/T19000-2016idtISO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1-2016idt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3 术语组织的知识:是组织特有的知识,通常从其经验中获得,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所使使用和共享的信息。
4职责4.1公司行政副总是知识管理的分管领导,负责公司知识的管理要求的审批。
4.2办公室是公司知识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知识的保持和更新,并能在所需的范围内得到;负责制定和修订本程序并监督、检查和考核本程序的执行。
4.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知识的管理,执行本程序的规定。
5 工作程序控制流程如下:输入:组织内部、外部知识来源输出:组织知识管理信息的运营推广及分享过程绩效指标:1)各部门相关知识及时、准确收集完成率100%;2)各部门知识管理信息分享推广及时率100%。
风险点:知识未分享或分享不及时,导致公司经营中出现问题。
5 管理内容5.1知识的来源为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公司适时审视现有的知识,确定如何获取或接触更多必要的知识和知识更新。
公司知识的来源主要包括:5.1.1内部来源:如知识产权;从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吸取的经验和教训;获取和分享未成文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5.1.2外部来源:如学术杂志、学术论文、标准、学术交流、专业会议、网络、从顾客或外部供方收集的知识等。
5.2 管理要求5.2.1研发部负责学术杂志、学术论文、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专利权与商标权、技术创新、科研成果、新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知识的管理。
5.2.2生产部负责产品实现策划、工艺控制指标、工艺规程、工艺纪律、特殊过程、设备操作规程过程中知识的管理。
5.2.3 办公室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网络技术、操作系统技术要求、数据库管理、OA系统运行与维护、公司纸质和电子版本档案的管理,负责公司标准化管理文件化信息形成PDF文档上传公司内部网络,授权查阅,5.2.4 人力资源部负责内部、外部培训、师带徒、技能比赛、过程中知识的分享,确保知识在公司流动、分享,提高全员掌握知识的水平。
知识管理控制程序文件一、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知识资源,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知识管理控制程序文件的方法,以帮助企业实现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二、知识管理控制程序文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扩展,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源也日益庞大。
传统的知识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更加高效、科学的知识管理控制程序文件来指导企业进行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控制程序文件的意义在于:1、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确保知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传承。
4、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知识管理控制程序文件的内容和结构1、知识收集与整理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收集与整理机制,确保各类知识资源的全面覆盖和准确分类。
具体包括:(1)制定知识收集计划和标准。
(2)建立多渠道的知识收集方式。
(3)对收集到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
2、知识存储与备份企业应建立安全的存储环境,确保知识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具体包括:(1)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和设备。
(2)建立严格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3)定期对知识进行审查和更新。
3、知识共享与传承企业应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传承,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具体包括:(1)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和渠道。
(2)鼓励员工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3)定期组织知识传承活动和培训。
4、知识保护与保密企业应采取措施保护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确保企业的核心利益不受侵犯。
具体包括:(1)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流程。
(2)明确保密范围和责任人。
(3)对重要知识资源进行加密和限制访问。
5、知识应用与创新企业应鼓励员工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具体包括:(1)提供员工培训和发展机会。
(2)鼓励员工参与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
(3)对具有创新价值的成果进行奖励和推广。
四、实施知识管理控制程序文件的注意事项1、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和目标,确保各项措施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