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和方剂共74页
- 格式:ppt
- 大小:4.18 MB
- 文档页数:37
清热泻火方剂总汇(收集整理)清热泻火方剂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种药方,用于治疗体内的热邪引起的症状。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清热泻火方剂,供参考和整理。
一、加味清火饮【组成】生地黄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薄荷5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生津,适用于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状。
二、连翘败毒散【组成】连翘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10克,板蓝根10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明目,适用于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三、白虎汤【组成】石膏30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芍药10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利尿,适用于高热口渴、尿黄赤等症状。
四、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生地黄10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疏肝,适用于肝火旺盛、胸胁胀痛等症状。
五、五石散【组成】石膏10克,滑石10克,贝母10克,知母10克,黄连10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化痰,适用于热结痰滞、咳嗽痰黄等症状。
六、二妙丸【组成】生石膏30克,玄参10克,薄荷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化痰,适用于高热口渴、咳嗽痰黄等症状。
七、银翘散【组成】连翘10克,薄荷10克,扁豆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解表,适用于发热恶寒、咽喉肿痛等症状。
八、清火丸【组成】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解毒,适用于口腔溃疡、疱疹等症状。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清热泻火方剂,每一种方剂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使用范围。
在使用这些方剂前,请咨询中医专家的建议,并遵循其用药指导。
总结起来,清热泻火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用于治疗热邪引起的症状的药方。
这些方剂通常由草药组合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生津等功效。
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方剂,并遵循药方的用药指导。
希望本文对于了解和使用清热泻火方剂的朋友们能够有所帮助。
一、清热泻火药(11味)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夏枯草:苦、辛、寒、归肺、胆经;清肝火,散郁结。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决明子:甘、苦、咸、微寒、归肝、肾、大肠经;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谷精草:辛、甘、平、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青葙子:苦、微寒、归肝经;清泄肝火,明目退翳。
密蒙花:甘、微寒、归肝经;清肝明目,退翳。
二、清热燥湿药(6味)黄芩: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胃、肝、大肠经;清热躁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经;清热燥湿,解毒止痒。
三、清热解毒药(1)主要用于温热病的药:(9味)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定惊。
穿心莲:苦、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四季青:苦、涩、寒、归肺、心经;清热解毒,凉血敛疮。
绿豆:甘、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消暑。
熟胆:苦、寒、归肝、胆、心经;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2)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的药:(5味)山豆根:苦、寒、有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射干: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祛痰利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