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清热药方、泻下药方
- 格式:pdf
- 大小:910.36 KB
- 文档页数:29
(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生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锻用)知母 +生津润燥,滋阴润燥(肺,胃,肠,肾阴)芦根 +生津,除烦,止呕,清热利尿天花粉+生津,消痈排脓竹叶清热泻火,生津,利尿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栀子 +利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夏枯草清热泻火,清肝明目,降血压+散结消肿决明子 +润畅通便谷精草明目退翳青箱子清肝泻火,明目退翳密蒙花清热养肝 +明目退翳(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上焦),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黄连(中焦) +黄柏(下焦) +退热除蒸,解毒疗疮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止泻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明目(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连翘 +消肿散结,清心利尿(疮家圣药)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通经下乳紫花地丁 +凉血消肿野菊花疏散风热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垂盆草利湿退黄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板蓝根 +利咽青黛 +清肝泻火,熄风定惊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半边莲利水消肿半枝莲, + 散瘀止血熊胆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目秦皮燥湿止带,清肝明目牛黄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射干清热解毒,利咽+祛痰,散结消肿山豆根 +消肿马勃 +止血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止血,鸦胆子 +截疟,燥湿杀虫,(外用)腐蚀赘疣白头翁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梅毒要药白鲜皮止痒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重楼,消肿止痛,息风定痉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肺痈要药败酱草祛瘀止痛肠痈要药金荞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木蝴蝶利咽,疏肝和胃(4)清热凉血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玄参 +泻火解毒,消痈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清透阴分伏热(治无汗骨蒸要药)赤芍 +止痛,清泻肝火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水牛角 +定惊(5) 清虚热药青蒿清虚热,退骨蒸,凉血+解暑,截疟白薇 +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地骨皮清虚热,退骨蒸+凉血止血,清肺泻火,生津止渴银柴胡清虚热,退骨蒸 +除疳热胡黄连 +除疳热,清湿热地骨皮退蒸,凉血止血+清泻肺热丹皮 +清热活血胡黄连清热燥湿(下焦)+退虚热,除疳热黄连(中焦)+清心胃实火,清热解毒(三)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泻下攻击,外用清热消肿+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芒硝 +润燥软坚番泻叶泻下通便+消积健胃芦荟 +清肝,杀虫(2)润下药火麻仁润畅通便郁李仁 +利水消肿(3)峻下逐水药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逐经髓痰涎内服醋制京大戟,泻脏腑水湿内服醋制大戟科红大戟,内服醋制牵牛子泻下逐水, +去积杀虫莞花 +杀虫疗疮(外用),祛痰止咳巴豆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去油制霜减毒千金子,破血消癥。
中药学泻下药各种总结配伍:大黄配芒硝: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大黄配巴豆、干姜:大黄苦寒,功善泻热通便、攻积导滞;巴豆辛热,功善峻下冷积;干姜辛热,功善温中散寒。
三药合用,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和而持久,大黄得巴豆,其寒性可去,再加温中散寒之干姜,以助散寒之力,故善治寒积便秘。
;相似药物比较:大黄、芒硝:均味苦性寒,一则均善攻下通便泻热,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常相须为用;二则均清热泻火,治目赤肿痛、口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疮痈肿毒、肠痈及痔疮等。
相异的是:大黄大苦大寒,泻热攻积力强,又善治湿热积滞泻痢初起见里急后重者;硝则兼咸味,长于润软坚硬燥屎。
此外,大黄兼解毒,善清血分之热而止血,治血热妄行之吐、衄、咯、便血及水火烫伤;清利湿热,治湿热黄疸、淋证涩痛;活血逐瘀,治瘀血磐闭、产后瘀阻腹痛及趺引损伤。
芒硝外用可回乳。
番泻叶、芦荟:性寒,善泻下通便,治热结便秘。
相异:番泻叶力强速效,又能行水消肿;少量助消化。
芦荟又善清肝、杀虫、治肝经实火、小儿疳积、虫积腹痛;外用治癣。
番泻叶入煎剂后下,芦荟只入散剂。
火麻仁、郁李仁:均为植物种仁而善润肠通便,凡年老、体虚、久病及产妇因津血不足所致肠燥便秘即可选用。
相异的是:火麻仁甘平油润,又兼补虚。
郁李仁则苦降散润,又兼行气、利水消肿,以肠燥兼气滞者用之为宜,还治水肿、脚气,兼便秘者尤佳。
甘遂、京大戟、芫花:有大毒而归肺、肾、大肠经,均善泻水逐饮,治身面浮肿,大腹水肿及胸胁积液,常相须为用。
不同:甘遂、京大戟源于大戟科性寒,均善消肿散结,治疮痈肿毒;芫花源于瑞香科性温,善杀虫疗疮。
其次,甘遂兼治风痰癫痫;大戟兼治瘰疬痰核;芫花兼能祛痰止咳,最善治胸胁停饮,又兼治寒痰咳喘。
毒性以芫花最烈,药力以甘遂最强。
京大戟、红大戟:均性寒有毒,既善泻水逐饮,治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胁积液;又善消肿散结,治痈肿未溃及瘰疬痰核等。
【方剂:泻下剂】泻下剂第一节寒下剂1、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12g、芒硝6g、厚朴24g、枳实12g。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出汗,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其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
3)热厥、痉病、发狂属里热实证者。
【歌诀】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证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秘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2、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组成】大黄12g、牡丹9g、桃仁12g、瓜子30g、芒硝9g。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
右下腹疼痛拒按,或右足曲而不伸,伸则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歌诀】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第二节温下剂1、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组成】大黄9g、附子9g、细辛3g。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腹痛。
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
【歌诀】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2、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组成】大黄15g、当归9g、干姜9g、附子6g、人参6g、芒硝6g、甘草6g。
【功用】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主治】寒积腹痛。
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歌诀】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3、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组成】大黄一两、干姜一两、巴豆一两。
【功用】攻逐寒积。
【主治】寒实腹痛。
卒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大便不通。
【歌诀】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第三节润下剂1、五仁丸《世医得效方》【组成】桃仁15g、杏仁15g、柏子仁9g、松子仁9g、郁李仁5g、陈皮15g。
方剂各论之泻下剂一、概念【组成】泻下药为主;【作用】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下法”。
【治证】里实积滞证:腹实便秘证;水饮内停证:胸腹积水、水肿。
二、分类与适应证:1.寒下—攻下积滞,荡涤实热;—用于里热积滞证;—代表方:大承气汤;2.温下—温下寒积;—用于里寒积滞证;—代表方:温脾汤;3.润下—润燥滑肠,缓下通便;—用于津亏肠燥之便秘证;—代表方:麻子仁丸;4.逐水—攻逐水饮,消除水积;—用于水饮壅积于里之实证;—代表方 :十枣汤5.攻补兼施—泻下通便,扶助正气;—用于正虚而里实积滞证;—代表方:黄龙汤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酒洗,四两、厚朴去皮,炙,半斤、枳实炙,五枚、芒硝三合【主治】阳明腑实证。
证候特征:燥、实、痞、满俱在(阳明腑实证)。
【病机】热邪、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治法】泻下泄热,行气消积。
峻下热结(急下存阴)。
【方解】君:大黄(后下)—苦寒泄热,清泻肠胃积滞。
臣: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
黄、硝相须为用,攻柔相济,清泻热结力强,燥、实并治。
佐:枳实—破气散结,消积除痞。
厚朴—宽肠下气,消胀除满枳、朴相配,助黄、硝以推荡积滞,攻下热结。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功善清泻热结,行气导滞,为治热结阳明,气机壅滞所致便秘证的名方;本方体现了急下存阴法、釜底抽薪法;临证以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而有“燥、实、痞、满”等证候为特征。
2.本方亦主治:热结旁流证—体现“通因通用”法。
热积壅结所致之热厥、痉病或发狂证。
3.现代用治:肠梗阻、肠麻痹、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疾病属于实热、积滞壅结者。
釜底抽薪:指用通导大便以泻去实热邪气的一种治法。
好比抽去锅底下燃烧的柴草以降低锅的温度。
泛指寒下法,如大承气汤。
通因通用:为反治法之一。
指用通利的方药来治疗通泄病证的一种治法,如应用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证。
拒按,苔黄厚,脉实有力等证候为特征。
【个性】大承气汤:硝、黄相须为用,且大黄后下,泻热攻积力强,功善峻下热结;主治实热、积滞壅结肠胃所致之阳明腑实证及热结旁流、痉病、热厥、发狂,以痞、满、燥、实证俱在为特征者。
清热泻火方剂总汇(收集整理)清热泻火方剂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种药方,用于治疗体内的热邪引起的症状。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清热泻火方剂,供参考和整理。
一、加味清火饮【组成】生地黄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薄荷5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生津,适用于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状。
二、连翘败毒散【组成】连翘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10克,板蓝根10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明目,适用于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三、白虎汤【组成】石膏30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芍药10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利尿,适用于高热口渴、尿黄赤等症状。
四、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生地黄10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疏肝,适用于肝火旺盛、胸胁胀痛等症状。
五、五石散【组成】石膏10克,滑石10克,贝母10克,知母10克,黄连10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化痰,适用于热结痰滞、咳嗽痰黄等症状。
六、二妙丸【组成】生石膏30克,玄参10克,薄荷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化痰,适用于高热口渴、咳嗽痰黄等症状。
七、银翘散【组成】连翘10克,薄荷10克,扁豆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解表,适用于发热恶寒、咽喉肿痛等症状。
八、清火丸【组成】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解毒,适用于口腔溃疡、疱疹等症状。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清热泻火方剂,每一种方剂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使用范围。
在使用这些方剂前,请咨询中医专家的建议,并遵循其用药指导。
总结起来,清热泻火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用于治疗热邪引起的症状的药方。
这些方剂通常由草药组合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生津等功效。
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方剂,并遵循药方的用药指导。
希望本文对于了解和使用清热泻火方剂的朋友们能够有所帮助。
中医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歌诀大全(收藏好了)一、解表药解表辛散肌表邪,性温散寒凉散热。
发散风寒桂麻黄,香薷白芷苏荆防。
苍耳辛荑藁本羌,细辛胡荽柽葱姜。
发散风热蝉薄荷,牛蒡桑菊蔓荆葛。
柴胡升麻淡豆豉,浮萍木贼风热瘥。
麻黄发汗治伤寒,风水痹痛与咳喘。
桂枝温卫善解肌,温经通脉化水气。
紫苏散寒兼理气,风寒气滞两相宜。
荆芥辛散肌表邪,感冒痒疹及出血。
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风痉。
羌活祛风寒湿奇,外感头疼上肢痹。
白芷通窍止额痛,燥湿止带消痈脓。
细辛散寒通鼻窍,诸般寒痛肺饮消。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
牛蒡透疹散风热,解毒利咽疗痄腮。
桑叶清肺兼平肝,风热燥咳目昏眩。
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
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
葛根解肌治项强,透疹生津升清阳。
二、清热药性寒清解虚实热,湿热疮毒及气血。
清热泻火治气热,膏知寒石枯草决。
鸭跖芦根密蒙葙,栀子花粉二竹叶。
清热燥湿连柏芩,胆草苦参秦白椿。
清热解毒银花翘,野菊公英鱼腥草。
青叶板蓝黛贯众,荞麦红藤败酱草。
射干豆根穿心莲,白头齿苋地锦草。
蚤拳慈姑土茯苓,熊胆漏芦白蔹勃。
绿豆鸦蛋四季青,半边地丁蛇舌草。
清热凉血生地玄,赤芍牛角紫牡丹。
清虚热药地骨皮,银柴胡连青蒿薇。
石膏解肌清肺胃,除烦止渴高热退。
知母清胃又润肺,滋阴降火虚热退。
栀子泻火除烦躁,凉血通淋衄疸瘥。
夏枯草清肝散结,消瘿瘰乌珠疼解。
黄芩清肺除湿热,解毒凉血又安胎。
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瘥。
黄柏入肾主下焦,燥湿泻火虚热疗。
胆草燥湿泻肝胆,下焦湿热肝火炎。
银花解毒散风热,痈肿毒痢卫营邪。
连翘解毒散肿结,清心透散营卫邪。
公英解毒消痈肿,乳痈肿痛功尤胜。
板蓝根凉血解毒,尤善治毒壅咽喉。
鱼腥草解毒排脓,尤善治痰热肺痈。
射干解毒善祛痰,咽喉肿痛痰壅喘。
白头翁解毒凉血,热毒血痢效尤捷。
生地凉血养阴津,吐衄崩中热伤阴。
玄参凉血且滋阴,解毒散结功效真。
丹皮凉血散瘀血,内外痈肿骨蒸热。
赤芍凉血兼清肝,瘀滞肿痛经闭痊。
中药方剂之泻下方剂类(1)三黄泻心汤《千金要略》组成:大黄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适应症;用于脑充血脑溢血,咯血.鼻衄.胃肠出血,眼底出血,膀胱出血,牙龈出血等疾患;或者高血压,动脉硬化、更年期综合症引起怔忡,失眠和便秘等症。
方解;本方为苦味消炎、下泻剂。
大黄为有显著泻下作用;黄连和黄芩有消散充血和消炎作用、以及镇静作用。
药物功效;大黄为泻下杀菌药,有降脂降压泻下、抗菌作用。
黄连清热药、黄芩为清热燥湿药。
有抗菌、利尿镇静降压等作用。
治例摘录;病人为一50岁妇女、有高血压、日前、突然头痛、晕呕吐,颜面潮红,足发冷、耳呜,2-3日末大便,经服三黄泻心汤二周痊愈。
(2)、大黄附子汤《千金要略》组成;大黄15克附子5克细辛10克适应症:主治由于寒冷引起的单侧胁下痛实热而引起的疼痛,如肾结石胆结石.胰炎,坐骨神经痛,偏头痛,慢性阑尾炎,肋间神经痛,肠粘连和疝引起的疼痛,以及腰椎间盘脱出和令阴部外伤所致的尿闭。
方解:本方由三味药组成。
附子温十二经,有散寒镇痛效果;细辛有良好的温经作用,和附子一起协同,温经利水,而达到良好的止痛作用;大黄泻实热,活血而缓解疼痛,三味协同,共收温下之功,这是沉寒挟滞的治法。
药物功效:大黄为泻下药,有泻下抗菌,收敛等作用,细辛为角表药,具有温经,止痛作用,附子为温中药、有强心镇痛。
(3)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10克枳实15克芒硝15克厚朴20克适应症:本方为阳明病的代表方。
适用于急性热病,如肠寒的高烧期,杂病中的腹胀满而便秘者,大致是急性肺炎,伤寒,脑炎,商血压,精神病,食物中毒,便秘,尿闭,闭经,头痛和偏头痛等。
方解:本方药物四味,主药是大黄,大黄将胃肠之气泻下,起到承气和顺气的作用,如果胃,肠内有邪气停滞,大黄引导通利作用,芒硝协助大黄润肠,解热泻下;厚朴和枳实破胃肠之积气达到疗腹部胀满的效果。
药物功效:在黄为泻下药,芒硝为为峻泻药,厚朴理气药,解痉镇痛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中医方剂‖泻下篇二、泻下剂(一)泻下剂1、大承气汤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据证用药量.功用: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特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汗出, 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附方:(1)小承气汤组成:大黄厚朴枳实据证用药量功用: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特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
腹中胀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
亦可用之。
2、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甘草芒硝据证用药量功用: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特征: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肠胃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者3、复方大承气汤组成:厚朴大黄桃仁莱菔子枳实赤芍芒硝.据证用药量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主治:单纯性肠梗阻特征: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4、大陷胸汤组成:大黄芒硝甘遂据证用药量功用:泄热逐水主治:结胸证特征: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结,潮热,或短气烦躁,舌上燥而渴脉沉,紧按之有力(二)温下1、大黄附子汤组成:大黄12g附子10g细辛3g功用:温阳散寒,泻结行滞主治:寒积里实特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舌苔白腻,脉紧弦2、温脾汤组成:大黄12g附子10g干姜6g党参10g甘草3g功用:温补脾阳,攻下冷积主治:脾阳不足特征:冷积便秘,或久痢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3、三物备急丸组成:大黄干姜巴豆据证用药量功用:攻逐寒积主治:寒实冷积特征:卒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大便不通(三)润下1、麻子仁丸组成:麻仁赤芍枳实大黄厚朴杏仁.据证用药量功用:润肠通便,泄热行气主治:肠胃燥热,津液不足特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2、五仁丸组成:桃仁杏仁柏子仁李仁松子仁陈皮据证轻重定量功用:润肠通便主治:津枯肠燥特征:大便艰难,以及年老或产后血虚便秘3、济川煎组成:当归15g牛膝6g大云10g泽泻6g升麻3g枳壳6g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老年肾虚特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头目眩晕,腰膝酸软(四)逐水1、十枣汤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各等份功用:攻逐水饮主治:(1)悬饮特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气短,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主治:(2)实水特征: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等2、舟车丸组成:黑丑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青皮陈皮木香槟榔轻粉。
第二章泻下剂:凡是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第一节寒下1、大承气汤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治法:峻下热结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实、燥、痞、满)第二节温下1、温脾汤主治: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证治法:攻下冷积,温补脾阳附子大黄,干姜人参与甘草(温脾汤中参附草,大黄干姜攻下方)第三节润下1、麻子仁丸主治:肠胃燥热之便秘治法:润肠泻热,行气通便麻子仁,杏仁芍药,大黄枳实厚朴,蜂蜜第四节逐水1、十枣汤主治:悬饮,实水(胸水,腹水)治法:攻逐水饮甘遂,大戟芫花,大枣第三章和解剂: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截疟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证、疟疾的方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主治:1、伤寒少阳证,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胞宫),3、疟疾黄疸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治法:和解少阳,调和脾胃小柴胡汤治少阳,半夏人参甘草芳,更有黄芩大枣姜。
和解少阳,调和脾胃此方彰。
2、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少阳初入阳明)治法: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芍枣姜。
少阳阳明合病证,和解少阳,内泻热结此方良。
(小承气汤去厚朴+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芍药)=大黄枳实+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芍药)3、蒿芩清胆汤主治:少阳湿热证(里热偏重兼湿痰浊)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蒿芩清胆淡竹茹,陈皮半夏与茯苓滑石青黛枳壳与甘草。
第二节调和肝脾1、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治法:疏肝解郁,养血健脾逍遥散中柴胡当归与白芍,白术茯苓与甘草,烧生姜与薄荷。
逍遥散中当归芍,柴苓术加姜薄。
本方为调和肝脾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
第三节调和脾胃1、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治法:平调寒热,消痞散结半夏泻心黄连与黄芩,甘草干姜枣人参。
寒热错杂之痞证,平调寒热,消痞散结此方良。
第四章清热剂:凡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的方剂。
中医介绍12种常用清热解毒中药秘方中药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独特的疗效备受人们的关注。
在中医理论中,清热解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热性疾病的防治。
以下是中医介绍的12种常用清热解毒中药秘方,供大家参考。
秘方一:黄连解毒汤组方:黄连、黄芩、黄白芍、生地黄、鸡内金、怀牛膝、山豆根、知母、桃仁、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具有抗菌消炎、解毒利湿的作用,适用于大便秘结、腹泻病证。
秘方二:银花清毒汤组方:银花、连翘、野台颊、夏枯草。
功效:解表要火,清热解毒,适用于感冒、发热、喉咙肿痛等症状。
秘方三:连翘败毒散组方:连翘、黄芩、连翘、里加草、高穗巴戟天、知母、苦参。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中暑、痢疾等症状。
秘方四:大王苦茶渣清毒汤组方:大王苦茶渣、连翘、薄荷。
功效:清热解毒、解表退热,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
秘方五:板蓝根颗粒组方:板蓝根、连翘、金银花、银花、黄芩。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感冒、咽喉疼痛等症状。
秘方六:黄扈宝清毒颗粒组方:黄芪、黄连、地黄、白术等。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性疾病。
秘方七:宁宗颗粒组方:钩藤、黄连、黄芩、地黄、麦冬、川贝、生姜。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性疾病。
秘方八:银桑颗粒组方:银柴胡、大青叶、银花、牛蒡子、泽泻。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感冒、咽痛等症状。
秘方九:黄连解毒口服液组方:黄连、黄芩、地黄、丹皮、青柏、川芎、白术。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痢疾、牙龈肿痛等症状。
秘方十:白虎汤组方:知母、石膏、甘草、生石膏、大黄。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热,适用于高热、烦渴、喉咙肿痛等症状。
秘方十一:银黄合剂组方:银黄、半夏、竹茹。
功效:清热解毒、化湿行气,适用于急性肺炎、咽喉肿痛等症状。
秘方十二:石膏吊石汤组方:知母、天花粉、甘草、粉山东参、生山药、单狐丝、地黄。
功效:清热解毒、润燥生津,适用于口渴、咽喉干燥等症状。
以上所介绍的12种清热解毒中药秘方,都是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疗法。
泻下药泻下药:以泻下药为主,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作用,主治里实证的方剂分类:温下,寒下,润下,攻逐水饮适用范围:热结-泻下+寒凉—寒下寒结-泻下+温热—温下水饮内停-攻逐水饮注意:1.表证未解,里实不甚,先解表,里实已成即泻下;表证未除,里实较甚,宜表里双解2.服药后,不宜早进油腻或不消化食物3.年老体弱,新产血亏,病后津伤,孕妇,慎用泻下药第一节寒下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热结旁流,热厥,痉病,发狂【痞:自觉胸脘有闷塞压重感满: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肠有燥粪,干结不下实:腹痛拒按,大便不通】病机:实热积滞,雍积胃肠治法:泻热通便方剂:1.大黄-泻热通便(实)。
君药2.芒硝-软坚散结,清解里热(燥)。
臣药3.厚朴-行气除满(满)4.枳实-行气消痞(痞)功效:峻下热结临床运用:里热实证。
【痞满燥实,苔黄,脉实】煎法:先煎枳实、厚朴,后煎大黄,冲(溶)服芒硝。
峻下 小承气汤方剂:大黄,厚朴,枳实煎法:大黄、厚朴、枳实同煎。
清下调胃承气汤方剂:大黄、芒硝、炙草煎法:先煎大黄,炙草,冲(溶)服芒硝。
缓下第二节温下大黄附子汤主治:寒积实证。
病机:寒实内结治法:泻下寒积方剂:1.附子-温散寒邪;制约大黄之寒。
君药2.大黄-泻下积滞(去性取味)。
臣药3.细辛-助附子温里散寒止痛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临床运用:寒积实证。
【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腻,脉紧】第三节润下麻子仁汤:脾约丸,脾约麻仁丸主治:胃肠燥热便秘证病机:胃肠燥热,津亏便秘治法:养阴润肠,泻下通便方剂:“增水行舟”,“提壶揭盖”1.麻子仁-养阴润燥。
君药2.芍药-养阴润燥通便。
臣药3.杏仁-助全方养阴;通降肺气。
【肺与大肠互为表里,通降肺气可降大肠浊气,以助泻下】4.大黄-泻热通便。
枳实、厚朴-行气消胀除满。
【小承气汤】5.蜂蜜-加强润燥之效功效: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临床运用:胃肠燥热,津液不足的便秘。
【大便干结,或小便频数,脉细涩】第四节逐水十枣汤(攻逐水饮峻剂)主治:悬饮;实水病机:水饮内停,不循常道治法:攻逐水饮方剂:1.芫花-攻逐水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