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膜和血管基底膜明显增厚
发病机理
1、血管性缺血缺氧学说 2、代谢障碍学说
3、血管活性因子合成异常 4、肉毒碱代谢异常 5、神经生长因子(NGF)
1、血管性缺血缺氧学说 发病机理
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与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血管管腔狭窄,血液粘滞度增高,血小板 与纤维蛋白聚集而堵塞血管,神经内膜缺 血缺氧,使神经纤维营养障碍和变性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
诊断
方法: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MCV、SCV
下肢:腓总神经
—MCV
腓浅神经
—SCV
(胫后神经、腓肠神经)
胫神经H反射: 潜伏期延长或消失。是最早和 最敏感的指标。
诊断
(二)振动觉的检查 用分度音叉在母趾末关节处测3次振
动觉。 正常: 40岁以下,不小于5。
40岁以上,不小于6。 振动觉障碍比触觉和冷觉更敏感。
早期表现
(一)任何周围神经均可累及,最常见:
1 感觉神经受累: 感觉障碍:针刺、刀割、触电样疼痛, 痛觉过敏 感觉异常:手套袜套样麻木、感觉 减退(痛、温觉减退) 自发性疼痛:气温的改变、湿度的高低、衣服 的厚薄都可引起。常于夜间比白天严重。
2 运动神经受累: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
晚期
上述症状加重,营养不良性肌萎缩, 手足指(趾)间肌肉萎缩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如鸭步, 踏棉花样感觉 体征: (1)跟腱反射、膝反射消失 (2)震动觉减低或消失 (3)位置觉减低或消失、深感觉减低更明显 可伴:夏库氏(Charcot)关节 下肢溃疡(糖尿病足)
方法: 弥可保针剂,500g,肌注,qd×4周 弥可保片,500 g,tid, po
神经妥乐平
作用机理: 用牛痘病毒疫苗接种家兔皮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