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给力”流行看网络语言交际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9
网络语言对语言表达与沟通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语言表达与沟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如表情符号、缩写、网络俚语等,改变了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信息传递更加简洁、快速,同时也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然而,网络语言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过于简化,有时会导致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例如,一些表情符号和缩写可能会引起误解或混淆。
此外,网络语言中的一些俚语和流行语也可能使得沟通变得困难,特别是对于不熟悉这些语言的人来说。
此外,网络语言还可能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产生影响。
由于网络语言往往比较简单、直接,长期使用可能会使人们的思维变得浅薄、跳跃。
同时,过度依赖网络语言也可能导致人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下降,因为写作和表达能力需要更加严谨、细致的语言表达。
因此,我们应该在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语言的规范和表达技巧。
只有在使用规范、准确、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时,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的交流和理解。
同时,我们也应该倡导健康的网络语言文化,避免使用粗俗、暴力的语言,以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会风气。
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一种人类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而语言的交际功能则是指通过语言来实现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语言的交际功能主要包括信息传递、情感表达和社交互动三个方面。
首先,语言的交际功能可以用于信息传递。
人们通过语言把自己所知道的信息进行表达和传递。
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比如,人们通过语言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经历、分享新闻事件、传达指令等。
语言的交际功能使得人们能够在交流中更准确、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其次,语言的交际功能可以用于情感表达。
人类是情感动物,语言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愿等情感。
比如,人们通过语言来向他人表白爱意、向朋友传递祝福、对别人的行为表示赞扬或批评等。
语言的交际功能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最后,语言的交际功能可以用于社交互动。
社交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语言的交际功能使得社交互动更加便捷和顺畅。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与他人交流、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比如,人们可以通过语言与朋友进行闲聊、通过语言与同事合作完成任务等。
语言的交际功能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交环境,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总之,语言的交际功能是语言的重要作用之一。
它不仅可以用于信息传递,使得人们能够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可以用于情感表达,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还可以用于社交互动,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语言的交际功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2023年度从社会语言学的角看网络语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因其独特的形式和符号系统而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
相较于传统语言,网络语言具有更强的情境适应性和社交性质,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网络语言的现象和特征,对于我们理解和利用网络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
网络语言通常采用简化拼写和缩略语,例如“wys”的缩写代表“无语深情”,“666”表示赞美或敬佩等。
这些形式在传统语言中使用较少,但在网络语言中得到广泛使用。
此外,表情符号和贴纸也成为网络语言中独特的表现形式。
表情符号可以传达情感、态度和语气,例如“ ”代表大笑,“ ”代表哭泣。
而贴纸则可以传达更加详细、多样的情感和信息,也成为网络语言当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其次是网络语言的功能。
网络语言往往具有明显的社交功能。
通过网络语言,人们可以表达其对他人的情感、态度和意见,传达自己的信息并获得反馈。
网络语言也可以用于社交娱乐,例如玩笑、打闹和互动等。
此外,在网络语言中常常存在不同类型的人群和社会圈子,使用特定的符号和语言,形成了复杂的社交网络。
最后是网络语言的社会特征。
网络语言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反映人们的社会背景、文化共识和时间背景。
网络语言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演变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反映出不同的语言文化和群体特征。
同时,在网络语言中也存在着信息加密和传递的现象,成为不同团体之间沟通和交流的特殊方式。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形式和交流方式,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呈现出多重表现形式、社交功能和社会特征。
理解和应用网络语言,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和语言交流的多样性。
网络语言的流行与影响网络语言是指由互联网以及各种社交平台和聊天工具创造出来,被广泛使用和接受的一种语言。
网络语言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语言交流的障碍,即使相隔万里,也能通过网络大力普及,让人们轻松沟通和交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聊天和社交成为越来越广泛的现象,并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中的普遍使用。
网络语言具有方便快捷、简洁易懂、富有幽默感等特点,让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表达思想和情感。
网络语言在年轻人中的广泛流行,甚至对传统语言产生了影响。
对于新时代年轻人来说,用网络语言表达自己已经成为了社交场合的一种新型态。
这些网络语言和表情,不仅简短易懂,更能够符合年轻人更为轻松、自在的交流方式,让年轻人们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
网络语言标志着文化交流的一次重大变革。
网络语言的使用,使得互联网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交流方式,让文化更容易融合和传播。
网络语言不仅影响着年轻人的语言表达方式,还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和社交形态。
网络语言的普及,也给了广大网民一个表达自己情感世界的平台。
以前,可能需要一个演讲者,通过精雕细琢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情感;但是,现在在网络上,一简单易懂、富有表情的文字或图片,就能轻松传达思想和情感,让人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网络语言还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网络语言的使用,人们的交流更加快速、直接和丰富,让彼此之间的了解更加深入。
在网络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能够用统一的语言和方法进行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和交效性的发展。
最后,网络语言的流行和影响也引起了一定的警惕。
网络语言的过度依赖,容易进一步促进文化的碎片化,使得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变得更加粗糙和简单。
因此,同时也需要注重加强传统语言教育,提高更好的语言文化意识。
总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影响无可避免,它既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交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我们传统的语言文化。
如何更好的决定和引导网络语言的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这同样也是一代人留给下一代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它以其短小精悍的表达形式和极高的流行速度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成为人们表达情感、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流行语具有社交属性。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离不开社交媒体的推动,因为人们常常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或转发有趣、有亲和力的语言,以此来增强社交关系。
“你好骚啊”这个流行语源自于某个视频,在社交平台上不断被模仿、转发和改编。
这种流行语的生成和传播,既是网络用户对于原始语言的重新演绎,又是用户之间的社交行为。
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
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人们对于流行语的接受和转变速度也非常快。
一句流行语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但也会很快被新的流行语取代。
网络流行语的时效性使其具有短暂的生命周期,而这也与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节奏相适应。
“666”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它的含义是表示对某件事的肯定或赞扬。
在流行语的世界里,它可能被新的表达方式取代,因此它的生命力是有限的。
网络流行语具有创新性。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往往源于用户的创造性改编,常常通过修改、嵌入和组合原始语言中的词汇、词组和句子来产生新的含义。
这种创新性使得网络流行语具有一定的表达力和幽默感,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语言的开放性和创造力。
“doge”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它源自于一张网络迷因图片,图片中一只狗的表情非常奇特,被诠释为一种搞怪和调侃的方式。
网络流行语具有文化属性。
网络流行语往往紧密地与特定的文化现象和社会事件联系在一起,它们反映了人们对于当下社会、娱乐、时事等各个方面的理解和回应。
通过网络流行语,人们可以表达自己对于文化现象的态度和观点,也可以建立起彼此之间的文化共识。
“996”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它源自于中国工作文化中长时间加班的现象,表达了人们对于工作时间过长的不满和诉求。
《汉语通论》网络用语在口语交流中作用与利弊
网络语言的好处
(1)丰富汉语表达。
中国的母语不可能一成不变。
时代的进步也
会在语言中体现出来,同理,汉语也要与时俱进。
(2)网络语言促进我们与国际接轨。
国际、国内有很多专业术语,在国与国、人与人的交流之中,形成了通用的、约定俗成的表达形势。
作为常识,我们必须要了解。
例如,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美国篮球职业联赛)的简称等。
(3)网络语言可以提高交流效率。
信息社会什么都讲效率。
网络
语言运用于某些工作领域可以提高人们的交流效率,增进同事之间的
情感。
这些图片和表情就可以很具体地向对方表明你当时的忙碌状态。
弊处
网络语言频繁使用,会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符号,在写作中不知道该如何运用一些词语、成语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网络语言爱使用怪字、替代字,让学生错误地以为语言就是如此简单,不会用心地去揣摩语言的表达。
教育界人士:对待网络语言要有个度
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周继平说,对待网络语言要讲究一个度。
网络语言的出现和运用,说明它有一定生命力,有些网络词语还深入人心,有的还有可能成为新时期的语言名词。
但是,网络语言的运用如果影响了沟通的话,就将逐渐失去语言的意义。
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冲击传统语文教学,在作文中网络语言的运用对传统语言会有一定影响,对于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加以引导,以免学生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的坏习惯。
老师和家长不能太过纵容或反对,应用宽容理解以及适度把握来对待。
互联网对语言交流的改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语言交流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语言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对语言交流的改变,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一、语言交流的便捷性提升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语言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传统的书信、电话等交流方式受限于时间和空间,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限制。
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社交媒体等,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的联系,还是与同事合作的沟通,互联网都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
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增加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文化。
通过在线翻译工具、语言学习网站等,人们可以轻松地学习和了解其他语言。
同时,互联网上的社交媒体平台也为人们提供了展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人们可以通过博客、微博、论坛等平台,用自己擅长的语言表达观点、分享经验,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三、语言交流的速度加快互联网的快速传播速度使得语言交流变得更加迅捷。
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人们可以实时地进行交流,不再需要等待几天甚至几周才能收到回复。
这种实时交流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和高效。
四、语言交流的规范性挑战然而,互联网对语言交流的改变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互联网上的信息泛滥,人们在交流时往往更加随意和不规范。
网络用语、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使得语言交流的规范性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一些人在网络上使用缩写、拼音、表情符号等非正式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语言习惯可能会影响到正式场合的语言交流。
五、语言交流的跨文化交融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交流更加频繁。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和文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互联网上的社交媒体平台也为人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文化特色的机会。
人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风俗习惯等,让其他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
流行语“给力”的语言学解析摘要:“给力”一词作为2010年度使用频率最高的流行语,在结构、语义和语法功能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方面。
本文试图探讨“给力”的语言学特征,并分析其得以广泛传播的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因素。
关键字:“给力”“给+N”结构“V+力”结构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Powful”is the most popular buzzword in 2010.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syntactical features and the semanticfeatures of this word and analyze the linguistic reasons which cause this word so popular.Words:powful,N-structure, V-structure“给力”是2010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为广泛的流行语之一。
作为网络流行语,“给力”在构造上不同于以往流行语的音译(如“粉丝”)、谐音(如“稀饭”)、字形借用(如”囧”)、缩略(如“白骨精”)、词义引申(如“潜水”)、语法功能转移(如“雷”)、派生(如“蚁族”)或句法结构重组(如“被幸福”),“给力”具有双音节词的内部结构,同时在语法功能上、语义上又有其鲜明的特征,本文即从语言学角度分析“给力”的使用和构造特征,从而探寻其得以广泛传播的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基础。
一“给力”的语法特征1.1“给力”的用法极为灵活,它可以兼作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它的主要句法功能是充当谓语、述语、定语、状语。
1.2“给力”可以用作形容词,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修饰,充当谓语和定语,有“棒”、“带劲”的意思。
如:这套装备很给力。
强大的字幕组,你们实在太给力了。
优惠不给力成交温吞水(《文汇报》2011年4月28日)2010年最给力的话题是什么。
1.3“给力”可以用作不及物动词,充当谓语,表示“加油”、“用力”。
网络语言与社会交流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络语言也日益流行。
网络语言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对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语言对社会交流的影响以及网络语言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
一、网络语言对社会交流的影响网络语言的流行使得人们的社交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网络语言以其简便、快捷、生动的特点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尤其是在社交网络中的使用,更是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通过网络语言可以更快速地获取信息,更快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建立更广泛、更深入的人际关系。
然而,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网络语言的流行使得人们的表达能力下降。
由于网络语言的口语化、缩写化、符号化,人们很容易学习这种表达方式,这也使得人们习惯了草率地用短语和缩写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清晰、准确、有逻辑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网络语言的流行,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表达能力。
其次,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带来了文化融合的问题。
网络语言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轻松地跨越地域、文化、语言的障碍进行交流,但是,使用网络语言也会使人们放弃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特色,进而造成文化多元性的消失。
二、网络语言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网络语言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网络语言可以使人们在聊天、讨论、互动等方面更加灵活。
然而,在正式场合下,使用网络语言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比如在学习和工作场合中,使用正确的语言和文法非常重要。
使用过多的网络语言可能会使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上出现误解,减少工作效率,甚至是严重的失误。
因此,在这些场合中,应避免使用过多的网络语言。
同时,在公共场合中,使用网络语言也需要注意,避免影响他人和场合礼仪。
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在公共场合中同时也应该尊重场合礼仪和文化的传承。
三、结语网络语言对社会交流产生的影响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使用和管理网络语言,确保网络语言不会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从“给力”的流行看网络语言的交际功能摘要 2010年,“给力”一词成为网络热门词汇,被广泛应用。
本文探讨了该词流行的源流,并通过该词的流行分析了网络语言在交际中的特殊功能。
关键词:给力网络语言交际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2010年,“给力”一词从被创造出来到被广泛使用,仿佛是“一夜成名”。
这个被生造出来的网络新词,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被广大的人群争相反复使用,这种现象在引起语言研究者注意的同时,也不禁让人们去探讨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本文即是从“给力”一词入手,来研究网络语言的交际功能问题。
一“给力”一词的流行情况概述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出现在网络交际语境中的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包括新造词、数字组合、字母组合、表情符号等。
如“稀饭”(喜欢)、“表”(不要)、“9494”(就是就是),“bt”(变态)、“- -”(表示无语)等等。
“给力”就是这两年来广泛流行的一个网络词语。
“给力”这个词语最早在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不过有两种看法普遍得到大家的认同,一种认为“给力”一词可能来源于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很精彩”的意思,现在则多用来形容事物“够劲”、“使人振奋”、“感到力量”等等。
另外一种看法是:“给力”这个词汇是由某大学的学生在给动画片《搞笑漫画日和》配音的时候创造的,原话是:“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
”所谓“不给力”,意思是形容现实与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得太远,而“给力”就是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意思。
最早使用“给力”这个用词比较频繁的,是一家叫做“给力网(又名雷人给力网)”的网站,这个网站用“给力”和“不给力”这两个词去评判文章精彩和不精彩,此后,“给力”这个词语就开始在他们的会员的对话中逐渐流传开来。
“给力”一词大范围的流传是在2010年5月南非世界杯期间。
在世界杯期间,给力网的网友在各大论坛、qq群频繁地使用“给力”和“不给力”去表达自己看球赛时的情绪和感受,由于这两个词汇比较简练而又生动传神,于是迅速地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热门的网络词汇。
而“给力”这一网络新词在主流媒体正式使用,并使它家喻户晓的,是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如此权威、严肃的报纸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使用了这一词汇之后,各地、各类媒体似乎再也不用顾忌什么,迅速追风,大量地开始使用这一词汇,如:央行给力,货币政策名义宽松实转紧缩(《重庆晨报》);抗通胀工资是否能“给力”?(《成都商报》):中石油“给力”,五大措施力保甘肃油品供应(《西部商报》),等等。
尽管其中不乏滥用、误用这一词汇的例子,但是就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给力”这一陌生的网络新词汇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人们已经被强行地、被动地接受了它。
2010年终期间,湖南卫视举办了“2011给力跨年演唱会”,把“给力”一词高调地使用了一把;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朱军一句:“给力吗?”更是使得这一词汇几乎无人不知了。
而中央电视台的2011网络春晚,则把“给力”一词用到了近乎泛滥的程度。
此外,各类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等,对“给力”一词的使用也是随处可见。
二从“给力”一词的流行看网络语言的交际功能法国语言学家海然热说过:“人类语言既是符号系统, 也是沟通手段。
”应该说,人类语言产生的本质就是为了沟通交际,所有的语言都具有沟通交际的功能。
不过,网络语言在完成基本的表情达意功能之外,还隐含着其他的交际功能,下文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一)网络语言具有对交际主体群体进行区分的功能“交际”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cate,意为分享,互通信息。
人们的交际行为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
交际的主体是人,而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社会属性体现在人总是劳动、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在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因为某种共同部分而联结为具有共同特征的集合,我们称之为社会的群体。
人们在交际中必然会形成群体关系,群体关系在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有一种群体归属感,都不愿意被他所属的群体厌弃。
网络语言具有鲜明的群体区分功能。
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他们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社会文化心理。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为广大网民所使用,反映着该群体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
他们在沟通交际上,具有很强的群体意识,表现为非常注重表达方式的一致性,具有强烈的排他意识,追求群体身份的认同,以表达方式作为群体区分的标志。
网络语言的使用便是他们这一群体身份认定的标志,是与他们沟通交际的工具和载体,是“门票”和“通行证”,掌握了它,也就掌握了与他们沟通交际的钥匙。
例如:他们把“喜欢”说成“稀饭”,把“非常”说成“灰常”,把“那样子”说成“酿紫”,把“不要”说成“表”……如果不是这样,则被认为不同属于共同的群体,被排除在群体之外而失去沟通交际的基础。
因此,如果我们要与青年网民群体沟通交际,说“同学”不如说成“童鞋”,说“飞机”不如说成“灰机”,也许一句“神马都是浮云”就会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被认为有“共同语言”,从属于同一群体,从而达到沟通交际顺畅的目的。
《人民日报》用“给力”作标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军向观众说:“给力吗?”正是出于要与青年网民群体沟通的目的而使用的交际语言。
所以说,网络语言具有区分交际主体群体的功能,它可以使得交际双方产生群体认同感,从而达到沟通交际顺畅的效果。
(二)网络语言具有对交际的语境进行优化的功能关于语境,《语言学百科词典》对其定义为:“《语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因素:(1)上下文,即口语中的前言后语,书面语中的上句和下句、上段和下段。
(2)发生言语行为时的实际情境 (3)某个言语社团的社会文化,即操某种语言的人特有的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
”可见,语境包含了书面语中的上下文,口语中的前言后语、交际活动进行时的现实情境如时间、地点、场合、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交际双方、社会文化背景等与言语行为相关的几乎所有主客观因素。
语境对言语交际有着制约的作用。
适宜的语境能为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交际双方的沟通意愿加强,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网络语言在对交际语境进行优化上,具有特别的作用。
首先,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际,可以营造轻松、亲切、时尚、知性的语境。
网络语言产生于新兴的、高科技的媒体——网络,使用这种表达方式的群体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心态年轻,追求轻松活泼的表达方式,注重沟通的简单实效。
在这种语境下,沟通交际双方具有平等的地位、相似的心理和文化背景、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表达方式,这些因素为沟通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石,推动沟通交际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其次,网络语言的交际语境优化功能还体现在沟通的载体——语言的优化上。
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创造的有别于一般生活或书面用语的特殊语言,在创造网络语言时,创作者往往追求标新立异、幽默感、童稚感等等,而网络语言具有新颖、幽默、可爱的特质,可以成为良好的沟通载体,进而达成良好的沟通效果。
此外,网络语言对交际语境优化还表现在对其使用过程中隐含着交际双方都能理解的潜台词,这些潜台词对交际双方的沟通起着润滑、促进等作用。
例如,《人民日报》以“给力”作标题,其潜台词有:《人民日报》并不是严肃呆板、拒绝接受新事物的,对于网络合理的、优秀的成果,也是乐于运用和推广的……这样的潜台词对于该报与年轻的网民进行沟通,无疑是铺设了一条捷径。
由此可见,运用网络语言进行交际,能够营造出优质的语境,从而使得沟通交际的效果大为加强。
(三)网络语言具有交际效果的有效性交际效果可以从表达效果和接受效果这两个方面去看:在表达上,网络语言具有目标明确、方式简洁和过程轻松的效果;在接受上,网络语言具有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和愿意传播的效果。
1 网络语言的表达效果(1)目标明确。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要想获得良好的表达效果,首先要目标明确:一是交际对象的定位要明确。
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际,所针对的交际对象是网民群体,或者是认同网络语言表达方式的群体,其交际目标对象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二是交际的目的要明确。
运用网络语言进行交际,是希望取得使用这种表达方式的群体的认同,以达成良好的沟通效果。
例如,湖南电视台以“给力”这一网络新词命名它的2011跨年演唱会,是因为该台所定位的目标收视人群为年轻时尚的群体,这一群体基本上是网民或认同网络表达方式的群体,该台在交际对象目标定位上非常明确和准确,所选择的沟通交际语言也相当到位,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沟通表达效果。
(2)方式简洁。
交际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表达方式上就要简洁。
网络语言在创造时便充分考虑到交流的简洁和便利,往往采用简洁的词汇或图形去表达复杂的意思。
如:“”表示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雷”表示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看到某种令人惊讶的事物,感觉犹如“被雷击中”一样。
使用这些简短的语言或词汇去表达复杂的意思,使得交际的方式更加经济有效,使交际效果更加显著。
(3)过程轻松。
网络作为虚拟的空间,成为很多人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和寄托情感的地方,因此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往往追求轻松、幽默甚至是意趣。
运用网络语言进行交际,让人置身于没有压力、轻松活泼的氛围,交际的效果自然也就比较良好。
例如,中央电视台2011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朱军一句问候:“给力吗?”除了有表示亲近年轻网民群体、追求时尚之外,也传递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情绪,把晚会轻松欢乐的情绪调动起来,起到了良好的沟通效果。
2 网络语言的接受效果(1)易于理解。
网络语言往往用简练的词汇,形象、直观地表达复杂的意思,非常的容易理解。
例如,网络词汇“”字,直观、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无助、生气、郁闷等情绪,这比起用很多话语去形容更让人便于理解。
(2)乐于接受。
网络语言是网民特有的表达方式,使用网络语言会让网民群体更乐于接受。
同时,因为网络语言具有轻松、活泼、幽默、童趣等特点,这样的表达方式让非网民人群也乐于接受,从而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3)愿意传播。
网络语言一经流行,便穿上了时尚的外衣,当人们使用和传播的时候,便会被看成具有时尚精神的人,反之则被视为落伍、不具备时尚、娱乐和反叛精神的人,因此网络语言很容易在人们追赶潮流的心态影响下,迅速流行传播起来。
现代社会的传播、交际注重经济性和有效性,网络语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特殊表达方式。
合理地运用网络语言,能够节约交际的成本,提高交际的质量。
三结语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在交际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在交际主体上,它可以区分不同的群体,以获得群体的认同,从而为沟通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交际方式上,它可以优化语境,使得沟通交际的渠道更为顺畅;在交际的效果上,它具有目标明确、方式简洁、过程轻松、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和愿意传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