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语言的作用
- 格式:rtf
- 大小:29.03 KB
- 文档页数:5
网络语言对语言表达与沟通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语言表达与沟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如表情符号、缩写、网络俚语等,改变了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信息传递更加简洁、快速,同时也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然而,网络语言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过于简化,有时会导致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例如,一些表情符号和缩写可能会引起误解或混淆。
此外,网络语言中的一些俚语和流行语也可能使得沟通变得困难,特别是对于不熟悉这些语言的人来说。
此外,网络语言还可能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产生影响。
由于网络语言往往比较简单、直接,长期使用可能会使人们的思维变得浅薄、跳跃。
同时,过度依赖网络语言也可能导致人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下降,因为写作和表达能力需要更加严谨、细致的语言表达。
因此,我们应该在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语言的规范和表达技巧。
只有在使用规范、准确、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时,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的交流和理解。
同时,我们也应该倡导健康的网络语言文化,避免使用粗俗、暴力的语言,以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会风气。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就网络语言的利弊问题与大家进行一番探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下面,我将从网络语言的利与弊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网络语言的利1. 便捷高效:网络语言简洁明了,能够快速传达信息,提高沟通效率。
尤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更喜欢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
2. 创新性强:网络语言具有极强的创新性,不断涌现出新的词汇、表达方式,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
这些新词汇往往富有时代特色,体现了年轻人的活力与创造力。
3. 生动有趣:网络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能够使交流更加轻松愉快。
在网络聊天、社交媒体等平台上,使用网络语言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
4. 民族凝聚力: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网络交流中,人们更加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网络语言的弊1. 语言污染:网络语言的滥用导致部分网络用语不规范,甚至出现低俗、恶俗现象,污染了网络环境。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语言素养,也对社会风气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文化传承困境:网络语言往往缺乏深度,难以承载传统文化。
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可能导致传统文化逐渐淡化,对民族文化传承造成不利影响。
3. 语言隔阂:网络语言的滥用使得部分人群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交流。
尤其是在长辈与晚辈之间,使用网络语言可能造成沟通障碍,影响家庭和谐。
4. 法律风险:部分网络用语可能涉及法律风险,如侵犯他人隐私、诽谤他人等。
在法律层面,我们需要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总之,网络语言既有利也有弊。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语言呢?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的双面性,既要充分发挥其便捷、创新等优势,又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我们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人们对网络语言的辨识能力,避免受到低俗、恶俗用语的影响。
再次,我们要倡导文明用语,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语言成为沟通的桥梁,而非隔阂的障碍。
写作文用网络语言的好处正面影响1、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系统语言不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系统,它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事实上,新词汇都是新事物、新概念的反映,如果说汉语的语音、语法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话,那么只要时代在前进,新语汇的出现是必然的,而新词汇的出现又是对传统语言的丰富和发展。
如“理念”、“互动”、“双赢”、“脱口秀”等新词语,已被一些汉语词典收录。
而现在一些网络、影视新词语,如哇噻、酷毙、帅呆、伊妹儿等,已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
网络语言也是对传统语言词汇库的扩展,大部分在日常应用的词汇库中不存在的,它们首先在网络中出现的,如黑客、美眉、菌男霉女等;有些虽是日常应用词汇库中旧有的,但在以网络的交流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如大虾(网络高手),酱紫(这样子)、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粉丝(影迷)、稀饭(喜欢)等。
、因此,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传统的汉语词汇,增强了普通话中基本词汇的表现力,为语言交际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从而也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新的表情达意的工具。
由于网络语言求趣、求简、求新,符合当今社会生活理念和时尚,常常使人们乐在其中,枯燥的文字从而变的活灵活现不再是硬邦邦的。
而作为“新新人类”的中学生,有着追求时尚、个性、创新的心理和自由随意的天性。
他们就不拘泥于传统语言模式的束缚,在写作中大胆吸收网络上的流行语,借此来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也确实使人觉得眼前一亮。
有的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我的同桌是一台286,内存不足,反应迟钝”、“咱俩想法不兼容” 这样的比喻不但形象贴切,而且新颖有趣。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改变了传统语言表达风格。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网络语言带着新奇、朝气,总会不断吸取各种新的词汇,经过广泛的传播和长期使用,目前已有不少的网络语言从网上走到网下,为学生普遍接受并使用着,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系统。
2、培养学生的语言创造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权威,传统是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或使用,思维受到束缚,毋庸置疑,更谈不上改造创新。
网络语言的流行与影响网络语言是指由互联网以及各种社交平台和聊天工具创造出来,被广泛使用和接受的一种语言。
网络语言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语言交流的障碍,即使相隔万里,也能通过网络大力普及,让人们轻松沟通和交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聊天和社交成为越来越广泛的现象,并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中的普遍使用。
网络语言具有方便快捷、简洁易懂、富有幽默感等特点,让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表达思想和情感。
网络语言在年轻人中的广泛流行,甚至对传统语言产生了影响。
对于新时代年轻人来说,用网络语言表达自己已经成为了社交场合的一种新型态。
这些网络语言和表情,不仅简短易懂,更能够符合年轻人更为轻松、自在的交流方式,让年轻人们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
网络语言标志着文化交流的一次重大变革。
网络语言的使用,使得互联网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交流方式,让文化更容易融合和传播。
网络语言不仅影响着年轻人的语言表达方式,还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和社交形态。
网络语言的普及,也给了广大网民一个表达自己情感世界的平台。
以前,可能需要一个演讲者,通过精雕细琢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情感;但是,现在在网络上,一简单易懂、富有表情的文字或图片,就能轻松传达思想和情感,让人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网络语言还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网络语言的使用,人们的交流更加快速、直接和丰富,让彼此之间的了解更加深入。
在网络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能够用统一的语言和方法进行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和交效性的发展。
最后,网络语言的流行和影响也引起了一定的警惕。
网络语言的过度依赖,容易进一步促进文化的碎片化,使得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变得更加粗糙和简单。
因此,同时也需要注重加强传统语言教育,提高更好的语言文化意识。
总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影响无可避免,它既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交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我们传统的语言文化。
如何更好的决定和引导网络语言的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这同样也是一代人留给下一代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谈谈对网络语言的看法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对于网络流行语言,有人说好,有人表示反对。
而我看来网络语言有弊有利。
对于利的方面:一、它新鲜,使人们很容易记住,满足人们的新鲜感。
二、方便快捷,只需要几个简单的符号就可以表达意思,不要用烦琐的语言去表述。
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又言简意赅。
三、它对我们的汉语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1,网络语言的发展补充了现代汉语浩瀚的词汇。
2,网络语言的兼容性,突显了现代汉语的发展的方向。
3,网络语言的幽默特点增强了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与幽默感。
4,网络语言使现代汉语的词汇更加简易化。
对于弊的方面:(一)网络语言毕竟不是大众化语言,毕竟没有在全社会流通,还有很多人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奥内涵,往往会使人一头雾水。
(二)网络语言的盛行使现代汉语失去了语言的音乐性与字词的严谨性。
(三)网络语言的随意性与多变灵活性及多种语言的混用,导致了现代汉语语音方面产生极大窘境。
更有甚者,重庆晚报消息:“偶班的GGMM酱紫决定去操场上给他+U”,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重庆赛区开赛半个多月来,已有200多篇作文因为这样滥用网络语言被大赛组委会“红牌”罚下,取消了参赛资格。
网络语言的滥用,是当下不可忽视的一个趋势。
在青少年的语言表达中,把正规汉语肢解得七零八落的网络语言,已经走出了网络的范围,闯入了日常的生活学习之中。
“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有很大危害。
有的青少年沉迷其中,习惯了这套所谓“时髦”的表达方式,使语言变得贫乏、单调、粗俗,失去了青少年语言应有的朝气和亲和力。
我们的做法:网络语言是一种具有强适应性和强生命力的语言,虽然存在着许多优点,但也不可避免暗藏着许多不足之处。
我们应该趋利弊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正确健康地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
为此,我们应该做到:1、我们在网络论坛留言或者在网络聊天室使用“网络聊天语言”的时候,使用的是一种社会方言,一旦离开了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就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遵守汉语语言的规范,不要使用特殊环境下的网络聊天语言。
《汉语通论》网络用语在口语交流中作用与利弊
网络语言的好处
(1)丰富汉语表达。
中国的母语不可能一成不变。
时代的进步也
会在语言中体现出来,同理,汉语也要与时俱进。
(2)网络语言促进我们与国际接轨。
国际、国内有很多专业术语,在国与国、人与人的交流之中,形成了通用的、约定俗成的表达形势。
作为常识,我们必须要了解。
例如,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美国篮球职业联赛)的简称等。
(3)网络语言可以提高交流效率。
信息社会什么都讲效率。
网络
语言运用于某些工作领域可以提高人们的交流效率,增进同事之间的
情感。
这些图片和表情就可以很具体地向对方表明你当时的忙碌状态。
弊处
网络语言频繁使用,会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符号,在写作中不知道该如何运用一些词语、成语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网络语言爱使用怪字、替代字,让学生错误地以为语言就是如此简单,不会用心地去揣摩语言的表达。
教育界人士:对待网络语言要有个度
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周继平说,对待网络语言要讲究一个度。
网络语言的出现和运用,说明它有一定生命力,有些网络词语还深入人心,有的还有可能成为新时期的语言名词。
但是,网络语言的运用如果影响了沟通的话,就将逐渐失去语言的意义。
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冲击传统语文教学,在作文中网络语言的运用对传统语言会有一定影响,对于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加以引导,以免学生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的坏习惯。
老师和家长不能太过纵容或反对,应用宽容理解以及适度把握来对待。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蔚然成风,它是基于网络的一种语言表现方式,其中包括多种表达方式,如emoji表情、文字拼音简写、缩语等。
网络语言可以改变大学
生的表达方式,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网络语言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表达效率。
由于网络语言可以以简单的文字和表情
表达复杂的意思,大学生在计算机、手机或其他聊天窗口上聊天时,往往会使用网络语言,这使得他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交流。
此外,网络语言也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现在,大学生用网络语言学习考试科目。
除了文字表达,他们还给出emoji表情、拼音简写等,从而更有趣的学习。
此外,网络语言的出现,也改变了大学生的交流方式。
不仅大学生可以用网络语言快
速准确地表达思想,也可以和同学之间交流情感。
大学生可以通过表情表达情感,节约时间,使同学之间更加密切而更容易交流和理解。
另外,随着网络语言的出现,大学生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和认识朋友、家人和陌生人的
态度和情感。
学生可以通过短语、emoji表情和拼音简写,准确地译出其他人的思想。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表达效率和改
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改变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方便和容易被理解。
随着网
络语言的发展,大学生们可以更清楚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从而更轻松地与周
围的人进行沟通。
网络用语的利与弊
网络用语的出现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
普及和手机的普遍使用,网络用语在人们生活和交流中越来越普遍。
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用语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网络用语的利与弊进行议论。
利
1.高效便捷:网络用语简短、直接的特点,能够让信息快速传递,提
高沟通的效率。
例如,一句“吃饭了吗?”往往能够代表问候和关心,而不再需要长篇大论。
2.情感表达:网络用语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情感,使得交流更加生动
活泼。
表情符号、表情包等工具常被用来传达情感,增加沟通的乐趣。
3.群体凝聚:网络用语具有一定的群体性质,能够让同一群体之间更
加亲近,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弊
1.语言质量下降:网络用语往往不符合语法规范,使用频繁会降低人
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影响语言质量。
2.误解:网络用语简洁性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够清晰,容易引起误解和
沟通问题,甚至会导致冲突。
3.信息简化:网络用语的简化容易造成信息表达的不全面,可能会忽
略重要信息,降低交流的准确性。
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用语既有其便利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在使用网
络用语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掌握好度,既能够享受其便利,又要避免其负面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多注重书面表达的能力,避免沉溺于网络用语的简便性,保持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准确性。
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用语,使其对我们的生活和交流产生正面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中广泛传播并被广大网民所使用的短语、词汇或表达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对他们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本文将探讨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分析其积极和消极方面。
一、积极影响1.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丰富了大学生的表达方式,使他们可以用一种有趣、幽默的方式来与他人沟通交流。
这种多样性让大学生间的交流更加生动活泼,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加强了沟通的效果。
2.构建社交网络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广泛使用,使得他们可以通过共同的网络语言建立联系和群体认同感。
这样的社交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扩大社交圈子,促进人际交往,提高社交能力。
3.缓解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和就业竞争等各种压力。
网络流行语带有一定的幽默和调侃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更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二、消极影响1.信息混乱网络流行语通常具有临时性和迅速过时的特点,一些无法持久使用的流行语在大学生中迅速流行,但很快被新的流行语所取代。
这种信息更新速度过快,容易让大学生难以跟上潮流,导致信息的混乱。
2.侵蚀语言能力过度沉迷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可能导致大学生在正式场合或学术交流中无法准确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过多使用网络流行语也容易导致语言能力的贫乏,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写作、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3.社交困境一些网络流行语可能存在歧义或冲突,过度依赖网络流行语可能导致与他人的沟通出现误解。
同时,一些网络流行语过于主流或夸张,过度使用可能让大学生在交流中显得缺乏个性,从而陷入社交困境。
三、应对策略1.正确把握使用时机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做出判断,避免在正式场合或与不熟悉的人交流时使用。
正确把握使用时机能够避免给他人留下不良印象,同时也提升自己在社交场合的形象。
2.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大学生在面对网络流行语时,要有意识地保持对正规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浅谈网络语言的作用
网络语言孕育于自然语言的母体,又与民族语言有着血脉的联系,它在语言形式上虽然会有所突破,但它又不能脱离现代汉语的基本规律。
另一方面,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处于互动的过程中,它既要受现代汉语的制约,同时又对现代汉语施加影响。
本文将从词汇和语法两方面的特征对网络语言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分析。
一、词汇特征
现代汉语词汇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都由方块汉字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由于汉语中有意义的单音节差不多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最多。
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
同现代汉语相比,网络词汇的构成方式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
1、原有词汇产生新义。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许多传统词汇获得新的意义。
“冲浪”原指一种水上运动,但由于其寻求刺激和愉悦的特点与上网有相似之处,所以“冲浪”一词在网络词汇中被赋予了“在网上进行查询、娱乐等各种活动”的新义。
“狂”的词典义有“发疯”或“猛烈”等义,在网络中“狂”却有“很”的意义,如网络速度很慢叫“狂慢”,“很难看”叫“狂难看”。
“青蛙”、“恐龙”因形态丑陋而被借用表示“相貌丑陋的上网男性”、“相貌丑陋的上网女性”。
“灌水”是指在聊天或BBS版上的发言,随意写。
“造砖”指上帖者比较用心写的东西。
“楼上楼下”是BBS上常使用的词汇,用以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
……
以上这些词语都是将其本义置于网络环境,因而获
得了网络词汇中的新义。
2、新词汇产生。
借用原有词汇显然不可能完全满足网络词汇的需要,非传统的新词汇才是网络词汇的主流,而这些词汇的来源极其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造词。
对于一个完整的语言系统来说,按照原有的语法和词汇特点,造出与新事物、新环境相适应的词汇,才是最容易融入原有语言体系的,也是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的,这一点已经被历史证明,网络词汇也同样如此。
下文列出的网络词汇就是按照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和语法特点造出的:①动宾结构,如上网、上线、掉线、抓图等;②偏正结构,如互联网、服务器、网站、网址、网页、个人主页、公告栏、电子信箱、网友、电子货币、网上救援等。
(2)不规范造词
网络的自由性决定了网络词汇不可能全部按照现有规范来创造,这些不规范的网络词汇在网络上颇为引人注目。
①缩略词语。
网络的缩略词语很大一部分是汉语拼音和英语词语的缩略。
如汉语拼音的简缩GG=哥哥,JJ=姐姐,DD=弟弟,MM=妹妹,BB=宝贝等。
再如英语词语的缩略: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IMO=In my option(照我的意见),JAM=Just a moment(等一会儿)等。
从缩写的方法上看,以上所举大多是传统的择取部分字母的方法,还有一种灵活机巧的缩写词语则体现了网络语言的创新精神,如U(=you)是“你”,CU(=see you)是“再见”,IC(=I see)是“我明白”,18ly(=lately)是“最近”等等。
网络缩写词大量出现的原因首先是为了节省时间,因为网上的时间太宝贵,多泡一分钟的网就多花一分钟的钱;同时,在网上聊天中必须以较少的字符来表达意义,提高网上聊天的节奏,减少对话延缓脱节。
②符号代词,用符号代替词表达意义是网络语言词汇的重要特色。
网虫们喜欢用一些表情符号来交流。
例如:^O^让你可以不必转过头来看的笑脸,而且是一头可爱的小猪。
@>>…>…横放的一朵玫瑰。
QQ,MSN等表情符号,满足了网络交流中表情、服装动作等非语言表达的要求。
③谐音代码
这种情况可以分为文字的谐音和数字的谐音。
汉语谐音词语被网友们用来显示自己的个性。
“斑竹”原来正确的词应该是“版主”,但是由于输入的时候选字困难,就成了程序生成的词汇“斑竹”,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泪,其实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你也得陪着聊。
“大虾”指超级网虫,网上高手。
据说此词最早的形式是“大侠”,后写作“大虾”,这种谐音的写法很能表现弓背于电脑前的网络高手的形象,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例如:点心局(电信局),打雪丈(打雪仗),密马(密码),粉发涂强(奋发图强),表(不要),酱紫(这样子),幽香(邮箱),竹叶(主页),偶(我),偶来乐(我来了)等等。
网上表达与传播对数字也用到了极致,因为数字远比汉字来得简单、方便。
这种用法大多都取数字的谐音之意。
如520表示“我爱你”,7456表示“气死我了”,59430表示“我就是想你”,“687”表示“对不起”,“886”表示“拜拜了”之类。
由此可见,文字、数字的谐音增添了网络词汇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④火星文
这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词汇。
它是某些游戏用户为突出个性,将网名大卸八块改装而成的“文化产物”或是某些上网聊天者为了节约打字时间,或者打错字没有再纠正,而相互约定俗成的沟通暗号。
火星文有其自身的造字规律。
象形五体投地的“orz”是用于小孩,“or2”是它翘屁股的扩展用法。
总之,你觉得那些字看起来像什么东西,那么它们表达的很有可能就是你想到的东西。
拟音读起来像是什么字,表达的就是什么字。
比如“U,音似“有”,“呦”等。
合并如“弓虽”(强)、“丁页”(顶)、“彦页、刀巴”(颜色)、“亻亻可”(任何)等,看到别扭的两个偏旁或者单字,就试着把它们合并吧。
半边“轲笕饿箌魜魜箌都呸堪杁眼?”遇到冷僻字不妨大胆地去掉它的部首。
⑤汉英组合
超出了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范围
例如:在汉语词后面加上了英语时态形式,“关注ing”“期待ing”这种表达方式简约时尚,彰显个性,深受网民喜爱。
网络上的语言有时候还随意泼洒,数字、英文、符号的杂糅现象也大量存在,如u2(you too你也是),me2(me too我也是),3ku(thank you谢谢你)、CBA(cool bi la醋毙啦)等。
总之,不一而足。
而正是如此大量多样、体现个性、随意洒脱的新鲜元素存在于网络语言中,网络语言才成为了一门风格独特、活力无限的语言。
二、语法特征
此处主要就现代汉语中词的多功能性与网络语言汉语词的超常转类进行比较分析。
现代汉语中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
某一词类往往不只充当某一种句子成分,而是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如动词“学习”就有多种功能,在“我们正在学习”中它充当谓语的中心语,在“学习是一种兴趣”中它充当主语,在“有一次学习机会”中它又充当定语。
而这是现代汉语中词的多功能性特点。
而在网络语言中却有类似于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即汉语词的超常转类。
1、名词作动词。
在网络语言中,名词作谓语、带宾语随外可见,例如“①别忘了伊妹儿我!②你雅虎了吗?
③视频一下”。
汉语名词不直接充当谓语,更不能带宾语,例①中的“伊妹儿”是E-mail的音译,即“电子邮件”,是名词,在此处却作了动词。
例②也来自网上,其英文原形是Do you yahoo!?“雅虎”是网站Yahaoo!的中文名称,是典型的名词,可后来被网友们效仿英语,用作了动词并且在网上广泛传播,受到了大家的认可。
例③中的“视频”也是名词,在现代汉语句子中应作主语或宾语,此处却作了谓语。
2、形容词作动词。
汉语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更不能用于被动结构。
可是网络语言甚至在各大媒体上,如下的例子却屡见不鲜。
①网站被黑。
②一旦被黑,不要轻易放弃,什么手段都应用一下……
以上二例中的形容词“黑”均被用在了被动句里。
而汉语句子中,“被”字句多由“被”+动词构成,而非形容词。
显然,这里“黑”已转为动词。
这与“黑”该种用法的来历是分不开的。
这个意义上的“黑”,来自“黑客”,是英文
hacker的音译。
而在英语中,“hacker”是由“hack”加“er”构成的。
英语单词hack是动词,本义是“砍伐、毁坏”之意。
因此形容词“黑”就带有了动词意味,指代黑客们的作案方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黑”用作动词的情况似乎限于“被黑”用法,而其它情况下多转为名词,如“谈黑色变”、“遇黑小记”等。
上面就网络语言的词汇特征及语法特征与现代汉语的词汇特征及语法特征作了简要的比较分析,可见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是必然的,但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完全封闭的,相反,语言和语言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能完全隔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越来越多地介入我们的生活,掌握和使用网络语言的人也越来越多,对现实语言的影响也将逐渐增大。
我们研究网络语言的目的就是要抑弊扬利,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