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语用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已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
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在语法、词汇和语用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因此对网络语言的语体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探讨网络语言语体学的现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语言语体学的现状网络语言语体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使用的语言,包括拼音、汉字、数字、符号等多种形式。
网络语言的特点是简短、快捷、形象生动,能够满足人们在网络交流中的需求。
目前,网络语言语体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语言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网络语言的起源、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探讨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语言之间的关系。
2、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研究网络语言的语法规则、词汇用法和语句结构,分析网络语言与传统语法之间的差异。
3、网络语言的语用功能:研究网络语言的交际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探讨网络语言在人们日常交流中的作用。
二、网络语言语体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网络语言语体学将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跨学科研究:网络语言语体学将与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推动网络语言的发展和应用。
2、动态研究:网络语言的发展是动态的,因此对网络语言语体学的研究也将是持续的。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网络语言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3、实证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大规模语料库建设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网络语言语体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三、网络语言语体学面临的挑战网络语言语体学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以下挑战:1、标准化问题:由于网络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其标准化难度较大。
未来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标准规范,以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
2、保护与传承:网络语言的发展使得一些传统语言面临消亡的威胁。
教学创新 Teachinginnovation176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XX鸭”的语用功能及原因分析文/李艳萍摘要:本文结合“模因论”和“萌语系”,对网络流行语“XX鸭”的语义、来源、结构、语法、语用以及其流行原因等进行探究。
关键词:XX鸭;模因;萌系语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依靠发达的网络技术,普及的社交媒介,基于现代人们心理压力,“模因效应”的影响等。
以上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普通词语可在短时间之内走红网络,即所谓的网络用语。
在一段时间之后,其中符合汉语词汇优化原则的词语有机会进入汉语常用词汇之中,其余的大部分将被淘汰,结构“XX 鸭”就是如此。
1 “XX 鸭”的来源、语义及语音“XX 鸭”源自一组名为《今天也要加油鸭》里的表情包,该组表情包在2018年6月走红,随后“XX 鸭”结构也迅速流行。
附带图片后,“鸭”字便能给人带来可爱的感觉,随后衍生出了许多“鸭”系的表情包,例如:“冲鸭”“我的马鸭”“加油鸭”等,“鸭”字很快便不需要依附图片,可单独在网络非正式的聊天场合中使用。
“鸭”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指“家禽”,即鸭子。
“鸭”和“呀”语音相同,是其流行网络的首要条件。
“鸭”字走红后,在网络非正式场合中,几乎代替了“呀”。
同时,从构词的角度来说,“鸭”属于谐音构词,其语义基本虚化。
探究“鸭”和“呀”得以替换的心理根源,则要联系“萌”系语。
因为“鸭”属于“萌语系”,人们在其本义“鸭子”这种动物身上联想出了“可爱”“蠢萌”的特点,而“卖萌”的谐音“梗”往往是流行语的重要分支,使得“鸭”可以替换暂时“呀”并流行网于络语。
“呀”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有三种词性。
首先是感叹词,表“惊异”,如:“呀,下雪了”;然后是拟声词,“形容开门的摩擦声等”,如:“门呀的一声开了。
”;最后是助词,这是“啊”受其前一音节韵尾影响而发生的音变,即,当“啊”前音节的尾音为a、o、e、i、ü、ê时。
网络流行语“你开心就好”语用功能浅析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结合网络语料,对网络流行语“你开心就好”展开语用分析。
在不同的言语交际环境中,“你开心就好”有以下语用功能:缓和尴尬气氛;言语反馈;情感认同;终结话轮。
标签:关联理论你开心就好语用功能一、引言随着生活的科技信息化,网络语言在交际中越来越重要。
为了情感表达及交际需求,网友们用“一言不合就X”“呵呵”“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来表达对言语、行为、事件的观点和态度。
流行语“你开心就好”经过人们使用,逐渐脱离其原本含义,有贬义发展倾向。
就言语交际来说,交际双方所说的话都必须和整个话题、以及对方前面所说的话相关联,人们正是根据话语之间彼此关联的信息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何兆熊,2000:182)。
也就是说,听者对言者所言信息进行语言解码时,需要运用与话语信息相关联的认知机制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语义推理。
关联性依赖于语境与个人的认知能力,听者在交际中寻求最佳关联以达到话语的最大化理解。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网络语料实例对流行语“你开心就好”进行语用探析,使人们认识并了解该流行语,帮助人们在言语行为交际中恰当使用该流行语以达到正确的交际目的。
二、网络流行语“你开心就好”语用分析北京语言大学BBC语料库中,“你开心就好”相关语料有585条(文学89条,报刊1条,微博492条,科技0条,古汉语0条,学生作文3条),其中语料主要以微博为主(约占84%)。
经过逐一考察,发现BBC语料中“你开心就好”与我们理解的初始义不谋而合,大部分都表示祝愿、期盼与幸福情感义。
但经网络的传播与使用产生了多重新义。
“你开心就好”几乎在所有语境中适用,比如某新闻吹嘘中国发明某尖端武器,美国惊呆,日本吓傻,回复“你开心就好”往往点赞最多。
下面对其使用情况做出探讨(没有注明语料出处的均来自BBC语料,但为了句子通顺与理解,稍微做了修改)。
(一)缓和气氛,避免尴尬在日常交际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参与,交际中出现尴尬或不愉快氛围也在所难免。
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之比较1、传播途径不同传统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是传播信息的代码,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就是说话人通过语言发送信息,听话人通过语言接收信息,到达交流信息,互相了解。
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书面表达,互相交流,网络语言一般是在互联网上流传的语言,是人们在进行网络传播是所使用的语言,但是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不少青少年也将网络语言运用到生活中,但是吸纳一部分网络语言成为新词,这对丰富传统媒体的语言表达有一定益处。
显然,传统语言是通过以声波为载体的传送,听觉器官接收而进入大脑解码的。
但网络语言是通过键盘编辑文字,以网络为载体的传播,再通过人的视觉器官进入大脑的,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2、语言的语体风格不同所谓语体是指一种适合人类社会生活的不同需求而形成的民族语言的风格的类型。
他是全民语言不同交集的变体,是不同范畴的思想内容与特定表达方式相统一的产物。
按语体划分,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
人们谈话时为了曾强表达效果又借助与形态,身体等补充手段,它是即兴的交流,因此省略重复的成分较多。
书面语是经过加工琢磨的用文字记录下的语言。
它能借书写的物质条件而较巩固,持久得流传,具有相对的保守性,变化较慢。
而在网络虚拟社区中,网民为了达到交流的及时性,但又不能像现实中面对面的交谈,所以只能借助语言以外的补充手段如图形,符号来传达心声。
这正是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网络语言除了文字还配之以文字以外的图形,符号来曾强表达效果。
再加上编码的随意性导致网络语言的不稳定性。
所以网络语言中的语体既不同于传统语言的口语,也有异于传统语言的书面语。
3、逻辑思维的不同网络语言从传统语言的现行逻辑发展为非线性逻辑,例如,网上小说的创作它以接龙的形式广泛吸引网民的参与,小说没有预先固定的开头,起承转合即结尾,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个性化的路径写下去,用自己的语法合成方式与逻辑非线性空间里自由翱翔。
网络语言中的“超文本”的应用是非线性的典型特征,例如:在阅读某段影评文学时,偶尔发现了一部好莱坞新片,而该片尚未在你所在的城市放映,你想看看它的介绍或者是先睹为快,这时超文本传输技术就会从另一个遥远的地方把信息迅速的传到你的显屏上,而这种超文本可以无限制的链接下去,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根系网。
网络语言多模态特征的语用功能分析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上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具有多样的形式和特点。
而多模态特征则是指网络语言中包含的文字、图像、声音、表情等多种语言表达方式。
网络语言多模态特征的语用功能分析是指对网络语言中的多模态表达方式进行语用功能分析的研究。
语用功能是指语言的使用者通过语言表达所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网络语言的语用功能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分析网络语言中的多模态特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网络使用者的交际目的和语言行为。
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有助于进行情感表达。
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可以通过文字、表情符号、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表情符号中,笑脸可以表示开心或者幽默,哭脸可以表示伤心或者难过。
通过分析网络语言中的情感表达,可以研究人们在网络交流中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
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有助于进行信息传递。
网络上的信息传递通常比较简洁和直接,人们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来传递信息。
在微博中,人们可以通过发布图片来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这种方式比纯文字更加生动和直观。
通过分析网络语言中的多模态特征可以研究信息传递的效果和受众的理解程度。
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有助于进行社交互动。
网络上的社交互动主要是通过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进行的,人们可以通过表情符号和图片等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称赞、夸奖或者嘲笑等。
通过分析网络语言中的社交互动特征可以研究人们在网络社交中的行为规则和交际技巧。
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有助于进行身份展示。
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个性特点。
在个人微博中,人们可以通过发布自己的照片、分享自己的音乐作品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才华。
通过分析网络语言中的身份展示特征可以研究人们在网络交流中的自我呈现方式和身份认同。
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可以进行情感表达、信息传递、社交互动和身份展示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深入分析和理解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可以更好地把握网络使用者的交际意图和语言特点,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网络交际和信息传递。
网络语言多模态特征的语用功能分析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语言形式,它具有与传统语言不同的特点。
随着社交平台的普及和通讯技术的进步,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
而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作为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之一,对于其语用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进行语用功能分析,探讨网络语言的特点以及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
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主要表现在文字、图片、表情符号、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交互表达中。
与传统语言不同,网络语言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充分利用了多种表达形式,使得交流更加生动和丰富。
在网络聊天中,人们可以通过文字表达情感,通过图片和表情符号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这种多模态的表达形式使得网络交流更加生动有趣。
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对其语用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网络交流中,人们通常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而多模态的表达形式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直观、真实。
在聊天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表情符号和图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对方更容易理解自己的意图和情感,增强了交流的效果。
多模态的表达形式也为网络语言增添了一些特有的语用功能,比如在表达幽默、调侃等情境中,人们通常会通过图片和表情符号来增加语言的幽默感和趣味性,提高了交流的娱乐性和吸引力。
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也为交际者提供了更多的表达选择和修饰功能。
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模态来进行信息表达和修饰,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全面和清晰。
在表达感谢和赞扬时,人们可以使用表情符号和图片来增强语言的礼貌性和真诚性;在表达愉快和惊讶时,人们可以使用声音和表情符号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这种多模态的表达选择使得网络语言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情境下的交际需求。
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对其语用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多模态的表达形式使得网络交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理解,提高了交流的效果和吸引力。
多模态的表达形式也为网络语言增添了一些特有的语用功能,为交际者提供了更多的表达选择和修饰功能。
20206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随着社会经济、尤其是网络应用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流行语纷至沓来,不知不觉地融入我们的日常会话。
从网络流行语的兴起来看,有旧词演变成的新词,如某果上市之的“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堂而皇之地赋予了“土豪”新的语用意义;也有从其他文化传来的并最终由我们所用的舶来词,如OMG。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流行语已成为我们当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但是,这种现象到底是好是坏,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更深层的影响呢?为此,本文对2009-2019年的网络流行语年度热词进行分类研究,深入挖掘其语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网络流行语的语用功能和跨文化传播特征。
一、网络流行语的类别分析网络流行语是指网民创造的,在网络上使用一段时间后被更多网民接受并快速传播的语言形式。
它产生于网络交流,包含中英文字母、标点、标记、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
其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每个分类都有独特的含义与研究价值。
从语言形式来看,网络流行语主要包括含有英文外来词、含有谐音字以及带图示化符号三种类型;从语言内容来看,网络流行语涵盖了国家政策、国计民生和百姓生活领域中的各类话题。
(一)根据词语形式分类1.含外来词的流行语“外来词也叫借词,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外来词是不同民族在交往过程中把对方语言吸收为本族语言的结果。
”从近十年的网络流行语来看,主要以英文外来词为主,年度流行语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中英两种语言的搭配,使词组传达出单一语言无法或者较难表达的含义,如词组“你有freestyle吗?”采用中英夹杂方式表达,结合来源我们可以得知来自于一档嘻哈节目,而嘻哈并非源自中国,而是源自西方,所以许多相关术语在翻译成中文之后,由于中文的语境中没有相关的事物,容易造成困扰,而直接采用英文源语的单词容易直接将受众与单词相关事物相联系,达到更好、更加自然的表达效果。
第二种类型是使用中式英语表达出相对于中国特色的词汇,多半为一字一句直接照搬英语单词,如来源于中文“不作死就不会死”的“no zuo no die”,一个“zuo”字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但却以拼音的形式夹杂“no…no”句式的英文单词之间,因其调侃的方式和戏谑的情绪色彩给人带来一种土不土、洋不洋的感觉。
网络语言多模态特征的语用功能分析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语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传统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具有多模态特征,即它包含了文字、图片、表情符号、语音和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
这些多模态特征为网络语言赋予了丰富的语用功能,使其在交流中能够表达更为丰富和生动的信息。
本文将对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及其语用功能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和应用。
一、多模态特征1. 文字网络语言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文字,即通过键盘输入的文字信息。
文字在网络语言中起着承载信息和表达意思的作用,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
网络语言中的文字可以是简单的文字信息,也可以是文字表情符号、符号组合等。
文字的使用使得网络语言能够传递书面语言无法表达的信息,例如情感表达、态度表达等。
2. 图片网络语言中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图片,即通过上传或发送图片来表达信息。
图片在网络语言中可以用来表达具体的事物、场景、情感等,使得信息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与文字相比,图片更加直观、易于理解,能够传递更为丰富的信息。
3. 表情符号表情符号是网络语言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通过一系列特定的符号组合来表达情感和态度。
表情符号的使用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得信息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人们可以通过表情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增加交流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4. 语音和视频除了文字、图片和表情符号,网络语言还包括了语音和视频等多种多模态表达方式。
语音和视频能够传递口语的语言特征和非语言信息,使得网络交流更加贴近真实交流,增加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二、语用功能3. 情感表达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能够更好地传递情感。
通过表情符号、图片、语音和视频等表达方式,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加强了情感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4. 互动性强多模态特征为网络语言赋予了强大的互动性。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加了交流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了交流的质量和效果。
Python语言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和灵活性等特点。
由于这些优点,Python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网络开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科学计算等多个领域。
一、网络开发领域在网络开发领域,Python语言可以用于快速开发全球信息站、Web 应用和网络服务。
许多知名的全球信息站和公司都在使用Python来构建其全球信息站和后端服务。
Instagram、Pinterest和Dropbox 等知名全球信息站都是使用Python作为其主要的开发语言。
Python 的网络框架例如Django和Flask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库,使得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地构建高效的网络应用。
二、数据分析领域Python在数据分析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Python语言易学易用的特点,以及其庞大的数据科学生态系统,使得Python成为了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首选语言。
Python的数据分析库例如Pandas、NumPy和Matplotlib等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工具,帮助用户处理和分析海量的数据。
另外,Python还拥有诸如Jupyter Notebook这样的交互式工具,使得数据分析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数据探索和可视化。
三、人工智能领域Python语言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广泛。
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和PyTorch都是用Python语言编写的。
许多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也是使用Python来实现的。
Python的简洁性和灵活性使得其成为了开发人员进行算法实验和模型训练的首选语言。
Python还拥有丰富的开源库和工具,例如OpenCV和scikit-learn等,帮助开发人员能够更加高效地构建和部署人工智能应用。
四、科学计算领域Python在科学计算领域应用广泛。
许多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使用Python来进行复杂的科学计算和数值模拟。
Python的科学计算库例如SciPy和SymPy等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计算工具和数学函数,帮助用户完成各种复杂的科学计算任务。
网络语言多模态特征的语用功能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在交际和表达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语言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等多种形式的组合,传达着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本文将对网络语言多模态特征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交际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网络语言多模态特征的概念和表现形式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片、表情符号、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在网络沟通中,人们通过这些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将语言文字与其他形式的表达相结合,以更加丰富、生动的方式传达信息和情感。
比如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中,用户不仅可以发送文字消息,还可以发送图片、表情符号、语音消息,甚至是视频通话,以满足各种交际需求。
1. 丰富表达方式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可以丰富表达方式,让交流内容更加生动和有趣。
比如在聊天中,通过发送表情符号或者图片,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使对话更加生动有趣。
2. 提升交际效果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提升交际的效果。
比如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可以通过发布图片和视频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吸引更多的关注和点赞,从而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4. 辅助信息传达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更好地辅助信息的传达。
比如在教育领域,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可以更加清晰地传达知识和技能,让学习内容更加易于理解。
5. 促进交际互动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可以促进交际的互动。
比如在网络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语音通话或者视频聊天,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动,增强游戏体验。
1. 理性使用在使用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时,应该理性使用,避免过度依赖其中某一种表达方式而忽视其他方式的表达。
在交际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2. 多样化表达在交际中,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以丰富交流内容,增强交际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比如在聊天中,除了文字消息,还可以发送图片、表情符号等,使交流更加生动有趣。
网络流行语语音变异形式及语用效果分析作为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异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语音变异一直是比较直观的变异体现。
本文从语音变异的谐音变异形式入手,从汉字谐音、数字谐音、语码混合谐音以及方言谐音这四个方面进一步探讨语音变异带来的语用效果。
标签: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语音;语用效果一、流行语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语的推陈出新一直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并折射出一定的时代特点。
作为语言输出的一部分,新词语的推广传播往往要经历一个检验的过程。
由于流行性就是流行语的本质属性,所以流行语的发展前途只能有两种:或是消失,即在使用中被淘汰;或是被接纳,即进入一般词汇。
流行语是一种动态现象,产生、消失或被接纳都有一个过程。
一般来说,流行语的“流行”过程是比较短暂的,或者说短暂性是流行语时间性的一个特点。
同时,流行语的使用频率比一般词语要高,是一段时间内群众喜欢用的。
流行语的高频性是在跨越一定地域性的基础上,在社会方言的层面上具有的高频性。
二、语言变异概述语言变异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语言学家William Labov提出的,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核心理论。
语言的变化离不开语境的变迁,语域的转移,更离不开语言系统自身复杂的构成因素。
因此,拉波夫的语言变异理论否定了语言系统同质说,强调语言的有序异质性,即语言系统不是一种统一的“质”,而是由若干不同的“质”共同构成的。
这种“质”是从语言系统的属性和功能的角度上对语言性质的一种认定,是语言变体的一种成分体现。
语言变异是一种偏离语言常规(linguistic norms)的语言形式。
当言语交际中语言的表达效果比较突显时,这一语言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比较复杂特殊的语用要求,所以语言变异的应用领域从文学作品到广告用语再到日益更新的网络语言,这些在强调突出的语用效果的领域中尤为广泛。
近些年来,由于网络通信服务的快速提升,人们信息交流的平台也在不断的扩大,从早期的贴吧交流到腾讯QQ交流,从博客交流到微博交流,从静态文字交流到动态图片交流,从无声交流到随处可喊话的语音交流,从电脑媒介交流到手机媒介交流,甚至现如今成为人们网络交流的主要渠道的微信交流,这些交际的场合和方式的变化总是在给予语言更广阔的变化空间,让常规中无法达到突出语用目的的语言在交际中进行变化并重塑自我的特征,产生变异。
“XX哒”的语用功能及其原因分析本文以网络流行语“XX哒”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语音、语义、来源、演变、结构形成,以及其语法功能、语用功能,流行原因等进行探究。
标签:XX哒模因语用流行语当今社会处在网络大众化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地依靠着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观点,网络上发言逐渐大众化、普遍化。
网络化交流很容易创造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言。
在众多网络语言中,“XX哒”被反复使用,形成一种网络模因现象流传开来。
本文将对这一流行语进行研究。
一、“哒”的语音、语义及其方言来源(一)“哒”的语音“哒”汉语拼音写作“da”,国际音标为[t?],轻声。
这类结构中的“哒”是表肯定语气词的“的”和语气词“啊”的合音,其中“的”表示确实如此,“啊”表示感叹语气,因此,这类结构中的“哒”一般表示感叹,表达确实如此。
在“XX哒”结构中,处在叠词“XX”后,“哒”往往是轻声且弱读。
同时,说话者在表达“XX哒”的时候,一般持续音长为2~3秒。
例如“萌萌哒”,说话人在言语活动中往往会加长音长,语调往往是轻快和缓的,轻盈而又显出可爱,极具萌化色彩,有点模仿嗲嗲的音,一般多为女性使用,听话人往往能够直接从语音上识别出说话人友好的交往意愿。
(二)“哒”的两种词义1.“哒”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为:“同‘嗒’形容马蹄或机枪的声音。
”通常被当作拟声词来用。
2.“哒”作为网络语言的后缀字,《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录,用法类似于语气词“的”。
一般用于句尾,无实际意义。
(三)方言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日]宫田一郎,1999)中解释,“哒”(噠)在方言中多为助动词,有以下几种用法:1.“哒”相当于“啦”“啊”等语气助词。
“哒”在湖南长沙方言中读作[ta°]。
(1)如今的彭德怀不是过去的真伢子~。
(《剧本》1980年第2期)2.“哒”相当于“着”“了”等时态助词。
网络语言的语用功能
[摘要] 网络语言伴随着网络应运而生。
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
本文从分析网络语言这一原生态语言的特点入手,讨论了网络语言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 网络语言特点语用功能
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人类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
网络已经变成现代人的一种重要交际工具,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互联网上,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可以进行交流。
广泛的网络交际催生了一种新语体——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指网友们网上交流时用来传递信息的一些特别的信息符号和言语方式,如:“伊妹儿”、“霉女”、“闪”、“见光死”等。
网络语言不仅是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由于网络语言借助网络来进行交际,因此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语言有很大的不同。
2.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原生态语言,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产物,它具有多元、互动、开放、即时、匿名等特征,是网民集体创造出来的符号媒介。
相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的交际语言,网络语言由于其生成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带有与网络有关的鲜明特征。
2.1口语性
网络语言是网民(netizen)在虚拟世界随心所欲表达自己感情的语言,它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但由于网络语言的即时性,其实质上非常接近口语语体。
网民们在网络上交流,就像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即时对话,它带有明显的口语特征。
网络语言大量使用语气词,甚至比现实生活口语中的语气词还要多。
如在一句话的开头或结尾经常出现“哇噻!”,“噢”“哈哈”“呵呵”等。
另外,网络语言还大量使用各地方言。
由于方言在语音、语调和词汇上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字典里很少有这类词汇。
因此,为了达到方言的共鸣和幽默效果,网民们常常利用谐音这一手段造出许多字“新”的用法。
如:“挤使(死)了, 前面的银(人)”(青岛方言)。
“刚一发工资,钱都被婆娘(老婆)洗白(一无所有)了仨!”(四川话)
2.2简约性
网络语言是通过敲击计算机键盘得以实现。
为追求与思维的同步,网络语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最大的信息量,因此网络语言具有鲜明的经济简约性。
根据简洁快速的原则,网络语言创造出许多网络缩略语。
一种是汉语拼音字头的
简写。
如PPMM(漂亮美眉或婆婆妈妈)、PMP(拍马屁)、GX(恭喜)、JJ (姐姐)、GG (哥哥)、DD (弟弟)、BT (变态);一种是英语字头的简写。
如GF(girl friend,男朋友)、FT(faint,晕)、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另一种是英文或数字谐音,如U2(you too,你也是)、3Q(thank you,谢谢)、7456(气死我了)、9494(就是就是)、886(再见)、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仅能传神地表达出交流者的意图,而且使网络聊天具有了近距离交流的效果,给虚拟网络生活增添了许多幽默、生气和活力。
3.网络语言的语用功能
3.1诙谐幽默,增强娱乐
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上,网络语言成了网民们交流的工具。
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
他们标新立异、苦心构思,创造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出了轻松幽默的交流语境。
这些语言的使用可以使人类的语言妙趣横生、诙谐轻松。
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
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讽刺效果。
再如”温酒吧(Windows98)、驴友(旅游者)、呕像(呕吐的对象)、斑竹(版主,指网络管理员)、潜水(指呆在聊天室里不说话)、生活是自己的杯具(悲剧),别人眼里的洗具(喜剧)等词,都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命名平淡的事物,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诙谐性的特点。
3.2随心所欲,打破禁忌
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
在网络中和不认识的人搭讪交流,并试图建立关系是允许和鼓励的。
而网络中运用最广的“GG、MM、大虾、菜鸟”等语言称谓,建立了虚拟的网络人际关系,使得对话比实际交谈更为亲切顺畅。
在现实生活交际中,“说凶即凶”“说福即福”的语言魔力在人们头脑中的深刻作用使人们千百年来对凶祸等字眼避之唯恐不及,因此,为避凶求吉,同时达到交际目的,人们创造了委婉语。
但是在网络世界里人们掩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通过幽默的调侃、夸张语言打破现实生活中确立对话关系的某些禁忌原则,使双方的交流更加自然。
即使说了禁忌的话,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也都是低廉的。
如:“如果多吃鱼可以补脑让人变聪明的话,那么你至少得吃一对儿鲸鱼……”(说别人笨)。
“女人之美,在于蠢的无怨无悔,男人之美,在于说谎说的白日见鬼。
”
另外,由于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的世界,网民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等都有所不同,并且身份都是隐秘的,他们在网络中可以肆意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受约束,使得有些现实交际中不经常使用的粗俗语言在网络上到处都是。
如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BT(变态)等在网上随处可见。
3.3.抽象符号,弥补缺失
网络交流中,双方都无法看到对方,与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相比,由于仅形象传神,而且使网络聊天具有了”可互视、可互听”的近距离交际效果。
3.4构思自由,突显个性
没有了声音、表情、语调的区别,网络交际者必须依靠自身的语言风格等因素来张扬自己的个性,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取得身份认同。
网络则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太多束缚而显得更加自由、个性。
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条条框框,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因此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为网民提供了展示个性的平台,网民展示个性的文字又丰富了网络语言的空间。
比如“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看着别人上班,领着别人的工资”、“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车去吧(走别人的路,让别人走投无路)等。
这些语言都张显了网络语言创造者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调侃,表现出自己的语言特色。
4. 结束语
总之,网络为网民们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
网民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都能够在网络上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和抒写。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的伴生物相应而生,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并具有自己的语用功能,使其成为现代化交流中一个重要工具和文化载体。
参考文献:
[1] 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 闪雄.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N].文化时报,2000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