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2课 现代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3
《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八册教学计划及教案一、学情分析由于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短,因此他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且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学习中的优势: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接受能力强,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有利于教学。
学习中的困难: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指法僵硬,操作能力不强,这些都必将造成教学的不便。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每个单元让同学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多项活动,每节课完成一个活动,在完成这些实践活动后,同学们就会掌握软件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三、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
4、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5、培养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为振兴我国的计算机事业而树立远大理想.6、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操作能力.7、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五、方法与过程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时间。
3、对每个班都培养一名信息技术代表学生,由此学生带头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榜样。
4、利用教学软件和教学游戏,提高学生对多媒体电脑使用的熟悉程度。
5、以“讲解-操作”为模式,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便于操作。
6、以“任务”为驱动,指导为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7、在轻快、活跃的课堂氛围内,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爱科学、学科学、懂科学的好少年。
一、教案名称: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兴趣。
四、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如手机、电脑、互联网等,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看法。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通讯、学习等。
2. 学生通过观看案例视频或图片,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四、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或学校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经历。
二、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案例。
2. 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
六、教案名称: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教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2课信息技术概述学习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内涵。
2、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和发展趋势。
3、了解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引入】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
【活动一】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1、什么是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递、发布、交流和管理等相关的技术统称为“信息技术”。
简称“IT”。
2、什么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自1 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以来,计算机以其强大的存储、运算、自动控制等数据处理能力,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现代通信技术包括很多方面,如通过卫星通信、通过微波通信、通过光纤通信等。
电报、电话的使用使人们的沟通速度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信息的发布更加快捷;互联网的出现不但能使信息服务的种类和范围大大增加,还能为人们提供广泛交互的场所。
3、传感技术其实就是传感器技粒传感器可以感知周围环境或特殊物质,如气体感知、光线感知、温湿度感知、人体感知等。
传感技术可以把感知到的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并传输给中夹处理器进行处理。
【活动二】探究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4、如今,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加速发展。
为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带动信息技术向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延伸。
【读一读】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是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安装了40960个中国自主研发的“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该众核处理器采用64位自主申威指令系统,峰值性能为12.5亿亿次/秒,持续性能为9.3亿亿次/秒。
2016年6月20日,在法兰克福世界超算大会上,国际TOP500组织发布的榜单显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登顶榜单之首,不仅速度比第二名“天河二号”快出近两倍,其效率也提高3倍; 11月14日,在美国盐湖城公布的新一期TOP500榜单中,“神威·太湖之光”以较大的运算速度优势轻松蝉联冠军;11月18日,我国科研人员依托“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应用成果首次荣获“戈登·贝尔”奖,实现了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成果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苏科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在线学习与生活更从容》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主题为《在线学习与生活更从容》。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在线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学会合理安排在线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管理的能力。
内容涵盖在线学习的平台选择、资源查找、时间管理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在线学习的常用平台和工具。
- 学生能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学习资源,并筛选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 学生能够制定在线学习计划,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
-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自信心。
-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线学习与生活管理的重要性,培养时间管理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在线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学会合理安排在线学习和生活的时间。
2. 教学难点:- 如何在众多的在线学习资源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内容。
-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力。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电脑和互联网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在线学习的认识和应用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力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以培养和提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询问学生平时在家是如何学习的,是否使用过在线学习平台或工具。
-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流行的在线学习平台截图或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
2. 探究新知- 讲解在线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其便利性和多样性。
- 演示如何登录和使用一个在线学习平台(如苏科版推荐的平台),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操作流程。
3. 小组合作与讨论- 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在线学习的优点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记录在白板上。
- 分享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全班进行交流与补充。
第一单元(1—5课)信息与信息技术1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2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3 Windows——计算机的管家4 计算机互联网络5 访问因特网第二单元(6—11课)多媒体世界6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7 图形图像8 声音9 动态图像10 图文处理11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第三单元(12—16课) 电子表格-——Excel12 数据的计算13 数据的排序14 数据筛选15 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16 图标的制作和修饰第四单元(17—22课) 图像处理——Photoshop17 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18 认识Photoshop中的路径19 调整图像色彩色调20 认识通道21 绘制图画22 制作公益广告画本册前言初中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材说明本册安排了信息与信息技术、多媒体世界、电子表格、图像处理四个单元的容。
第一单元(1—5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信息、信息活动、信息技术等知识,以及计算机的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原理、上网等容。
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情况有个总体、系统的了解,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由介绍信息开始,然后是信息处理的工具,计算机,计算机基本的操作系统,最后是网络原理和上网,依次逐步深入,由浅入深,自然过渡。
让学生能处理信息,利用网络处理问题。
建议8个课时完成。
第1课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主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活动等。
接着进一步介绍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人们学习、生活的关系。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信息处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教材中“信息岛”介绍了常见的几种信息的定义,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信息,了解信息。
“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总结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信息活动,理解信息和信息活动,不要求学生做统一的回答,只要答案有理有据即可。
“实践与探索”是针对本课容的两个小活动,是对信息相关知识的一个扩展、延伸和练习。
2022年(有答案)政治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2课融入社会生活一、选择题。
1.从传统的公交车、电影院、图书馆、公园等,到新兴的网络虚拟世界,从人际关系简单和清晰的熟人圈,到交往对象日益复杂的陌生人社会,人们()①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大②公共生活的内容日益多样和复杂③公共生活使人的素质得到提高④公共生活的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 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9.7%的中国青少年经常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几乎每天参加的仅占2.6%,偶尔参加的占63.2%,从未参加过的占14.5%。
这启示我们()A.青少年的生活空间在不断扩展B.人们的公共生活是丰富多彩的C.融入公共生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D.青少年要提高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和能力3.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这句话旨在强调()A.参与公共生活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B.参与公共生活要大力培养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C.参与公共生活要学会与人相处,促进人际关系协调D.参与公共生活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4.作为国家公民,每个人对国家都负有一定的责任。
参与公共生活,应该做到()①克服冷漠情绪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扮演好自己的“看客”角色④有主动积极的态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这启示我们参与公共生活()A.可以拓宽视野,提升能力B.是我们健康、快乐生活的必要条件C.可以验证我们所学的知识D.可以学会与人相处,促进人际关系协调6. 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A.王林把作业借给张明交差B.李雷把刚买的名著借给同学们传阅C.同学们为贫困地区的同学捐款捐物D.同学们互相谦让贫困生救助名额7. 因为客观环境竞争激烈、主观心态调节不当,有人选择到超市通过“虐待”食品来宣泄情绪、释放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