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 4第四章 注意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45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教学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 知觉的特性;教学重难点: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教学过程: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
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
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
〔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三〕感觉的分类: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略作解释〕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一〕什么是知觉,1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心理学第四章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症状要点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概述:一.本节内容来自于[精神病学]中的[精神障碍的症状学],所以这里所说的心理异常的症状就等同于精神障碍(精神疾病)的症状。
二.症状学的定义: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二.心理异常的症状与精神障碍的关系:1.心理异常就是指心理不正常,是指有精神障碍(精神疾病)者的心理状态。
2.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是指精神障碍者异常精神活动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
学习症状学知识,有助于我们对有无精神障碍的鉴别以及对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
3.心理异常的症状是有轻重之分的;几种症状在一起可以组合成症状群(又称综合征),对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才更加有意义。
三.学习常见心理异常症状的目的:精神科医生诊断、治疗精神障碍。
心理咨询师鉴别精神障碍、转诊。
1 / 17四.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辅助性的有条件的 1. 经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
2.主要目的是社会功能康复和预防复发。
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觉及其障碍(一)感觉的定义: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定义: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感觉到的事物的各种属性在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
(三)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阈限降低感觉减退:感觉阈限增高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四)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一、填空题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_感觉_。
2、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_歪曲_知觉。
3、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_提高_,这个过程是_暗适应_。
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_下降_,这个过程是_明适应_。
4、_视杆_细胞对光线非常敏感,允许昏暗光线下的视觉;_视锥_细胞对特定波长的光波特别敏感,产生心理学的色彩体验。
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_反比_关系。
6、习惯化是由于刺激的反复呈现所导致的反应_降低或减少_的现象。
7、知觉的一般特征主要有_知觉的选择性_、_知觉的整体性_、_知觉的理解性_、_知觉的恒常性_。
知觉产生的三个阶段是_感觉信息_、_组织信息_、_赋予意义_。
8、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_韦伯定律_,这个定律主要适用于_中等强度_的刺激。
9、双眼的距离线索主要是双眼的_辐合_和_双眼视差_所提供的距离信息。
10、人们常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有_迎合_、_自我美化_、_自我表露_、_威胁_。
二、单项选择题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C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或限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A )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3.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副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 A )A、动景运动的作用 B.适应的作用 C.对比的作用 D.联觉的作用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 C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5. 我们对物体的知觉直接来源于(D )。
A 近距刺激B 远距刺激C 物体本身D 判断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 C )。
第四章感知觉知识点汇总1)感性阶段:是指将客观刺激转换成心理印象的初级阶段。
2)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起点,是人和动物发展起更复杂的心理功能的基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
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部信息是人和动物的基本需要,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赫布(Hebb)的“感觉剥夺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知觉:是个体借助于感官觉知环境中物体的存在、特征及彼此关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个体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
4)感觉和知觉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两者密不可分,感觉发生在知觉之前,为知觉收集和提供原料,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也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一般会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个体很难体验到从感觉再到知觉的过程,故心理学将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觉。
5)感觉分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肤觉包括:温觉、冷觉、痛觉。
6)知觉的种类:按照内容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分为: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
7)错觉:即错误的知觉,指不能正确反映事物本身属性的知觉。
8)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指不同人对同样的刺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感受能力。
9)感觉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也叫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它是在“感觉到”和“感觉不到”之间的一个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越低(甲能看到微光,乙不能,则甲的绝对感觉阈限低于乙),绝对感受性就越高。
(所以甲的绝对感受性高于乙的)。
10)差别阈限:也叫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差异量。
11)感官的感受性会随着作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锻炼与补偿-感觉的相互作用。
12)感觉对比:当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适宜刺激的作用时,感官对其中某些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注意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A 指向性和集中性B鲜明性和选择性C清晰性和指向性D清晰性和集中性2“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
A指向性B集中性C清晰性D鲜明性3注意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反应不一总是舍弃一些信息。
这是注意的功能。
A调节B整合C维持D选择6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
A不变B扩大C缩小D以上都有可能7注意是一种。
A独⒌男睦砉 ?B认识风格C心理现象D个性特征8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A注意B想像C需要D思维9注意使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这是注意的功能。
A整合B维持C调节D选择10注意使儿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为应付外来刺激做出相应准备从而适应环境这是注意的功能。
A调节B整合C维持D选择11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是。
A注意B动机C目的D需要12不属于先天条件反射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定向性注意D选择性注意l 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了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A 选择性注意B有意注意C定向性注意D随意注意14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
A无意注意占优势B有意注意占优势C注意的发展不受语言支配D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均衡发展15天空中过往飞机的轰鸣引起儿童不由自主的注意这是。
A 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D选择性注意16儿童不受窗外其他孩子玩耍的笑声吸引努力控制自己专心做功课这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D选择性注意17儿童从事一项活动能够善始善终说明他的注意具有很好的。
A广度B稳定性C分配能力D范围18儿童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儿童注意的较差。
A广度B稳定性C分配能力D范围19注意是感知觉的。
A开端B条件C发展D目的20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认真、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
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二、填空题1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是两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