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学实验课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542.00 KB
- 文档页数:18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学时 48学时学分: 2 适用专业化学制药工程(本科)一、有机化学实验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理论课的实践课程, 是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学会正确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分离、提纯的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良好的工作习惯。
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理解,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基本操作(掌握)塞子的钻孔和玻璃加工, 常用仪器的安装, 沸点及熔点的测定, 回馏蒸馏及分馏, 水蒸气蒸馏。
固体的重结晶、过滤、各物质的干燥、分液漏斗的使用等。
(二)性质实验(认识)性质实验是与讲授的内容相结合, 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
性质实验与中学教育直接有关, 因此必须保证。
(三)制备实验(会操作)制备实验是巩固学生基本操作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培养学生正确进行有机合成的能力。
合成实验的选择, 应符合基本操作训练的要求, 也要兼顾化合物和反应类型。
三、实验内容四、课内实践教学要求五、课时分配、教学方式和手段主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以练为主, 讲解为辅。
关键技能部分, 老师先演示, 再让学生做。
老师不断巡回观察学生的操作, 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有机化学实验是后继课程药物合成、药物分析等的基础课程,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常用的操作等的掌握程度, 直接影响到后继课程的学习。
七、主要参考书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曾昭琼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有机化学实验(第2版)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制定: 汤德祥教研室: 化学教育执笔人: 汤德祥审定: 化学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有机化学实验计划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15化学制药工程本科班)*本班学生人数 40人, 分成a, b两组, 每组20人。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主讲教师:李艳春开设专业: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总学时数:48学时(本科)实验地点:化工楼302有机化学实验项目《有机化学实验》实验目录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介绍和常用仪器的使用保养 3学时实验二 1-溴丁烷的制备 6学时实验三阿司匹林的制备 4学时实验四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6学时实验五苯甲酸的制备 8学时实验六苯乙酮的制备 8学时实验七固体酒精的制备 3学时实验八官能团化合物的性质鉴定 4学时实验九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的制备 6学时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介绍和常用仪器的使用保养一、教学目的1.学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常识及一些常见事故的预防;2. 熟悉有机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使用和维护。
3.培养能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初步会查阅文献的能力。
二、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一般知识1.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为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正常进行,培养良好的实验方法,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1)切实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进入实验室时,应熟悉实验室灭火器材,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
(3)实验时应遵守纪律,保持安静。
(4)遵从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教材所规定的步骤、仪器及试剂的规格和用量进行实验。
(5)应经常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6)爱护公共仪器和工具,应在指定地点使用,保持整洁。
(7)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时,应把水、电和煤气开关关闭。
2.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有爆炸性的,所用的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玻璃制品,故在实验室工作,若粗心大意,就易发生事故。
必须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场所,必须经常重视安全问题,提高警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介绍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实验室安全守则。
(2)实验室事故的预防。
①火灾的预防。
②爆炸的预防。
③中毒的预防。
④触电的预防。
化学指南手册
本手册旨在提供一份简洁明了的化学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以下是本手册涵盖的主要内容:
1. 基本概念
- 原子和分子
- 元素周期表
-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 阴离子和阳离子
- 电离和离子化
- 摩尔质量和摩尔比
2. 化学反应
- 反应速率和平衡
- 酸碱中和
- 氧化还原反应
- 电解和非电解质
3. 化学物质的分类
-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有机物与无机物
-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 酸、碱和盐的分类
4. 常见化学实验
- 实验室安全
- 常用实验器材和试剂
- 常见实验步骤和技巧
-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5. 化学应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化学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环境保护与化学科技
请注意,本手册仅提供了化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并不能取代专
业教材和实际实验操作。
使用本手册时应始终注意安全,并根据具
体情况进一步研究和研究相关内容。
以上是《化学指南手册》的简要概述,希望本手册能为读者提
供一份有用的参考资料。
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制药工程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制药工程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制药工程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是针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实验技术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化学实验内容及其意义。
一、物理化学实验内容1. 溶解度测定实验: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探究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此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溶液的基本性质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 酸碱中和实验:通过溶液的酸碱滴定反应,测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掌握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机理。
此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酸碱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技巧。
3. 水的相变实验:通过调节水的温度和压力条件,观察水的相变过程,探究水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气态的相变规律。
此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水的相变过程和相变规律,并深入理解水的特性和应用。
4. 粘度测定实验:通过控制温度、测量液体流动时间和距离,计算液体的粘度,研究粘度与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关系。
此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液体的流动特性和粘度的测量方法,探究液体的粘度与其他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5. 气体扩散实验:通过观察气体扩散的速度和距离关系,测定气体的扩散系数,研究气体扩散现象和扩散速度与气体性质的关系。
此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气体分子运动和扩散现象的基本原理,并探究气体扩散速率与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关系。
二、物理化学实验的意义1. 培养实验技能:物理化学实验课程通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技术。
2. 增进科学认识:物理化学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物理化学现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化学原理和实验现象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认识。
3.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物理化学实验课程通过探究实验现象和结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1篇一、前言化工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大纲旨在明确化工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南。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工理论基础,掌握化工工艺流程、设备操作和安全生产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化工实验设备,完成实验任务。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使学生了解化工行业的发展动态,为将来从事化工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1. 化工基础实验(1)化学分析实验:包括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光谱分析等。
(2)物理化学实验: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等。
(3)有机化学实验:包括有机合成、有机结构鉴定等。
2. 化工工艺实验(1)化工原料及产品分析实验:包括原料的检验、产品的质量检测等。
(2)化工过程实验:包括蒸馏、吸收、萃取、结晶等。
(3)化工设备操作实验:包括塔、反应器、储罐等设备的操作。
3. 化工安全与环保实验(1)化工事故案例分析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工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2)化工污染治理实验:包括废气、废水、固废的处理。
(3)化工环保法规及标准实验:使学生了解国家环保法规及标准。
4. 综合性实验(1)化工生产过程综合实验: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工新产品开发实验:鼓励学生创新,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化工新产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化工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使学生直观了解实验过程。
3. 实验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反思总结法: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提高实验效果。
五、考核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标准一、课程属性1、课程的性质《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实验课。
它与无机、有机、物化实验并驾齐驱,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化学教育及相关专业人才的所需,本课程力图使学生在接受严格的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在动手能力、实验技能、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探索和开拓意识、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踏实有序而又讲求效率的工作作风等诸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
为了注重教学效果,应力争尽可能多安排一些“设计实验”或开放实验,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定位《分析化学实验》在第三学期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同时开设且单独设课,与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在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一门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实验课,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优秀应用化学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导课程为《无机化学实验》,一般与《有机化学实验》同时开设,后续课程有《物理化学实验》及《仪器分析实验》等。
只有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才能转变学生定性思维并向定量过渡,逐渐形成以量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良好习惯,才能在后续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课程任务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正确熟练地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较系统地学习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化学分析方法;树立“量”的概念,运用误差理论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找出实验中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统筹安排,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保证实验结果可靠;通过自拟方案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基础分析化学技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投身并从事化学事业的兴趣。
高中化学实验指导书引言: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以高中化学实验指导书为主题,分别从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步骤、实验原理、数据处理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实验设备准备高中化学实验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设备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实验前,首先要确保所需的实验设备和药品都已经准备齐全。
例如,酸碱滴定实验中常用的玻璃容器、滴定管、酸碱试剂等应提前检查。
同时,还应确保实验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例如检查烧杯是否有裂缝,试管是否干净等。
只有充分准备,才能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二、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是一本好的化学实验指导书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写实验步骤时,需要注意清晰的语言描述和逻辑性的连接。
首先,要准确列出实验所需的步骤,例如称取试剂、稀释溶液、混合反应物等。
其次,每个步骤应有清晰的顺序,避免遗漏或重复。
最后,实验步骤要尽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
三、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化学实验指导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形成机制。
在写实验原理时,应简洁明了地阐述每个实验现象的解释原理和背后的化学反应公式等。
同时,还应提供实验原理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实验的全面认识。
四、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是化学实验指导书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实验中的规律和问题,并加深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在实验数据记录部分,应鼓励学生详细记录实验条件、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测量数据等。
同时,还应提供一些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是化学实验指导书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帮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应先给出实验结果的详细描述,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和所得数据等。
然后,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实验现象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因素等。
工程化学实验报告答案工程化学实验报告答案引言:工程化学实验是化学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化学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本文将以某次工程化学实验的报告答案为主题,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以及结果分析。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某种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分析反应机理。
实验原理:该实验基于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根据阿累尼乌斯方程可知,反应速率与温度呈指数关系。
通过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我们可以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反应机理。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包括反应釜、温度计、计时器等。
2. 将反应釜中的反应物A和B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催化剂C。
3. 将反应釜置于恒温水浴中,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
4. 开始计时,记录反应开始后的时间t1,并定期记录反应体系的温度。
5. 当反应达到一定程度时,停止计时,记录反应结束后的时间t2,并停止加热。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速率常数k,并绘制温度与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的数值。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常数k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会提高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反应碰撞的频率和能量,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2. 根据阿累尼乌斯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的活化能。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得到反应的活化能Ea的数值,并进一步分析反应的机理。
3. 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实际工程中的反应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在工程化学领域,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来调节反应速率,从而实现工业生产的需求。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某种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并研究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温度的升高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化学工程课程设计介绍本文档旨在为化学工程课程的设计提供指导和建议。
化学工程是一门涵盖化学、物理和工程学知识的学科,旨在将原材料转化为有用的化学产品。
设计目标- 理解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掌握化学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1. 化学工程基础知识- 化工原理:介绍化学反应原理、传质、传热和流体力学等基本概念- 化学工程热力学:研究热力学基本原理并应用于化学工程中- 化学工程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和速率方程2. 设计方法和技术- 化工过程设计:探讨化工过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流程图、热力学计算和装备设计等- 化工设备设计:研究化工设备的设计和选择原则,如反应器、蒸馏塔和换热器等- 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化工过程的模拟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3. 实践能力培养- 实验室实践:进行化学工程实验,研究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 实际案例研究:分析和解决真实化学工程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项目设计:学生进行小型化学工程项目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化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化学工程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实践:组织实验室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项目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小型化学工程项目设计,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考核方式- 课堂小测验: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项目成果:评估学生的项目设计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课程整体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参考资料- 普通化学工程学, 于贵瑞,丁志峰,曹立栋,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工程导论, 刘玉刚,机械工业出版社- 化学反应工程, 许鸿志,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上是化学工程课程设计的简要内容和指导,希望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和帮助。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学习方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理论、科学研究过程都依赖于实验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因此,化学实验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学生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具有较高的需求,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完整的化学实验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如今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大学化学实验目的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学习化学实验理论、验证化学理论和学习实验基本技能的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良好的化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以“普遍成才,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为指导,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建造一个以实验基本技能+科研基本素质+工程实践基本能力的三基一体化的化学化工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基本技能、科学研究基本素质、工程实践基本能力和创新思维思想为我们化学实践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视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鼓励创新,重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时,不但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还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做好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至少要具有如下五个环节:1、课前预习首先学生要提前预习实验内容,查阅有关资料,写出实验预习报告。
化学实验前充分预习是做好实验的保证和前提。
本实验课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实验,只有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操作要领,明确自己在实验室将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去做,为什么这样做,才能主动和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取得应有的效果,感受到做实验的意义和乐趣。
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及其它参考资料的相应内容,浏览大学化学实验网站提供的教学视频和教学教案进行预习。
《普通化学》课程学习指南根据知识模块顺序,教学要求如下一、理论课学习指南第一章热化学与能源基本要求知识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效应,反应焓变,盖斯定律。
学习目标:了解用弹式热量计测量等容热效应(Qv)的原理,熟悉Qp的实验计算法,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的关系;了解Qv与化学反应的内能的关系;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rH mθ)的近似计算,适当了解能源中的燃料燃烧反应的热效应。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知识点:环境化学,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等温方程,热力学第三定律,标准平衡常数,多重平衡规则,质量作用定律,吉布斯函数变判据,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
学习目标:了解化应中的熵变及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条件下的意义;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rGmθ)的近似计算;能应用△rGm 或△rGmθ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理解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意义及其与△rGmθ的关系,并初步掌握有关计算;理解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元素反应的影响;了解浓度,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了解基元反应和反应级数概念;能用阿仑尼乌斯公式进行初步计算;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说明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元素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环境化学元素中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
第三章水溶液化学知识点:共轭酸碱对,缓冲溶液,溶度积,溶液的通性,酸碱解离平衡,难溶电解质。
学习目标:了解溶液的通性(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及渗透压);明确酸碱的解离平衡,分级解离和缓冲溶液的概念,能进行溶液pH的基本计算,能进行同离子效应,等离子平衡如缓冲溶液的计算,了解配离子(络离子)的解离平衡移动;初步掌握溶度积和溶液解的基本计算;了解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了解环境化学中水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某些处理方法的原理。
第四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知识点:电极,氧化还原电对,电极电势,原电池,电动势,电解,化学电源,析氢腐蚀,吸氧腐蚀。
学习目标: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能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能应用电极电势的数据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及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和程度;了解摩尔吉布斯函数△rGmθ与原电动势,△rGmθ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联系电极电势概念,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了解电解在工程实际中的某些应用;了解金属腐蚀及防护原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简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课程设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同时提高学生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课程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课程内容实验目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的核心在于实践操作,旨在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步骤、原理和注意事项,以及学习化学分离和纯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实验方式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实验方式,实验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在具体操作时会进行详细讲解。
•实验台•实验室•实验服•实验器材•实验记录实验课程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数据分析验证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的实验目的。
实验成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数据和结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实验评估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由以下几项组成:•实验操作(包括安全操作、操作规范、实验数据采样等等)•实验成果(包括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等)课程特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中讲授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得到验证和应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操作技能得到锻炼。
课程中需要学生亲手操作,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要求,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总结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
课程中有多种实验方式,通过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得到锻炼,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全套实验课教案
教案一:化学实验概述
目的: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技能。
时间:1节课
教学内容:
1.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示范
实验器材:
1. 实验用玻璃器皿
2. 实验用试剂
3. 实验用工具(酒精灯、试管夹等)
实施步骤:
1. 讲解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2. 示范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 提醒学生化学实验中的危险和安全注意事项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对化学实验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案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时间:1节课
教学内容:
1.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3. 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教学方法:示范实验结合讨论
实验器材:
1. 酸碱指示剂
2.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3. 实验用器皿和工具
实施步骤:
1.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 示范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操作步骤
3. 让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4. 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大学化学实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参照北京化工大学的《大学化学实验(A类)》进行教学设置,基本教学资源设置60学时的教学视频,涵盖该课程全部内容的实验技术讲座和实验教学项目讲授、常规仪器的原理及使用视频,同步匹配了教学教案,建立了教学导学资源、全部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样书,教学辅助学习资源。
在拓展资源中,为了加强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设置了科研基本能力学习资源,化学与现代科技讲座,人文化学及互动作品资源,诺贝尔获奖科学家的故事等。
其60学时的视频课程的分配为:《大学化学实验》(I):15学时,《大学化学实验》(II):13.5学时《大学化学实验》(III):19学时,《大学化学实验》(IV):12.5学时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育目标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理论的源泉,也是化工工程技术的基础。
因此,化学实验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化工类)学生必不可少的必修课。
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完整的化学实验知识,提高分析、综合、创新的能力。
《大学化学实验》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和设计实验构—1—筑实验课程体系,按多层次的能力培养要求重组课程内容,以适应新世纪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大学化学实验不仅是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和掌握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化学素质,重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遵循“加强基本训练、着重能力培养、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则,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视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鼓励创新,重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大学化学实验》(I)(15学时)>实验技术讲座《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及内容简介;实验预习、记录和报告的要求和书写格式;实验结果的处理;化学实验基本常识;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工程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工程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化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
本课程涵盖化学反应原理、化工过程设计、工业催化、工业分离技术和应用化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工业化学原理、工业过程流程及相关仪器、设备和技术的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化工过程设计、化学反应优化以及催化剂选择。
3.了解和掌握当前工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分离技术及其原理。
4.提升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熟练掌握化学反应及分离实验的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能力,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化工实验。
5.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加强工程思维,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反应原理与工艺参数–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反应热力学和反应平衡–反应器的设计方法–反应工艺的参数控制2.工业化学与工艺设计–各种材料的化学性质与成分分析–合成和分离工艺设计–可回收原料的开发和利用–工业化学过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3.工业催化–催化剂的选择与设计–催化反应机理研究–催化剂寿命及再生–催化反应的工艺优化4.工业分离技术–离子交换、透析与电渗析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萃取分离技术–气相和液相色谱分离技术5.应用化学–非常规分离技术的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超声波技术等–环保工程化学四、实验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本课程将安排一些化学反应和分离实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验内容:1.基本化学试剂的制备2.酸碱滴定、原子吸收光谱及电化学分析实验3.基于化学反应的催化实验4.基于分离原理的分离实验5.实际工程过程实验,如精馏、萃取、透析、电解等。
五、教材1.王之铮,李名扬. 工程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曹德法,杨保军. 工业催化. 化学工业出版社.3.雷曼, 刘翠萍. 工业分离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六、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平时成绩占20%,包括作业、出勤、讨论等。
化学实验室手册.第3版
化学实验室手册第3版是由美国化学协会出版的一本化学实验室操作指南,旨在帮助化学实验室和教育工作者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
该书着重介绍了实验室安全知识,主要包括:安全操作技巧、物品的使用、应急处理、安全工具的使用等。
同时,列出了实验室中常见的危险物质、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并对如何处理这些危险物质和情况进行了深入介绍。
此外,本书还提供了大量关于各种日常实验的细节操作步骤,以及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设备的使用等内容,并讲述了如何识别和处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大量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查找实验相关信息,提高实验效率。
化学实验规范操作初中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实验规范操作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教学步骤:
一、开场引导(5分钟)
1.介绍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规范操作的意义。
2.提出学生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安全注意事项。
二、讲解实验规范操作流程(15分钟)
1.实验前准备工作:准备实验器材、试剂、安全设备等。
2.实验操作步骤:按照实验操作流程逐步进行实验。
3.实验后清理工作:清理实验器材、处理废弃物等。
三、实验操作演示(20分钟)
教师现场演示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观摩并记录关键步骤。
四、学生自主操作(30分钟)
1.分组进行化学实验,学生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实验。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五、实验总结和讨论(10分钟)
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享实验心得体会。
2.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写出本次实验的实验操作流程并附上安全注意事项。
教后反思:本次教学加强了学生对化学实验规范操作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强化实验规范操作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水平。
化学实验安全指南一、实验前的准备1、了解实验内容在进行实验之前,务必仔细阅读实验教材或操作手册,清楚了解实验的目的、步骤、所用试剂和仪器,以及可能产生的危险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2、穿着合适的服装进入实验室应穿着长袖长裤的实验服,以保护身体免受化学试剂的溅洒和伤害。
同时,要穿戴好防护眼镜,防止化学物质溅入眼睛。
如果进行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还需要佩戴合适的防毒面具。
3、检查仪器和试剂在实验开始前,检查实验所需的仪器是否完好无损,有无裂缝或泄漏等情况。
对于试剂,要检查其标签是否清晰,是否在有效期内,以及是否与实验要求相符。
二、实验室环境安全1、保持实验室整洁实验室内应保持干净整洁,实验台上不得堆放过多的杂物。
用过的仪器和试剂应及时清理和归位,以避免混乱和意外发生。
2、良好的通风条件实验室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设备,以保证空气流通,及时排出有害气体。
在进行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时,应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行。
3、防火设施实验室应配备灭火器、灭火沙等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其是否能正常使用。
同时,要清楚知道这些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三、试剂的使用安全1、正确取用试剂取用试剂时,应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量具,如量筒、移液管等。
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取用过多造成浪费和危险。
对于有毒、有腐蚀性的试剂,要使用专用的工具进行取用,并在通风橱中操作。
2、试剂的存放试剂应按照其性质分类存放,易燃、易爆、易腐蚀的试剂要单独存放,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清晰、完整,以便于识别。
3、禁止随意混合试剂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将不同的试剂混合,因为有些试剂混合后可能会产生剧烈的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四、仪器的使用安全1、熟悉仪器的操作方法在使用任何仪器之前,都要认真阅读其使用说明书,熟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对于复杂或精密的仪器,应在老师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2、加热设备的使用使用酒精灯、电炉等加热设备时,要注意周围不得有易燃物品。
工程化学实验课指南实验教材:《大学化学实验》马全红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对学生的要求:1. 对预习的要求为了避免实验中“照方抓药”的不良现象,使实验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①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参考教材、资料中的有关内容。
②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和内容提要。
③掌握本实验的预备知识和实验关键。
④了解本实验的内容、步骤、操作和注意事项。
⑤写好简明扼要的预习报告后,方能进行实验。
若发现预习不够充分,应停止实验,要求熟悉实验内容后再进行实验。
2. 对实验的要求①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如实记录,不得抄袭他人数据。
实验中测量的原始数据必须记录在专用的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将数据记录在纸片或其他地方,不得伪造和涂改原始数据。
②认真阅读“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室学生须知”,要遵守实验室制度,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实验中保持肃静,遵守规则,注意安全,整洁节约。
③实验过程中应勤于思考,仔细分析,力争自己解决问题,遇到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时,可请教师指点。
④设计新实验和做规定以外的实验时,应先经指导教师允许。
⑤实验完毕后,将公用仪器放回原有的位置,擦净桌面,填好实验记录卡,并交给指导老师。
值日生负责打扫卫生,装去离子水,清理水池废物,倒垃圾,关好水、电、门、窗。
⑥实验不得迟到、缺课,迟到10分钟取消此次实验资格。
因病或重大事情不能上实验课的,必须事先请假,与指导教师联系时间补做所缺的实验。
3. 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实验结束后,应严格地根据实验记录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及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
书写报告应字迹端正,简单扼要,整洁清洁。
实验报告写得潦草者,应重写;实验报告中数据是抄袭他人的或是伪造的,实验成绩记为“0”分。
实验报告应包括七部分内容: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采用流程方框图简单明了地表示)。
四、实验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采用表格形式表示,在表格的左下端注明计算公式和其他采用的数据)。
五、实验结果的讨论(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六、问题讨论(针对本实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收获,也可对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训练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何帮助)。
七、回答思考题。
4. 评分标准本课程实验成绩的评定包括下列内容:实验操作训练;实验结果的正确度与精密度;实验原理和实验基本知识的理解;实验报告的书写与实验结果的讨论;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情况。
实验成绩的考核既要注意课程要求的全面性,又要注意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核。
具体评分标准为:1.实验预习报告:要求每位学生写出实验原理、注意事项,查找有关试剂的物理常数,列出实验步骤。
2.实验操作:要求每位学生实验过程中操作规范,其中包括仪器的选择,药品、试剂的称量与量取,操作的熟练程度,实验记录情况等方面;安装实验装置,其中包括实验装置安装是否正确。
3.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是否明确、是否正确,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数据纪录、处理、主要数据和问题讨论等。
4.出勤、纪律、卫生。
成绩评分标准:卫生纪律10%、实验预习报告10%、实验操作30%、实验结果30%、实验原始记录10%、实验报告10%。
实验地点:工程化学实验在化学化工大楼123、128、230。
第一部分工程化学实验安排表1-1 工程化学实验安排及内容(总学时为16学时,0.5学分,第5周开始)一、实验26 Solution Preparation and “the Iodine Clock”本次实验课是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教师应介绍、说明、检查下列事宜:1. 指定衣服、书包存放地方。
2. 介绍有关规定:《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学生须知》,《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东南大学实验室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摘要。
3. 指定班长负责安排值日生,一般为4名学生。
值日生的职责是:打扫卫生,装去离子水,清理水池废物,倒垃圾,水电开关和窗户是否关好,最后经老师检查方可离去。
4. 强调实验预习的重要性,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和专用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本。
5. 提出实验要求(预习、报告的书写格式、有效数字、上交报告的时间)。
6. 强调实验不得迟到、缺课,迟到10分钟取消此次实验资格。
因病或重大事情不能上实验课的,必须事先请假,与指导教师联系时间补做所缺的实验。
7. 强调实验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重做,如需重做,必须得到指导教师的同意。
实验目的1.学会实验室溶液配制的一般方法;2.了解BR振荡反应原理,观察实验现象。
3.了解电子天平的基本构造及使用规则,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4.学会正确的称量方法,训练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实验操作示范1. 0.01g电子天平的使用:调节天平水平→开机→调零→称量。
实验内容请认真阅读实验教材P175-P177的内容以及相关资料。
1. 0.01g电子天平的使用。
2. 溶液的配制。
(1)溶液的配置方法①固体溶于溶液②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③带结晶水的固体④物质的量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换算⑤液体的稀释。
(2)溶液的配置①50ml0.15M马来酸(0.78g)+0.02MMnSO4(0.17g)②50ml0.2MKIO3(2.14g)以0.08MH2SO4做溶剂[微热搅拌溶解]③50ml3.6MH2O2(18ml+H20=50ml,H2O2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g/ml)④50mlH2SO40.08M(2.0ml2M的硫酸)⑤3%(W/v)淀粉指示剂(实验老师配好,放在公共台上)3.振荡反应①烧杯中(1)+(2)+(3)各10ml+2~3d淀粉溶液搅拌,观察现象记录并记录振荡周期。
②白瓷蒸发皿(1)+(2)+(3)个5ml+2~3d淀粉溶液,不搅拌,观察记录现象,并记录振荡周期。
③平底比色管先取(3)5ml+2~3d淀粉溶液+(2)5ml振荡观测后沿壁管缓慢倒入(1)5ml观察现象④烧杯(1)(2)(3)各8ml各加2ml水+2~3d淀粉搅拌,记录振荡周期。
实验注意事项1. 提醒学生在使用电子天平前先对天平进行检查,看水平、零点是否正常。
2. 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
二、实验25:珠光洗发香波的制备(2人一组)1.实验目的:(1)了解珠光洗发香波的配置方法及工艺(2)了解配方成分及作用原理2.配方成分及作用原理:(1)表面活性剂和一些添加剂。
(2)表面活性剂由主表面活性剂和辅助表面活性剂,主表面活性剂主要起提供泡沫和去污力,要求泡沫丰富,易扩散、易清洗,去垢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辅剂要求具有增强泡沫稳定性,增进去污能力,洗后头发易梳理、易定型、光亮、快干,并有抗静电等功能。
(3)添加剂则主要起着美观,清香、调节pH、防腐、去屑止痒、增稠等作用。
(4)原料AES和6501为主表面活性剂,CAB为辅剂;单脂-珠光剂;M-500-调理剂;EDTA—螯合剂起增容除钙镁的作用;柠檬酸—pH调节剂;CY-1—防腐剂;氯化钠—增稠剂;实验操作示范1. 0.01g电子天平的使用:调节天平水平→开机→调零→称量。
2. 恒温水浴的使用:向工作室水箱注入适量的洁净自来水(温水能缩短加热时间和节约用电)。
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
选择恒温温度,将温度"设置—测量"选择开关拨向"设置"处,调节温控旋钮,数字显示所需的设定温度,加热指示灯亮表示电热管之电源接通加热,当温度表上之温度到达所需使用之温度时,稍待数分钟后,进入自动恒温控制状态。
将温度"设置—测量"选择开关拨向"测量"处,数字显示工作水箱的实际温度。
红色指示灯亮,表示加热器工作。
工作完毕,切断电源。
注意:1.若水浴锅较长时间不使用,请将工作室水箱中的水排除,用软布擦干净并晾干。
2.请不要在水浴锅无水的状态下使用加热器.3.实验内容:P165-168思考题:1、洗发香波配制的原则有哪些?答:对洗发香波进行配方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具有适当的洗净力和柔和的脱脂作用。
②能形成丰富而持久的泡沫。
③具有良好的梳理性。
④洗后的头发具有光泽、潮湿感和柔顺性。
⑤洗发香波对头发、头皮和眼睑要有高度的安全性。
⑥易洗涤、耐硬水,在常温下洗发效果应最好。
⑦用洗发香波洗发,不应给烫发和染发操作带来不利影响。
在配方设计时,除应遵循以上原则外,还应注意选择表面活性剂,并考虑其配伍性良好。
主要原料要求:①能增进去污力和促进泡沫稳定性,改善头发梳理性的辅助表面活性剂,其中包括阴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③赋予香波特殊效果的各种添加剂,如去头屑药物、固色剂、稀释剂、鳌合剂、增溶剂、营养剂、防腐剂、染料和香精等。
2.洗发香波配制的主要原料有哪些?为什么必须控制洗发香波的pH值?答:洗发香波的主要原料有表面活性剂和一些添加剂组成。
表面活性剂分主要表面活性剂和辅助表面活性剂两类。
主剂要求泡沫丰富,易扩散、易洗涤,去垢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辅剂要求具有增强稳定泡沫作用,洗后头发易梳理、易定型、光亮、快干,并有抗静电等功能,予主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
常用的主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型的烷基醚硫酸盐,非离子型的烷基醇基酰胺(如椰子油酸二乙醇酰胺等)。
常用的辅助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型的油酰氨基酸钠(雷米邦)、非离子型的聚氧乙烯山梨酸醇酐单脂(吐温)、两性离子型的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等。
香波的添加剂主要有:增稠剂烷基醇酰胺、聚乙二醇硬脂酸酯、羧甲基纤维素钠、氯化纳等。
遮光剂或珠光剂硬脂酸乙二醇酯、十八醇、十六醇、硅酸铝镁等。
香精多为水果香型、花香型和草香型。
鳌合剂最常用的是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
常用的去头屑止痒剂有硫、硫化硒、砒碇硫铜锌等。
滋润剂和营养剂有液体石蜡、甘油、羊毛脂衍生物、硅酮等。
还有胱氨酸、蛋白酸、水解蛋白和维生素等。
洗发香波必须具有适中的pH值,才能对头发和头皮不造成损伤,要既能起到洗涤清洁作用,又不能使头皮过分脱脂,而且性能温和,对眼睛、头发、头皮无刺激。
弱酸性洗发水更容易被头发所接受,使洗后的头发蓬松、爽洁、光亮、柔软,不产生头皮屑,不引起头痒,易于清洗、梳理。
3.珠光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答:珠光的产生是由于结晶的形成,结晶的形成和强化与制备方法有关,温度的控制、搅拌的速度和冷却的快慢影响结晶的形成,例如加单脂时,温度控制在70~75℃,且慢速搅拌,缓慢冷却,否则无珠光产生。
另外,香料和其他添加剂的选择不当,也会影响珠光的效果。
三、实验3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实验目的1. 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 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反应速率;掌握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的概念;3. 学会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的活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