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236.50 KB
- 文档页数:1
大学化学Univ. Chem. 2021,36 (3), 2010084 (1 of 5)•专题• doi: 10.3866/PKU.DXHX202010084 分析化学实验渐进融入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初探刘晓庚*,刘琴,李彭,邰佳,彭冬梅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南京210023摘要:课程思政已在广大教师中深入人心,形成了共识。
不同课程如何围绕着“立德树人”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构建起全员、全程、全课程、全方位育人教育,使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课程思政之根本。
为此我们以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为例,探讨了渐进融入式的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从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和渐进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模块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实践,获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4;O6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Mixed Teaching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Xiaogeng Liu *, Qin Liu, Peng Li, Jia Tai, Dongmei Peng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210023, China.Abstract: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has been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forming a consensus. How to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ound the “moral cultivation” of different courses, and build a full staff, full course, all-round education, so that the curriculum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 together in the same direction to have synergistic influence, is the key problem to be solved. Taking the course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radual integration of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mixed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desig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he teaching module design of gradual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Satisfy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Key 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design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初探发表时间:2018-07-19T11:50:24.78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9期作者:成晓华[导读] 高中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重要时期,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和分析能力,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实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化学公式和化学定理都是通过化学实验发现和验证的。
成晓华(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第八中学新疆新源 835800)摘要:高中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重要时期,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和分析能力,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实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化学公式和化学定理都是通过化学实验发现和验证的。
因此,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实验是关键,恰当的实验教学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化学世界,通过丰富的化学现象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探索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发掘实验教学的新方法,这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讨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9-0002-01前言: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实验对结论进行论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用心去体会教学的宗旨,从而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通过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学习质量,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这是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的一个努力方向。
一、高中化学试验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忽略了化学教学。
高中生的主要学习目的是为了迎接高考,然而在高考中并没有针对化学操作和实验技能的考试,都是通过笔试的形式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于化学来说,书本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是两个方面,都是化学能力的重要体现。
但是在当前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追赶进度,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习题练习和知识点背诵往往忽略了化学实验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于高中课堂,导致了化学教学模式的不平衡,违背了化学教学的初衷,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下降,不利于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化学酸碱盐“生活化教学”初探 作者:金敏华 来源:《教师·上》2011年第01期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蕴含于生活之中。初中化学酸碱盐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生活化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体现现代教育生活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一、生活化教学资源的挖掘 1.教材资源的挖掘 “酸碱盐”一章有许多与生活相关的情景素材。如探讨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课程从观察蛋清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入手,引出硫酸铜可使蛋白质发生凝固的原理,再讲述应用该原理可以制作杀虫剂,其中以硫酸铜为主要原料制作农药波尔多液较为普遍。在探索酸的性质中,课程中介绍,人的胃中有强酸;花的颜色是各种化学物质在酸、碱环境中呈现出来的;一般清洁剂去除不了的铁锈、水垢,可以用酸来清洗。从这些现象,可以延伸出具体的应用,如用花朵可制作简易酸碱指示剂。在讲述了酸碱中和原理后,可以引述碱调节土壤酸性的实例,让学生加深印象。在讲述盐的性质时,可以通过食盐腌制食物的生活应用,探讨盐的脱水性。
2.生活资源的挖掘 校园生活是学生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校园内的化学素材。通过关注校园中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测试土壤酸碱性,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需要怎样的酸碱环境,探讨如何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家庭生活同样是重要的生活资源,在盐—碳酸钠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在家制作面包,了解发酵的过程,然后在课堂上做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这样,学生能很快知道纯碱显碱性,与酸反应能够产生气泡,同时知道气泡来自于碳酸根,还知道酸可以检验碳酸根的存在。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进行碳酸钠的教学,教学效果很好,并能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生活价值。
3.媒体资源的挖掘 媒体的发达,尤其是网络的发达,化学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从原理到应用,从工业到生活,从国外到国内,从古代到现代,各种媒体每天在提供大量化学信息。如何引导学生捕捉这些信息,是我们生活化教学面临的全新问题。在铁与硫酸铜反应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铜的冶炼史,了解在历朝历代都实行铜钱本位的制度下,如何解决铜的大量供应问题。在网上,学生会很快知道,原来历史上炼铜的主要方法就是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用铁置换出铜,这种方法现被称为“湿法炼铜”。在如此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学生会激发出学习铁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的好奇心,所学知识会更加牢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生活化教学的 一般模式 化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中,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机会,引导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生活化教学引导建立如下三段式模式:
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
2010-01-11T14:49:55.043Z 来源:《当代教学论坛》2009年第6期供稿 作者: 刘继武(四川省广元市朝天职业中学628000)
[导读] 探索实验化学教学模式,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
【摘要】探索实验化学教学模式,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全面发展,增强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模式;科学探究;主题;化学实验教学The chemical experiment educational model initially searches Liu Jiwu
【Abstract】Exploration experimental chemistry educational model, enhancement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Through the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causes student’s ability full scale development, strengthens the student to
solve the actual problem ability. Achieves studies for the purpose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Pattern; Science inquisition; Subject;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范型,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某一主题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理论
化的方案。前苏联化学教育界实施的实验作业和实习作业,以及在我国普教中为大家熟知的演示实验教学、随堂实验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都是实验教学的范型。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各种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以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是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目
的。
依据实验教学的目标和策略来划分,实验教学模式可分为:演示讲授模式、实验归纳模式、实验演绎模式和科学探究模式。
1
演示讲授模式
演示讲授模式主要受演示实验和教师讲授两方面策略的制约。由于演示实验是师生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为全班学生呈现鲜明可信
的生动直观的一种方法,因此,在选择供演示的实验内容时,要首先考虑它的鲜明性和可靠性,还要考虑这类实验应简易快速,不需要多
少时间就可以得出结果。同时,随着演示实验的进程,教师应适时穿插启发式讲解、讲述,主要是指明本演示实验的主题、实验装置和试
剂、实验条件、应重点观察的部位和现象、想一想发生了什么反应、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等等。这时的教师讲授是与演示实验本身紧密相
随的,即演示讲授模式的程序应当融演示与讲授为一体,要防止演示离开教师的启发引导,形成做
“哑巴实验”,或教师讲解超前,过多过
细,干扰学生专注的观察和结合事实现象的思考。
2
实验归纳模式
这是让学生做实验,基于实验结果由师生概括出结论,形成科学认识和让学生理解概念或原理的一种教学范型。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所选择的实验应属于简单易操作,且没有什么副反应;实验内容是与待认识的化学事实或概念直接相关的。譬
如,要使学生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就要组织他们有系统、分别实验氧气跟氢气反应、跟金属反应、跟非金属反应、跟某些化合物反应
等,最后归纳得出
“氧气化学性质活泼”的结论。当然,这是就传授新知识的教学过程而言的;随堂实验在复习、运用所学的知识的教学中,
也可以为实验演绎模式所用。这主要取决于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在上述程序中的实验主题,是选定为学生进行的、服从于欲得出结论需要的典型实验,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思索,抓住特定事实和
现象的特点,随后在教师的引导或提示下,由学生归纳概括出结论,或者由师生共同得出科学结论。
这类教学模式应忌讳不紧密结合学生实验所得的亲身感知经验,而由教师匆忙地下结论的做法。
3
实验演绎模式
这是实验归纳模式的一种共轭范型,是基于学生的理性认识进行扩展、推理或论证、加深的一种教学模式。
从化学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可知,脱离实验,学生看不到反应现象、嗅不到化学气味,他们将无法真正懂得教师讲的化学,相反,让学生
一味去感知生动的现象,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善于实验归纳模式与实验演绎模式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交互
运用,以达到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与思维的逻辑方式的运用融合统一。一般而言,在低年级和分散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宜多采用实
验归纳模式;在高年级和归类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运用原理等内容,宜多采用实验演绎模式。
实验演绎模式是将典型实验纳入论证、检验习得的原理这一教学的范型。演绎不是目的,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增殖、扩大规律性知识的
应用范围,才是实验演绎模式教学的归宿。这类教学模式可用下面的图示表示:
实验主题观察识记新的实验事象演绎推理印证已有结论
4
科学探究模式
这是最为活跃,也是最有争议的一种范型。由于它强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自行概括得出结论,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所以与其他
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高、学习气氛最活跃;又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开放,又没有严格的界定,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
控制,造成学生失误、延时耗时、学习的知识不系统等等,故而也最有争议。
从科学探究的本意来讲,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的探究精神,磨练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意志,无疑是应当发扬的。这
些优点,正好弥补了其他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关键在于,要有指导性地实施实验探究,使之构成一种不至于给学生带来失误,又不占用
太多的时间,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实验探究模式。
为了顺利地实施实验探究模式,教师应从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引导。譬如,从科学方法论方面给学生上小课,或者结合具
体实验主题,给学生作问题分析示范,任何实验问题均可以分解为知识和概念、态度、技能和技巧等几个方面。学生参考这些思路和方
法,就容易避免一般性失误,提高实验探究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