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7课汉字与书法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7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手段:讲述法、提问法、设问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引导讨论法,展示历史图片和相关资料,联系实际生活,升华深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点击出图)同学们,学习历史一定要关心时势,锻炼历史敏感性,学以致用。
鼓励学生分享所知的时事。
在激发学生的热情后,由教师引出日本换年号的新闻—“令和”二字是汉字,还有日本每年票选的年度汉字也是汉字。
(提问:日本为什么用汉字?)由此带领学生回顾遣唐使的历史知识——日本在公元七世纪进行大化改新,引进了中国汉字,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假名,从而构成了日语字库。
引出问题:“这是日本汉字的来源,那我们的汉字是从何而来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进入本课的重点——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立足课本,利用pad上的思维导图软件进行总结。
然后上讲台通过白板和展示台进行展示,教师做出点评。
1.汉字的发展历程:1)起源: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2)演变: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思维引申】通过观察图片(详情见课件),得出生产力的进步带动文字发展的结论。
3)书同文:①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减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过程:到秦朝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隶书也得到推广。
③意义:文字的改革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意义: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课堂小结】通过图片题。
带领学生总结汉字发展趋势。
【环节过渡】由明星字体进字库引出古代价值千金的有些书法作品,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书艺历程【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本单元的学习。
高二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整理【导语】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
以数学为例,除去不同学校教学进度的不同,我们会在高二接触到更为深入的函数,也将开始学习从未接触过的复数、圆锥曲线等题型。
作者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整理》期望对你有所帮助!1.高二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整理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的发展历程:(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显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全部系。
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点的一种艺术情势。
3、代表人物及特点:(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奉献。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众人爱好。
2.高二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整理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年龄晚期鲁国人,是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首创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1)孔子创建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惜,和谐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目标导航③商周:“________”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统一①背景:________时期,文字发展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为文字统一提供了条件。
②措施:秦始皇以秦国________为基础,推行“书同文字”。
③意义:为________推广奠定了基础;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书艺历程1.形成条件(1)________字形丰富、数量庞大,提供载体。
(2)________形成,是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________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物质条件。
2.发展历程(1)________: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的____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________,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________,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3)宋代:追求________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四大家为代表。
(4)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________的创造。
3.书法特点术门类是()A.汉字B.中国书法C.中国画D.中国戏剧答案:B解析:汉字不是艺术,A错误;由“无图的画”可知C错误;由“无行的舞”“无声的乐”可排除D。
答案为B。
2.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
”下列关于中国汉字的表述,正确的是()A.汉字起源于甲骨文B.汉字在商朝时形成成熟体系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D.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答案:B解析: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刻画符号,A错误;到商朝,形成了比较完整成熟的甲骨文体系,故B正确;汉字的发展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故C表述错误;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D错误。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书同文”的措施,下列作品体现了秦朝官方字体的是()答案:A解析:根据几种字体的特征可知,《泰山刻石》为小篆,是秦统一文字后采取的字体,A正确;《曹全碑》是汉隶,《颜勤礼碑》是楷书,《兰亭序》是行书,B、C、D三项皆排除。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教学目标基本知识: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掌握篆该艺术的发展历程。
能力与方法:学会欣赏汉字的独特的特征,能辨认中国各种书体,识别中国名家的主要作品,,并说出中国书艺的主要历程,从历史角度赏析名人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
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请你猜一猜仓颉卖字——打一成语谜底“自作自受(售)”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
仓颉造字虽只是传说,但据考证,仓颉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
讲授新课:平,他决定穿越时空,到历史的长河领略一下中国汉字与书法的奥妙无穷的魅力。
第一站新石器时代追寻原始汉字何处是?展示: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4000--5000年)中发现的陶器刻符提问:图画是人类文字的共同起源。
看看世界上几种最古老的文字,你会发现它们的原始字形都是图画性的。
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些符号就是原始汉字吗?第二站:晚清时期王明听说有人在中药里的有了惊世发现,发现了一种文字,你知道这种文字是什么吗?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第三站:商周时期王明听说有一种文字被称为“铸造出来的文字”,这是什么文字?展示西周时期的铭文即“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
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第四站春秋战国时期王明发现这个时期文化繁荣,但文字也繁杂,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程标准: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文字作用(1)记录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
(2)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2.汉字演变(1)出现:①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②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③商周:“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发展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为文字统一提供了条件。
②措施:秦始皇以秦国小篆为基础,推行“书同文字”。
③意义:为隶书推广奠定了基础,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书艺历程1.形成条件(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提供载体。
(2)士人群体形成,是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物质条件。
2.发展历程(1)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2)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有机融合,成为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1.对先秦文字的认识(1)甲骨文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而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2)对秦朝“书同文字”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3)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而不是隶书。
2.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征(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
(2)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
(3)它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的审美价值。
3.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1)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后篇稳固探究
学业水平引导
1.有人说:“文字的创造是人类开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以下说法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
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
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D.文字最能表达人类的创造力
,文字是文明的象征。
应选C项。
2.以下图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文字的最早起源,你认为其
出现的时代是(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新石器时代
D.春秋战国时期
,故C项正确。
3.某人从文物市场购置了一张发黄的宣纸,上边用甲骨文印制了一首词。
对其年代大家有不同的猜想,你认为以下哪个最准确( )
A.商代文物
B.汉代文物
C.唐代文物
D.当代臆造文物
,材料中的“宣纸、甲骨文、词〞明显不是同一朝代的,故这一文物最有可能是
当代人臆造的。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程标准】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标解读】掌握汉字和绘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秦汉刻石;王羲之、张旭、怀素、欧阳询、柳公权、宋代四大家。
【考试大纲】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A级基础知识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___________,这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商周时期:商代的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3)春秋战国: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
(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后推广书写简便的,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二、书艺历程1.形成条件(1)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3)文具: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具的改进。
2.书法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空间和_____________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_____________审美情趣。
3.发展历程(1)实用性文字:①秦小篆_______________②汉隶_________________(2)自觉的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原因:①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士人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融入绘画之中。
②佛道发展,文化多元。
③造纸术的传播,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表:东晋___________,其书法理论是。
(3)新的高峰:隋唐原因:唐代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
特点: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书法_________日趋成熟。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落实课标
一、文字与书法的发展脉络
二、主要书体概要
三、重点问题突破
1、文字的重要意义:
记录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传播交流和传承人类文化;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
2、秦朝统一文字历史意义:
克服了广阔帝国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字障碍,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魏晋书法成为自觉艺术的条件
①字型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前提条件;②魏晋时期士人群体形成是把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内在动力;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提供了基本条件。
4、时代特征与书风的形成
①唐代国家统一,繁荣强盛,开拓奔放,书法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洒脱;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注重法度规范,雍容遒劲;②宋代重文轻武,商品经济繁盛,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书法追求个性与韵味,忽略法度与规范,尚意轻法;③明朝商品经济繁盛,市民文化发展,书法艺术进一步世俗化、
平民化;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腐朽,皇权专制走向顶峰,思想文化专制强化,一方面出现僵化呆板的馆阁体书法;另一方面,反传统的思想文化产生,出现“扬州八怪”为代表的个性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