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6.00 KB
- 文档页数:4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立意:汉字与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刻蕴含着古人的创造智慧与自我价值追求,这也是当今弘扬传统文化想要给学生传递的重要精神内涵。
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与本课具体知识以及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参观博物馆的情景线索来探究汉字产生与发展历程,理清书法艺术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体会古人的创造与自我价值的追求,进一步理解汉字书法作为优秀中华文化的特殊意义与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担当,从多个维度进行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
教学目标:掌握汉字出现的原因及发演变展历程;理解书法作为自觉艺术出现的原因,通过书艺的发展历程理解时代与书法风格的关系;通过对书法与篆刻的欣赏理解其作为中国独有艺术形式的特殊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人文内涵,从而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以及当代人的责任担当。
核心素养及达成:【唯物史观】通过汉字和书法的发展历程梳理体现事物从产生到发展的一般规律。
理解文字产生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如文字产生的根源的生产力的发展,体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通过“书同文”认识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对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探究,认识到艺术与时代的关系——艺术是时代的产物,而艺术又能反映时代风貌;在汉字书法过程探究中,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体现人的创造和价值追求,突出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时空观念】本课时间跨度大,在时空观上,利用时间轴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不同时期汉字的发展的基本脉络,理清汉字起源发展的来龙去脉。
在分析书法发展历程时,通过典型材料帮助学生将书法特点和具体的时代特征予以对应,加深对历史发展时序的理解性认识,能够把握不同时期书法艺术与相应时间、空间的关系。
【史料实证】在探究过程中,充分运用历史文献、学术研究成果、文物史料、口述传说等多种类型的史料突出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传说、文物史料对历史研究的不同价值,给学生强化史料实证、论从史出的意识。
初中语文《汉字与书法》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汉字的结构、笔画、字体等。
2.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书法的发展历程、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和模仿书法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汉字和书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二、教学内容1.汉字的结构和笔画汉字是中国独有的文字,其结构主要由“横、竖、撇、捺、点、折”六个基本笔画组合而成。
学生需要了解每个笔画的写法和规范,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和规律。
2.书法的发展历程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甲骨文。
学生需要了解书法的发展历程,包括秦汉、魏晋、唐宋等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3.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特点中国历代书法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特点,通过欣赏和模仿这些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法基本功。
4.书法欣赏和模仿书法欣赏和模仿是学习书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书法的内涵和精髓,在模仿中掌握书法基本功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汉字和书法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汉字和书法的基本规律。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书法家的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书法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模仿练习法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书法家的作品,通过手写和临摹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书法基本功和技巧。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1.笔迹评分法:评估学生的书法基本功和技巧水平。
2.书法鉴赏法:评估学生的书法欣赏和分析能力。
3.作品展示法: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评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五、教学案例以下是一节《汉字与书法》教案的实例: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
2.了解书法的发展历程。
第7课汉字与书法
1、秦朝统一文字历史意义:克服了广阔帝国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字障碍,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魏晋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
①字型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前提条件;
②魏晋时期士人群体形成是把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内在
动力;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提供了基本条件。
3、时代特征与书风的形成
①唐代国家统一,繁荣强盛,开拓奔放,书法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洒脱;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注重法度规范,雍容遒劲;
②宋代重文轻武,商品经济繁盛,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书法追求个性与韵味,忽略法度与规范,尚意轻法;
③明朝商品经济繁盛,市民文化发展,书法艺术进一步世俗化、平民化;。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程标准】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标解读】掌握汉字和绘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秦汉刻石;王羲之、张旭、怀素、欧阳询、柳公权、宋代四大家。
【考试大纲】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A级基础知识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___________,这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商周时期:商代的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3)春秋战国: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
(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后推广书写简便的,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二、书艺历程1.形成条件(1)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3)文具: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具的改进。
2.书法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空间和_____________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_____________审美情趣。
3.发展历程(1)实用性文字:①秦小篆_______________②汉隶_________________(2)自觉的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原因:①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士人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融入绘画之中。
②佛道发展,文化多元。
③造纸术的传播,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表:东晋___________,其书法理论是。
(3)新的高峰:隋唐原因:唐代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
特点: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书法_________日趋成熟。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文核心知识】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本组把课文的核心知识理解为:一、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它的书写特点。
二、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它和时代风貌的关系。
【课文知识要点】
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1、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2、认识小篆和隶书的书写特点:
(1) 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富于图案美,多用于章刻;
(2) 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横笔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 书法艺术发展的条件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2、士人阶层的逐渐形成;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二)书法的发展历程
1、秦汉为自发阶段(实用性为主),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阶段。
2、不同时期的书法大家和他们的艺术特点
3、行书、草书、楷书的特点
(1) 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2) 草书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狂放。
(3)楷书笔画祥备、结构严整,注重规范法度。
4、印章篆刻
【教学方法】提问、实践体验
【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两个古代壁画遗址,并提问:“当你站在这些壁画面前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知识点学习>
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让学生归纳课文)
1、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把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引导学生辨别各种汉文字的形体及特点?”并用“马”字的演变过程来突破知识点。
)
2、小篆、隶书的书写特点。
(教师介绍,多媒体展示,甲骨文、金文的书写特点不做具体介绍。
)
(1) 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富于图案美,多用于章刻。
(2)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横笔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 书法艺术发展的条件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2、士人阶层的逐渐形成;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二)书法的发展历程
1、不同时期的书法大家,及其影响他们的时代风貌:(表格由学生共同完成)
(1) 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2) 草书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狂放。
(3)楷书笔画祥备、结构严整,注重规范法度。
3、印章篆刻(教师展示,学生欣赏)
<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写好的汉字体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写四个字,让学生辨别汉文字属于哪种汉字形体?”)
<课堂练习>:
1、甲骨文的笔画粗细不一,方笔居多,有锐有钝。
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笔画圆匀、古朴、凝重。
汉字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书写的工具和文字的载体有别
B、时代背景不同
C、书写者的个性爱好不同
D、经济能力的差异
2、早期的隶书与篆书比较接近,晚期的隶书与楷书比较接近。
下列不能说明的是:()
A、汉字演进发展的某段历程
B、隶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汉字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体现了不同的特点
D、摒弃传统才能创新树异
3、右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它是中国书法艺术
②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
③它突出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④体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4、汉字能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其原因不包括:()
A、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B、知识群体的推动
C、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D、统治者的喜好
5、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飘逸潇洒,尽显虚玄灵动的时风。
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王羲之一定崇尚道家思想;②王羲之的《兰亭序》强调了对个性和法度的共同追求;③王羲之一定是有着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士人阶层;④王羲之的《兰亭序》体现了形和神的完美结合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创作一幅书法作品,以增强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感性认识。
(作品不需要很高的艺术水准,只要达到提高学生的兴趣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