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三峡是巴楚文化交汇之地

长江三峡是巴楚文化交汇之地

长江三峡是巴楚文化交汇之地
长江三峡是巴楚文化交汇之地

长江三峡是巴、楚文化交匯之地

就考古所见,长江三峡地区不仅存在着丰富的巴文化遗存,同时还蕴藏丰具有独特风采的楚文化遗存。对这些遗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比较,对了解先秦时代巴、楚文化关系和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的历史进程都是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的。

经考古调查和发掘证明,这里属于西周时期的遗址有:宜昌县的下牢溪、三斗坪、覃家沱、黄土包、小溪口;秭归县的官庄坪、乔家坝、柳林溪上层等。这些遗址出土的主要器类有尖沿、尖唇侈口锥足鬲、深腹盂、粗柄折盘豆和罐、盆、缸等日用陶器;陶色以泥质红陶和橙红陶居多,泥质灰陶、褐陶、黑陶次之。这个阶段的文化面貌与当阳磨盘山西周楚文化遗物特征相似,应属于西周时期的楚文化范畴,也可能是属楚系的文化传统,其时代约为西周中期,即楚文化的滥觞期。

在长江西陵峡所见的另一种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与当阳磨盘山的遗存则有区别,但其主要特征仍属楚系。因此,研究界把它称为楚文化的支流。如:秭发县官庄坪遗址出土的小口方唇鬲、巷沿罐、碗形豆、斜肩鼓瓮等器物,与江汉地区典型的西周楚文化遗存面貌不尽一致。据史籍载,西周夷王时,楚熊渠封嫡嗣熊挚于夔,为楚附庸,“后王命曰夔子”。《春秋》僖公二十六年杜预注:“夔,楚同姓国,今建平秭发县”。《史记·楚世家》集解云:“夔在巫山之阳,秭归乡是也”。是知芊姓夔国地在今秭发县境。因此,有关学界将这一不同的文化遗存归于楚附庸国——夔于国的。

东周时期的楚文化遗址颁地域则更为广泛,仅在西陵峡两岸,发现有路家河、伍相庙、大沙坝、五家坝、水府庙、刘家坝、王马桥、曲溪口、土地庙、甲沟等数十处。归纳起来主要器类有陶鬲、豆、罐、盆、鼎、瓮等;陶质以红陶为主,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其文化性质仍属于楚文化系统,时代延续较长,特别是春秋中、晚期和战国早期的遗物较多。上述文化遗存面貌,与江陵、当阳等地同期楚文化面貌极为一致,说明楚文化在此阶段的发展是巩固和统一的,印证了文献上所记,大约在春秋中叶前后,即“楚人来夔,以夔子归”的前后,楚国便直接统治了长阳西陵峡,与巴国在峡江互置关隘对峙。

东周时期,长江三峡地区还有一种与楚文化并存的巴文化遗存,这类文化遗存除少量的绳纹陶罐、陶壶、陶釜外,主要是反映在青铜器上,如巴东县和秭归发现许多巴式虎纹剑、巴式掌心纹矛、巴式虎纹戈、巴式柳叶矛等虎钮镦于、靴形铜刀、虎形铜带钩等具有特色的巴国青铜器。令人惊奇的是,上述这些青铜器主往与楚国青铜器出一地或一墓,有的出于楚地的巴人墓;有的则是出于巴地的楚人墓。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东周时期巴、楚两国文化在长江三峡地区发展和共存的历史实际。

古籍记载,后照为巴人始祖,巴国的主体是人,早期都城在枳(今涪临)。巴文化的分布地域空间,大体是北达秦岭,南及黔中,西连岷山,东至荆楚。楚人始祖为祝融,芊姓楚人是李连的后裔,早期都城在丹阳(一说秭发、一说枝江、一说丹淅)。楚文化极励之时,是南卷杨越,北达黄河,东并吴越,西连巴蜀,地半天下,浸染了南中国半壁河山。它经济奇盛,文赋纷华,堪与中原文化相匹。

据史明载,春秋中期以前,巴、楚是政治、军事同盟国。春秋中叶以后,楚称霸中原,并“开濮地而有之”。因巴当时主要活动于濮地水域,故巴、楚关系不断恶化。巴在楚的逼迫下,防线逐步西移,并将都城迁至江州(今重庆市区)。至战国,巴的势力已离开楚境。以后,巴、楚两国经常在峡江的江关、阳关第弱关“数相攻伐”。随着巴、楚矛盾的发展,故楚郢都流行有“《下里巴人》”等通俗易懂的歌曲。这说明楚国境内生活着会唱歌的巴人。《华阳国志·巴志》称:“江州以东,其人半楚”。又说明巴地同样生活着更多的楚人。楚地文化所以发现如此众多的巴文物;巴地也同样发现有如此众多的楚文物,这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巴、楚两个邻国文化交汇互摄的可靠物证。

走近宜昌——民风民俗

宜昌风俗与文化 我们生长在这样一个动人的地方,这里气候温和;这里美丽如画;这里的小吃名不胜数,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而更令我感到新奇.惊叹和自豪的,莫过于那些我这个本地人都不曾知晓的风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宜昌,领略宜昌奇特的当地风俗。 巴楚文化 巴楚文化,顾名思义,是巴和楚的文化,显然多元的。巴楚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历史文化,它主要分布于川、陕、鄂、湘、黔五省交界区域,以长江三峡为其活动中心。巴楚文化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地域内的重合交叉,二是内核中的深层融合,三是民族间的联姻通婚,四是习俗上的涵化混同。 巴文化、楚文化彼此的内涵和外延都不相同,无疑是两种文化,而且,巴文化是蛮夷文化的一支,楚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支,彼此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在考古学范畴内,对巴楚文化可以理解为在某个时空框架中既有巴文化、也有楚文化。但巴民族与楚民族的交往,以及巴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流,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无论民族和文化,都是楚中有巴而巴中有楚。 巴人以干栏为居室,今称“吊脚楼”。芊姓楚人来自中原,起初与干栏无缘。后来发展了“层台累榭”,想必是仿照干栏营造的,但有踵事增华之妙。巴人的干栏大概是向越人学来的,但有出于蓝而青于蓝之妙。巴人遗裔的“吊脚楼”,在鄂西南、湘西北、川东南、黔东北都有,而以鄂西南的最为出众,缘由应是其地离故楚郢都最近,或多或少都带有层台累榭的遗风。建筑方面,巴与楚的影响是双向的。 宜昌风俗文化 土家族居住的地区,一般在山岗缠绕、物产丰饶的地带,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常吸引着许多中外游人。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一般认为是“土生土长的人”之意。2000 多年前,他们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 土家人有赛龙舟之习,据记载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春秋时期的古文物青铜上,就有古代越人京渡的图像,看来赛龙舟之习是在屈原时代之前就已有之。到了战国时代,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而死,以后的赛龙舟活动成了纪念屈原的一种民俗活动。尤其是唐代之后,朝廷下令纪念屈原,赛龙舟活动在民间更为普遍地发展起来,而且千年以来常盛不衷。

长江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其古今功用

109 长江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其古今功用 郑敬东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总第126期)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 No.6,2005(Serial No.126) 摘 要:长江三峡是名副其实的桥梁王国,桥梁数量之多、类型之全、形态之异、质量之优举世罕见。其桥梁分布主要呈现以下特征:江河之上巨虹飞跨,溪流河汊索桥棋布,土苗地区廊桥居多,深峡幽谷石拱密布,旅游景区奇桥著称,都市圈内立交称雄;三峡桥梁究其古今功用主要表现在:人类交往的原始功用,进行战争的军事功用,发展经济的现实功用,景观建设的美学功用,健智益心的教化功用。 关键词:长江三峡;桥梁;分布;功用 中图分类号:G127.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86(2005)06-0109-04作者简介:郑敬东(1949- ),男,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重庆 400067)。 “三峡是世界桥梁博物馆”,不少到过三峡的外宾、专家、学者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慨叹。由于我国长江三峡地区90%以上地域都是丘陵或山地,江湍、河渊、山险、谷深,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恶劣。为了打通与外界的联系,三峡人以其天才的创想和惊人的毅力,刷新了人类建桥史上的一项项纪录,创造了一桩桩奇迹,不少桥梁的中国之最、亚洲之最、世界之最都诞生在这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热土上。三峡地区的桥梁不仅年代久远、数量巨大、门类齐全、分布广泛,更重要的是多数桥梁品质卓越、蕴意深刻、科技含量高,且极具观赏价值。它们不仅是人类冲破闭塞、开拓境界、渴望交往、企盼沟通、向往未来的实物载体和历史见证,也是人类与大自然抗争、开拓、创造、奋斗等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更是人类意志、知识、智慧、想象和审美追求的缩影和结晶。本文仅就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古今功用作一些探讨。 一、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状况 长江三峡地区桥梁的数量是十分惊人的。据重庆和宜昌两市2002年底的统计,该地区的桥梁总数就达5647座。其中,重庆拥有4416座,[1]宜昌拥有 1231座。[2] 这数以千计的形态万千的桥梁散落在渝鄂 两地近700公里长江干流及其众多支流上,其分布状况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江河之上巨虹飞跨 在三峡地区的长江干流及嘉陵江等主要支流上,有几十座大型、特大型现代桥梁飞跨两岸。以长江重庆至宜昌近700公里江段为例,迄今已有十六座特大型桥梁横卧江面,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重庆境内的江津长江大桥、江津白沙沱长江大桥(铁路)、马桑溪长江大桥、李家沱长江大桥、鹅公岩长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大佛寺长江大桥、长寿长江大桥(铁路)、涪陵长江大桥、丰都长江大桥、忠县长江大桥、万县长江大桥。湖北宜昌境内有西陵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葛洲坝三江大桥、宜昌长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公路铁路两用桥)。而就在这一江段上已经开工和即将建成的长江大桥还有:重庆地维长江大桥、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宜昌长江铁路大桥等十一座。而在重庆境内的嘉陵江江段上,还横卧着云门、沙溪庙、东阳溪、渝澳、牛角沱、黄花园等十一座嘉陵江大桥。除长江、嘉陵江外,三峡地区的乌江、清江等长江的重要支流上,同样有许多大型桥梁飞跨两岸。 (二)溪流河汊索桥棋布 三峡地区的溪流河汊众多,宽的数十米、窄的七

中国旅游地理课后题目整理 (1)

第二章 选择题 1、在海边看日出,能观赏到红日在海平面上冉冉升起,色彩渐渐变化,金光万道,光彩夺目,这是属于()旅游资源。 A天气B天象C气象 2、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具有() A空间特征B美学特征C文化特征 3、中国最大、保存最好的哥特式建筑在() A北京西什库教堂B上海圣三一教堂C广州圣心大教堂D上海松江圣母大教堂4、下述旅游景点中有“火山地貌博物馆”之美誉的是() A五大连池B雁荡山C镜泊湖 5、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对()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A天气B气象C大范围气候 6、下列哪个要素是自然中最富有活力和生气的要素?() A水光山色B气象与气候C生物景观 判断题 1、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地质、地貌、水文等要素都属于无机物,由他们构成的风景景观也有动静的变化,但这种动静的变化主要是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自然运动过程,是无生命的。() 2、自然环境的演化也会给城市的发展产生制约甚至是破坏性作用,导致城池遗址的形成。() 3、建筑物的体量可以用开间来反映,开间越多,题量越大,等级越高。() 4、构成气候气象的各种要素,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雾等,不仅具有直接造景、育景的功能,而且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5、一些景区内,作为主景的并不是地质地貌的物质形象和塑造,但由于有了这些地质景观的合理搭配,却可以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从而强化了主景的美学特征,使山更秀,谁更美,园林更自然和谐。() 6、水体资源既可以观赏又可体验、参与,因此对于水体类旅游资源的开发颇具优势。旅游者也总对水给与青睐和厚爱,观水、戏水、漂流总是情趣无限,魅力不减,水总是能给人们刺激和愉悦的感受。() 第三章 选择题 1旅游地理区常以()为轴心。 A中心城市B骨干名胜C 交通要道D经济发达区 名词解释:旅游地理区划 第四章 选择题 1、我国三大瀑布之一的吊水楼瀑布位于() A松花江畔B镜泊湖边C长白山区D河西走廊 2、我国雾凇景观最壮观,最典型的城市是()。

宜昌三峡旅游自助游攻略

宜昌三峡旅游自助游攻略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长江中、上游交界处,地处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古称“夷陵”,历来被称作“川鄂咽喉,鄂西重镇”、“三峡门户”。 宜昌拥有6大类旅游资源601处,其中世界级旅游资源3处,国家级30处,省级40处。宜昌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门类齐全,山、水、洞、林、草、花、石,既有古遗址、古文化,又有现代文明、当代文化,形成了多条“精品线”,“特色线”。 一、宜昌自助游小贴士 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七十年代葛洲坝的兴建给宜昌带来了第一次腾飞,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宜昌建设成了一个风景优美,绿树成荫的新兴城市。 1、语言准备 自助游之前了解当地方言是有必要,否则可以会闹出笑话或尴尬的。宜昌话乍一听很像四川话,宜昌各个县市区方言不尽相同,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方言。 没得解(gai^) :好的没话说,实在是很好的,和好翘皮意思差不多。 划得来:很便宜,很合算,性能价格比高的意思,或者是买到比平时的多的东西。 撑抖(tou^ ):体面,整洁,整齐的意思,可形容人和事物。形容人时一般指标致,棱 角分明,形象好。 搞么儿:询问别人做什么的意思 你吓(he'')我:很惊讶,很意外时的说法 2、气候 气候也是自助游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点,以确定带什么衣物。宜昌靠山靠水,气候适宜,冬天不会太冷,夏天不会太热,四季比较分明,夏天到江边走一走,吹吹江风是比较惬意的事情。 3、民族风情 土家族主要积聚在宜昌,宜昌的长阳县和五峰县是土家族自治县。但是现在土家族已经汉化,有些地方可以买到土家民族服饰。晚上在一些广场可以看到居民跳巴山舞,唱南曲。 4、城市要点 (1)区号:0717 (2)邮编:443000 (3)银行和ATM:宜昌银行众多,很多银行借三峡为契机,各大银行都成立了三峡支行,存取款都很方便。 (4)订票:宜昌可以购买各地火车票,汽车票,飞机票,船票。可以直接在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码头购买,或者在宾馆及各旅行社直接订票。沿江大道宾馆众多,比如迎江商务酒店、国际大酒店、远大旅行社等等。 (5)医疗:宜昌市中心医院:6486947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6222800--8600 二、自助游在宜昌 1 、玩在宜昌(宜昌自助游重点景区) (1)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景区 坛子岭景区是三峡工地的制高点,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因外形象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主要有模型展示厅、万年江底石、大江截流石、三峡坝址基石、银版天书及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初三(10)班何淑珺 长江三峡的建设有利有弊,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查阅资料发现,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我查了一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根据地理知识知道,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

业远景发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水库区蓄水达18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工程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开始进行。不可否认的是,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几点: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宜昌历史

宜昌还以“三国故地”而著称,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三十六个故事发生在这里。“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飞横予“当阳桥”,关公败走“麦城”被擒“回马坡”等等故事和遗迹俯拾皆是。这里还是埋葬关公正身的“五阳”之地,建有气势恢弘的关帝陵。同时也是关公文化的考察研究之地。 夷陵是巴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古属“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代是楚国的西塞重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册。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郡县天下,改夷陵置巫县。 西汉复置夷陵县。 三国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八月,东吴在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史称夷陵之战。三国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为西陵。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西陵为夷陵县,属宜都郡,郡治夷陵。 南北朝时代,宋、齐皆为夷陵县,梁称宜州,西魏改拓州,北周改硖州。隋改硖州为夷陵郡,领夷陵县。 唐武德四年平萧铣后置硖州,领夷陵,夷道,远安三县,唐天宝元年改为夷陵郡,唐乾元元年复为硖州。 宋、元代为夷陵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夷陵州。 清顺治五年(1648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置东湖县为附郭首邑。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宜昌府,改东湖县为宜昌县,先后隶属于荆宜道、湖北省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县城及城郊划出设宜昌市。宜昌县隶属湖北省宜昌专区,县直机关仍设宜昌市内。1970年7月,因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县城迁至小溪塔。2001年7月28日,撤县建区,称宜昌市夷陵区。宜昌古名夷陵。《史记·楚世家》载:“(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夷陵”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中。夷陵的命名当与其山川地理形势有关。应劭在《前汉书·地理志注》中记载:“夷陵在西北”,以为因夷山故名夷陵。夷山即今西陵山。又据清《东湖县志》载:长江自奉节下,两岸层峦叠嶂,江中水高浪急,一出南津关,险势顿减,“水至此而夷(平缓),山至此而陵(低矮)”,故名其地为夷陵。此说起于何代,出自何人,无可考。清顺治五年(1648)改“夷陵”为“彝陵”。 宜昌之名始见于晋。晋永宁元年(301年),分夷道(今枝城市)、恨山(今长阳县)之地设宜昌县,与夷陵、夷道、恨山同属宜都郡。隋废宜昌县。郦道元《水经注》上说“(宜昌)县治江之南岸,北枕大江,与夷陵对界。”清雍正十三年(1735),置宜昌府名。其寓意大约为“宜于昌盛”。 夷陵区(原宜昌县)古属荆州。据《通典》载,周代为楚国及夔国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郡县天下,改夷陵置巫县,西汉置夷陵县,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魏分南郡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建安十五年,蜀改宜都郡;郡治均在夷陵。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改夷陵为西陵。晋太康元年(280年),改西陵为夷陵县,属宜都郡,郡治夷陵。南北朝时,梁改宜州,西魏改拓州,后周(指南北朝北周)改硖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复夷陵县,并改硖州为夷陵郡,郡治夷陵。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夷陵郡为硖州;天宝初,复改硖州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夷陵郡为硖州,领夷陵等县。州、郡治均在夷陵。 五代,硖州与荆、归二州同为南平国。北宋,硖州属荆湖北路,领夷陵等县。神宗元丰年间

长江三峡库区

长江三峡库区 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报告 宜昌市交通基本建设质量监督站

2006年12月29日 三峡库区长江三峡库区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报告 一、概述 1、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及完成投资 香溪河干流自北向南流经兴山县的高阳镇、峡口镇,于游家河处进入秭归县境内,经贾家店、官庄坪、向家店等集镇,在秭归香溪镇注入长江。干流长37公里,支流建阳河发源于空树坪,长52.6公里,自东向西在峡口镇汇入香溪河,其中建阳坪至峡口段长7公里。 为保证三峡工期蓄水达到135米后,能快速发挥效益,2001年11月8日,湖北省交通厅以鄂交计[2001]669号文下达《关于香溪河、沿渡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02年7月24日,湖北省交通厅以鄂交基[2002]366号文下达《关于香溪河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香溪河航道工程设计建设河口至峡口20公里Ⅲ(3)级航道,通航1000吨级1顶4驳船队,航道尺度为2.5×90×500米(水深×航宽×弯曲半经);建设峡口至响滩17公里Ⅳ(3)级道,通航500吨级1顶2驳船队,航道尺度为2.0×50×330米;建设建阳河峡口二桥至建阳坪7公里Ⅳ级航道,通航500吨级机驳,航道尺度为2.5×40×150米。其设计高水位为175米,设计低水位为145米。 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上起响滩,下至香溪河口,全长37公里,其水位涨落受控于三峡大坝蓄水水位,工程主要措施是对局部弯曲半径小,航宽、航深不足的河段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同时辅助布设航行标志。建设重点是香溪河干流平邑口爆破工程、建阳河门坎石爆破工

程以及配套的码头、管理站房和航标工程。经调整后的概算投资1352.93万元,其中:交通部投资760万元,湖北省交通厅投资280万元,其余为地方自筹资金。 2、主要工程量 航道工程: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共完成石方爆破77471.47 m3,清碴工程量102776.2m3, 完成砼挂网喷浆护坡工程228.7 m3,以及配套的航道管理码头、站房、航标、航道维护艇和趸船等工程。其中:平邑口爆破工程位于香溪河干流平邑口航段,通过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按施工图设计完成爆破、清渣工程42422.7 m3,护坡挂网喷浆228.7 m3;后经设计变更,增加爆破工程18366.4 m3,清渣工程40184.5 m3,累计完成爆破工程60789.1m3、清渣工程82607.2m3,护坡挂网喷浆228.7 m3。 门坎石爆破工程位于建阳河门坎石航段,通过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按施工图设计完成石方爆破14750 m3,陆路清渣工程15586 m3,水运清渣4583 m3。 水工结构:航道专用码头1座。 生产生活辅助建筑:航道管理站房1185m2,香溪河河口至峡口段的航标工程20公里。 航道维护艇:1艘。 趸船:1艘。 3、建设及管理 2001年11月8日和2002年7月24日,湖北省交通厅分别以鄂交计[2001]669号文和鄂交基[2002]366号文,下达了《关于香溪河、沿渡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关于香溪河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施工图设计由湖北省港路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完成,湖北省港航

三峡旅游,三峡豪华游轮全【攻略】

重庆到三峡旅游,三峡豪华游轮全【攻略】 重庆长江三峡旅游和九寨桂林等名胜齐名,号称"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首",是集游览观光、科考怀古、艺术鉴赏、文化研究、民俗采风、建筑考察等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最为山水壮丽的大峡谷,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1公里.整个三峡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两岸山高谷深,悬崖绝壁,群峰竞秀。三峡“山水峡林泉洞,包罗万象;雄奇秀险峻幽,无奇不有”;其景色之壮观,气象之宏阔,占尽天下所有自然景色,被称为"天然博物馆",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如今三峡旅游已经进入“慢旅游”时代,就是乘豪华游轮游三峡。重庆到宜昌的三峡豪华游轮很多,本人在这里列举几艘最豪华的游轮,跟大家分享乘坐三峡豪华游轮去三峡游玩的经验。 重庆到三峡旅游-豪华游轮系列大全 重庆到三峡旅游有9大系列,30多艘豪华游轮可以选择。 有新世纪系列豪华游轮,美国维多利亚系列,总统系列,东方皇家系列,中国龙系列,皇家公主系列,长江海外系列,黄金系列。 重庆到三峡旅游-豪华游轮介绍 总统旗舰号游轮 "总统系列"游轮是长江上最早专业接待海外旅游者的涉外游船舰队之一。总统系列游轮曾先后接待过外国国家领导人和政府要员,举办过国内外高峰论坛年会、展会等,接待了大批次海内外游客,总计三十万人次以上。 “总统旗舰”号三峡游船将于2011年春季首航,是总统系列游轮中突破传统内河游船硬件与服务标准而打造的新一代超五星游船。是长江三峡首条万吨级油轮。

超豪华的游轮船体彰显现代功能带来的现代技术语言与欧式古典审美情趣为主调的西方传统文化特征。其公共区域内容丰富,设施全面,除了标志性的大堂空间外,餐厅及宴会设施、高档娱乐、会议及休闲、康体设施在功能安排及装饰处理上可谓各具特色。“总统旗舰”号拥有总统套房及豪华套房各2间,豪华商务间是32间,豪华标准间151间。所有的房间装备有最先进的卫星电视,卫星电话,可以收到HBO,CNN的电视转播,,整船配备空调系统,每个房间都配备了淋浴和浴缸的独立卫生间,而独立阳台可令游客随时欣赏到长江的壮丽景观。 长江黄金一号游轮 长江黄金1号是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有的大型邮轮。是由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陆续投资20亿元人民币,打造10艘世界内河上规模最大、最豪华、最舒适的大型邮轮中的第1艘。该轮是目前长江上游最豪华的邮轮,船上不仅可停靠直升机,还可以打高尔夫,还有露天游泳池,就像一座飘浮在江面上的五星级度假村。2011年5月22日,“长江黄金1号”下水首航。 长江探索号 东方皇家旅游船公司旗下的“长江探索号”,前身是1997年与“东方皇帝号”一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这样一首奇丽小诗描绘的正是我们美丽的宜昌南津关大峡谷。白居易、白行简、元稹等古代诗人都曾来过宜昌,写下了动人的诗篇,对美丽的宜昌赞不绝口! 今天,在学校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让我对宜昌的文化和风景又加深了一层的了解。 首先,是宜昌美丽迷人的风景。凤凰山、石牌、龙进溪、还有著名的三峡大坝……这些景色就像一幅幅山水画,为宜昌增添了一种别样的色彩。 其次,宜昌的传统文化更让人赞叹不已。山水文化、水电文化、巴楚文化、峡江文化、三国文化是宜昌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坚持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的人更是值得我们钦佩。他们就是周立荣、胡振浩和汪国新。他们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从小就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理想信念,他们那勇于面对种种困难的精神……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屈原的家乡,关公的藏身之地,这就是宜昌。仰望天空,我总会想起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时,我突然又

想起什么,身为宜昌人,特别是我们小学生,为了宜昌的美,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宜昌的环境更幽美,让宜昌的文化更灿烂。 我爱你,美丽的宜昌。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504班钟宇航 我曾看过很多好看的节目。有的令我捧腹大笑;有的令我感受颇深,记忆犹新;有的令我眼花缭乱,感同身受……今天,老师组织我们看《新春第一课》,节目里的每一个点点滴滴的小细节都牢牢的刻在了脑海里。 今年“宜昌市新春第一课”以“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为主题。通过介绍巴楚文化、峡江文化、三国文化三种宜昌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展播周立荣、胡振浩、汪国新三位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宜昌人先进事迹,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胡振浩,胡振浩祖籍秭归,1924年生于武汉。抗战爆发后,胡振浩随母亲回到秭归。他学过医,当过教师,解放后,酷爱艺术的胡振浩最终和文艺结缘,并为之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和努力。胡振浩一生酷爱船工号子,收集到20多首船工号

长江三峡文化长廊旅游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一、规划区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地处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属于长江西陵峡东段,横跨长江西陵峡两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0°59’ ~ 111°25’,北纬30°40’ ~ 31°20’,东西长31km,南北跨度25km,整个旅游区面积为276km2,旅游区南部和西部临近长阳土家自治县,西部紧接秭归县,北部与三峡大坝相融,东部与宜昌市点军区、西陵区峡口风景区相连。三峡人家风景区地跨夷陵区三斗坪、乐天溪乡镇,景区规划控制面积50km2,已建成开放的景区面积近5km2 项目区地处三峡西陵峡东端的两坝一峡间的长江南岸,是国家6省6市规划发展的国家级世界名胜旅游区范围内,距长江葛洲坝17km,距宜昌市区中心19km,距三峡大坝19km,整个流域属石灰岩风化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景区不仅旅游资源独特丰富,而且森林植被良好,面临长江,高山峡谷、层峦叠嶂、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人文传说源远流长。由于景区位于葛洲坝库区,受水体调节和风向影响,常出现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其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是都市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2、地质地貌 ⑴地质 三峡人家——地质奇观长廊,三峡人家是一个缤纷多彩地质世界,三峡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域,两坝之间绵延38公里的西陵谷是一个缤纷多彩地质世界,两边地层裸露清晰,地质地貌奇特,这就是被联合国确认的长江灯影峡震旦纪国际标准地质剖面点, 为全国三大典型地质剖面之一,震旦纪比恐龙时期还早3亿多年,该剖面长约10公里,总面积近3平方公里,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经鉴定有216个种属,最古老的地层为距今约28.5亿年前所形成的崆岭群,揭示了地球远古的奥秘,被誉为“地质百科全书”。据地质专家评定,这里的地层保存完整,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走进地貌奇特的三峡人家,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透过那层层叠叠的岩石,人们可以观看到8亿多年来的诸多地质遗迹。在沿江两岸可以欣赏到举世罕见的峡谷地貌、溶洞景观、名山水景、原始森林及距今4000多年历史文化和200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迹。在地质结构上,这里珍藏着中国南方距今32亿年前形成的最古老的变质岩基底;三峡地区乃至扬子地台最古老的变质岩系和结晶岩基底;世界最古老的距今7亿年左右的冰川沉积;自新元古代以来伴随地壳演化留下的完整地层序列;各时代的岩石及30多个门类、数千种动植物化石;丰富的地质灾害、河流演化、岩溶地貌景观和遗迹。保存如此完整而丰富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地质地貌现象,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景区在构造上属于著名的地质褶曲带“黄陵背斜”,有李四光发现并命名的、绵延约5km的寒武纪、震旦纪地层剖面。地层以黄陵背斜为核心,由里向外,有多层弧形带状的特点,元古界和古生界均有出露。境内岩浆岩发育,火山岩、次火山

三峡旅游攻略

三峡旅游攻略 长江三峡[1]又名峡江或大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长江三峡在湖北宜昌境内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其中瞿塘峡位于重庆奉节境内,巫峡位于重庆巫山和湖北恩施州的巴东两县境内,西陵峡在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境内。 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迄湖北宜昌的南津关,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长二百零四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重庆瞿塘峡、重庆巫峡和湖北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因此水利资源极为丰富。 长江三峡,它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

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三峡景点介绍 长江三峡,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乘船游览的大峡谷,是中国最早向世界推荐的两条黄金旅游线之一(另一条为丝绸之路)。 瞿塘峡 瞿塘峡,位于重庆奉节境内,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它是雄伟险峻的一个峡。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门户,名燮门,也称瞿塘峡关,山岩上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左边的名赤甲山,相传古代巴国的赤甲将军曾在此屯营,尖尖的山嘴活像一个大蟠桃,右边的名白盐山,不论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瞿塘峡虽短,却能“镇渝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摹山”的雄伟气势。古人形容瞿塘峡说,“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1)重庆奉节白帝城 重庆奉节地处长江三峡西首和库区腹心,东临三峡大坝,西靠重庆万州,南连张家界,北接西安,是渝东、陕南、鄂西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幅员面积约为 4099 平方公里,总人口 100 万,是长江三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和绝世奇观天坑地缝所在地。 白帝城历史悠久回味无穷,在奴隶社会时期,这一带曾是巴、蜀两国的领地,并于西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 1016 年)建为夔子国。封建社会时期,无论是设县、设州、设路,这里一直都保持

关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报告

关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报告 三峡水利枢纽的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上游40公里处,由拦江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等三部分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水电站为坝后式,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由升船机和双线五级船闸组成。 在发电方面,三峡水电站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其年发电量相当于目前全国总电量的 1/10,相当于 7座 240万千瓦的火电站和一个年产5 000万吨原煤的巨型煤矿及相应的铁路运煤能力。 在航运方面,可从根本上改善宜昌到重庆660公里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工程建成后,险滩淹没,航深增大,航道加宽,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将从目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5 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左右。 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会议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决议同时要求,对已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 当中的影响要素是不行无视的,三峡工程的兴修,次要障碍的要素是文物奇迹的维护、生态维护以及大范围的移民。三峡一带曾经被证明,埋藏着数目十分宏大的文物,许多都是极端贵重并且是如今为止没有发明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开工以离开蓄水这段工夫,基本不行能有充足的工夫把这些贵重的文物发掘出来。据报道,真正发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非常之一,也便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贵重文物被埋江底了。这是很令人酸心的事变。另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胜景奇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吞没江水当中。这是对中国汗青文明方面的大毁坏。 三峡工程的建设给环境带来影响。①上游水位抬升,使得长江沿岸大面积陆地被淹,一些物种将不复存在;下游水位降低,水流量减少,使得下游气候也将出现变化。②工程建成后长江上游水流速度相对减缓,上游泥沙淤积及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泥沙对三峡大坝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胁。③由于人为的对自然环境的改

长江三峡是巴楚文化交汇之地

长江三峡是巴、楚文化交匯之地 就考古所见,长江三峡地区不仅存在着丰富的巴文化遗存,同时还蕴藏丰具有独特风采的楚文化遗存。对这些遗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比较,对了解先秦时代巴、楚文化关系和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的历史进程都是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的。 经考古调查和发掘证明,这里属于西周时期的遗址有:宜昌县的下牢溪、三斗坪、覃家沱、黄土包、小溪口;秭归县的官庄坪、乔家坝、柳林溪上层等。这些遗址出土的主要器类有尖沿、尖唇侈口锥足鬲、深腹盂、粗柄折盘豆和罐、盆、缸等日用陶器;陶色以泥质红陶和橙红陶居多,泥质灰陶、褐陶、黑陶次之。这个阶段的文化面貌与当阳磨盘山西周楚文化遗物特征相似,应属于西周时期的楚文化范畴,也可能是属楚系的文化传统,其时代约为西周中期,即楚文化的滥觞期。 在长江西陵峡所见的另一种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与当阳磨盘山的遗存则有区别,但其主要特征仍属楚系。因此,研究界把它称为楚文化的支流。如:秭发县官庄坪遗址出土的小口方唇鬲、巷沿罐、碗形豆、斜肩鼓瓮等器物,与江汉地区典型的西周楚文化遗存面貌不尽一致。据史籍载,西周夷王时,楚熊渠封嫡嗣熊挚于夔,为楚附庸,“后王命曰夔子”。《春秋》僖公二十六年杜预注:“夔,楚同姓国,今建平秭发县”。《史记·楚世家》集解云:“夔在巫山之阳,秭归乡是也”。是知芊姓夔国地在今秭发县境。因此,有关学界将这一不同的文化遗存归于楚附庸国——夔于国的。 东周时期的楚文化遗址颁地域则更为广泛,仅在西陵峡两岸,发现有路家河、伍相庙、大沙坝、五家坝、水府庙、刘家坝、王马桥、曲溪口、土地庙、甲沟等数十处。归纳起来主要器类有陶鬲、豆、罐、盆、鼎、瓮等;陶质以红陶为主,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其文化性质仍属于楚文化系统,时代延续较长,特别是春秋中、晚期和战国早期的遗物较多。上述文化遗存面貌,与江陵、当阳等地同期楚文化面貌极为一致,说明楚文化在此阶段的发展是巩固和统一的,印证了文献上所记,大约在春秋中叶前后,即“楚人来夔,以夔子归”的前后,楚国便直接统治了长阳西陵峡,与巴国在峡江互置关隘对峙。 东周时期,长江三峡地区还有一种与楚文化并存的巴文化遗存,这类文化遗存除少量的绳纹陶罐、陶壶、陶釜外,主要是反映在青铜器上,如巴东县和秭归发现许多巴式虎纹剑、巴式掌心纹矛、巴式虎纹戈、巴式柳叶矛等虎钮镦于、靴形铜刀、虎形铜带钩等具有特色的巴国青铜器。令人惊奇的是,上述这些青铜器主往与楚国青铜器出一地或一墓,有的出于楚地的巴人墓;有的则是出于巴地的楚人墓。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东周时期巴、楚两国文化在长江三峡地区发展和共存的历史实际。 古籍记载,后照为巴人始祖,巴国的主体是人,早期都城在枳(今涪临)。巴文化的分布地域空间,大体是北达秦岭,南及黔中,西连岷山,东至荆楚。楚人始祖为祝融,芊姓楚人是李连的后裔,早期都城在丹阳(一说秭发、一说枝江、一说丹淅)。楚文化极励之时,是南卷杨越,北达黄河,东并吴越,西连巴蜀,地半天下,浸染了南中国半壁河山。它经济奇盛,文赋纷华,堪与中原文化相匹。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第!"卷第#期中国岩溶$%&’!"(%’# !))*年+月,-./01023,-/3(3,-456 7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 文章编号8#))#9:;#) 谢世友#?!?袁道先#?王建力#?况明生# <#’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重庆:))@#"A!’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摘要8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B地形图判读?航片B卫片验证B核 对及前人资料分析和年代学方法?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貌进行了研究C结果表明8 该区现代河谷之上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夷面C高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 D!)))E?完成于老第三纪末A低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D#"))E?完成于上 新世末A剥夷面分布高度海拔为;))D#!))E?形成年代为+’:D#’;45F’G’C高夷 平面在地貌上表现为宽浅的坳谷洼地与低矮的缓丘相结合?呈现一派波状起伏的 老年期地貌景观A低夷平面多表现为高大的岩溶丘陵与大型洼地相组合的岩溶台 面?洼地两侧多有水平溶洞发育A剥夷面可以岩溶盆地B山间盆地B岩溶台面B河谷 盆地B岩溶洼地及河流宽谷等多种地貌形式存在?没有大范围可比性C 关键词8三峡地区A夷平面A剥夷面A形成年代 中图分类号8G H+#’"文献标识码8- I引言 李四光最早指出中国大陆地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青藏高原向太平洋沿岸逐级下降?形成三个巨大的地形台阶8第一台阶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D ""))E A第二台阶为内蒙古J鄂尔多斯J云贵高原?平均海拔#)))D!)))E A第三台阶为中国东部丘陵平原?平原的海拔在)D!))E之间?丘陵低山的平均高度不超过#)))E C这三大台阶之间的过渡地带都是地形突变区?河床比降大?河流常深切形成峡谷C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顺地势东流入海C当它流经第一个地形陡坡带时?形成了金沙江大峡谷A当它流经第二个陡坡带时?形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C无疑?长江是在切过三峡之后才上下贯通B形成泱泱大河的C因此?三峡地区的地貌发育与演化过程在长江河谷研究中地位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倍受关注?是我国地貌学研究的代表地区之一C 夷平面与地文期研究是揭示区域地貌演化过程的重要手段C特别在三峡地区?因隆起带抬升作用?长江及其支流强烈下切?地形十分破碎?加之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地面冲刷严重?测年材料匮乏?因此前人主要通过地形分析与区域对比的方法对该地区的地貌演化进行研究K#D:L?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C但以往的研究受种种条件限制?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远未取得统一认识K"D;L C本文选择长江与清江间的分水岭地块为主要研究区<图#=?根据野外实地考察B航片卫片判读B地质地貌剖面分析?结合相关沉积分析B洞穴考古及年代学研究结果?着重探讨分布于三峡地区现代河谷之上的夷平面特征及其年代问题C M夷平面分布与特征 在三峡地区?高位的平坦地面与深切的现代河谷形成明显的地形反差?是地形地貌研究的良好场所C 长江与清江在研究区内自西而东平行流动?两江间水平距离仅数十公里C三峡段的水面高程不足#))E?但它与清江间的分水岭高度差可达!)))E以上<图!=C 综合应用上述手段?分析B对比B验证结果表明?三峡地区存在三级夷平面?其分布高度分别为#@))D >基金项目8重庆市科委研究项目

中国苏马荡生态文化旅游城项目策划案

中国苏马荡生态文化旅游城策划案 ?、项目背景 为了落实利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旅游大市”和“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打造“武陵明珠,锦绣利川”。将利川建设成恩施州的中心旅游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战略之点、国际国内知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和游客接待中心,为实现这一宏伟 目标,恩施上盈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巴东县兴东建设公司、利川杨正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打造中国苏马荡生态文化旅游城,该项目是一个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导向的新型旅游项目,建成后会成为利川旅游的重要节点,成为利川夏季最具综合接待能力、最能代表利川旅游形象、最具旅游主导地位的综合旅游项目。 二、项目概况 中国苏马荡生态文化旅游城项目位于利川市谋道镇铁丰村,谋道苏马荡与重庆的联系密切,特别是重庆万州区,近年又得到武汉人的追 捧,苏马荡已成为利川避暑旅游的一张名片。铁丰村已纳入苏马荡国

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这里生态优美、气候宜人、区位良好、风光奇特、民风淳朴,文化厚重。谋道至鱼木寨、谋道至百丈沟大峡谷的公路从此经过,该项目规划范围6平方公里,旅游设施占地约200 亩。计划采用“彭墩模式”即“农旅双链模式”,以改造农民旧房及庭院为主,不占林地,少占耕地,集约经营,联动农民共同开发。 T I 三策划理念 1、高位启动,打造中国独一无二的土家山寨旅游示范基地 优先启动核心景区的建设,通过游客接待中心、百丈沟大峡谷漂流、梨子园观光农业示范区、女儿寨观光风景区、鱼木寨民俗体验区、船头寨文化体验区、铁丰五星级度假酒店、国际旅游文化交流中心、巴人街、艺术家创作基地、老年健康养生示范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创造多样的旅游高端产品,打造高品质的土家山寨旅游项目。 2、“生态、文化、旅游”与苏马荡国际旅游度假区共荣,创造旅游城与度假区功能平衡

三峡文化考察报告

三峡文化考察报告 这个国庆节,我和我爸妈、大姨、大姨父,还有另外一家三口(据说其中的父亲是我大姨父的上司,反正我没看出来),一共八人来到了三峡。我和我父母从上海出发,其余五人从烟台出发(因为他们住在烟台),在重庆汇合。下面我来讲讲我们的行程。 10月2日 飞机不给力,晚点了半个小时。不过我们依然比他们早到了一刻钟。当地有人来接我们吃午饭。重庆属于川菜系,可我一来吃不惯辣,二来嗓子不太好,想吃个一两口就算了。然而,一口入乡随俗,二口水土不服。当天我就拉肚子了……(当然可能是因为体质太差) 第一站,我们到了南山一棵树观景台。本身南山上有一个南山公园,因为下大雨,我们就只在一棵树观景台看了看。这里的南山并不是“寿比南山”的南山。我们从观景台观赏XX市景,灰蒙蒙的一片,只能看清穿行于市区间的长江。感觉长江的水特别浑浊,比黄河还要黄。这个是俯瞰,接着我们就到了长江边上平瞰,又因为有雾,我们只能看到对面的那个码头,也就是晚上乘游轮的朝廷门码头。虽然饶饶比我

们早出发好几天,不过他们的船是10月3日的,比我们晚一天。我们在那里拍了一点照,就到了下一站。 第二站,我们到了重庆好吃街,不过我们并没有品尝很多小吃,而是去看了旁边的解放碑。我个人觉得没什么意思,主要就是看看上面题的字。后来我们到了商场里避雨,逛商店的逛商店,休息的休息。我和我爸到了一个吃甜点的地方,感觉还是挺特别的,之前我从没有将凉粉和冰激凌弄在一起吃过。晚饭后,我们就和来接我们的人告别了,因为我们要登船了。我们的游轮叫凯娜号,上面有很多外国人。游轮的环境比我想象的好很多,像个宾馆一样。我预想的就两三层楼,只有楼梯用来上下楼。然而这个游轮有六层楼,其中六楼有一部分是供人观赏风景的观光甲板。因为楼层数较多(相对于其他游轮),所以它还配备了电梯。我们有四间房间,两个人一间。十点,船就启航了。 10月3日 我又对这个游轮产生了新的看法——这儿的东西很好吃。 好吧这不是重点。早晨九点多我们来到了丰都鬼城。我们鹿鸣团和其他一堆人(总共也就十来人)是第四团。说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叫鹿鸣团。当初关于这次三峡之行的大部分准备工作都交给了我大姨,包括游轮上的一切事项。当时在

导游词长江三峡旅游导游词

长江三峡旅游导游词 长江三峡旅游导游词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卬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长江三峡旅游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吧。 长江三峡旅游导游词1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三峡大坝,我是大家的导游,我姓潘,大家就叫我小潘吧。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我们的三峡工程吧。 三峡工程是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冲破性伟大工程。它举天下之力而建,以是,在场的每一位前辈,你们都为其做出过贡献,它是我们共同的自豪! 接下来我们要去三峡大坝的最佳观景点一一坛子岭观景台。大家上去的时候要注重安全。站在坛子岭上,凭栏眺望,高峡平湖就在眼前延伸。巍然耸立的三峡大坝如巨龙横江,和沿岸的群山相连,十分的壮观。 由于三峡水库属峡谷河道型水库,坝上湖面并不十分隔阔。站在 坛子岭上能看到的湖面在几公里外就消失到峡谷中去了,远没有鄱 阳、洞庭的浩淼和壮阔。但它摄人心魄的壮美是深藏不露的,因为我 们眼前的那一汪江水示明的是人类对世界第三大江河的征服,承载的

是一个人的共同体一百年的梦想。我相信,在场的每一位前辈均可以 或许读懂这种美,因为那是属于中华人的共同体的大壮美,那是中华 人的共同体崛起在新时代的伟大标志。 好了,我的讲解就要结束了,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参观,我们11点在三峡展览馆门跟前集合,谢谢大家。 长江三峡旅游导游词2 各位朋友好!现在,我们到了著名的长江三峡了,三峡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与湖北之间,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而这儿的风光,雄奇险拔却又不失庄雅秀丽,是个休闲的好地方。 三峡总长二百公里,大家看看两边都是连续不断的山,山没有一点缺口,如一条绿龙一带。这儿的,山都高耸入云,遮天蔽日,把天空锁成了一条带子。要不是现在是正午,连太阳也瞧不见呢! 三峡是个“多景”的地方。一年四季,这个地方都有绝然不同的美景等你欣赏。在夏天,这儿水势浩大,水流湍急,是一种奔放的美感。但出于安全起见,还是要略加小心。秋天呢,是一种凄婉的美感, 每到带霜的早晨,都有猿那哀转的啸叫,真可谓催人泪下。 要是你是个喜欢清幽美感的人,可真是来对时间了!像今天这样的春H,展现了三峡的清幽美。这儿有如雪的急流和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还倒影了世间万物的影子,游客依次可以探下头看看,喏,那还有倒映的太阳呢!在你们两边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怪的松柏,很有趣味。现在,我们面前是两边的瀑布。这水飞流激荡,是文雅中跃动的美感,好了,随着船的前行,我们好好享受水清树秀、山高草盛的美景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