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基础主干落实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农业垦殖运动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新开发的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庄园制度衰落和瓦解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租地农场建立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农副产品市场化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手工业手工工场变化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并且由分散逐渐转向集中,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影响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富裕农民:(1)形成: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富裕农民、骑士等不断集中土地。
(2)影响: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市民阶层:(1)组成: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
(2)享有权利: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3)政治影响: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重点任务驱动【唯物史观——解读农村经济的变化】材料一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英国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大地主把获取的土地租给富裕农民或农业家,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1)材料一中农村“新的经营方式”指的是哪种组织形式?(2分)你认为此经营方式具有什么性质?(2分)答:组织形式:租地农场。
第 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与能力认识欧洲乡村发生的新变化,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欧洲王权获取增强。
教课目的过程与方法经过本课的学习剖析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致使庄园渐渐衰败和崩溃;商人地位的变化,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饶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要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初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课时计划 1 课时实质达成教课过程教师活动一、导入新课复习庄园经济的有关知识导入新课。
1.认识欧洲乡村发生的新变化,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欧洲王权获取增强。
2.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致使庄园渐渐衰败和崩溃。
商人地位的变化,是欧洲二、展现学习资本主义的萌芽。
目标3.经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饶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学生活动设计企图经过新奇的导入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本节课的学阅读学习目习任务,让学生标,明确本课带着任务展开下学习任务。
面环节。
学习要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学习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初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学生先依据导教案自学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而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解说重申。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 11 世纪此后,欧洲乡村出现了大批的农业。
这些地域也效仿城市,成为拥有独立和的地方。
( 2)跟着欧洲庄园经济的渐渐崩溃,农民获取了对自己的支配权。
(3) 14 世纪中叶此后,出租领主直阵营达到一个热潮,领主依赖土地租金生活,不在参加生产管理。
一些富饶农民经过承租、购置领主的土地等三、自主学习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成立租地农场。
( 4 )跟着农产品的富饶和市场的需求增添,农民和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 5) 13 世纪后,分别的手工工场越来越多,此后渐渐转向的手工工场。
(6 )跟着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进了农业和手工生产组织渐渐。
2.富饶的农民和市民阶层(1)13、14 世纪,乡村的社会构造发生了变化。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生产方式变化(1)垦殖运动: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2)庄园瓦解: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3)出租土地:领主将土地集中在一起进行出租,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一些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2.经营方式变化(1)远程贸易: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农民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2)手工工场①出现:为了适应市场而生产,手工业者开办作坊。
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
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②含义: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③作用: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富裕农民: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市民阶层(1)形成: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
(2)地位: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一、文艺复兴——“人的发现”1.原因(1)14 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思维导图】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程标准】讲述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
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背景:在农业方面,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 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在手工业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2)表现:建立租地农场,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3)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2.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富裕农民: 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管理,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市民阶层:通过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课程标准】知道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
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1.原因: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2.实质: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3.评价: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4.代表(1)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代表作是《神曲》。
(2)莎士比亚: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3)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美术三杰”。
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第15课探寻新航路【课程标准】讲述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的相关史实。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讲述了从14世纪至17世纪西欧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西欧封建社会的状况、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国家步入近代化的历程,认识西欧在这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西欧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只能从表象上理解,不能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时期的划分和阶段特征的把握还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西欧历史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状况,掌握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欧在这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状况、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历史事件。
2.难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西欧各国在同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生产方式变化(1)垦殖运动: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2)庄园瓦解: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3)出租土地:领主将土地集中在一起进行出租,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一些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2.经营方式变化(1)远程贸易: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农民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2)手工工场①出现:为了适应市场而生产,手工业者开办作坊。
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
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②含义: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③作用: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富裕农民: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市民阶层(1)形成: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
(2)地位: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一、文艺复兴——“人的发现”1.原因(1)14 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框架】
西欧经济和
社会的发展
【重点梳理】
1.
2.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富
裕农民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
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市民阶级(1)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2)商人巨贾将大量的利润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
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3)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知识延伸】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以及新阶级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西欧封建社会渐趋瓦解;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资本主义化;人们从土地、从封建人身附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入城市,投入市场;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出现;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谋求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为后来的思想解放和政治革命奠定了基础。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
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
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框架】
西欧经济和
社会的发展
【重点梳理】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2.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富裕农民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
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市民(1)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阶级(2)商人巨贾将大量的利润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
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3)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知识延伸】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以及新阶级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西欧封建社会渐趋瓦解;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资本主义化;人们从土地、从封建人身附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入城市,投入市场;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出现;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谋求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为后来的思想解放和政治革命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核心知识点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核心知识巩固】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农业:的出现。
①(11世纪以后)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者成为新开发地区的主人,这些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②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也可以通过缴纳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
③在一些地方,成为一种趋势。
④越来越多的领主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领地(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农业生产。
(2)建立:通过承租、购买等多种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
(3)性质:的农场。
(4)特点: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农产品推向市场。
2.手工业:出现集中的。
(1)过程: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商人介入生产,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2)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3.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的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农村:富裕农民——13、14世纪,、骑士等通过各种手段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市民阶层——、商人成为,商人政治权力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重难点梳理】1.近代前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2.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新”指的是什么?3.中世纪晚期西欧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以及解析【核心知识巩固】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租地农场;垦殖运动;迁徙税;土地集中;资本主义化;富裕农民;租地农场;资本主义性质2.手工工场;分散的手工工场3.资本主义化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富裕农民2.手工业者;城市居民【重难点梳理】1.答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大量的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并转化为资本。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复习巩固二十九第1题【单选题】A、西欧经济的发展B、步入近代C、封建时代的西欧D、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研究“17 世纪40年代—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是斗争的根木原因B、都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C、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形式D、都建汇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入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 )A、基督教的传播B、手工工场的产生C、新航路的开辟D、工厂制度的确【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支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且投放到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 )A、基督教的传播B、手工工场的产生C、新航路的开辟D、工厂制度的确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资本主义的发展大概经历了“萌芽--确立--巩固”阶段。
下列哪一选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发展阶段的( )A、租地农场的出现B、手工工场的出现C、工厂制度的确立D、市民阶层的产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转型时期,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体现了哪一新的社会现象( )A、奴隶主加紧剥削奴隶B、封建庄园经济盛行C、奴隶贸易兴盛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与中世纪晚期出现的促使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瓦解的新兴因素无关的是( )A、西欧城市的兴起B、封君与封臣制度的形成C、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崛起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6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的标志是( )A、手工工场出现B、工厂出现C、现代城市建立D、对外贸易频繁【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牛顿去世后,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能力1.(2019河南洛阳洛宁县模拟三)“13、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引文中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具体是指出现()A.庄园、租地农场B.庄园、手工作坊C.租地农场、手工作坊D.租地农场、手工工场2.(2020四川资阳雁江区期末)随着庄园制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一些地方,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领主通过哪些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①转让②联姻③继承④买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3.(2019北京四中期中)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①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②富裕农民、骑士等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③富裕农民、骑士等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④富裕农民逐渐占有全部土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三年模拟1.(2019河北承德滦平四中期末“14世纪以后,由于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农奴的依附关系逐渐松弛,直至获得自由,庄园制日趋解体。
”根据这段材料,可以判断下列哪项不是庄园衰败的原因()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B.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C.农民的起义和反抗不断D.农奴的依附关系松弛2.(2019河北邢台南和县实验中学第一次月考,2, ★★☆)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
其突出表现为()①庄园劳役量不断增加②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③农奴可通过缴纳迁徙税离开庄园④农奴被禁锢在庄园里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五年中考(2017江苏南京中考,16, ★☆☆)“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框架】
西欧经济和
社会的发展
【重点梳理】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2.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富裕农民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
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市民(1)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阶级(2)商人巨贾将大量的利润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
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3)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知识延伸】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以及新阶级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西欧封建社会渐趋瓦解;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资本主义化;人们从土地、从封建人身附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入城市,投入市场;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出现;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谋求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为后来的思想解放和政治革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