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历史上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29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基础主干落实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农业垦殖运动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新开发的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庄园制度衰落和瓦解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租地农场建立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农副产品市场化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手工业手工工场变化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并且由分散逐渐转向集中,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影响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富裕农民:(1)形成: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富裕农民、骑士等不断集中土地。
(2)影响: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市民阶层:(1)组成: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
(2)享有权利: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3)政治影响: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重点任务驱动【唯物史观——解读农村经济的变化】材料一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英国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大地主把获取的土地租给富裕农民或农业家,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1)材料一中农村“新的经营方式”指的是哪种组织形式?(2分)你认为此经营方式具有什么性质?(2分)答:组织形式:租地农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插图,为学生展示了西欧社会从封建割据到统一市场的形成,为理解世界历史的进程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需要更多的史料和实证来支持他们的理解。
此外,对于西欧历史的了解多数停留在表面,对于其深层次的影响和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发展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认识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难点: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等方面的发展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史料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分析,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2.史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西欧在封建割据的情况下,经济和社会还能得到发展?”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本课的学习。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史料,呈现西欧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引导学生关注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如农业技术的进步、手工业的分工、商业的网络、城市的兴起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西欧经济和社会的演变过程。
本课内容丰富,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社会等级制度的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欧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思维上往往注重直观和具体,对于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社会现象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社会等级制度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欧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社会等级制度的变化。
2.教学难点:对于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的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探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欧古代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欧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社会等级制度的变化。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如: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社会等级制度的变化对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4.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