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14
教师讲课发声技巧教师讲课发声技巧一、前言作为一名教师,讲课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而发声技巧则是影响我们讲课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口腔呼吸、声音调节、语速控制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提高教师讲课的发声技巧。
二、口腔呼吸1. 均匀呼吸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保持均匀的呼吸。
不要急促地喘气或者长时间屏住呼吸。
这样会导致嗓子干燥和疲劳。
2. 鼻子呼吸鼻子是人体最自然的呼吸方式之一,它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保护喉咙和肺部。
因此,在讲课时应尽量通过鼻子进行深度呼吸。
3. 口腔湿润保持口腔湿润也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多喝水或含糖果等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
三、声音调节1. 音量控制在大型教室或者嘈杂的环境下,教师需要通过调节音量来保证学生听清自己的讲解。
但是,过大的音量会导致声带疲劳,过小的音量则会影响学生听课效果。
因此,在讲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节音量。
2. 音调控制不同的语气和声调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高亢的语气可以表达激动和兴奋,低沉的语气则可以传达沉思和思考。
因此,在讲课时应根据内容和情感需要适当调整声调。
四、语速控制1. 适当放慢语速很多教师在讲课时会因为紧张或者兴奋而加快语速。
这样会使得学生难以跟上自己的思路,并且容易产生疲劳感。
因此,在讲课时应尽量放慢语速,给学生留出足够时间去消化自己所说的内容。
2. 适当加快语速虽然放慢语速有利于学生理解自己所说的内容,但是如果一直保持缓慢而单调的语速,会使得学生产生无聊和厌烦的感觉。
因此,在讲课时也应适当加快语速,增加一些节奏感和变化性。
五、姿势控制1. 身体姿势教师的身体姿势也会影响到讲课效果。
例如,站姿应该保持挺胸抬头、两脚分开等基本要求。
这样可以增加自信心和稳定性,并且有利于声音的发挥。
2. 手部动作手部动作也是教师讲课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手势来强调重点、引导学生注意等。
但是,在使用手部动作时要注意不要过于夸张或者干扰学生视线。
教师科学发声方法与训练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关于教师科学发声方法与训练,那么知道教师发声都有哪些发声训练方法?下面是店铺!那么就让小编我来教你几招有效的方法吧!希望能帮助到你们!教师科学发声训练方法发声,动物的本能。
为了群体的生存、发展、延续、壮大,招朋引伴它们的发声,位置、及气息的运用都是符合自然规律,。
所以是最科学的。
首先人也是动物,人很多符合自然规律的东西,在社会、文化、科学的发展中,本能的东西退化了。
如对灾害的感知能力,唐山大地震许多动物出于本能都有所表现,就连鱼也是如此。
人就没有预测到。
人类的发声也是如此,随着后天语境的改变而改变了力量与发声点平衡正确位置。
我们汉语是四声:阴平、阳平、上(尚)声、去声。
唐代分平、仄。
要想歌唱得好位置正确,必须回归到符合自然的科学的发声位置,0一5个月的婴儿哭声就是最科学的,全球不管黑人、白人、黄种人、红种人在这一节段时发声都是科学的,找回科学发声的方法,叫“回归法”。
首先要从形体开始煅练:五句话,十个字:稍息、提肛、垂闾、收腹、挺胸。
成为自已的习惯动作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大约需要20天左右。
人用于发声共五个腔体,腹腔,力量的源泉。
胸腔、咽腔、口腔、头腔、共鸣腔。
可以调节的只有口腔和咽腔。
首先从口腔开始以下颌为基准向后仰头张咀使下颏骨充分打开下陷一个坑就到位了。
口腔内部打开:把舌头吐出然后卷起收回,舌尖放在下唇上面(要点),舌面下凹。
然后检查下颌的疙瘩肌由是否放松。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炼成为自已的习惯动作,这就是口腔打开的方法。
大约10一20天左右。
然后训炼咽腔打开,在口腔打开的基准础上口鼻同时深深吸气,敝住把喉位下拉,每天45分钟,一个课时,分三份,早、中、晚各15分钟能达到一口气一分钟以上最好,经过长期训练,大约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喉位就可稳定的站在索骨窝的上方了,记住舌尖一定放在下唇上方,以舌尖为圆心,舌根向下画圆!这样咽腔就成简状,完全打开了,与胸腔贯通。
提升嗓子声音清脆的方法
提升嗓子声音清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共鸣练习:舌头放松平躺伸出,微卷,让上嘴唇和舌头之间留一条小沟,发出“wu”这个音,发声的时候要感觉全身都有共振。
2. 丹田发力:用拇指和食指撑起脸蛋或嘴角,放松,轻轻吹气使嘴唇弹起来。
保持气息均匀、慢吐慢吸、喉部完全放轻松,一口气保持十多秒钟,气息要平稳。
3. 丹田咬字:在共鸣发“wu”这个音的基础上,保持发音位置和感觉,再
发“mu”这个音。
将“wu”和“mu”交替来发音,注意发“wu”和“mu”音要统一,坚持练习,你的声音会越来越有质感。
4. 假音朗读:用假音发出各种音阶,以此训练嗓子适应各种高低、强弱的声音。
5. 声音竖起来:模仿摩托车发声的声音,在均匀弹唇动作基础上,发“DU”这个音。
6. 动耳朵:面部肌肉向斜后上方扬起来,去找一下“突然受到惊吓”时的感觉。
7. 喝有助于嗓子的茶:如罗汉果茶、胖大海茶、冰糖雪梨茶等。
8. 注意气息问题:有饱满的气息,呼吸要深入持久,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
平时多做一些深吸缓呼的练习,找到正确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矫正,也不要只注重发音的形式,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如果感到不适或者困难,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或者语言教练进行指导和帮助。
教师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俞振发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科学练声和正确用嗓决不是歌唱演员的专利,普通人也非常需要进行嗓音的训练。
尤其是我们以嗓音为职业工具的广大教师,让大家弄明白科学用声的道理,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有关发声的各部位肌肉锻炼得健壮、结实、灵活、协调,从根本上解决咽嗓毛病并获得优美的嗓音。
人声的音质大致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第一,声带的长短、宽窄、厚薄、松紧等质量和状态;第二,人体的高矮、胖瘦、壮虚,共鸣腔的大小、软硬、通塞;第三,气息的深浅、多少、缓急,声带震动频率及振幅的控制变化,共鸣部位及方法的各种调节。
学习与掌握科学的用气发声方法,对改善人的先天音质和增强发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嗓音天赋条件好的人,如果不讲究科学用嗓,也有可能变坏;而嗓音条件不好的人,经过科学的“练习补缺”,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发声,也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良性改变。
今天,我把自己积累多年并且认为切实可行的“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知识介绍给大家,与大家共勉:第一讲用气发声与嗓音保健(或称:用肚子说话,在眉心出声,让印堂闪亮)古人说“气者,音之帅也”,这正是说明气息在我们平常发声时的重要作用。
掌握科学的用气发声方法,声音就响亮,嗓子也不易累。
1、开怀大笑是很科学的用气发声运动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心情愉悦、笑意满怀的时候,人体从精神到肉体都会既兴奋又自然放松。
这不仅调动起呼吸器官内部的弹性力量来维持呼吸动作,同时又消除了身体外部肌肉的紧张僵硬,扩张疏通了气流通道。
这正是科学发声所需要的无拘无束的良好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气息会比较深入而且不受阻碍地在声道中上下贯通,支持发声与共鸣,从而使发出来的“哈哈哈”响亮、通透,声音位置高。
自然,这样发声,喉咙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其次,哈哈大笑的时候,人体会下意识地用腰腹部发出来的力来控制气息,而不是用胸、肩、喉来发力控制。
所以,当我们哈哈大笑时,经常会有“肚子都笑痛了”的感觉,笑得厉害时甚至会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绝对不会有人捂着喉咙说肚子不痛喉咙被笑痛的,除非是假笑、奸笑、狂笑、苦笑(这些笑就会不自觉地用上肩膀与喉咙来发力)。
根据彭老师的建议和我自身的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科学护嗓的方法。
(一)增强气息练习采用胸腹式呼吸法专门训练,打好科学用嗓的基础。
其总体操作要领是:小腹收缩,肩平领正,双手提在胸腹间或自然垂直两侧,全身放松;吸气,口鼻并用,快而轻柔,避免出现“喝气声”,扩展胸,收缩小腹,控制住吸入的气息;呼气,用腹肌调节气息均匀平缓地输出。
要说教师用嗓,很多老师都有过嗓子疲劳的感受,这个方面是因为我们教师的工作量大,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和我们老师都不太熟悉准确的用嗓方法相关,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处于一种声带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因为我们错误的靠喉咙用力挤压而导致的,我们之所以要靠挤压喉咙获得冲击声带发声的力量,根本的是呼吸方法不对,用专门的声乐术语说就是“不会用气”,我们一般情况下用的是胸式呼吸法,用这种呼吸法吸入的气,又浅又没有力度,长的句子坚持不了,大的声音也发不出,为了强行提升音量,我们只能用力挤压嗓子以使声带紧绷,这样就很容易使嗓子疲劳,也难怪老师们连上两三节课嗓子就开始难受了,而一个歌手举办个人演唱会,连续两三个小时下来也没多大事,最主要是他们掌握了科学的准确的呼吸方法,即用“胸腹式呼吸”,我们传统的称呼叫“用丹田之气”,我们能够用咳嗽、清嗓子这样的体验一下,我们在咳嗽、清嗓子的时候,常常感觉腰部有膨胀的感觉,这就是“胸腹式呼吸”的准确状态,在这样的呼吸状态下,我们吸的气量足力大,用丹田之气发声,我们的声带就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声带就不会轻易感受到疲劳了,模仿狗喘气的动作,好像很俗,其实也很容易就找到胸腹式呼吸的感觉了,还能够从闻花香、打喷嚏、吹蜡烛等常见生活现象中体验这种呼吸方法。
我们有些人在唱歌的过程中,如果一换气就肩膀往上一提,那这样的呼吸方法就明显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在说话唱歌的过程中始终感到腰部的膨胀感,那么,你就已经掌握了准确的呼吸方法了。
(二)增强嗓音练习(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发声的原动力,呼吸练习能够作为锻炼呼吸肌肉、增强呼吸控制水平的有效辅助手段,它包括慢呼慢吸法和快呼快吸法。
教师如何用嗓子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量的需要用到嗓音,且往往会因为使用的方法不够科学,只用不养或只用不练,或者其他一些病理性原因,造成嗓音的质量下降,讲不响,讲不长,甚至于沙哑失声,给工作和学习带来不便,本人作为一名教师,深感作为教师的嗓音的重要性,愿意利用本人所学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提高教师嗓音质量和提供嗓音的保养方法方面出一些力。
一、教师的嗓音质量教师在嗓音的运用上(与其教育方法不相关的),主要会遇到在音量和持久力上的问题,如果再能注意到口齿清晰、音色悦耳两个方面那就更好了。
由于本课题的局限,现定义如下为教师嗓音质量良好的标准:教师的嗓音的音量要能使授课教室的每一角落都能听清楚您所讲的内容;在持久力方面要能够胜任每天2-3节课的讲课任务。
在此基础上追求咬字正确,吐字清楚和音色悦耳。
二、提高嗓音质量的策略就目前情况说,教师在发声技术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正确的地方。
要提高其质量首先要找到其错误的根源,设法纠正,并授其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
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方法以后,提高嗓音质量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一般来说,只要经过一段不算太长的时间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三、影响嗓音质量的原因1. 器官原因由于器官的先天或后天病变造成发声器官的畸形,呼吸器官疾病等病理性原因造成嗓音质量差的,只有先进行医学治疗而后再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
2. 发音方法错误A.呼吸方法不对一般人说话最常采用的是胸式呼吸,而这种呼吸的优点是呼气的优点是呼气比较灵活,但缺点也十分明显,气量小,呼吸器官参加的运动比较消极,最有活力和最能使呼吸、发音取得力量的横隔膜没有参加到整个运动过程中,从而失去了音量的支点。
用这种呼吸常有讲响时感到胸闷,声带因为无适量的气流冲击而增加摩擦等现象。
教师如何正确发声 1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许多教师声音不洪亮,说话没有底气,经常久而久之,嗓子疲劳,声音嘶哑,那么教师应该掌握哪些发音技术呢?今天我就和大家在这里交流一下。
第一部分、口部训练口腔灵活,说话才利索。
有没有感觉早晨起来说话没有下午或者晚上那么顺当?当然了,嘴巴肌肉休息了一晚上,当然没那么灵活。
所以做做口腔体操,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嘴巴——1、口的开合练习张嘴象打哈欠,闭嘴如啃苹果。
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两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头自然放平。
做这个练习,克服口腔开度的问题。
2、咀嚼练习张口咀嚼与闭口咀嚼结合进行,舌头自然放平。
3、双唇练习(这个练习还有助于女孩子美唇啊,呵呵)双唇闭拢向前、后、左、右、上、下,以及左右转圈双唇达响4、舌头练习舌尖顶下齿,舌面逐渐上翘舌尖在口内左右顶口腔壁,在门牙上下转圈舌尖伸出口外向前伸,向左右、上下伸舌在口腔内左右立起舌尖的弹练,弹硬腭、弹口唇舌尖与上齿龈接触打响舌根与软腭接触打响第二部分、气息控制训练没有气息,声带不能颤动发声。
但只是声带发出声音是不够的。
想要嗓音富于弹性、耐久,需要的是源源不断供给声带气流。
一、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后两肋扩大,横膈膜下降,小腹微收。
这种呼吸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可以使气息均匀平衡。
理想的状态是做到“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气断情不断,声断意不断”。
进行呼吸练习的时候,在空腹的时候进行比较好。
练习方法:1、慢吸慢呼总体的要求——站稳,双目平视前方,头正,肩放松,象在旷野呼吸花香一样,慢慢吸足气。
要感觉到腰腹之间充气膨胀,气入丹田,但是要收小腹。
保持几秒后,轻缓呼出。
可以在呼气的时候加入以下练习:呼气时练习xiao lan(拼音小兰),一声声渐渐远去;或者数数1、2、3、4……,嘴上用力,发音之间不要闭住声门,不要跑气换气,数得越多越好。
2、快吸慢呼快速短促地吸气,并保持气息;呼气时缓缓呼出,配合声音,平稳均匀。
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和保养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旨在提高发音质量、减少声音疲劳并增强声音的持久性。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训练方法:呼吸训练:正确的呼吸是良好发声的基础。
教师需要学会腹式呼吸,通过放松腹部肌肉来吸气,然后通过控制腹部肌肉来呼气。
这样可使气息更加均匀,有助于提高发音的清晰度和持久性。
发音器官训练:包括舌部、唇部、下巴和喉咙等部位的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练习绕口令、朗读诗歌、模拟讲话等方式来锻炼这些部位,以改善发音和语言流畅度。
声乐训练:通过学习和练习歌唱,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气息控制和发音技巧。
声乐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嗓音的音色和表现力,还可以增强其自信心和教学能力。
要保持教师嗓音的优良状态,以下是一些关键部位的保养建议:喉部:保持喉部放松,避免过度用嗓。
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适当的语调、音量和合适的说话方式来降低声带压力。
口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洁牙。
练习打开口腔、抬起软腭等有助于改善发音的动作。
鼻子:注意鼻腔清洁,避免鼻音过重。
教师可以通过捏鼻翼、按摩鼻梁等方式来保持鼻腔通畅。
唱歌技巧对于教师嗓音保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唱歌技巧和方法:音域拓展: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假声、混合声等方法来拓展自己的音域,从而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地传达教学信息。
声音控制:教师在唱歌时需要注意控制声音的力度和音色,通过练习轻唱、弱唱等方式来保护声带,避免声音疲劳。
呼吸运用:唱歌时需要合理运用气息,练习气息控制和呼吸技巧,从而更好地支持发声。
表情放松:教师需要保持放松的面部表情,尤其是喉咙部分的肌肉,以减轻声音紧张和喉咙疲劳。
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和保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保护教师嗓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呼吸训练、发音器官训练和声乐训练等方法,教师可以学会更好地运用自己的声音;通过保养措施和唱歌技巧的学习,教师可以保持嗓音的良好状态,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希望本文能够为教师们提供有益的发声训练和保养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传道授业。
教师如何科学用嗓护嗓要说教师用嗓,很多老师都有过嗓子疲劳的感受,这个方面是因为我们教师的工作量大,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和我们老师都不太熟悉准确的用嗓方法相关,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处于一种声带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因为我们错误的靠喉咙用力挤压而导致的,我们之所以要靠挤压喉咙获得冲击声带发声的力量,最根本的是呼吸方法不对,用专门的声乐术语说就是“不会用气”,我们一般情况下用的是胸式呼吸法,用这种呼吸法吸入的气,又浅又没有力度,长的句子坚持不了,大的声音也发不出,为了强行提升音量,我们只能用力挤压嗓子以使声带紧绷,这样就很容易使嗓子疲劳,也难怪老师们连上两三节课嗓子就开始难受了,而准确的呼吸方法应该和唱歌的呼吸方法一样,即用“胸腹式呼吸”,我们传统的称呼叫“用丹田之气”,我们能够用咳嗽、清嗓子这样的体验一下,我们在咳嗽、清嗓子的时候,常常感觉腰部有膨胀的感觉,这就是“胸腹式呼吸”的准确状态,在这样的呼吸状态下,我们吸的气量足力大,用丹田之气发声,我们的声带就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声带就不会轻易感受到疲劳了,在华师音乐系学习的时候,教我们声乐的是一位60多岁的女教授,她让我们模仿狗喘气的动作,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胸腹式呼吸的感觉了,她还让我们反复从闻花香、打喷嚏等常见生活现象中体验这种呼吸方法。
我们有些人在唱歌的过程中,如果一换气就肩膀往上一提,那这样的呼吸方法就明显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在说话唱歌的过程中始终感到腰部的膨胀感,那么,你就已经掌握了准确的呼吸方法了。
那么,如何保护嗓子呢?我的体会是,嗓子疲劳后千万不要喝冷水吃冷饮,也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茶叶不是护嗓的好东西,里面的茶碱对嗓子绝对是有害的,大家能够多喝清热解毒的茶饮如菊花茶、甘草茶,还要防止嗓子受凉,冬天的早晨不要在室外练声。
嗓子自我保健最重要邹医生说,教师易患咽喉疾病,除了用嗓过多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保健知识,不懂得如何爱护自己的嗓子,经常是讲话过多,过长,太大声,这极易造成声带损伤。
124科学的发声方式对教师嗓音保健的研究史丽萍(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中学,甘肃 平凉 744000)摘 要: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以嗓音为载体借助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嗓音的好坏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
教师在工作中几乎每一刻都离不开使用嗓子。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合理用嗓,用科学的发声方式,让教师能保持较长时间的说课,有益身心健康,确保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据调查,教师是患嗓音疾病的高风险职业,当前我国约有65%的教师由于多种原因患上了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咽喉粘膜充血、水肿和炎症等嗓音疾病,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影响,这一事实应引起重视。
本文通过探析当前教师学会科学发声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进行了一定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科学的发声方式;习惯养成;重要性一、正确科学的发声方式(一)丹田式呼吸方式人们在说话和别人交谈时,大多采用的都是胸式呼吸,吸入的气息少,呼吸浅,气息的控制点在胸腔,声带震动就频繁,说话时间长就容易引起用嗓过度,绝大数老师都有慢性咽炎,就是因为过度劳累声带造成的。
而科学的呼吸方式是胸腹式式联合呼吸,吸入的气息多,呼吸深,气息的控制点在丹田,声带减少了摩擦,极大的解放声带,保护嗓子。
其实学会并掌握这种胸腹式式联合呼吸(丹田式呼吸)并不难,用双手放在肚脐两侧,深呼吸并控制气息,模仿青蛙用肚子说话。
呼吸方式的改变让教师能保持较长时间的说课,为身心健康提供保护。
(二)科学的气息训练科学的呼吸法简要地说应该是这样的:第一,在发声的过程中,胸部一定要挺起来,保持胸部扩张的状态。
第二,吸气时要把横隔膜往下收缩,同时扩张两侧肋骨,但必须避免耸肩,即避免提起锁骨的吸气方法。
第三,呼气时一定要保持住不间断的、均匀的气息,细心地有控制地呼出来。
练习呼吸需注意:第一,闻花香式,两手插腰,闭眼用鼻子和嘴吸入空气撑开两手并控制3秒,然后缓缓吐气使腰部放空为止,越持久越好。
第二,惊讶式,保持上述姿势,用嘴巴呼吸为主,长大嘴巴猛吸气,灌满肚子,注意与鼻子呼吸相配合进行,这样比较自然,而且不会导致咽喉和颈部的肌肉产生不必要的紧张,然后缓缓用嘴巴吹出来。
科学发声锻炼方法有哪些
1.呼吸练习:良好的呼吸是发声的基础,可以通过各种呼吸练习来加
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比如深呼吸、腹式呼吸、吸气和吐气的持续
时间延长等。
2.声带锻炼:声带是声音的源泉,需要保持良好的弹性和稳定性。
可
以通过喉咙放松练习、唱歌、练习发音等方式来锻炼声带。
3.舌头和口腔肌肉锻炼:舌头和口腔肌肉的协调性对发声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进行舌尖运动、颚舌关系练习、字母发音练习等来增强舌部和口
腔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音高练习:音高的准确性是发声的关键,可以通过练习音阶、唱歌、咬字等方式来提高音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5.声音投射和共鸣练习:良好的声音投射和共鸣能够增加声音的穿透
力和音质的美感,可以通过练习放大器官、共鸣腔和发声区域等来提高声
音的投射和共鸣效果。
6.语言表达技巧练习:发声不仅仅是发出声音,还需要通过语言来进
行有效的表达。
可以通过朗读、演讲、模仿等方式来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度、准确度和表现力。
7.发声姿势和姿态练习:正确的发声姿势和姿态对声音的产生和发声
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腹式呼吸等方式来改善
发声姿势和姿态。
8.音乐知识学习:音乐知识是发声的基础,包括基本的音乐理论、音符的识别和演唱技巧等。
可以通过学习音乐理论、演唱技巧和音乐欣赏等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唱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科学发声锻炼方法的练习,可以帮助提高声音的品质和音质,增加声音的穿透力和表现力,同时也能提高语言和音乐的表达能力。
讲师发声技巧的训练讲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需要通过言辞和声音来传达信息和知识。
发声技巧是讲师必备的一项能力,它能够提高讲师的影响力和表达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所传达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讲师发声技巧的训练方法。
首先,讲师应该注意自己的发声姿势。
正确的发声姿势可以使声音更加自然、清晰、有力。
讲师可以站立或坐下,但都应该保持身体挺直,肩部放松,脚尽量平放在地板上。
同时,讲师还应该注意放松喉咙和颈部肌肉,不要紧张或用力。
其次,讲师需要练习正确的呼吸方式。
深度和稳定的呼吸可以为讲师提供充足的空气和能量,使得发声更加自然和有力。
讲师可以进行一些呼吸练习,比如坐下,放松身体,深呼吸并感受气息的流动。
在讲课时,讲师可以利用适当的间隙进行深呼吸,以维持良好的呼吸状态。
第三,讲师可以通过发声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声音技巧。
发声练习可以增强讲师的音域、音量和音色,在讲课时更加吸引人。
讲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发声练习,比如轻吟、练习各种音调和音调,或者模仿一些职业演员的发声方式。
此外,讲师还可以尝试在空旷的地方大声朗读文字或演讲稿,检查自己的声音是否清晰、明确。
第四,讲师还应该注意语速和语调的控制。
语速和语调的恰当运用可以帮助讲师更好地传达信息和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师可以通过录音和观察别人演讲的方式来检查自己的语速和语调。
如果讲师的语速过快,可以尝试放慢语速,并加强重要内容的强调。
如果讲师的语调单调,可以增加语调变化,使得表达更加生动。
最后,讲师还应该注意声音的共鸣和共振。
良好的共鸣和共振可以使声音更加丰满和饱满。
讲师可以进行一些共鸣练习,比如用手掌掩住耳朵,发出“嗯”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共鸣。
讲师还可以通过喉头的力量来产生共振,保持声音的稳定和持久。
总体而言,讲师发声技巧的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不断练习的过程。
讲师可以利用每天一点时间进行发声练习,提高自己的声音技巧。
同时,讲师还可以多听听其他优秀的讲师或者演讲家的演讲,学习他们的发声技巧和口才表达。
教师嗓音训练技巧
教师的嗓音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好的嗓音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的知识。
因此,教师的嗓音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教师嗓音训练的技巧:
1. 坚持口腔保健:教师应该保持健康的口腔,包括刷牙、漱口、保持口气清新等。
这样可以预防喉咙感染和声音嘶哑等问题。
2. 妥善使用嗓子: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嗓子,不要大声喊叫或长时间讲话。
同时,也要避免吸烟和喝酒等不良习惯对嗓子的伤害。
3. 做声带放松训练:教师可以在训练中加入声带放松练习,如唱歌、吟诗等。
这样可以增强嗓子的弹性和耐力,防止喉咙疲劳。
4. 训练发音准确性:教师应该注意发音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外语教学的教师。
可以通过模仿母语人士的发音,或者听录音自我纠正发音。
5. 注意语调和节奏:教师应该注意语调和节奏的掌控,使自己的声音更加有节奏感和抑扬顿挫。
可以通过练习朗读、演讲等来提高语调和节奏的掌控能力。
总之,教师的嗓音训练是一项长期而必要的任务,教师应该坚持练习和改进自己的嗓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形象。
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马力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电话:教师良好的发声状态、标准的语音、完美的吐字归音、语言表达的日臻成熟,是离不开长期艰苦而持之以恒的基本功训练的,练习时一定要有耐心,逐步寻找正确的呼吸和发声状态。
任何基本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以急于求成,需要循序渐进,科学、合理、恰当地分配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即便是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也仍然要坚持不懈地训练,这样,我们的语言才不是停留在大自然的生活语言,而是在此基础上的艺术语言表达。
教师嗓音疾病原因分析:1、发声方法不科学;2、用嗓不当,包括用嗓过度和滥用嗓音;3、过度劳累,抽烟饮酒、嗜食辛辣或冷饮过度;4、不良生活习惯;5、身体健康状况欠佳;6、女性在月经期或妊娠期用嗓过度;7、个体的心理品质。
胆汁质、多血质类型的人比粘液质、抑郁质的嗓音患病率高。
为了达到正确用声的目的,我们必须做到:⊙气息下沉,保持声音宽厚、通畅;气息控制在丹田,可根据发声需要自如调控其松紧;⊙起声合理,声带闭合状态良好;⊙喉部放松,避免声音捏、窄、挤、僵;⊙口腔、鼻腔、胸腔等共鸣腔体充分打开,声音畅通,共鸣充分;⊙吐字归音,要做到字头叼住弹出,部位准确;字颈要定型标准,过度柔和;字腹要拉开立起,圆润饱满;字尾要归音到位,完整自如。
吐词准确有力,圆润饱满,清晰优美;⊙弹性声音,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
声音挂于硬腭前部,柔和、响亮、扎实、悦耳,富于变化,嗓音有穿透力、吸引力,表现力强。
总要求:气畅、字清、声美、多变综合感觉:声音象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中纵线前行,受口腔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住挂在硬腭的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获得综合感觉须做到:气息下沉,头部放松,不僵不急,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对吐字的要求: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一)口腔的静、动态控制1、静态控制:打开口腔、提颧肌、开牙关、挺软腭、松下巴欲达声挂前腭:(1)调整呼吸,声波成束(2)声波畅通,音饱色纯(3)声射腭前,声音鲜明2、动态控制:字头(吐字)、字腹(立字)、字尾(归音)(1)字头:咬住,弹出,部位准确,气息饱满,结实有力,停暂敏捷,干净利落(2)字腹:拉开,立起,气息均匀,音长适当,圆润丰满,窄韵宽发,宽韵窄发,前音后发,后音前发,圆音扁发,扁音圆发(3)字尾:尾音较短,完整自如,避免生硬,归音到位,送气到家,干净利落,趋向鲜明⊙对声音弹性的要求:声音的变化呈现对比性,对比过程中能表现出不同的层次,不是以单项对比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
(1)获得声音弹性的方法:感情体验是基础,气息变化是桥梁,发声能力是条件,从情到声是途径。
(2)“情、气、声”:情要取其高,声要取其中,气要取其深关系:情是内涵是依托,声是形式是载体,气是基础是动力。
气随情动,声随情出,气出于情而融于情。
⊙艺术发声共鸣的特点: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口腔共鸣为主,以混合共鸣为后备,口腔共鸣使声音明亮结实,掌握如吐字,真声共鸣。
教师科学发声的锻炼方法:一、热声训练一、面部口腔训练操(一)面部操1.搓手搓脸:将手搓热后从下向上搓脸,反复多次。
将刚睡醒的发僵的面部肌肉活动开;2.张嘴练习:将下巴固定,让嘴尽量长大,越大越好,开合十次以上,甚至十数次。
速度不要太快。
(二)口部操1、唇的练习(1)喷:也称作双唇后打响,双唇紧闭,将唇的力量集中于后中纵线三分之一的部位,唇齿相依,不裹唇,阻住气流,然后突然连续喷气出声,发出P、P、P的音。
(2)咧:将双唇闭紧尽力向前噘起,然后将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
(咧嘴),反复进行、。
(3)撇:双唇后闭紧向前噘起,然后向左歪、向右歪、向上抬、向下压。
(4)绕:双唇闭紧向前噘听起,然后向左或向右作60度的转圈运动。
2.舌的练习(l)刮舌:舌尖抵下齿背,舌体贴住齿背,随着张嘴,用上门齿齿沿刮舌叶、舌面,使舌面能逐渐上挺隆起,然后,将舌面后移向上贴住硬腭前部,感觉舌面向头顶上部“百会”穴的位置立起来。
这一练习对于打开后声腔和纠正.“尖音”、增加舌面隆起的力量很有效。
口腔开度不好的人、舌面音J、 Q、X发音有问题的人可以多练习。
(2)顶舌:闭唇.用舌尖顶住左内颊、用力顶,似逗小孩儿嘴里有糖状,然后,用舌尖顶住右内岬颊做同样练习。
如上左右交替、反复练习。
(3)伸舌:将舌伸出唇外,舌体集中、舌尖向前、向左右、向上下尽力伸展。
这一练习主要练习使舌体集中、舌尖能集中用力。
”(4)绕舌:闭唇,把舌尖伸到齿前唇后,向顺时针方向环绕360度,然后向逆时针方向环绕360度,交替进行。
(5)立舌:将舌尖向后贴住左侧槽牙齿背,然后将舌沿齿背推至门齿中缝。
使舌尖向右侧力翻。
然后做相反方向的练习。
这一练习对于改进边音l 的发音有益。
(6)舌打响:将舌尖顶住硬腭,用力持阻,然后突然弹开,发出类似“de”的响声。
(7)捣舌:将枣核样物体(枣核、话梅核、橄榄核等)尖端对正口腔前后中纵线放在舌面上,用舌面挺起的动作使它翻转,反复练习。
(三)音色练习1、体会声带的活动状态。
(1)气泡音。
声门闭合,气流从中均匀通过,发出一连串气泡似的声音。
此时,两侧声带相互靠拢,声音明亮。
气泡音可用于发声前的准备活动和发声后的嗓音恢复。
(2)带疑问色彩的[m]音。
声门开始是闭合状态,然后迅速打开,闭口发音时是带有疑问色彩的[m]音,音色由明亮迅速转暗,音高由低变高。
如果张口发音。
音色类似于eng,通过发音可以体会声门由闭到开的变化过程。
2、音色对比练习。
下列练习每个音都使用相同音高,通过音色变化体会声带的不同状态。
(l)两层次音色对比练习。
每个单元音要有两种音色变化,体会喉部在发柔和虚声与明亮的实声两种状态时的不同感觉。
a(实声)————— a(虚声)i(实声)————— i(虚声)u(实声)—————u(虚声)ü(实声)—————ü(虚声)(2)多层次音色对比练习。
a (实声)———a(虚实声)——a (虚声)i (实声)———i(虚实声)——i (虚声)u(实声)———u(虚实声)——u(虚声)ü(实声)———ü(虚实声)——ü(虚声)3、音色连续变化练习。
(四)共鸣练习1,放松喉头,用“哼哼”音唱歌。
2,学鸭叫声。
挺软腭,口腔张开成一圆筒,边发gaga音,边仔细体会,共鸣运用得好的gaga音好听,共鸣运用得不好的gaga音枯燥、刺耳。
3,学牛叫声。
类似打电话的“嗯”(什么)和“嗯”(明白了)。
4,牙关大开合,同时发出“啊”音。
5,模拟汽笛长鸣声。
(di)既可平行发音,也可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地变化发音。
6,做扩胸运动,同时尽量发高亢或尽量低沉的声音。
7,“气泡音”练习。
闭嘴,用轻匀的气流冲击声带,使之发出细小的抖动声。
8,音阶层练习。
选一句话,在本人音域范围内,先用低调说,一级一级地升高,然后又一级一级地下降,在一句高一句低,高低交替,一句话又高到低,再由低到高。
9,夸张四声练习。
选择韵母因素较多的词语或成语,运用共鸣技巧做夸张四声的训练。
如:清——正——廉——洁——,英——勇——顽——强——。
10,大声呼唤练习。
假设某人在离自己100米处,大声呼唤:张——师——傅——,快——回——来——!喂——,那——里——危——险——,快——离——开——!二、基本训练影响音质的要素有以下几点 : 呼吸、横隔膜、声音共鸣、口腔各部位灵活性。
人类的发音器官一般分为三个部位—呼吸器官 , 喉头和声带 , 咽腔和鼻腔人类的声音是有呼吸的气流造成的 , 气流是声音的原动力 , 正常的呼吸是语言流畅的基本条件。
1 、呼吸器官主要是由肺、胸腔、横隔膜三部分来分担责任的。
肺 : 人的声音就是靠肺排出的气流。
经由支气管、气管达到喉头 , 冲击声带、咽头 , 擢用与口腔鼻腔等发音器官形成的。
2 、咽头与声带 : 声带藏在咽头里面。
两条声带可以左右 , 也可以闭拢 , 中间的通道叫 " 声门 "。
从肺呼出的气流通过关闭着的声门是 , 就引起了声带的震动 , 发出声音。
3 、咽腔、口腔和鼻腔 : 是声音要的共鸣器官 , 声波从声带所发出的微弱而单纯的声音 , 经过这些共鸣器官的调节作用 , 不仅音量加大了 , 而且音色也丰富了三、用气训练和发声练习(一)用气训练 :目的 (1) 提高音质。
呼吸的正确与否 , 是决定声音好坏的关键 , 气不足 , 声音暗淡无光。
用气过猛 , 又损坏声带。
如果使用得当 , 不仅音色优美 , 音量也会大的惊人(2) 学会调整呼吸 , 缓解紧张 , 放松心态。
位置 :A: 舒适地做在椅子里 , 闭上眼睛 , 均匀地呼吸 , 全身放松不动。
头部放松、面部肩部、后背、腰部、大臂小臂、手指、大腿小腿。
脚趾 , 全身没有任何紧张。
听一段音乐 , 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美妙的音乐上。
B 寻找呼吸支点。
继续闭眼,全身放松不动,去感觉自己身上还有什么地方在活动,请把手放在那位置上。
C 方法:在椅子上做直,背部伸直,肩部放松,下额微收,双手掌心向上防在膝上,双目自然禁闭,先将体内的气呼出,然后慢慢地、均速的呼入,吸气时,腹部凸起,腰部同时张掌开。
不是向上挺胸,而是向上掌开,感到腰带渐紧,特别是后腰,有向后撑开的感觉,控制片刻后,在慢慢的呼出,呼气时,切忌一下把气放出,而是要控制住腰部,慢慢的呼出气来,呼气的感觉好象是慢慢的叹气。
(1) 快吸、慢呼 (2) 慢吸、快呼 (3) 鼻吸口呼 (4) 口吸鼻呼(5) 鼻吸鼻呼 (6) 口吸口呼 (7) 鼻口同时呼吸 ( 日常说话用此方法 )口诀:兴奋从容两助开,觉不吸气气自来(二)发声练习 :(10 分钟 )A 发声准备活动:(1) 短促。
连续的 " 吹灰 "目的:声音打的远不远要看横隔膜的弹力,以上的训练,是为了加强横隔膜的力量。
( 横隔膜的位置在胸腹之间 )(2) " 气泡音 " 的方式按摩、活动声带。
所谓 " 气泡音 " ,就是喉部发出的微弱的颤音。
方法:声带放松,用匀缓的微弱的气流轻轻不断地吹动声带,会发出细小的抖动声,产生一种 " 气泡音 " 。
刚开始,不灵活可能不响,多做一定就会响了。
注 : 用嗓前练 " 气泡音 " ,把声带由静止状态引向活动状态。
用嗓后作用 " 气泡音 " ,可起到按摩性的作用,使紧张的声带逐渐松弛下来。
B 、发声 : 目的学会用气息发声要领:喉部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与发声上,声音出来时以自然松弛为好,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响亮。
(1) 自然站立,吸气后呼气。